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直翅目

直翅目

直翅目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500篇,主要集中在昆虫学、植物保护、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87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3篇;相关期刊121种,包括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动物分类学报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中国动物学会北方七省市区动物学学术研讨会、华中三省(湖北、湖南、河南)昆虫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中国动物学会北方七省市动物学学术研讨会等;直翅目的相关文献由396位作者贡献,包括郑哲民、邓维安、蒋国芳等。

直翅目—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87 占比:97.40%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2.00%

专利文献>

论文:3 占比:0.60%

总计:500篇

直翅目—发文趋势图

直翅目

-研究学者

  • 郑哲民
  • 邓维安
  • 蒋国芳
  • 石福明
  • 王裕文
  • 任炳忠
  • 韦仕珍
  • 印象初
  • 梁铬球
  • 欧晓红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李铭; 殷实; 许龙; 纪艳; 缪天琳; 李春丰; 罗志文
    • 摘要: 作者在抚远东极机场土面区内设置12个采样点,对各采样点的土壤昆虫采用样方挖掘法、扫网法、陷阱法等方法进行昆虫采样调查,记录土壤昆虫的种类和个体数量。调查得到机场土壤昆虫52种,隶属于7目23科41属,其中草地蚁个体数量最多,其次是直翅目的短额负蝗。抚远东极机场土壤昆虫物种相似度对比,双子叶植物群落和单子叶-双子叶植物混合群落间的相似度指数最高,达到54.24%,单子叶植物群落和单子叶-双子叶植物混合群落间的相似度指数最低,为29.09%。本研究有助于通过控制土壤昆虫数量来降低机场鸟击事件的发生,可以为机场在针对土壤昆虫方面制定防范策略提供方法依据,将为东北地区土壤昆虫的研究以及机场食虫鸟防控提供技术支持。
    • 黄河清; 周阳; 权子豪; 段秋宴
    • 摘要: 2020年8月在重庆市奉节县与黔江区,发现3种重庆市昆虫新纪录种,分别是杂红同蟋螽Homogryllacris rufovaria(Liu, 2007),属于直翅目蟋螽科;圆翅前锹甲Prosopocoilus forficula(Thomson, 1856),属于鞘翅目锹甲科;珞弄蝶Lotongus saralus(de Nicéville, 1889),属于鳞翅目弄蝶科。
    • 陆相宜; 边迅; 邓维安
    • 摘要: 形态测量学是生物形态定量研究的重要部分,广泛应用于分类鉴定、系统发育、形态变异研究。本文阐述几何形态测量学的分析方法与流程,即标点法与轮廓线法、薄板样条分析与傅里叶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系统发育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及模块集成分析,并总结几何形态测量学常用分析软件及其主要用途,同时介绍几何形态测量学在直翅目中的应用,以期为直翅目昆虫研究提供新思路。
    • 张力丹; 龚旭平; 彭薪霏; 石福明; 常岩林
    •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以庭疾灶螽Tachycines asynamorus为例探索驼螽消化系统和排泄系统在结构上与其生活环境的适应关系。【方法】运用解剖学方法、石蜡切片技术、冰冻切片技术及超薄切片技术对庭疾灶螽中肠及马氏管的结构进行研究。【结果】庭疾灶螽中肠向前延伸出3个胃盲囊包围着前胃。中肠上皮由再生细胞、柱状上皮细胞和内分泌细胞构成,具有典型的再生细胞龛;闭合型内分泌细胞紧贴在再生细胞龛的外围,基底区聚集大量的分泌颗粒。柱状上皮细胞内聚集有2类大的分泌颗粒:线团状颗粒和电子密度很高的球状颗粒;中肠管腔内有明显的围食膜结构,中肠基底部由基膜和肌肉层组成。马氏管着生在中后肠的交界处,从横切面看马氏管管壁具有3~5个细胞,细胞近管腔端部具有大量长微绒毛,细胞质内分布着电子致密的同心圆球晶体,基底膜内折形成膜迷路。【结论】庭疾灶螽中肠柱状上皮细胞的线团状颗粒由微丝包裹;内分泌细胞由再生细胞龛中的细胞分化而来,产生内分泌颗粒并将其排到血腔;中肠基膜发达,包含微丝与复合糖成分,基膜通过对中肠上皮细胞的支撑作用为肠道蠕动提供保障。庭疾灶螽马氏管细胞中可见大量颗粒和大量同心圆球晶体,推测可能是一种储存排泄。
    • 孔勇; 王众潇; 汪雨馨; 李冉
    • 摘要: 测定并分析了隆X小车蝗的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该基因组全长15 746 bp,为典型的闭合双链DNA,包含37个典型的基因.且具有明显的AT偏好性(75.40%),AT偏斜为正值(0.20).所有蛋白编码基因的起始密码子为ATN,10个基因终止于完整的密码子(ATA或ATG).22个tRNA基因中除了tRNA^(Ser1(AGN))缺少DHU臂,其余均能形成典型的三叶草结构.除此之外,基于13个蛋白编码基因序列,重建了斑翅蝗亚科的贝叶斯树和最大似然树,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均支持小车蝗属4个物种聚为一支、形成单系群,同时明确了隆X小车蝗和亚洲小车蝗的姐妹群关系.
