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内观疗法

内观疗法

内观疗法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163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教育、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2篇、会议论文41篇、专利文献168634篇;相关期刊82种,包括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青春岁月、黑龙江高教研究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第七届全国心理卫生学术大会、中国第九届森田疗法学术大会暨天津市心理卫生协会2012学术年会、第四届心身医学新进展国际论坛等;内观疗法的相关文献由288位作者贡献,包括王祖承、张勤峰、何蕊芳等。

内观疗法—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2 占比:0.07%

会议论文>

论文:41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68634 占比:99.90%

总计:168797篇

内观疗法—发文趋势图

内观疗法

-研究学者

  • 王祖承
  • 张勤峰
  • 何蕊芳
  • 李忠义
  • 路英智
  • 陈俊
  • 朱俊艳
  • 杨亚妮
  • 陈元堂
  • 陈筱山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文勇; 王雨虹
    • 摘要: 目的研究药物联合内观疗法对青少年抑郁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48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和药物联合内观疗法治疗,评估2组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症状、生存质量、与家庭的亲密度和适应性及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的HAMD-24和SAS评分校对照组显著降低,但实验组的降低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WHOQO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亲子关系诊断量表中各项得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实验组的CG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结论药物联合内观疗法可有效改善青少年抑郁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增加患者与家庭的亲密度,临床疗效显著。
    • 杨正清
    • 摘要: 通过典型案例,阐述内观疗法辅助药物治疗惊恐障碍在临床上的应用。来访者由于数次发作不可预测的心悸、头晕、恶心,多次就诊,排除了生理疲劳、物质滥用和躯体疾病的可能性,发作间歇期常担心再次发作。咨询师根据其个性特征和问题的特点,帮助分析来访者的不合理信念,改变来访者的非理性观念,帮助来访者分析惊恐发作的原因。通过1周的内观治疗,帮助来访者建立新的合理思维方式,缓解焦虑情绪,改善亲子关系,并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 段娜; 张绿凤; 王春芳
    • 摘要: 目的 探究内观疗法结合度洛西汀对抑郁症患者临床疗效及对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68例抑郁症患者为受试对象,按照随机数表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仅予以度洛西汀治疗,研究组在其基础上联合内观疗法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主观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临床症状[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患者社会功能改善情况[社会功能量表(SFRS).结果 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PSQI、SDS与SAS及SFRS指数都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同一时间对照组(P<0.05).结论 内观疗法结合度洛西汀能改善抑郁症患者主观睡眠质量与临床症状,并对社会功能有显著提高.
    • 徐玮晟
    • 摘要: 目的:比较女性抑郁障碍患者内观治疗与梦境内容变化的关系,方法:受试者来源于2020年10月至2021年3月在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住院的诊断符合《国际疾病与相关健康问题统计分类第十版》(International Statistic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and Related Health Problems 10th Revision,ICD-10)抑郁障碍诊断标准的患者20人,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VdC梦的内容分析方法.对患者的临床状态,梦的内容进行分析评估.结果:内观治疗前梦中熟悉的人、朋友出现百分比增加.实验组(h=0.58,P<0.01)及对照组(h=0.57,P<0.01)患者治疗前消极情绪均明显增加.实验组(h=0.95,P<0.01)及对照组(h=0.71,P<0.01)患者治疗后消极情绪均明显降低.对照组在治疗后,自我否定百分比(h=-0.82,P<0.01)明显减少及梦中获得成功百分比(h=1.08,P<0.01)明显增高.指标至少出现一次的梦的百分比中,实验组治疗前性(h=0.61,P<0.01),成功(h=0.64,P<0.01)、失败(h=0.66,P<0.01)、努力(h=0.78,P<0.01)在梦中出现百分比增加.对照组治疗前努力(h=0.66,P<0.01)在梦中出现百分比增加.对照组治疗后性(h=0.75,P<0.01),成功(h=0.77,P<0.01)、努力(h=0.74,P<0.01)在梦中出现百分比增加.结论:本研究提示内观治疗在短期内对于抑郁症状的缓解程度由于单纯药物治疗.内观治疗对于抑郁障碍患者梦中内容在影响.
    • 褚叶青
    • 摘要: 目的探讨内观疗法中患者回忆前进行心理辅导的作用。方法选择2019年10月在上海市奉贤区精神卫生中心精神一科住院治疗的36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辅导组与对照组各18名。内观疗法中,患者回忆前,辅导组对其进行心理辅导,1次20 min,1疗程30次;对照组只进行内观疗法。观察两组患者在对家属态度和回忆人物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一个疗程后,辅导组患者较对照组在对家属态度和回忆人物方面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内观疗法中,患者回忆前进行心理辅导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其能有效改善精神障碍患者的认知,使其积极配合治疗,降低患者对家属的怨恨以及悲观情绪,对提高内观疗法的效果具有现实意义。
    • 徐成瑜; 赵向东; 俞利结
    • 摘要: 目的 探讨内观疗法联合盐酸羟考酮治疗中度癌痛的效果.方法 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160例中度癌痛患者分为对照组(接受单纯盐酸羟考酮治疗)和观察组(接受内观疗法联合盐酸羟考酮治疗),各8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癌痛缓解情况、疼痛情况、焦虑程度、抑郁程度、血清β内啡肽(β-EP)水平、血清P物质(SP)水平和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癌痛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数字疼痛分级法(NR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躯体、生理、心理、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β-EP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SP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的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观疗法联合盐酸羟考酮治疗中度癌痛的效果较好,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调节β-EP、SP水平,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魏莉; 李良松
    • 摘要: 佛学中的概念和现代心理治疗手段相整合的心理疗法已在临床上取得一定的疗效.阐述四种佛学思想在临床心理治疗中的应用案例,即正念疗法、慈悲聚焦疗法、慈心禅以及内观疗法,分析探讨八正道、慈悲心、观内等佛教教义和思想如何与临床心理治疗整合.这些心理疗法都基于内在的智慧和体悟是摆脱烦恼的根本这一核心思想,然而目前佛学与心理治疗的结合多停留于方法层面,把佛学哲学思想与心理学相整合可为心理学本土化发展拓宽视野,帮助人们减轻痛苦提供另一视角的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