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HBV-DNA定量

HBV-DNA定量

HBV-DNA定量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2年内共计138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7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59016篇;相关期刊94种,包括人人健康(医学导刊)、江苏预防医学、中国社区医师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02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等;HBV-DNA定量的相关文献由375位作者贡献,包括王艳、丁体龙、严家春等。

HBV-DNA定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7 占比:0.23%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59016 占比:99.77%

总计:59154篇

HBV-DNA定量—发文趋势图

HBV-DNA定量

-研究学者

  • 王艳
  • 丁体龙
  • 严家春
  • 于建国
  • 于莉
  • 侯金林
  • 吴丽萍
  • 商庆华
  • 张建军
  • 徐传镇

HBV-DNA定量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蔡丽娟; 任妹; 刘剑荣; 潘幸
    • 摘要: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不同血清学标志物模式下HBV-DNA定量与肝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100例乙型肝炎患者,将其分为甲组40例[HBsAg(+)HBeAg(+)HBcAb(+)]、乙组50例[HBsAg(+)HBeAg(-)HBcAb(+)]和丙组10例[HBsAg(+)HBcAb(+)],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以及荧光定量PCR(FQPCR)法分别测定3组血清HBV-M以及HBV-DNA含量,同时借助全动生化仪对其各项肝功能指标进行测定,并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甲组HBV-DNA定量以及阳性率均明显高于乙组和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比较,甲组明显高于乙组,乙组明显高于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乙型肝炎患者群体中,无论是在HBV-DNA方面还是在阳性率方面,各组均存在一定差异,同时在不同血清学标志物模式下其HBV-DNA水平和其各项肝功能指标也不尽相同。
    • 金辉; 李洪杰; 李肖寒
    • 摘要: 目的:研究乙肝患者HBV-DNA定量与血清氧化应激标志物、炎症反应标志物的关系。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120例乙肝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血液标本,离心分离血清后分别检测HBV-DNA定量、血清氧化应激反应标志物[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血清炎症反应标志物[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2(IL-2)],并予以患者Child-Pugh评分。根据HBV-DNA定量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低量组、中量组、高量组,对比分析各组患者Child-Pugh评分及血清SOD、GSH-Px、MDA、TNF-α、IL-10、IL-2指标值,并予以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在Child-Pugh评分上,HBV-DNA低量组<中量组<高量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乙肝患者HBV-DNA定量与血清SOD、GSH-Px呈负相关(r=-0.524、-0.665,P=0.017、0.013),与血清MDA呈正相关(r=0.656,P=0.009),与血清TNF-α、IL-10呈正相关(r=0.786、0.713,P=0.007、0.08),与血清IL-2呈负相关(r=-0.562,P=0.004)。结论:随乙肝患者HBV-DNA定量的升高,机体氧化应激反应及炎症反应程度加重,造成肝功能损伤。
    • 马贞丽; 田玉玲; 戴芳; 罗靖
    • 摘要: 目的:研究磁珠法与煮沸法用于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分型的检出率,并探讨基因分型检出情况与HBV DNA定量间的关系.方法:2019年6月-2019年9月收治乙肝患者95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应用磁珠法,B组应用煮沸法对血浆进行处理,提取HBV DNA后通过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进行肝炎基因分型及DNA定量.比较两组患者检测结果并探讨基因分型结果检出率与HBV DNA定量水平的关联.结果:A组患者B型、D型、B/C混合型及总检出率均显著高于B组,C型检出率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检测HBV基因型检出率与HBV DNA水平呈正比,但应用磁珠法对低DNA水平样本的基因型检出明显优于煮沸法.结论:磁珠法提取核酸阳性率与灵敏度均较高,对于非C型及低病毒载量患者具有较高检出率.
    • 蔡敏; 王华利
    • 摘要: 目的分析急性乙型肝炎HBV-DNA定量转阴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0年3月的急性乙型肝炎住院患者79例,按照HBV-DNA定量转阴时间的长短分为较长组(>28 d)和较短组(≤28 d),比较两组在性别、年龄、发病天数、饮酒史、脂肪肝,入院24 h的血常规、肝功能、凝血功能、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HBV DNA定量等方面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HBV-DNA定量转阴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79例病例中,HBV-DNA定量转阴时间较短组46例(58.23%),转阴时间较长组33例(41.77%);比较两组多项临床指标,仅谷丙转氨酶较长组低于较短组,HBsAg滴度、HBeAg滴度、HBV-DNA定量较长组高于较短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进一步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较长组HBsAg滴度远高于较短组(OR=2.46,95%CI:0.31~1.50)。结论急性乙型肝炎HBV-DNA定量转阴时间主要与HBsAg滴度相关。
    • 邱效东; 常亚丽; 周亚伟; 赵珺; 桑坦; 翟丽亚; 陈昀
