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分子系统学

分子系统学

分子系统学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406篇,主要集中在植物学、动物学、昆虫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72篇、会议论文34篇、专利文献3822162篇;相关期刊184种,包括菌物学报、昆虫学报、四川动物等; 相关会议28种,包括2015首届全国虫草会议暨冬虫夏草产业高峰论坛、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7届学术年会、第十二次中药鉴定学术会议暨中药资源保护与产业化发展国际学术交流会等;分子系统学的相关文献由1078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德铢、杨群、黄原等。

分子系统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72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3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822162 占比:99.99%

总计:3822568篇

分子系统学—发文趋势图

分子系统学

-研究学者

  • 李德铢
  • 杨群
  • 黄原
  • 周开亚
  • 姜于兰
  • 廖宝林
  • 张迎春
  • 王红
  • 肖宝华
  • 谢子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陶丽男; 向丽; 王玉琴; 张代贵; 杨贤均; 肖佳伟
    • 摘要: 结合在模式产地采集的高茎紫菀(Aster procerus Hemsley)以及查阅文献资料,发现原始文献对其形态描述不充分且缺乏细胞学和分子系统学方面的报道。本研究对高茎紫菀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补充描述以及核型特征和系统位置分析,为紫菀属的修订提供资料。结果表明:(1)依据观察结果,补充了高茎紫菀新的形态特征:基生叶羽状分裂,成熟的基生叶较大,长可达26 cm,宽可达8 cm;花序托圆锥状。(2)高茎紫菀的染色体数目为2n=18;核型公式为2n=2x=16 m+2 M,核型属于1 A。(3)基于ITS和ETS标记的分子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高茎紫菀不同居群的2个个体在同一进化支上(LP=100,PP=1.00),且位于核心紫菀属(LP=100,PP=1.00),与女菀[Turczaninovia fastigiata(Fischer)Candolle]构成姐妹类群(LP=52,PP=0.99)。研究认为,高茎紫菀基生叶和花序托的特征可为紫菀属的分类提供新的证据,支持高茎紫菀位于紫菀属(Aster L.)内,建议将女菀并入紫菀属。
    • 梅雅晴; 缪永鑫; 李艺迪; 王陈成; 孙平; 王慧; 张保卫
    • 摘要: 泛树蛙属(Polypedates)的物种广泛分布于安徽省皖南山区和皖西大别山地区,此前安徽省所分布的泛树蛙类一直被记为斑腿泛树蛙P.megacephalus.鉴于近期安徽省内泛树蛙属物种的归属有存疑,笔者在大别山区和皖南山区广泛采集泛树蛙类的标本,并利用分子系统发育分析的手段,确定上述标本均为布氏泛树蛙Polypedates braueri.研究表明安徽省可能仅分布一种泛树蛙属物种——布氏泛树蛙,此前安徽省所记录的斑腿泛树蛙可能是对布氏泛树蛙的误判.
    • 袁明灯; 江国彬; 王瑞江
    • 摘要: 我国耳草属中具有茎四棱和头状花序特征的植物常常被鉴定为长节耳草(Hedyotis uncinella),并且这一名称还包括了基于不同模式的3个分类学异名。由于这一类植物在叶片形态、叶柄长短、花序着生式样以及花梗长度等形态特征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同,因此将这一类植物笼统地鉴定为长节耳草并不合理。为清晰区分这类植物,通过模式比对、居群形态特征变异式样的野外观察以及分子系统学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前被鉴定为“长节耳草”的植物实际上包括了6个分类实体,即被归并的丰花耳草(H.borrerioides)、垦丁耳草(H.kuraruensis)和新组合种——团花耳草(H.cephalophora)均应独立成种,而长节耳草本种、被忽略的线叶耳草(H.linearifolia)和我国新记录种——球花耳草(H.multiglomerulata)各自也应得到承认。同时,为了便于进行分类鉴定,也提供了这些种类的分种检索表。
    • 刘伟; 陈言柳; 张林平; 梁俊峰
    • 摘要: 对采自广东省的2份小磨菇属Micropsalliota标本进行鉴定,采用形态鉴定和ITS序列比对相结合的方法,最终将这2份标本鉴定为二瓣小蘑菇(MicropsalliotabifidaR.L.Zhao,Desjardin,Soytong&K.D.Hyde)和亚白小蘑菇(Micropsalliota subalba Heinem.&Little Flower),前者的模式产地在泰国,后者在印度,二者在我国均为首次发现。二瓣小蘑菇主要的识别特征为子实体小型,菌盖成熟后纯白色;菌褶离生,不等长,密,幼时白色,成熟后褐色,菌环白色;担孢子椭圆形至杏仁形,光滑;褶缘囊状体17.6~32.0μm×4.6~7.4μm,顶部有时分裂成两瓣,簇生,光滑,薄壁,侧生囊状体缺失;菌盖皮层由平伏的菌丝组成。亚白小蘑菇的主要识别特征为子实体小型,菌盖表面被辐射状纤毛;菌褶离生,不等长,具小菌褶,密;菌环上位,白色;担孢子椭圆形,光滑,薄壁;褶缘囊状体25.6~56.5μm×7.1~12.6μm,成簇,棒状至槌形,无色,光滑,侧生囊状体缺失,菌盖皮层由平伏的菌丝组成。本研究提供了二者详细的形态描述、显微线条图及与它们相关的系统发育树,并分析其与相近种在形态上的区别。本研究结果增加了该属在我国分布的种类和地理区域。
    • 高子涵; 雷映霞; 周青平
