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前列腺特异抗原

前列腺特异抗原

前列腺特异抗原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013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外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85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42460篇;相关期刊359种,包括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国际检验医学杂志、中国老年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第6届中国健康产业论坛暨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第三届年会、第十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07年CSCO学术年会、2007亚太国际肿瘤生物学和医学学术会议暨首届解放军总医院肿瘤综合防治高峰论坛及第二届中国中青年肿瘤专家论坛等;前列腺特异抗原的相关文献由2878位作者贡献,包括周利群、刘明、洪宝发等。

前列腺特异抗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85 占比:2.27%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42460 占比:97.71%

总计:43453篇

前列腺特异抗原—发文趋势图

前列腺特异抗原

-研究学者

  • 周利群
  • 刘明
  • 洪宝发
  • 张建业
  • 王建业
  • 那彦群
  • 高江平
  • 唐杰
  • 潘慈康
  • 张斌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赵跃华; 宋瑶; 杨金强
    • 摘要: 目的 研究动脉栓塞术(PAE)治疗老年较大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及对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5年7月至2019年6月北京市顺义区医院收治的老年BPH患者12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AE组(n=64)、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组(n=64)。PAE组治疗方式为PAE,TURP组治疗方式为TURP。观察两组围术期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术前、术后7 d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PSA等血清学指标,术前、术后6个月BPH严重程度指标[生活质量评分(QOL)、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最大尿流率(Qmax)、前列腺体积(PV)、残余尿量(RUV)],并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PAE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为(22.47±2.48) mL、(34.54±3.66) min、(3.18±0.33) d、(4.09±0.42) d均小于TURP组[(109.86±12.64) mL、(60.18±6.31) min、(5.32±0.55) d、(8.37±0.86)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PAE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69%,低于TURP组(15.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PAE可有效切除老年较大体积前列腺增生组织,改善PA血流,降低血清炎症因子及PSA水平,能够达到与TURP一致的疗效,且具有微创,并发症少,术后可快速恢复等优势。
    • 冯杨; 程赵蓓; 陈强
    • 摘要: 目的:探究养阴清热利湿汤加减治疗前列腺电切术后患者的效果及对血清C反应蛋白(CRP)、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和性激素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0月-2020年11月于九江市中医医院行前列腺电切术后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抗感染药物治疗,观察组于上述基础上加用养阴清热利湿汤治疗。对比两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量表(IPSS)及生活质量评分(QOL)量表评分、血清学指标[C反应蛋白(CRP)、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性激素水平[雌二醇(E_(2))、睾酮(T)、催乳素(PRL)及黄体生成素(LH)]。结果:观察组治疗后IPSS、QOL评分,CRP、PSA、E_(2)及LH、PR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电切术后患者予以养阴清热利湿汤加减治疗效果确切,有助于改善患者病情及性激素水平,提升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暴希照; 于效超; 牛宗帅; 付霖; 李琦
    • 摘要: 目的探究臭椿酮对前列腺癌22RV1细胞内源性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及其下游基因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FK506结合蛋白5(FK506 binding protein 5,FKBP5)、溶质转运蛋白家族45A3(solute carriers 45A3,SLC45A3)、N-myc下游调节基因(N-myc downstream regulated gene 1,NDRG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前列腺癌22RV1细胞,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臭椿酮低剂量组、臭椿酮中剂量组和臭椿酮高剂量组,每组设置5个复孔。臭椿酮低、中和高剂量组分别采用0.4、0.8和1.0μmol·L^(-1)臭椿酮干预,对照组加入等量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 saline,PBS)干预。用二甲基噻唑(dimethylthiazole,MTT)实验检测干预24、48、72 h后细胞的增殖情况;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干预72 h后细胞的凋亡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干预72 h后各组内源性AR及其下游基因PSA、FKBP5、SLC45A3、NDRG1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臭椿酮低、中和高剂量组MTT实验吸光度(A)及AR、PSA、FKBP5、SLC45A3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臭椿酮高剂量组低于臭椿酮低、中剂量组,臭椿酮中剂量组MTT实验A值低于臭椿酮低剂量组(P<0.05);臭椿酮低、中和高剂量组的凋亡率、NDRG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臭椿酮高剂量组高于臭椿酮低、中剂量组,臭椿酮中剂量组高于臭椿酮低剂量组(P<0.05)。结论臭椿酮可抑制前列腺癌22RV1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其中1.0μmol·L^(-1)臭椿酮的作用最强,可能与其调控内源性AR及其下游基因PSA、FKBP5、SLC45A3和NDRG1 mRNA的表达有关。
    • 苏伟绩
    • 摘要: 目的 对急性前列腺炎(AP)患者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及炎症指标的动态变化规律进行分析,从而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我医院收治的176例AP患者,对患者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及炎症指标的动态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 176例AP患者血清TPSA的升高幅度更大,导致F/T比值减少且迁延数月。抗炎治疗后,AP患者的TPSA相较于入院时显著下降且呈规律性(P<0.05),每周下降50%的水平。出院后,AP患者的TPSA下降规律性不明显且下降速度缓慢。在1~2个月内下降至正常范围的比例为76.70%,在6个月内下降至正常范围的比例为18.18%,而未降至正常范围的比例为5.11%。1例前列腺癌(PC)患者,占穿刺者的11.11%,TPSA降幅在25%以内。AP患者的炎症指标大部分在2w后降至正常范围。结论 对于经抗炎治疗后的AP患者而言,应密切监测患者的PSA及炎症指标变化情况,并对TPSA下降幅度过小的患者予以密切关注。
    • 王慧; 赵莹; 温丽蓉; 曹军; 羊继平; 原永明
