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创伤修复

创伤修复

创伤修复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660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基础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27篇、会议论文100篇、专利文献90759篇;相关期刊268种,包括基础医学与临床、创伤外科杂志、中国美容医学等; 相关会议71种,包括2014感染伤口的防治与修复研讨会、中国金属学会冶金安全与健康分会烧伤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年会、华北地区烧伤与整形外科学术年会、内蒙古自治区医学会烧伤整形外科专科分会年会、包头市医学会烧伤整形分会年会暨《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14年全国编委会议、第二届荆宜荆三地烧伤整形与美容学术会议、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第19次学术交流会暨中国医师协会烧伤科医师分会2012年年会等;创伤修复的相关文献由1641位作者贡献,包括付小兵、杨新旺、王滢等。

创伤修复—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27 占比:0.47%

会议论文>

论文:100 占比:0.11%

专利文献>

论文:90759 占比:99.42%

总计:91286篇

创伤修复—发文趋势图

创伤修复

-研究学者

  • 付小兵
  • 杨新旺
  • 王滢
  • 盛志勇
  • 唐璟
  • 李思东
  • 李霞
  • 程飚
  • 姜笃银
  • 孙同柱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魏蔼玲; 曾彬; 周强; 李建钢; 曾大富; 郭力; 叶强
    • 摘要: 为了更好的发挥鹿茸口服液生产过程中所产生废弃物的再利用价值,本研究对废弃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进行了研究。采用鹿茸口服液生产工艺(卫生部标准:WS3-B-2232-96),对鹿茸药材进行处理。然后对鹿茸口服液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两种废弃物,采用水提醇沉的方法进行再提取。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Q-Orbitrap HRMS)、BCA(二喹啉甲酸)以及苯酚硫酸法对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以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和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清除试验、铁离子还原能力(FRAP)综合评价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采用双氧水及谷氨酸细胞氧化损伤模型,对提取物抗氧化活性进行验证。采用小鼠皮肤创伤模型对提取物的皮肤损伤修复活性进行探索。结果表明:两种废弃物经过再次水提醇沉后,两者的上清液部分均含有低聚糖、氨基酸、核苷等物质;两者的下层沉淀部分则主要为蛋白、多肽、多糖类物质,且蛋白和多糖的含量和在70%以上。两种废弃物经过水提醇沉处理后,所得的两种上清液部分均表现出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其中鹿茸药渣经过水提醇沉处理后的上清液部分抗氧化活性更优,其DPPH、ABTS^(+)自由基清除率的IC_(50)分别为0.82、2.52 mg/mL,FRAP结果同样证实了这一点,并且其在浓度为0.1 mg/mL时,即可显著(P<0.05)提升双氧水及谷氨酸氧化损伤模型组细胞存活率(提升10%以上);两种废弃物经处理后的沉淀部分,虽在自由基清除及细胞氧化损伤中均未表现出较好的活性,但是其在后续的皮肤修复实验显示出较好的活性,两种沉淀部分均在0.010 g/mL时即可显示出较好的创伤修复活性(P<0.05),两种上清液部分则未表现出创伤修复活性。综上,鹿茸口服液生产过程产生废弃物经过提取后可得到蛋白、多糖等物质,拥有较好的抗氧化及创伤修复活性,具有进一步研究利用的价值,可开发成功能性食品等。
    • 摘要: 雷明星,重庆大学-美国南加州大学联培博士生、博士后。现任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获得国际Vebleo协会会士(Fellow)、重庆英才•青年拔尖人才等称号,任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形塑与综合技术转化分会常务理事等。致力于皮肤及其附属器官发育及再生、皮肤疾病及创伤修复等领域基础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和省部级各类基金项目共10余项,应邀在国际国内重要学术会议作报告40余次,获第75届世界皮肤病学大会Albert Kligman旅行奖等奖励10余项。