    • 摘要: 披碱草属植物是禾本科小麦族的多年生植物。该属植物大多为优良牧草,具有优异的抗逆、抗病基因,是改良麦类作物和生态建设的理想植物。然而,自披碱草属(Elymus L.)建立以来,对于其分类界限和系统地位的争议一直比较大。基于形态学特征的分类原则研究包括了狭义披碱草属、鹅观草属、猬草属、裂颖草属和仲彬草属等多个草属。因此,为进一步研究广义披碱草属植物的系统地位,明晰广义披碱草属植物的分类界限,对近年来广义披碱草属及其近缘属植物的分类与分子系统发育研究进行了概述,旨在为广义披碱草属植物的系统分类提供参考,并且对尚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可能的研究方向进行讨论。
    • 赵瑞华; 贺晓龙
    • 摘要: 羊肚菌作为珍贵的食药用真菌,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就近年来羊肚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从分子鉴定、系统学研究、功能基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总结。结果显示,目前利用分子标记已实现羊肚菌属快捷的分子鉴定,较全面揭示了属内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利用组学技术初步探索了羊肚菌菌核形成及子实体发育机制;此外还克隆表达了与羊肚菌抗逆响应和活性成分合成代谢调控等相关的基因。最后提出研究展望,希望为更深入地进行羊肚菌的分子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石小威; 王茂; 陈鸿真; 高磊; 刘晓聪; 杨承忠; 赵元莙
    • 摘要: 研究基于形态和分子信息重描述了寄生于嘉陵江重庆段鲫(Carassius auratus Linnaeus)鳃部和胆囊的尖形碘泡虫(Myxobolus acutus Wu and Chen,1987),并获得了该虫体的18S rDNA和ITS1 rDNA序列。尖形碘泡虫成熟孢子壳面观呈梨形,前端稍尖,后端钝圆,缝面观呈宽纺锤形。孢子长(13.6±0.9)μm[(11.4—15.3)μm],宽(10.2±0.9)μm[(7.5—12.8)μm],厚(7.6±0.6)μm[(6.9—8.3)μm]。两梨形极囊开口处紧靠并位于孢子前端,极囊大小不等,大极囊长(6.2±0.4)μm[(5.1—7.5)μm],宽(3.8±0.4)μm[(2.8—4.7)μm],极丝盘绕5—8圈,小极囊长(2.7±0.4)μm[(1.7—3.7)μm],宽(1.4±0.2)μm[(0.9—1.9)μm],极丝盘绕2—3圈。基于18S rDNA为分子标记的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尖形碘泡虫与中华单极虫(Thelohanellus sinensis)有最近的亲缘关系,两物种形成的进化支与贝壳碘泡虫(M.musseliusae)、苍梧碘泡虫(M.tsangwuensis)和鳃基碘泡虫(M.basilamellaris)形成的进化支呈姐妹群关系。通过系统发育与寄生部位关系的分析结果推测,尖形碘泡虫的初始寄生部位可能为鳃,而胆囊则是该物种后来适应的新的寄生部位。
    • 张玉霄
    • 摘要: 香竹属为中小型丛生竹,由我国著名竹子分类学家薛纪如和易同培共同建立。该属分布于中国、印度、不丹、缅甸、泰国、越南等地,中国云南为该属现代分布中心。该属竹种竹秆的空腔内大多含有芳香油液,此特征在竹亚科中为香竹属特有,并且大部分种分布范围狭窄,因此被认为是竹亚科中的珍稀竹属(种)。笔者概括了该属在分类学、分子系统学、植物化学、引种栽培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该属植物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一定参考。
    • 史路瑶; 郭耀宾; 魏铁铮; 李明; 李守勉; 李国杰
    • 摘要: 大型真菌具有重要的科学、生态和经济价值。为全面而准确了解河北太行山北部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本文使用踏查法对该地区进行标本采集。鉴定过程中使用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方法,并结合生态习性信息。结果显示本地区共有大型真菌241种,隶属于2门4纲15目55科100属,其中子囊菌门9种,担子菌门232种。河北省太行山北部地区含10种以上的优势科有红菇科Russulaceae、口蘑科Tricholomataceae、丝盖伞科Inocybaceae、蘑菇科Agaricaceae、多孔菌科Polyporaceae和丝膜菌科Cortinariaceae;含5种以上的优势属有红菇属Russula、丝盖伞属Inocybe、丝膜菌属Cortinarius、乳菇属Lactarius、蘑菇属Agaricus、粉褶菌属Entoloma、口蘑属Tricholoma、杯伞属Clitocybe、滑锈伞属Hebeloma和栓菌属Trametes;发现中国新记录种8个。研究表明河北省太行山北部地区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较高,具有经济价值的共100种,其中食用菌41种,药用菌33种,药食兼用菌19种,毒菌26种,部分种类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可为其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 刘静; 边迅
    • 摘要: 直翅目是不完全变态昆虫中数量最多的一个类群,全世界已知28000种以上.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线粒体基因组因进化速率快、普遍为母系遗传、极少发生重组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直翅目各个阶元的系统发育和进化研究中.目前,已有223条直翅目线粒体基因组序列被测定并上传至NCBI数据库,其中包括143条蝗亚目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和80条螽亚目序列.直翅目昆虫的线粒体基因组大小为16 kb左右,包括37个编码基因和一段控制区,是共价闭合的双链DNA结构,碱基组成有明显的AT偏向性.结合线粒体基因组数据探讨系统发育,有利于解决直翅目系统发生关系和进化方面的问题,但同时也存在研究类群不全面、数据信息发掘不到位等方面的不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