    • 摘要: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患者血液中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肿瘤异常蛋白(tumor abnormal protein,TAP)及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colon cancer metastasis related gene 1,MACC1)的表达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以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上海市徐汇区大华医院就诊的107例前列腺癌患者为病例组,另选择同期该院6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血液中PSA、TAP及MACC1的水平,及其与Gleason评分、T分期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各项指标诊断前列腺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病例组患者血液PSA、TAP及MACC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Gleason分级的升高,病例组患者血液PSA、TAP及MACC1水平逐渐升高;随着T分期的进展,病例组患者血液PSA、TAP及MACC1水平逐渐升高;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血液PSA和MACC1水平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TAP水平低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PSA诊断前列腺癌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764,灵敏度为86.12%,特异度为88.63%,截断值为6.01μg/L;血液TAP诊断前列腺癌的AUC为0.796,灵敏度为88.18%,特异度为89.58%,截断值为135.62μm^(2);血液MACC1诊断前列腺癌的AUC为0.873,灵敏度为78.46%,特异度为80.10%,截断值为37.80 pg/mL;3项指标联合检测的AUC为0.941,灵敏度为93.15%,特异度为94.08%,均高于各单项指标(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液PSA、TAP及MACC1水平均与Gleason评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48、0.513和0.501,均P=0.000),与T分期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16、0.537和0.542,均P=0.000)。结论·前列腺癌患者血液PSA、TAP及MACC1水平均与Gleason评分、T分期之间关系密切,对前列腺癌有一定的诊断价值;3项联合检测,诊断价值更高。
    • 邵文光; 王建忠; 姜雷
    • 摘要: 目的探讨前列舒通联合非那雄胺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80例BPH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单药组(n=50)和联合组(n=30)。单药组采用非那雄胺治疗,联合组采用前列舒通联合非那雄胺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尿动力学指标[膀胱残余尿量(RV)、最大尿流量(Qmax)]、性激素指标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热休克蛋白(HSP)、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水平和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3.33%)高于单药组(7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舒通联合非那雄胺治疗BPH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尿动力学指标,调节性激素水平,降低VEGF、HSP及PSA水平,且具有安全性。
    • 公帅; 刘宗英
    • 摘要: 目的:研究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前体2型(p2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前体2型百分比(%p2PSA)及前列腺健康指数PHI值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62例经临床病理首次诊断为前列腺癌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期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7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所有患者的总PSA(tPSA),游离PSA(fPSA),p2PSA并计算f/tPSA、百分p2PSA(%p2PSA)及PHI值,观察比较各指标在两组患者中的表达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项指标对诊断前列腺癌的临床价值。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年龄、血清fPS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PSA、f/tPSA、p2PSA、%p2PSA及PHI值在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其诊断前列腺癌的AUC分别为0.874,0.853,0.956,0.930,0.963,PHI值、p2PSA、p2PSA%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优于其他指标。结论:与前列腺癌经典诊断指标相比,p2PSA、%p2PSA及PHI值在前列腺癌诊断中表现出更高的诊断效能,能有效降低前列腺癌的漏诊率,可作为前列腺癌的辅助诊断指标应用于临床。
    • 张鹏
    • 摘要: 目的:探讨阿帕他胺联合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对前列腺癌患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Ⅰ)和FPSAR[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2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96例前列腺癌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手术组和联合组,各48例。手术组应用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联合组在手术组基础上加用阿帕他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复发率、控尿率,治疗前后的尿流动力学指标、PSA、IGF-Ⅰ和FPSAR水平。结果:联合组的总有效率比手术组更高(P<0.05)。术后30d两组PVR、BC均明显下降,且联合组明显低于手术组;Qmax、Pdetat Qmax明显提高,且联合组明显高于手术组(P<0.05)。术后30d两组PSA、IGF-Ⅰ和FPSAR水平均明显下降,且联合组明显低于手术组(P<0.05)。联合组的复发率比手术组更低,控尿率比手术组更高(P<0.05)。结论:对前列腺癌患者应用阿帕他胺联合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进行治疗,疗效明显,可显著改善患者尿流动力学指标,降低PSA、IGF-Ⅰ和FPSAR水平和复发率,提高控尿率。
    • 孙旭东; 乔庆东; 王磊; 李龚龙
    • 摘要: 目的:分析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水平与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短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试验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9年10月于我院行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84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LISA)检测血清VEGF、PSA水平,并随访术后1年患者的预后情况,分析血清VEGF、PSA水平与短期预后的相关性。结果:84例接受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患者经1年的随访,其中生化复发20例(23.81%);生化复发组血清PSA及VEGF水平均高于未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8,具有一定预测价值。结论:血清VEGF、PSA水平可能参与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短期生化复发的发生与发展,其水平越高患者的预后越差,临床可针对两种指标进行检测以制定干预方案。
    • 汪蕾; 肖峻; 陶陶; 王常明; 沈德赟; 胡传来
    • 摘要: 目的探讨第2版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RADS)评分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意义,评估双参数磁共振成像(bpMRI)-经直肠超声(TRUS)引导靶向穿刺在不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分组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行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的37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系统穿刺组(12针)和靶向穿刺组(12+X针);分析2组患者的数据差异,再通过ROC曲线比较各临床参数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比较系统穿刺和靶向穿刺在不同PSA和PSAD分组中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系统穿刺组和靶向穿刺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PSA、PSAD和前列腺癌患者的Gleason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靶向穿刺组患者的PI-RADS评分和穿刺阳性率高于系统穿刺组(P0.15的患者中诊断能力要明显优于系统穿刺(P<0.05)。结论基于bpMRI的PI-RADS评分系统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高,结合bpMRI影像报告和术中超声,对有可疑目标病灶的患者靶向穿刺(12+X)能明显提高诊断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