    • 王伟
    • 摘要: 十八大以来,我国优抚安置工作进入新发展时期。国家对烈属的关爱集中体现在烈属抚恤标准的逐年增长。然而,“烈属”这一身份在给予亲人们社会地位的同时也容易限制他们悲伤情绪的表达。特别是对于烈属老人而言,痛失子女的创伤与国家赋予的荣誉,同龄老人们“儿孙绕膝”,自己却“白发人送黑发人”,这两种强烈的反差郁积于心无从言表,这种状况不仅妨碍了他们的正常生活,也影响了国家对烈属的关爱效果。本文运用个案社会工作中的叙事治疗模式,对烈属老人创伤后应激障碍症加以干预,帮助烈属老人重新回归生活,提升老人的生活福祉,推动优抚安置工作的开展。
    • 柏林宇; 曾惠娜; 巫秀美; 刘衡; 何苗; 张成桂
    • 摘要: 借助LC-MS与网络药理学探索康复新液促进创伤修复的活性成分及可能作用机制。通过LC-MS获得康复新液中的活性化合物,预测其潜在靶点,利用GeneCards数据库预测“创伤”相关靶标。采用拓扑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寻找关键靶点及核心信号通路,构建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关系图,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利用聚类分析方法将LC-MS所得结果进行聚类,最终共获得534个潜在活性化合物;网络药理学结果表明,康复新液促进创面愈合可能是通过作用于CA9、EGFR、CHRNA7、CA3、ADORA2A等蛋白,在PI3K-Akt信号通路、Rap1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Ras信号通路、cAMP信号通路中共同发挥关键作用。网络药理学的应用充分揭示了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协同作用”的理论体系,为康复新液促进创伤修复的作用机制探索提供了新的见解。
    • 赵羽翎; 毕会阳; 付小兵
    • 摘要: 3月3日,由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举办的研究型医院建设指南及评价指标体系研讨会在京举办。借此机会,就再生医学与创面修复的研究热点、难点和近期发展方向,我们采访了中国工程院付小兵院士。问:创面修复与组织再生目前的研究热点有哪些?付小兵院士:创面修复和组织再生是一个比较广的领域。总体来讲,随着社会飞速发展,生活水平逐渐提升,人们对修复愈合的需求不断增加,对修复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损伤后希望修复速度加快、愈合质量提升,例如消除瘢痕、溃疡等。
    • 徐鹏洋; 李志杰; 薛芸霞
    • 摘要: 目的探讨昼夜节律变化对视黄酸相关孤儿受体(RORs)表达量及RORs激动剂SR1078对角膜上皮创伤修复的影响。方法选取SPF级6~8周龄C57BL/6雌性小鼠228只,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中180只小鼠分为昼夜节律正常组、全昼组、全夜组、昼夜颠倒12 h组和昼夜颠倒3周组,每组36只。将剩余48只小鼠采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磷酸盐缓冲液(PBS)对照组和SR1078组,每组24只。按照分组,将小鼠置于可控制光照(光照强度300 lx)及黑暗时间的节律箱中,其中昼夜节律正常组、PBS对照组和SR1078组节律箱的光照时间为7:00~19:00,黑暗时间为19:00~次日7:00。根据Zeitgeber Time计时法,以开始光照时间7:00记为ZT0,以关闭光照时间19:00记为ZT12。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昼夜节律正常组、全夜组、全昼组、昼夜颠倒12 h组和昼夜颠倒3周组ZT1、ZT5、ZT9、ZT13、ZT17、ZT21各时间点RORα和RORγmRNA相对表达量。PBS对照组和SR1078组采用高尔夫样刀建立小鼠角膜上皮损伤模型并按照分组情况用相应试剂点眼,每隔6 h给药1次。采用Adobe Photoshop CC2019软件测量角膜上皮缺损面积,计算并比较2个组角膜上皮缺损率。分析昼夜节律正常组、全昼组、全夜组、昼夜颠倒12 h组和昼夜颠倒3周组小鼠角膜上皮RORα和RORγmRNA相对表达量与PBS对照组和SR1078组角膜上皮缺损率的相关性。采用全角膜铺片及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角膜上皮修复情况,计算并比较PBS对照组和SR1078组小鼠角膜上皮分裂细胞数量。