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三叶青

三叶青

三叶青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684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农作物、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76篇、会议论文20篇、专利文献457070篇;相关期刊154种,包括中成药、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浙江中医杂志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中国畬族医药学术研讨会、福建省中医药学会中药分会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第十届海峡两岸中医药学术交流暨中药材产业发展研讨大会等;三叶青的相关文献由1281位作者贡献,包括彭昕、吉庆勇、吴学谦等。

三叶青—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76 占比:0.06%

会议论文>

论文:20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57070 占比:99.94%

总计:457366篇

三叶青—发文趋势图

三叶青

-研究学者

  • 彭昕
  • 吉庆勇
  • 吴学谦
  • 华金渭
  • 朱波
  • 程文亮
  • 尹明华
  • 许海顺
  • 范世明
  • 徐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徐志杰; 黄子洳; 马方芳; 张善华; 程汝滨; 黄真; 钟晓明
    • 摘要: 目的:优化三叶青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比较不同产地三叶青的总黄酮得率,并采用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的方法对其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方法: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三叶青总黄酮得率为评价指标,运用BoxBehnken法优化三叶青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在最佳提取工艺下,测定不同产地三叶青的总黄酮得率;在建立三叶青HPLC指纹图谱的基础上,采用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不同产地三叶青的质量进行综合性评价。结果:确定三叶青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65 min、提取温度83°C、料液比1:30 g·mL-1、乙醇浓度60%,该条件下总黄酮得率为37.89 mg·g-1;测得不同产地三叶青总黄酮得率差异较大,其中以云南楚雄、福建福州、贵州黔西南产三叶青的总黄酮得率较高;建立了全国9个不同产地的三叶青总黄酮HPLC指纹图谱,共标定11个共有峰,其相似度为0.770~0.961;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一致,可将不同产地的三叶青样品分为4类;主成分分析表明,前3个主成分的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4.92%,选择该3个因子对三叶青进行综合性评价;根据综合评价得分可知,浙江台州产三叶青质量最佳,云南楚雄次之,广东清远质量最差。结论:本研究结果为不同产地三叶青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并为三叶青销售市场的规范和后续资源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 张川英; 翁仙平; 石兴华; 吴灵芝; 唐昌贻
    • 摘要: 对三叶青扦插育苗技术进行总结和应用。在搭有小拱棚的苗床中,用新鲜黄泥土作基质,三叶青插穗生根效果最佳;三叶青插穗茎段长度在3~65 cm都能扦插繁殖成功,10~15 cm茎段生根效果最好;插穗年龄对插穗生根有显著影响,二年生枝条效果最好;三叶青一年四季均可扦插,但扦插育苗最佳时期为3—6月。结论为选择二年生枝条,根据培育目的确定插穗长度,在3—6月扦插于新鲜黄土中生根效果最佳。
    • 彭保江; 尹明华; 蔡红; 陈荣华
    • 摘要: 为了探究不同产地三叶青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差异性,为三叶青品种的种质创新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以重庆潼南三叶青(CQ-TN)和安徽黄山三叶青(ANH-HSH)为材料,测定其叶长、叶宽、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CQ-TN和ANH-HS间的叶长差异不显著,而CQ-TN和ANH-HS间的叶宽存在极显著差异;CQ-TN的平均叶形指数极显著小于ANH-HSH;CQ-TN的净光合速率(Pn)、胞间CO_(2)浓度(Ci)、瞬时羧化速率(CUE)极显著低于ANH-HSH,而CQ-TN的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气孔限制值(Ls)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均高于ANH-HSH,但差异不显著;CQ-TN的Fv/Fm、Fv/Fo、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开放的PSII反应中心捕获激发能效率(Fv’/Fm’)和光化学淬灭系数(qP)均小于ANHHSH,而CQ-TN的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大于ANH-HSH,但均无显著性差异;CQ-TN的叶绿素含量平均值显著高于ANH-HSH。
    • 刘荣昌; 徐红兵; 余家中; 胡奇勇; 方鸿; 邵纪清; 蒋淑君; 姜武; 夏国华; 余琳; 陶正明
