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先验

先验

先验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3年内共计1774篇,主要集中在欧洲哲学、哲学理论、中国哲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0篇、专利文献1544篇;相关期刊196种,包括哲学分析、时事资料手册、学理论等; 先验的相关文献由4316位作者贡献,包括焦李成、张磊、马文萍等。

先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0 占比:12.97%

专利文献>

论文:1544 占比:87.03%

总计:1774篇

先验—发文趋势图

先验

-研究学者

  • 焦李成
  • 张磊
  • 马文萍
  • 马晶晶
  • 刘芳
  • 侯彪
  • 尚荣华
  • 何小海
  • 王爽
  • 任超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肖根牛
    • 摘要: 康德通过对休谟和笛卡尔关于自我问题的诊断,发现自我只能作为毫无内容的先验主体,对自我的追问无法通过直接认识,只能诉诸回溯性的反思模式。但是对自我的反思出现了循环论的问题,对自我的反思事先预设了对自我的认识。本文通过对康德表象主义立场的分析,发现自我循环的问题不可避免,只有否定表象主义路线才有可能解决。通过对康德之后的反表象主义路径的分析,发现只有恢复行动的本原地位才能解决康德自我概念中的问题。
    • 贺梓恒
    • 摘要: 学界对康德法哲学的研究主要以《法权论》为核心文本,但对《法权论》阐释路向的判定存在较大争议。康德的法权是一种先验的法权,法权之所以为法权的先天条件是人的实践的自由,对《法权论》的阐释理应以实践的自由为前提。康德将实践的自由,也就是人的欲求能力,划分为意志与任意,意志自在的为目的,承担着立法的机能;任意仅与行动相关,承担着执行的机能。当后者完全以前者为规定根据时,人的行为就是道德行为,真正严格意义上的自由是能够自我立法的意志的自由。契约论阐释路向以任意作为道德之本质,将公民状态的形成建立在基于理性选择的社会契约上,是一种经验主义的视角。先验阐释路向抓住了康德法哲学的先验本质,将法权的演绎建立在人的先天自由,即意志的基础上,实现了对意志论与理性主义的超越,并且打通了国家法权、国际法权以及世界公民法权的论证逻辑,回答了“永久和平”何以必然的问题。
    • 车辕
    • 摘要: 麦克斯·阿德勒作为奥地利马克思主义者的代表,其思想延续了新康德主义者的主张,认为社会存在集中表现在社会文化之中,并将康德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结合起来,从知识论的角度来解读马克思主义哲学,试图用康德的先验结构来解释社会文化现象。阿德勒反对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从“社会性”这个先验前提出发来理解社会主义,但其将“经济关系”等都归为“精神关系”,将社会存在“精神化”,过分夸大了人的意识的主观能动性,没有从社会实践出发对思维与存在之间的关系进行正确理解,这是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一种歪曲解读。
    • 李好
    • 摘要: 德勒兹的先验经验主义认为经验需要以先验为条件才能实现,不过先验并不超越于经验而存在,它与经验完全内在地共存,每个现实都是潜在的实际化。儿童因其类似于“无器官身体”的身心生长特质正是这种潜在性的先验部分。儿童的生命充满着未经量化分割的绵延力量,其生活应被视为以其自身为中心,并在不同情境中对事物间关系联结进行实验的游戏。儿童教育应克服将儿童“功能化”的倾向,把儿童从“角色安排”中解放出来,以发现和葆养儿童的差异潜力为目的,允许儿童通过自己独特的思维和行动方式与事物建立联结,支持儿童通过自己的体验去创造尚未在世界上发生过的经验。
    • 宋成
    • 摘要: 中西哲学在各自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体现出一种相似性,即研究对象的先验性,也就是对“永恒”的不断追求。西方哲学在追求“永恒”的过程中表现出一种超越性的特点,即在此岸世界之外去构建一个支点来为自身辩护。中国哲学则显示出自身的内在性特点,即在此岸世界自身中寻找一个合理的说明体系。中西哲学两种进路的共同点在于追求目标的绝对先验性,而这种先验性恰恰构成了中西哲学以两种不同思维方式追求“永恒”的起点。
    • 吴井泉
    • 摘要: 小海作为当代著名诗人,其先验与经验融合的诗歌审美范式,为现代诗歌发展提供了一种可能。形而上生命力的创造与形而下生活经验的拥抱,体现了小海诗歌建构的主体性。小海诗歌的审美范式有三种:一是以先验为主与经验为辅的融合范式,二是先验与经验较为平衡发展的融合范式,三是以经验为主与先验为辅的融合范式。其审美范式虽有差异,但无不表明诗人的创作实践在不断地变化和突破,体现了诗人的创造精神和多元探索世界的能力。
    • 倪梁康
    • 摘要: 关于“transzendental”,中译“先验”的最大问题在于,它是对一个概念的含义解释,而不是对它的词义翻译。在“transzendental”的词义中既不包含“先”的意思,也不包含“验”的意思。它只是哲学家在一个特定时期和特定语境中赋予它的一个特定含义。如果这个概念的含义赋予和含义变化还有长长的前史和可能更长的后史,那么用立足于这个特定含义解释的翻译来统一它的译名,只能是一种以偏概全的权宜之计。“先验”远不能概括“transzendental”概念的所有问题。“Transzendental”概念是哲学的基本概念,对“transzendental”概念的中文翻译需要回到翻译的正轨上来。
    • 华安
    • 摘要: "脑—机接口"(BCI)在为人类带来新的生存境遇之时,其发展边界问题同样需要被纳入考察范畴.本文通过借鉴康德先验哲学对人类认知能力的基本划分格局,对"脑—机接口"在人类认知过程中的"经验之我"取代"先验之我"的发展模式做出探析,并指出"先验之我"的取缔有可能造成"自由意志"的缺失,而"脑—机接口"作为人类增强不同于人工智能,其价值旨归促使其发展边界就在于"自由意志"的留存.
    • 吴国林; 傅铭
    • 摘要: 超弦理论是当代物理学中最前沿的理论,超弦理论的根本特征不能用量子性来描述,而应当用"超验"来揭示.超验不同于先验(transzendental)与超越(transzendent).超验,意味着超过经验,又离不开经验,还使经验成为可能.超验体现了唯物辩证性.超弦理论形成了超验认识模式,超弦理论的检验标准是由实践、前经验、逻辑一致性与共识构成的.
    • 赵德高
    • 摘要: 本雅明的经验概念突破了理性主义的经验概念的客观性与唯一性,恢复了经验概念本有的主观性与多样性.这一对经验概念的反客为主,源于本雅明对理性主义的知识概念的重构,即不再从知识出发来理解语言,而是从语言出发来理解知识.通过揭示知识的语言本性,本雅明如实地将知识的结构还原为语法的结构(概念结构),并最终实现了从客观性、外部性的知识概念向生成性、内部性的知识概念的重要转变.正是知识概念的这一革命性转变,从根本上重塑了理性主义的经验概念.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