    • 摘要: 目的 探讨伴有慢性乙型肝炎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使用伊布替尼过程中乙肝病毒(HBV)再激活的风险及是否需要预防性抗病毒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伴有慢性乙型肝炎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使用伊布替尼导致HBV再激活病例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71岁男性患者,既往慢性乙型肝炎病史11年,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史9年.2018年5月重新评估病情,确诊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开始使用伊布替尼单药治疗.开始口服伊布替尼时,乙肝五项为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肝功能正常,达到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愈的标准.口服伊布替尼单药治疗15个月后,患者乙肝五项为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肝功能损害(ALT 58.6 IU/L、AST 58.2 IU/L),HBV DNA升至4.58×105 IU/mL,行HBV耐药分型检测未检测到耐药突变位点.停用伊布替尼并给予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2个月后,患者HBV DNA降至9.47×102 IU/mL,ALT、AST均降至正常范围,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情稳定.结论 伊布替尼有导致HBV再激活的风险,故在伊布替尼起始治疗前应常规筛查乙型肝炎血清学指标和HBV DNA定量;HBsAg(+)或HBV DNA(+)患者应先控制HBV感染,而后再行伊布替尼治疗,HBsAg(-)、HBeAg(+)患者应给予预防性抗病毒治疗,HBsAg(-)、HBeAg(-)、HBcAb(+)患者需持续监测乙肝五项、HBV DNA定量和肝功能指标.至少每3个月复查HBV DNA了解HBV复制情况,如出现HBV再激活,应尽早给予抗病毒治疗;如不能及时监测,建议预防性抗病毒治疗.
    • 肖静; 李文华; 司晓盼; 纪玉红; 朱国艳
    • 摘要: 目的:探讨乙肝肝炎患者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HBV-M)模式、前S2抗原(Pre-S2)与HBV-DNA定量检测的关系.方法:选择180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近期均未接受相关抗病毒治疗.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水平和前S2抗原,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血清HBV-DNA定量,对HBV-M检出模式、Pre-S2阳性率情况与HBV-DNA定量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检出14种HBV-M模式,其中大三阳、小三阳和其他HBV-M模式分别占比25.56%、46.11%、28.33%,不同HBV-M模式HBV-DNA、Pre-S2阳性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107例HBV-DNA阳性患者中,HBsAg、Pre-S2阳性检出率为93.46%、95.33%,明显高于HBeAg阳性率47.66%%(P<0.05),且随着HBV-DNA载量水平升高,HBeAg阳性率也明显升高(P<0.05);不同HBV-DNA载量患者HBsAg、Pre-S2阳性率均明显高于HBeAg阳性率(P<0.05).结论:HBV-M、HBV-DNA定量和Pre-S2检测结果紧密相关,联合检测能为HBV感染及病情评估提供充分依据.
    • 郭洺竹; 文晓荣; 石淑娟
    • 摘要: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孕妇人工流产术后HBV DNA定量与其自身肠道微生物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深圳市龙岗区第三人民医院诊治的50例孕早期HBV感染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将这50例孕妇设为试验组,同期进行孕检的孕早期无HBV感染孕妇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孕妇均接受人工流产术,分别进行胚胎组织的制备以及孕妇肠道排粪物的获取,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两组胚胎HBV DNA定量,比较两组孕妇肠道微生物(主要囊括粪肠球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白色念珠菌)计数水平,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试验组的胚胎HBV DNA检出率为66.00%,高于对照组的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粪肠球菌、白色念珠菌计数均高于对照组,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计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得:HBV感染孕妇的HBV DNA定量与其肠道内粪肠球菌、白色念珠菌计数呈正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0.683、0.619;P=0.000、0.000),与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计数呈负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0.607、-0.603;P=0.000、0.000).结论 孕妇的HBV感染与其肠道微生物的平衡状态密切相关,值得临床重视.
    • 刘朴卉; 刘一品; 徐宁; 曹晓凌; 李霞; 姜伟炜; 牟韶娇
    • 摘要: 目的 通过检测乙肝肝硬化并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EVB)经内镜治疗后患者的HBV-DNA定量、肝脏硬度值,探讨该两项指标对EVB内镜治疗后早期再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8年7月行内镜治疗的EVB患者,根据治疗后是否发生早期出血分为出血组(27例)、未出血组(201例),记录两组患者HBV-DNA定量、肝脏硬度值并比较.对可能导致EVB术后再出血的风险因素进行赋值,然后行Logstic回归分析,对EVB术后再出血的风险因素进行初步探讨.通过描绘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观察HBV-DNA定量、肝脏硬度值与预测内镜治疗后再出血的相关性,并对上述指标联合检测的特异性、敏感度进行计算,观察上述指标联合检测的价值.结果 (1)本次研究的228例EVB患者中,有27例术后出现了早期再出血现象,EVB内镜治疗后早期再出血率为11.84%.(2)早期再出血患者HBV-DNA含量、肝脏硬度值显著高于未出血患者,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V-DNA、肝脏硬度值、空腹血糖、曲张静脉数量是EVB术后早期再出血的风险因子.(4)通过描绘ROC曲线发现,HBV-DNA含量、肝脏硬度值联合检测能显著提高预测EVB术后再出血的敏感度、特异性.结论 HBV-DNA定量、肝脏硬度值在EVB术后再出血患者中明显升高,是早期再出血的影响因子,临床上可通过HBV-DNA定量、肝脏硬度值检测评估EVB术后再出血风险.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