    • 摘要: 研究不同容器基质类型、不同浓度NAA速蘸、不同扦插节数及不同留叶处理对三叶青扦插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容器基质对三叶青成活率的影响差异显著,其中轻型容器基质扦插成活率最高,与育苗穴盘差异极显著,与营养钵差异显著。三叶青扦插成活率随NAA浓度的升高而下降,在轻型容器中,2500 mg·L^(-1) NAA泥浆液速蘸扦插的成活率最高,达95.3%,高于同浓度的NAA溶液速蘸。不同插条节数对扦插成活率的影响差异极显著,2节插条在轻型容器中扦插成活率最高,达96.2%,3节插条次之,1节插条最低,仅为79.4%。不同留叶处理对扦插成活率的影响差异极显著,留叶1/2在轻型容器中扦插成活率最高,达95.6%,全叶扦插成活率最低,仅为70.2%。
    • 摘要: 2021年12月,浙江省林业局公布了首批林下道地中药材种植基地名单,共25家,浙江省也成为全国首个开展林下道地中药材种植基地认定的省份。首批基地林下种植的道地中药材主要有白及、黄精、三叶青和灵芝等十余个种类,基地面积超过1万亩。林下道地中药材种植基地以林下种植为特色,以还原道地为优势,经过严格筛选、层层把关,认定基地均具备了生态环境良好、产品质量可靠可追溯、地域优势明显、品牌知名度高和企业信用度高等基本条件。
    • 柴巧莲; 邹振兴; 彭海霞; 伍维高; 王德太
    • 摘要: 三叶青是我国的古典、名贵药材,具有清热解毒、祛风化痰的作用,难能可贵的是据研究表明这种药材还具备着抑制肿瘤的效果,这种名贵药材治疗价值很高。本文总结了三叶青的主要化学成分以及其在抗炎、抗病毒、调节免疫等药理作用,总结了三叶青的应用现状和动物实验,为充分利用三叶青资源,弘扬祖国传统医学抛转引玉。
    • 金雅慧; 缪强
    • 摘要: 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学科发展态势是各学科领域发展态势分析的常用方法。该文以CNKI中文数据库收录的三叶青相关期刊论文为数据源,基于主题、篇名、关键词分析发文量的年度变化情况,从研究机构、研究领域、引用频次等角度总结三叶青研究情况,对相应的指标进行排序。结果表明:自2003年以来CNKI数据库中有关三叶青文献数量总体上来说呈逐年增长趋势,三叶青的研究机构主要分布在浙江、福建、湖南等主要分布区域,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药用成分及其药效方面的研究,对三叶青的高效栽培技术、品种选育等方面的研究相对滞后。该文探讨了三叶青学科研究趋势和特点,为三叶青的相关研究和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 陈洪涛
    • 摘要: 在全球范围内,癌症已经是第二大死亡原因。三叶青为我国特有的珍稀药用植物,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具有抗肿瘤、抗病毒、保肝、抗炎和提高免疫力等功能。本文对近年来三叶青在抗肿瘤方面的药物有效成分及实验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分析其抗肿瘤作用机制,为其在抗肿瘤方面的临床应用及药物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 卞智慧
    • 摘要: 目的建立三叶青药材不同部位中4种活性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绿原酸、异槲皮苷、山奈酚-3-O-芸香糖苷、槲皮素4种成分含量。流动相采用乙腈-0.2%磷酸溶液;检测波长:360 nm;色谱柱:Agilent Extend C 18柱;柱温:30°C;流速:1.0 ml/min。结果绿原酸、异槲皮苷、山奈酚-3-O-芸香糖苷、槲皮素在1.452~145.2μg/ml,1.245~124.5μg/ml,0.684~68.4μg/ml,1.868~186.8μg/ml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 2分别为0.9997,0.9995,0.9996,0.9993),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8%,101.1%,99.4%,99.2%。三叶青不同部位中4个有效成分的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三叶青根中山奈酚-3-O-芸香糖苷含量最高,三叶青茎中4种成分含量均在根和叶之间,三叶青叶中绿原酸和槲皮素含量最高但未检测到山奈酚-3-O-芸香糖苷。结论本研究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能够同时测定三叶青不同部位中4种成分含量,且方法操作简便、快速。
    • 郭梦桥; 陈轩宇; 洪森荣; 李娇; 樊洁; 程薪宇
    • 摘要: 为揭示不同种源三叶青(Tetrastigma hemsleyanum Diels&Gilg)叶表型多样性变化及其与地上部分总黄酮含量的相关性,以49个三叶青种质资源(简称“资源”)为研究对象,对各资源叶表型的12个长度性状及7个比例性状进行比较,并采用相关性分析、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叶表型性状及其与种源地位置和地上部分总黄酮含量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各资源叶长度性状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小叶柄和侧生小叶叶片相关性状在三叶青资源鉴别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部分三叶青叶长度性状与比例性状间存在相关性,整体表现为叶柄增长,小叶叶片则更宽阔,而小叶叶片增长,叶片则朝狭长方向发展;中叶长和侧叶柄长等部分叶形性状与种源地纬度、经度或海拔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相关性,可作为种源地地理位置初步判断依据;基于3个叶形公因子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49个三叶青资源叶形可划分为5个类型,各省(直辖市)三叶青叶类型数量呈以江西为中心,向周围辐射递减的趋势;三叶青地上部分总黄酮含量与种源地地理位置无显著相关性,但与叶片性状公因子(公因子1)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叶柄长度性状公因子(公因子2)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本研究完善了三叶青形态学资料,为三叶青优良品种选育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