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免疫学指标

免疫学指标

免疫学指标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60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肿瘤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1篇、会议论文15篇、专利文献65067篇;相关期刊197种,包括中国实验动物学报、中国妇幼健康研究、现代生物医学进展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防治艾滋病分会2015年学术会议、第三届全国病毒性肝炎慢性化重症化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学术会议、全国第十一届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术会议等;免疫学指标的相关文献由737位作者贡献,包括丁里玉、刘云、刘敏等。

免疫学指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1 占比:0.37%

会议论文>

论文:15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65067 占比:99.61%

总计:65323篇

免疫学指标—发文趋势图

免疫学指标

-研究学者

  • 丁里玉
  • 刘云
  • 刘敏
  • 刘辰莹
  • 吴庭玉
  • 孟阳
  • 崔青曼
  • 崔龙
  • 杨伟红
  • 梁中林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思皓; 何淑娅; 邵世龙; 何姗珊; 王东生; 杨牧; 张石川
    • 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初诊鼻咽癌有远处转移和无远处转移患者治疗前外周血免疫指标及其他临床特征,建立风险评估模型早期鉴别远处转移高风险患者。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于四川省肿瘤医院231例初诊鼻咽癌患者临床病例资料及外周血免疫学指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与远处转移相关的临床指标,筛选独立相关因素,绘制列线图风险评估模型并进行内部验证。结果:231例初诊患者中共48例(20.8%)患者伴随远处器官转移。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N分期、PNI指数、LDH水平、CD4/CD8比值以及NK细胞绝对数是初诊远处转移的独立相关因素(均P<0.05),据此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Bootstrap重抽样法进行1000次内部验证,该模型一致性指数(C-index)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826。Calibration校正曲线拟合良好,预测概率与实际概率之间具有较好的符合度。临床决策曲线(DCA)和临床影响曲线(CIC)进一步表明,该模型具有相对稳定的临床适用性。结论:鼻咽癌初诊远处转移患者具有显著的外周血免疫学指标变化。根据CD4/CD8比值和NK细胞计数,结合其他临床指标,可以较好地区分转移患者和非转移患者。据此建立的风险预测模型或有助于辅助临床鉴别初诊有隐匿性远处转移患者,实现远处转移的早期干预。
    • 康敬敬; 郭二呢; 王文静; 张同静; 李艳宾; 郭林
    • 摘要: 目的:探讨来氟米特联合吗替麦考酚酯对狼疮性肾炎(LN)患者免疫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LN患者78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9例。两组均予以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环磷酰胺(CTX)冲击治疗,观察组予以吗替麦考酚酯(MMF)联合来氟米特(LEF)治疗。治疗9个月后评价两组临床疗效,测定治疗前后的免疫学指标,并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抗ds-DNA阳性、ANA阳性率较对照组低,C3、C4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来氟米特联合吗替麦考酚酯可有效治疗LN,改善患者的肾功能与免疫功能,且安全性好。
    • 陈尘; 杨明玉; 杨晓玲; 陈嘉俊; 许业栋
    • 摘要: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与免疫指标检测用于早期诊断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接收的40份膝关节置换术的血液标本,根据术后是否合并早期感染分成感染组(n=16)与非感染组(n=24),均采集患者的血液指标,比较患者术前、术后1.d、术后3.d、术后7.d的CRP、PCT与免疫指标[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并分析单项指标测定与联合测定诊断术后早期感染的价值。结果:感染组术后3.d、7.d血清CRP与PCT水平显著高于非感染组(P<0.05);感染组术后1.d、3.d、7.d的血清IgA、IgG、IgM水平显著低于非感染组(P<0.05);CRP、PCT与免疫指标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与曲线下面积分别为90.22%、60.21%、0.913,均显著高于单一指标检测。结论: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感染可升高患者血清CRP与PCT水平,降低免疫学指标,而采取CRP、PCT与免疫学指标联合检测方式对诊断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感染的价值突出,值得推广。
    • 赖耀铭; 龙涛; 高升; 陈泓鑫; 吴红波
    • 摘要: 目的分析过敏性鼻炎患者应用蜂针治疗的效果,并分析其对免疫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9年6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治疗的80例过敏鼻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行蜂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免疫学指标、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鼻炎伴随症状总评价表评分、鼻症状评分的差值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E、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6的差值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鼻结膜炎生存质量调查问卷评分的差值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蜂针可有效缓解过敏性鼻炎症状,增强免疫力,提高生活质量,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范伟光; 孟娟; 苏苗苗; 王浩; 石鹏辉; 张珍
    • 摘要: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期间病毒载量(VL)与免疫学指标的关系。方法建立前瞻性研究队列,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保定市人民医院治疗的确认为HIV-1感染阳性的感染者200例为研究对象,给予替诺福韦(TDF)^(+)拉米夫定(3TC)^(+)依非韦伦(EFV)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分别采集其用药前及用药后1、3、6、12和18月的血液样本,检测血液样本中VL和免疫学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以及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分析治疗前后VL、CD4^(+)、CD8^(+)、CD4^(+)/CD8^(+)、IgG、IgM、IgA变化,分析VL与免疫学指标动力学变化趋势的相关性。结果与治疗前(4.89±1.63)log/mL比较,用药后1、3、6、12和18月的VL水平[(3.34±1.01)、(2.57±1.26)、(2.15±0.72)、(1.54±0.24)、(1.03±0.42)log/mL]随着治疗时间延长而下降(P0.05);VL与IgG、IgA水平均呈正相关(r=0.892,P0.05)。结论抗病毒治疗可改善HIV/AIDS免疫状态,部分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指标动态变化与VL载量之间有相关性。
    • 梁剑
