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控制
免疫控制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97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3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1464580篇;相关期刊73种,包括猪业科学、广东饲料、中国禽业导刊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第五届(秋季)南京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学术年会猪业峰会——规模猪场疫病综合防控研讨会、第十三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十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等;免疫控制的相关文献由251位作者贡献,包括刘丁、占永宁、张守兴等。
免疫控制—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464580篇
占比:99.99%
总计:1464673篇
免疫控制
-研究学者
- 刘丁
- 占永宁
- 张守兴
- 张益农
- 彭书华
- 李华德
- 李明珠
- 王斑
- 赵会敏
- 辛菁
- Bohua
- Dai
- Dapeng
- Elad Sharon
- Eva Billerbeck
- Guo
- Hao
- Helen X.Chen
- Hou
- Howard Streicher
- Ji
- Jianxin
- Junjie
- Li
- Mahesh Khatri
- Priscila Goncalves
- Qian
- Robert Thimme
- Sheng
- Tobias Bttler
- Wang
- Weizhu
- Xiao-Ping Qi Pei Li Gang Li Zhen Sun Jie-Shou Li
- Yajun
- Zhang
- 丁如明
- 丁永生
- 万用波
- 丘玉堂
- 东冰
- 严作廷
- 严振杰
- 乔建忠
- 于亚笛
- 于力
- 付雯
- 任红
- 何高明
- 余翔
- 侯宇成
-
-
李相钊;
朱绍伟;
李宝杰;
李秀娟;
周忠涛;
张广;
陈方园
-
-
摘要:
2021年对猪场主要疾病进行抗原、抗体监测与检测,结果表明: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蓝耳病病毒、猪德尔塔病毒、猪圆环病毒3型、猪轮状病毒检出率在增加,有暴发的风险。主要疾病的整体抗体水平虽然相对较理想,但60~90日龄猪、120~160日龄猪、后备母猪阶段还有很大提高空间,此外猪蓝耳病、猪伪狂犬病、猪流行性腹泻等疾病的免疫控制仍需要加强。
-
-
李泽然
-
-
摘要:
2018年以来,养猪业几乎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非洲猪瘟上,其实蓝耳病也一直是威胁猪场的疫病之一。当前蓝耳病呈现流行毒株多且复杂多变的特点,有效防控蓝耳病毒难度大,给生产带来了很多困扰。了解本场感染状况和感染毒株,从而制定相应的免疫控制方案,搞好药物保健和生物安全,是控制蓝耳病的关键。
-
-
胡立伟;
范仔健;
张苏航;
郭治;
殷秀芬
-
-
摘要:
为了解城市交通拥塞因子风险传播特性,提升拥塞风险控制能力,依据昆明市路网拥塞实际调查数据,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风险影响因子间的相关性,构建交通拥塞因子风险复杂网络.通过软件gephi0.9.2计算复杂网络各指标,验证网络的可行性和适用性.计算网络节点的相关指标进而引入网络节点重要度k的概念,据此将网络节点划分为核心节点、一般节点和边缘节点,同时引入直接免疫率 ρ 共同构建风险传播模型.对筛选出的核心节点进行直接免疫控制,免疫概率 ρ 分别取0.028,0.056,0.112后计算分析可知,免疫概率 ρ 取值基本与感染节点峰值比例值成反比.结果显示,识别出网络中重要度较大的节点并进行免疫控制后,交通拥塞因子风险的传播规模和传播速率将得到较好控制,对现实生活中治理城市道路路网交通拥塞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
-
郭雷;
袁源;
乔建忠;
余翔
-
-
摘要:
传统的无人系统人工智能技术重点研究人脑思维、感知和肌电反应等领域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实现.免疫反应是生物体在面临病毒、细菌和天敌时保持生存和健康的独特生理机制,是智能系统技术研究领域的崭新视点.受动物应对病毒侵袭、环境剧变、天敌威胁等不利态势的免疫反应、保护自我和进化机制启发,提出无人系统在包含攻击、干扰、拒止、封锁、损伤、故障和博弈等恶劣环境和对抗模式下的生存安全问题,建立无人系统免疫智能技术的一般框架,架设无人系统和生物体之间免疫机制的桥梁.主要内容包括无人系统免疫智能技术的基本概念、反应机理、关键技术和研究框架,并分别从感知与诊断、适应与激励、学习与进化等技术层面进行了问题描述.最后,对免疫智能技术的未来研究方向和应用领域进行了展望.
