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水下机器人

水下机器人

水下机器人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3年内共计5007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水路运输、海洋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77篇、会议论文173篇、专利文献351674篇;相关期刊626种,包括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应用科技、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124种,包括 第六届水库大坝新技术推广研讨会、第九届全国技术过程故障诊断与安全性学术会议、第三届全国海底光缆通信技术研讨会等;水下机器人的相关文献由7557位作者贡献,包括万磊、张铭钧、庞永杰等。

水下机器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77 占比:0.39%

会议论文>

论文:173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351674 占比:99.56%

总计:353224篇

水下机器人—发文趋势图

水下机器人

-研究学者

  • 万磊
  • 张铭钧
  • 庞永杰
  • 俞建成
  • 孙玉山
  • 李晔
  • 魏建仓
  • 徐会希
  • 李硕
  • 张国成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吴清云; 谢辰旻; 林志豪; 张新月; 毋鑫鹏
    • 摘要: 我国是水产养殖大国,养殖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仿生机器鱼的投入使用将为水产养殖行业带来新的血液与运作监管模式。相较于传统水产养殖行业,其具有高度机械化、自动化的特点,符合新时代水产养殖行业的发展需求。在水产养殖领域中,研究者除了聚焦水下机器人的制作[1-2]、养殖水质的监测[3-5];还通过搭载摄像头、传感器等设备,监控鱼群状态、水温、pH值和溶氧量[6],不断发展的设备为水下环境的观测与水环境监测提供了方便。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当前水质监测行业中存在设备功能单一的问题,如Karimanzira等[7]为水下机器人装备了导电率、溶解氧传感器,实现了大范围水质监测与水下巡航,但无法与鱼群状态进行匹配;张金泉等[8]设计了一种搭载了视频监控系统的框架式无缆水下机器人,但框架式的设计缺乏灵活性,同时会惊扰鱼群。总体缺乏能够不惊扰鱼群的水质监测设备与鱼群视觉监测装置来科学化地监测水产养殖情况。
    • 兰武; 戴晓强; 朱延栓; 郑宇航; 杨淦华
    • 摘要: 为降低水下遥控机器人的操作难度,提高其可控性和可操作性,基于Java研制一种水下机器人监控系统。首先介绍水下机器人监控系统的硬件结构,采用Java开发该系统的软件功能结构,包括监视模块、控制模块、特征信息模块和报警模块;然后阐述监控系统软件的通信方式和协议,分别介绍监控系统与主控制板软件流程。实验结果表明,基于Java开发的水下机器人监控系统能很好地协调各模块功能,具备开发周期短、拓展性良好等优点。
    • 白杰; 全海燕; 汪长辉; 马涛; 马力强; 彭德丽; 张坤; 靳望
    • 摘要: 海上地震采集时采用传统的海面投放方式布放深水海底节点(OBN)时点位偏差较大,无法满足基本的勘探精度要求,因此近年来水下机器人(ROV)被引入到海上地震采集行业。结合非洲东部某近岛海域OBN采集实例,讨论了ROV在深水地震采集应用中的主要环节,包括动态定位船和ROV系统构成及原理,ROV系统在OBN采集节点布放及回收时的质量检测、参数校准方法、深水声波定位方法、点位精度评价方法、实际布放回收效率等。利用初至波二次定位技术,对用ROV布放OBN的坐标精度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ROV可获得较传统海面投放方式精度更高且点位偏移量更稳定的布放效果,但布放及回收效率大大降低。研究结果为ROV在深海或复杂海域OBN地震采集的进一步研究与应用提供了有价值的定量技术评价指标。
    • 武娟娟; 刘震; 刘明潇; 孙羽
    • 摘要: 平原河流河堤与输水渠道的填方段渠堤普遍存在渗漏破坏隐患,渗漏初期不易察觉,一旦形成渗漏通道则难以修复。因此利用精确、高效的渠堤渗漏检测技术对渠堤进行检测,对保障渠道安全意义重大。对此,分类评介钻探取样法、人工探视法与地球物理探测法等传统堤防渗漏检测技术的特点、测试原理、技术适用性,阐述集成人工智能的检测载体新技术--水下机器人的技术优势与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天-地-水”一体化填方渠道渗漏检测系统新技术设想。论述通过无人机红外成像巡检、热力-水动力耦合溯源、水下声纳机器人声纳成图、探地雷达扫描、5G移动通信技术、检测数据实时传输等多源检测技术,综合实现科学、无损、高效的渠堤渗漏检测,从而为渠道渗漏智能化检测提供新思路。
