侦查监督
侦查监督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899篇,主要集中在法律、法律、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84篇、会议论文15篇、专利文献9062篇;相关期刊271种,包括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法制与社会、人民检察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社会管理创新语境下流动人口犯罪司法应对研讨会、第三届刑事诉讼监督论坛、第十二届全国检察理论研究年会等;侦查监督的相关文献由997位作者贡献,包括郭艳娜、万春、史运伟等。
侦查监督
-研究学者
- 郭艳娜
- 万春
- 史运伟
- 徐凡
- 闵丰锦
- 陈靖宇
- 单民
- 李建楠
- 杨秀莉
- 申奇志
- 盖贝宁
- 郑建设
- 高哲远
- 上官春光
- 井翠翠
- 付刘聖佳
- 仲超
- 侯雪琴
- 元明
- 冯又鹤
- 刘少夫
- 刘捷
- 刘木钗
- 刘相义
- 刘蔚琳
- 刘远熙
- 刘静
-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课题组
- 匡旭东
- 古力扎
- 吕峰
- 吴杨泽
- 吴波
- 周作学
- 周其华
- 周玥
- 姚志清
- 姚莉
- 娄艳龄
- 孙士宏
- 孙毅
- 宋鹏举
- 尹铮
- 左宁
- 常洪波
- 张伟
- 张君
- 张宏山
- 张平
- 张懿
-
-
-
陆力强;
曹纪元;
郭膳溥
-
-
摘要:
在“捕诉分离”案件中,由于审查逮捕、审查起诉分属于不同的检察部门负责,客观上导致侦查活动存在一定的“监督盲区”,这既不利于引导侦查取证工作的有效开展,也不利于侦查监督力量的有效整合,同时也不利于落实司法责任制的要求。在现有法律制度框架下,通过在“负责逮捕的检察院”与“负责起诉的检察院”之间建立“双向通报”机制,明确各自在不同办案环节的职责,重点解决“捕诉分离”案件中侦查监督工作出现空白的问题。
-
-
黄从余
-
-
摘要:
近日,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区检察院与公安分局揭牌成立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并就健全完善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工作机制进行座谈交流,全面规范能动履职,更好地提升公安执法和检察监督工作法治化水平,切实提升刑事案件办理质效。双方达成共识,将坚持科学务实的执法司法理念,统一认识、消除分歧、形成合力,着手建立健全重大疑难案件听取意见机制、联合督办机制、办案衔接配合、业务研判通报制度、联席会议制度和刑事案件统一对口衔接机制等各项协作配合和信息共享机制,依法规范开展立案监督、侦查活动监督工作,及时发现和纠正违法情形以及侦查违法行为,从源头上防范冤假错案发生,切实保障人权。
-
-
崔俊波
-
-
摘要:
捕诉一体后,侦查监督部门与公诉部门人员合二为一,职能合二为一,出现了侦查监督弱化的趋势。而检察官的理念偏差、业务能力不足、合理的侦查监督模式欠缺、考评机制的不健全等影响了侦查监督的质效。而强化侦查监督的意义在于:这是实现程序正义的内在要求;有利于保障刑事诉讼目的的实现;是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必然要求。加强侦查监督的建议与完善路径是:(一)增强监督意识,提升监督能力;(二)建立侦查监督新模式,实现同步监督;(三)科学设置考评指标,完善司法责任豁免情形;(四)科学设置考评指标,实现侦查同步监督。
-
-
朱志荣;
胡泽斐;
范志飞
-
-
摘要:
侦查活动监督系检察机关履行检察监督职能的重要方式,捕诉一体办案模式蕴含的提升诉讼效率、强化引导侦查、增强办案责任心等方面的优势,为侦查监督工作的提升提供了契机。实践中,办案理念更新不及时、考核激励机制不合理、监督刚性不足、监督线索来源不畅等顽疾仍未根除,加之捕诉一体办案模式施行后办案节奏不协调、检察官应对捕诉一体化工作能力有待提升等新问题的出现,致使侦查监督工作成效不明显。为解决这些问题,可通过建设专业化监督队伍、提升监督工作刚性、拓宽监督线索来源途径、构建科学业绩考评机制等完善相关配套措施,进一步夯实侦查监督工作。
-
-
李洁
-
-
摘要:
2021年8月2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和9月9日发布的《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21-2025)》都对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新期待。实证数据表明检察侦查监督工作仍有上升空间,实践中刑讯逼供、非法取证等违法侦查现象仍时有发生。保障人权、维护公正是我国全面建成现代法治国家的必然前提。检察机关应当在《国家人权行动计划》下加强司法程序人权保障力度,继续坚持“少捕慎押”的刑事政策、探索侦查讯问时检察在场制、将纠正违法纳入检察考核等,彰显其推动我国法治国家建设的坚定决心与雄厚力量。
-
-
李毅
-
-
摘要:
侦查监督是中国检警关系的主要方式,但存在运行时间滞后、方式僵化和效力不足等问题,原因是检警关系疏离和检察机关难以深入介入侦查。目前,检察机关侦查监督主要通过审阅公安机关移送的案卷进行监督。国外的检警关系有检警一体型和检警协作型两种,但都离不开检察引导侦查,形成比较合理的检警关系。在刑事诉讼领域,中国把检警关系从侦查监督调整为引导侦查,有其可能性和可行性,并且可以妥善解决侦查监督面临的问题,因而应该在法律中规定检察引导侦查,明确其启动、范围、时间、关注重点、效力等事项。