-
-
王琳;
向伟杰;
盛步云;
罗瑞平
-
-
摘要:
针对于产品设计过程中质量特性繁多、耦合度高、不断传递而难以控制的问题,提出了基于产品设计质量特性链接模型的设计质量免疫控制方法.通过研究产品设计质量特性之间的耦合关系,建立了设计质量特性链接关系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通过分析这种链接关系在设计过程中的传递,以及设计质量特性与产品结构树之间的映射,借鉴仿生学中细胞免疫的原理,将设计质量特性控制分为感应阶段-抗原识别、反应阶段-记忆细胞作用、效应阶段-产生抗体,实现了对设计质量特性的有效控制.以对变速器设计质量特性的控制为实例,验证了上述方法的有效性.
-
-
白萧萧;
东冰;
高红艳;
徐光华
-
-
摘要:
目的 探讨在无肝活检情况下慢性HBV感染“小三阳”患者中免疫控制与免疫逃逸的诊断准确率.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于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就诊或住院的219例慢性HBV感染的“小三阳”且均进行肝穿刺活检的患者,据实验室指标及影像学检查分为免疫控制(n=121)、免疫逃逸(n=98)两组,分析在无肝活检情况下诊断的准确率.正态分布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偏态分布数据用中位数(M)和四分位数间距(P25~P75)表示.分析无肝活检时血清学及生化学标志物诊断免疫状态的灵敏度、特异度、误诊率、漏诊率,并计算诊断指数及Youden指数.结果 本队列在无肝活检情况下免疫控制的诊断灵敏度为61.2%(74/121),特异度为50%,误诊率为50%(49/98),漏诊率为38.8%,诊断指数=1.11,Youden指数=0.11;免疫逃逸的诊断灵敏度为50%(49/98),特异度为61.2%,误诊率为38.8%(47/121),漏诊率为50%,诊断指数=1.11,Youden指数=0.11.结论 若无肝活检,免疫控制与免疫逃逸的漏诊率与误诊率均较高,诊断准确率低.
-
-
-
-
李明珠;
张守兴;
占永宁
-
-
摘要:
针对恒压供水控制系统非线性、大滞后、参数时变的特征,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自适应免疫非线性PID控制算法,以克服常规的PID控制难以协调系统快速性和稳定性之间的矛盾.仿真结果表明,与常规PID控制器相比,自适应免疫非线性PID控制器具有良好的动静态性能、较快的适应性,以及具有更好的动态跟踪性能,调节时间短,稳态后无振荡等优点.
-
-
李明珠1;
张守兴1;
占永宁1
-
-
摘要:
针对恒压供水控制系统非线性、大滞后、参数时变的特征,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自适应免疫非线性PID控制算法,以克服常规的PID控制难以协调系统快速性和稳定性之间的矛盾。仿真结果表明,与常规PID控制器相比,自适应免疫非线性PID控制器具有良好的动静态性能、较快的适应性,以及具有更好的动态跟踪性能,调节时间短,稳态后无振荡等优点。
-
-
-
唐旭东;
庞永杰;
李晔;
张赫
- 《第十四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
| 2009年
-
摘要:
分析了水下机器人运动控制的特点,针对这一非线性系统,引入一种基于生物免疫生理特性与免疫应答的免疫控制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结合Sigmoid非线性模型和函数简化策略,从而得到改进型免疫控制器.由于忽略了免疫系统的记忆、自适应、细胞繁殖和自然死亡等复杂的机理行为,系统不具有实时自调整的能力.提出的自适应免疫控制方法为改进免疫控制增加了自学习的算法,实现控制参数的自动调整.仿真结果表明自适应免疫控制方法具有更好的控制精度,更快的响应速度,改善了机器人的工作性能,是一种实用的水下机器人控制方法.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