    •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采用拉米夫定联合香菇多糖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8月~2019年10月86例CHB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拉米夫定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香菇多糖治疗。对比两组谷丙转氨酶(ALT)复常率、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转阴率、免疫学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ALT复常率(83.72%)、HBV DNA转阴率(79.07%)均低于对照组(62.79%、51.16%);观察组治疗后CD4^(+)(45.08±8.43)%、CD4^(+)/CD8^(+)(1.78±0.76)均高于对照组[(38.72±9.02)%、(1.28±0.50)];观察组治疗后CD8^(+)[(26.48±7.37)%],低于对照组[(32.25±5.02)%],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HB采用拉米夫定联合香菇多糖治疗抗病毒效果较佳,能改善机体免疫功能,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利于预后。
    • 徐着华; 卢会秦; 许丽萍; 刘辉鸿
    • 摘要: 目的 研究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术在翼状胬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0例翼状胬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差异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血清免疫学指标[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抑素(Endostatin)水平,症状缓解时间(眼球刺激症状缓解时间、结膜上皮恢复时间),治疗前后的泪膜功能指标(泪液分泌试验滤纸湿长、泪膜破裂时间)及视觉质量指标(角膜散光度、屈光度)。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5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IgA、IgM、IgG分别为(1.61±0.30)、(1.34±0.30)、(9.23±1.20)g/L,均低于对照组的(2.34±0.42)、(1.93±0.33)、(13.24±1.61)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VEGF(153.23±54.73)ng/L低于对照组的(230.35±45.67)ng/L、Endostatin(302.13±23.53)ng/ml高于对照组的(258.34±33.46)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眼球刺激症状缓解时间(12.74±5.23)d、结膜上皮恢复时间(11.21±2.09)d均短于对照组的(16.39±5.67)、(14.77±2.17)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泪液分泌试验滤纸湿长(13.58±0.09)mm/5 min、泪膜破裂时间(12.75±0.27)s均长于对照组的(13.26±0.14)mm/5 min、(11.83±0.06)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屈光度(0.51±0.03)D、角膜散光度(0.77±0.69)D均低于对照组的(0.90±0.09)、(1.20±0.93)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翼状胬肉患者实施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术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血清免疫学指标,加快恢复速度,改善泪膜功能和视觉质量,值得研究和借鉴。
    • 代宛蓉; 张宇; 马莉
    • 摘要: 目的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并发血小板减少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就诊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43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血小板计数分为血小板减少组(16例)和血小板正常组(27例),收集所有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3^(+)T、CD3^(+)CD4^(+)T、CD3^(+)CD8^(+)T、CD3^(-)CD19^(+)B、CD3^(-)CD16^(+)CD56^(+)自然杀伤(NK)细胞]绝对计数、血清免疫球蛋白、补体、自身抗体等免疫学指标及临床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两组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学指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并发血小板减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血小板减少组患者外周血CD3^(+)CD4^(+)T、CD3^(-)CD19^(+)B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及血清IgM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血小板正常组,而CD3-CD16+CD56+NK细胞绝对计数及补体C4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血小板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D3-CD19+B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和IgM表达水平升高是干燥综合征并发血小板减少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11、5.693,95%CI:1.001~1.020和1.376~23.557),补体C4表达水平降低是干燥综合征并发血小板减少的保护因素(OR=0.981,95%CI:0.965~0.998)。结论外周血CD3^(+)CD4^(+)T、CD3^(-)CD19^(+)B、CD3^(-)CD16^(+)CD56^(+)NK细胞绝对计数及血清IgM、补体C4表达水平可能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并发血小板减少的发病有关,其中CD3^(-)CD19^(+)B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和IgM表达水平升高是影响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并发血小板减少患者体内存在明显的免疫功能紊乱。
    • 廖惠映; 林敏仪; 李妹清; 谭改玲; 李微; 刘玲
    • 摘要: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IVIG)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疗效。方法收集来我院就诊的ITP患儿,共50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IVIG联合地塞米松组(联合治疗组)和单独使用地塞米松组(单独治疗组),每组各25例。联合治疗组患儿采用IVIG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单独治疗组患儿单独采用地塞米松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小板数量、免疫学指标(IgM、IgG和IgA)和治疗疗效,判断其疗效。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单独治疗组;联合治疗组患儿体内IgG、IgM和IgA水平均显著低于单独治疗组;联合治疗组患儿的血小板数量显著高于单独使用地塞米松组患儿,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VIG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起效快,作用强,可以快速提高ITP患儿体内血小板数量,该联合治疗方式值得在临床进一步研究应用。
    • 唐艳; 李晓平; 罗军; 王锦秀
    • 摘要: 目的:观察中药红藤化瘀汤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疗效及对炎性因子、免疫学指标等方面的影响。方法:收集该院近2年间门诊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150例,随机分为3组:治疗Ⅰ组50例,给予自拟中药红藤化瘀汤口服,1剂/d;治疗Ⅱ组50例,中药红藤化瘀汤,浓煎灌肠,每晚1次;同期对照组50例,口服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疗程均为半个月。分别比较3组的疗效(愈显率、总有效率)及炎性因子和免疫指标改变情况。结果:治疗Ⅰ组愈显(包括痊愈和显效病例,下同)32例(64%),总有效率88%;治疗Ⅱ组愈显31例(62%),总有效率86%;而对照组愈显例19例(38%),总有效率58%。2治疗组在疗效、炎性因子及免疫学指标的改善等方面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后: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药红藤化瘀汤口服或灌肠治疗盆腔炎性后遗症,可改善其炎性因子及免疫学指标,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疗效显著。中药口服或灌肠2种方法疗效相似,患者可自行选择。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