结果与昼夜节律正常组比较,全昼组、全夜组、昼夜颠倒12 h组和昼夜颠倒3周组小鼠RORα/RORγmRNA相对表达量整体呈减少趋势。造模后不同时间点PBS对照组和SR1078组小鼠角膜上皮缺损率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_(组别)=74.01,P<0.001;F_(时间)=5171.48,P<0.001),其中造模后12 h SR1078组角膜上皮缺损率显著低于PBS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组织中RORα和RORγmRNA相对表达量与小鼠角膜上皮缺损率均呈中度正相关(r=0.614、0.537,均P<0.01);RORαmRNA相对表达量与角膜上皮缺损率变化量的直线回归方程为Y=33.153X-43.052(F=20.58,P<0.001),RORγmRNA相对表达量与角膜上皮缺损率变化量的直线回归方程为Y=2.764X-1.364(F=13.11,P<0.001)。造模后不同时间点SR1078组和PBS对照组小鼠角膜上皮分裂细胞数量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_(分组)=160.55,P<0.001;F_(时间)=83.57,P<0.001),其中造模后24、30、36 h SR1078组分裂细胞数目显著少于PBS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昼夜节律变化使小鼠角膜中RORα和RORγmRNA表达减少,SR1078可通过促进角膜上皮RORα和RORγmRNA的表达使小鼠角膜上皮分裂细胞数量减少,抑制角膜创伤后的修复过程。
    • 秦菊; 黎敏; 江滨
    • 摘要: 四君子汤作为传统经典中医方剂之一,为益气健脾之基础剂,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疾病的治疗。中医学强调“脾主肌肉”,脾运健旺,则肌肉得以生长,创面则趋于修复。四君子汤有健脾胃、益正气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显示其具有调节胃肠功能、增强机体免疫、抗菌消炎、促进细胞增殖及抗衰老等效能,凸显出四君子汤在创伤修复中应用的可行性。因此,本文通过查阅和学习四君子汤相关中英文文献,对四君子汤有效化学成分及促进创伤修复的效应机制进行梳理,总结了四君子汤在调节机体免疫、促进细胞及血管生成等方面的相关作用机制,旨在为其促进创伤愈合的研究及今后的临床运用提供理论依据。
    • 蔡飞宇; 程二林; 艾合买提江·玉素甫
    • 摘要: 目的 探讨拱顶石穿支皮瓣修复手、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和疗效。方法 2015年2月至2020年12月,采用拱顶石皮瓣修复手、足部软组织缺损患者共24例(男14例,女10例),其中手部缺损18例(掌侧13例,背侧5例),足部缺损6例(足底3例,足背3例)。缺损位于关节部位共7例。缺损面积为1.0 cm×1.5 cm~3.0 cm×5.5 cm,皮瓣切取面积为1.0 cm×2.0 cm~4.5 cm×8.0 cm。术后根据缺损部位和面积选择性固定患肢2~3周。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13个月(6~24个月),所有切口均一期愈合,皮瓣表面平整,与周围皮肤无色差,皮瓣表面触觉灵敏,功能恢复良好,患者满意度高。结论 拱顶石皮瓣修复手、足部软组织缺损并发症少,能满足手、足部软组织的外观和功能需求,是可靠的皮瓣修复方式。
    • 陈苗丽
    • 摘要: 目的:通过积雪草苷微球的制备,研究其对创伤修复的效果及作用机理.方法:规范建立大鼠皮肤创伤模型,对其应用液中干燥法制备的积雪草苷微球进行创伤修复作用研究.结果:通过对模型大鼠皮肤创伤使用积雪草苷微球治疗研究,模型大鼠在用药7、12d对应的创面愈合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病理学分析可见模型大鼠皮肤创面使用积雪草苷微球后,胶原蛋白合成量增加,并伴随有新生的皮肤与附属器官.结论:积雪草苷微球可加快创伤修复,促进组织新生,该研究可为积雪草苷新剂型的开发和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 陈苗丽
    • 摘要: 目的:通过积雪草苷微球的制备,研究其对创伤修复的效果及作用机理。方法:规范建立大鼠皮肤创伤模型,对其应用液中干燥法制备的积雪草苷微球进行创伤修复作用研究。结果:通过对模型大鼠皮肤创伤使用积雪草苷微球治疗研究,模型大鼠在用药7、12d对应的创面愈合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病理学分析可见模型大鼠皮肤创面使用积雪草苷微球后,胶原蛋白合成量增加,并伴随有新生的皮肤与附属器官。结论:积雪草苷微球可加快创伤修复,促进组织新生,该研究可为积雪草苷新剂型的开发和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