    • 刘静; 边迅
    • 摘要: 直翅目是不完全变态昆虫中数量最多的一个类群,全世界已知28000种以上.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线粒体基因组因进化速率快、普遍为母系遗传、极少发生重组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直翅目各个阶元的系统发育和进化研究中.目前,已有223条直翅目线粒体基因组序列被测定并上传至NCBI数据库,其中包括143条蝗亚目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和80条螽亚目序列.直翅目昆虫的线粒体基因组大小为16 kb左右,包括37个编码基因和一段控制区,是共价闭合的双链DNA结构,碱基组成有明显的AT偏向性.结合线粒体基因组数据探讨系统发育,有利于解决直翅目系统发生关系和进化方面的问题,但同时也存在研究类群不全面、数据信息发掘不到位等方面的不足.
    • 杨自忠; 陆相宜; 边迅
    • 摘要: 文章首次记述了采自云南省临沧市沧源县勐角镇翁丁村南滚河自然保护区的蟋螽科Gryllacrididae小蟋螽属Microlarnaca长突小蟋螽M.dicrana的雌性,其与M.fansipan雌性较相似:下生殖板横宽,突起表面具不规则的骨化横褶,腹瓣基部具1对小圆叶;主要区别:前者下生殖板突起端部钝圆,后者突起的端部角形凹入.检视标本保存于大理大学昆虫生物医药研究院.
    • 袁丽兰; 谢广林; 刘浩宇
    • 摘要: 本文依据世界直翅目物种档案在线系统(OSF),统计了蟋蟀次目1758~2019年间所发表的有效属种,共计765属6161种(亚种)。根据历年发表有效属种(亚种)数量进行统计和规律分析,结果表明:蟋蟀次目物种多样性认知可分为3个阶段:1758~1868 (孕育初创期),在111年间仅记录29属153种(亚种);1869~1982 (发展过渡期),在114年间记录了278属2279种(亚种);1983~2019 (快速发展期),在37年间记录了458属3729种(亚种),并分析了每个阶段物种多样性认知特点。蟋蟀次目的现生种类有691属6012种(亚种),分别占总数的90.33%和97.58%;在科级阶元中,蟋蟀科物种多样性最丰富,达3316种(亚种),占总数的55. 16%;统计显示:亚洲(热带部分)、南美洲和非洲的物种多样性最丰富,并认为是这些地区多样性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最后,分析了物种多样性研究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 窦玉洁; 赵会敏; 石福明; 常岩林
    • 摘要: [目的]蟋螽是直翅目中唯一具有吐丝筑巢行为的类群.本研究旨在探讨蟋螽丝腺的结构特点.[方法]应用解剖学观察、免疫荧光、苏木精-伊红染色、PAS苏木精染色、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等方法从细胞水平对黑缘烟蟋螽Capnogryllacris nigromarginata丝腺的显微与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黑缘烟蟋螽丝腺由导管和腺泡构成.腺泡由鞘细胞延伸形成的结缔组织鞘包围.腺泡的主体有4种细胞,分别为Ⅰ型分泌细胞、Ⅱ型分泌细胞、围细胞和腔细胞.Ⅰ型和Ⅱ型分泌细胞为大的腺细胞,形状不规则.分泌细胞细胞核很大,胞质内有大量的内质网和分泌颗粒.Ⅰ型分泌细胞靠近腺泡中心,PAS-苏木精染色表明Ⅰ型分泌细胞内含糖蛋白,Ⅱ型分泌细胞在腺泡外周,位于Ⅰ型分泌细胞与围细胞或结缔组织鞘之间.腔细胞分散在分泌细胞之间,包围形成胞外运输分泌物的通道.围细胞与鞘细胞接触,具有由细胞膜内陷形成的微绒毛腔,胞质内有大量的线粒体.围细胞微绒毛腔与腔细胞包围的细胞外运输通道相连,分泌细胞分泌的颗粒聚集在分泌细胞和胞外运输通道之间的连接处,并将分泌物排出至胞外运输通道.多个腺泡的胞外运输通道汇集到由单层细胞组成的丝腺导管.单层导管细胞靠近管腔外围具有规则排列的质膜内陷和大量伸长的线粒体;靠近管腔的一侧具连续的细胞膜突起,在导管壁的表皮下紧密排列.[结论]黑缘烟蟋螽丝腺分泌细胞分为Ⅰ型分泌细胞和Ⅱ型分泌细胞.分泌物质产生及分泌过程依次经过分泌细胞、腔细胞包围的胞外通道、分支导管、总导管和唾窦.其中在腺泡细胞之间,分泌物向外运输过程中,围细胞微绒毛腔的微丝束可能对分泌物的外排提供推动力.
    • 何卫强
    • 摘要: 为探究人为干扰在不同生境类型大尺度景观下对直翅目昆虫多样性的影响,于2019年8—10月采用样线调查法对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直翅目昆虫进行采样,分析比较西双版纳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3县(市)中不同人为干扰强度下直翅目昆虫多样性的差异。结果表明:1)不同干扰强度下,直翅目昆虫物种多样性中物种丰富度(F=3.175,P=0.025)、Chao1估计值(F=2.673,P=0.049)间均存在显著差异,而物种多度之间的差异不显著(χ^(2)=6.942,P=0.074);2)不同干扰强度下,直翅目昆虫群落的生境特异性指数差异极显著(P=0.018)。综上,不同干扰强度对直翅目昆虫多样性的影响不同,但人为干扰对直翅目昆虫多样性的影响是负面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