    • 陈浩华; 赵红; 王宁; 郭晨; 鲁挺; 王宁
    • 摘要: [目的]针对外界复杂干扰下水下机器人三维轨迹精确跟踪控制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有限时间扰动观测器的非奇异终端滑模控制方法。[方法]设计非奇异终端滑模轨迹跟踪控制器,保证跟踪误差在有限时间内精确收敛到零。在外界多维度时变干扰下,设计有限时间扰动观测器,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结果]利用Lyapunov函数证明所设计控制策略可以有限时间稳定。采用MATLAB进行仿真实验,在阶跃扰动下与反步滑模控制方法仿真对比,表明所提方法可实现轨迹的精确跟踪。[结论]研究结果可为水下机器人的三维轨迹精确跟踪提供解决思路。
    • 翟光雯; 吴贞犇
    • 摘要: 针对水下机器人模型的不确定性与其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受到的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干扰,利用自抗扰控制器不依赖于系统模型参数就可以实时评估和补偿内外部扰动的特点,对水下机器人进行控制。通过对水下仿真机器人系统的仿真验证,发现所设计的控制器具有较为优良的控制性能、较好的鲁棒性和抗干扰能力,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及借鉴意义。
    • 高峰
    • 摘要: 历经1.4万海里、79天的风浪考验,于2021年7月12日出发的中国第十二次北极科考队圆满完成科考任务,随着“雪龙2”号科考船缓缓停靠在位于上海的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科考队成员连日来紧绷着的神经也逐渐放松。
    • 曾晋
    • 摘要: 如今,海底节点(OBN)布放过程中通常会采用人工抛放和水下机器人(ROV)精确结合的方式。对于水深小于100 m,流速相对较小,水下地形平坦的区域会采取人工抛放,而水深超过100 m,流速相对较大,水下地形相对复杂的区域则会采用精确布放。但是,ROV精确布放过程中,每次ROV能够携带的OBN数量十分有限,故会影响OBN精准布放的效率。鉴于此,文章针对海底节点(OBN)的深水部分和作业方式进行探讨,在ROV友好式设计理念的基础上,安全、快捷地将OBN从系统中释放出来,使其能够在水下实现连续不间断的布放,避免频繁的回收导致时效出现延误,促进精确布放效率的提升。
    • 韩玉辉; 刘宁
    • 摘要: 为了解决水下机器人回收装置容易产生振荡带来的安全隐患,文章以A形架式收放系统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收放系统A架式结构组成、基架部分、滑轮部分和液压缸选型计算部分进行了整体方案分析和设计,同时对主要零部件进行材料选择和尺寸设计,并给出具体结构尺寸图。该设计方法提高了水下回收装置工作效率和安全性,可以在不同母船使用,同时该方法亦可以为其他ROV收放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 何涛; 王传礼; 高博; 陈凡; 赵凯平; 王伟俊
    • 摘要: 姿态调节是决定水下机器人作业能力和运动稳定性的关键,为此针对煤矿抽水蓄能电站水下巡检机器人提出了一种基于全水液压的沉浮和姿态调节一体化系统。该系统主要由对称设置于机器人两侧的姿态活塞缸、变量泵及专用六位六通控制阀组成,传动介质来自机器人外部水体环境,其有沉浮、纵倾、横倾和对角侧倾四种调节状态。沉浮调节为机器人与外界水体的质量交换过程,而在调节姿态时机器人与外界水体交换通道关闭,可确保姿态调节过程中机器人本体始终处于悬停状态,提高了机器人调姿过程的稳定性。在结构创新基础上,推导了机器人重心及姿态角方程,建立了其姿态调节AMESim仿真模型,分析了机器人沉浮和姿态调节过程,并研究了活塞缸总长、间距、直径及浮心z向坐标等参数对姿态角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增大活塞缸直径、浮心z向坐标、活塞缸总长及活塞缸间距均有助于提高姿态角调节的灵敏性,其中浮心z向坐标越大,则其对姿态角的影响作用越明显,活塞缸直径越大,则其对纵倾姿态角的影响越小,而活塞缸总长仅对纵倾姿态角产生影响,活塞缸间距仅对横倾姿态角产生影响;且经过优化,机器人的最大纵倾姿态角和横倾姿态角分别可达78.46°和达68.20°。提出的基于全水液压的沉浮和姿态调节一体化系统具有结构紧凑、调节方便、节能环保等诸多优点,研究结果为后续沉浮及姿态调节系统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