-
-
李永航;
梁选点
-
-
摘要:
派驻公安机关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检察机制的建立,开创了侦查监督新局面,搭建了检警协作新平台,打造了人权保障新支点。我国检察机关的性质决定了派驻检察室应担负侦查监督、引导侦查和人权保障三项职能。派驻检察机制运行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派驻人员没能专司派驻检察工作、知情权受制于被监督者、引导侦查力度不足等原因,各项检察职能未能充分有效发挥。对此,市、县检察机关应配精配强派驻检察人员,并保障其有充足的时间履行派驻检察职责,夯实派驻检察之基;上级检察机关应帮助破解信息共享难题,并加强业务督导;公安机关应积极配合监督,加强检警协作,形成大控方追诉格局;从长远看,还应明确法律依据,增强监督刚性,完善救济机制。
-
-
陈小玲;
无
-
-
摘要:
对话人物:1996年,刘龙清从福建医科大学毕业,在一家医院当医生。一年后,考入漳州市检察院成为一名法医,担当法医技术性证据审查和鉴定伤情两大职责,为侦查监督、公诉和监所部门把好证据关,提供专业技术支持。从事法医工作20多年,亲手解剖过355多具尸体,依法审查、鉴定2万多件案件,发现和糾正493件错误鉴定,被誉为“当代宋慈”。
-
-
林曦
-
-
摘要:
在"智慧警务"建设下,各地公安机关探索开发了智能办案系统,初步实现了案件分析、证据审查、流程规范、侦查监督等方面的智能化.智能办案系统具有推动"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理念塑型、整合侦查基础技术与情报、提高办案质量、增加侦查效率、促进文明执法等价值.但其应用仍存在技术局限性,也很难满足侦查工作的多维性、职业性和经验性的要求.因此,智能办案系统的完善还应加强智能侦查相关理论探索与意识自觉,建立张弛有度的"人机关系"规则,为智能办案系统设置信息资料准入接口以及提高侦查监督的广度与深度.
-
-
张爱国;
梁冰心
- 《社会管理创新语境下流动人口犯罪司法应对研讨会》
| 2012年
-
摘要:
长期以来,羁押率过高是司法实务界和理论界共同关注的话题,也是社会焦点问题."羁押"是刑事程序中的最后司法手段,但在我国"羁押"却是拘留和逮捕的衍生物,以一种"常态"长期存在于司法实践中,而造成高羁押率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流动人口犯罪嫌疑人羁押率过高.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全国人口流动愈发频繁,同时,流动人口犯罪率也随之上升.由于流动人口没有固定居所、经济条件差等原因,司法机关往往以牺牲犯罪嫌疑人人身自由为代价换取诉讼程序的顺利进行.这样,不仅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处于绝对弱势地位,而且导致了司法不公,法律权威被严重损坏的后果.作者拟从侦查监督工作实务为切入点,提出要优化办案人员“执法理念”,将对流动人口“羁押必要性”审查与现有的工作机制相结合,增加和完善羁押替代性措施措施,特别是取保候审。
-
-
闫俊瑛;
王志国
- 《第三届刑事诉讼监督论坛》
| 2012年
-
摘要:
本文在对侦查监督的内容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对新刑诉法关于侦查监督的修订进行了条文梳理和系统分析,认为,新刑诉法围绕侦查活动的本质和中心,构建起以侦查取证活动监督、强制性措施监督、阻碍诉讼权利行使的行为监督为主要内容的侦查监督内容体系;围绕诉讼监督活动的规律,初步构建起包括侦查监督的渠道、手段、方式、效力四方面要素的侦查监督工作体系.检察机关应当根据新刑诉法对侦查监督体系调整的指引,进一步明确侦查监督的内容体系,进一步完善侦查监督的制度机制,并对现有侦查监督的内部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以更好地迎接新的机遇和挑战.
-
-
黄福涛;
高哲远
- 《第三届刑事诉讼监督论坛》
| 2012年
-
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诉法修正案》已通过并将实施,其中增加了关于"技术侦查措施"的规定.技术侦查具有易导致对公民合法权利侵犯的特性,故必须在司法实践中加强对其监督.而要做好对其监督需要明确技术侦查的内涵,同时参考国外刑诉法中对于技术侦查的规定,形成我国对技术侦查的检察监督模式,加强检察机关审理案件过程中对技术侦查措施的侦查监督,对被违法使用技术侦查措施的公民向检察机关控告申诉的处理。
-
-
吴波;
贾楠
- 《第十二届全国检察理论研究年会》
| 2011年
-
摘要:
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依法拥有法律监督权.其中,侦查监督权是法律监督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法律监督权在侦查阶段的表现形式,承担着保障人权、维护正义的重要责任,在司法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应当看到的是,随着形势任务的变化,司法改革进程的推进,立法层面存在的空白、滞后,已严重影响制约侦查监督职能的充分发挥,应在全面梳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完善,包括完善刑事立案监督的具体制度,确立检察引导侦查的监督机制,构建侦查违法行为的程序性制裁机制,与维护犯罪嫌疑人权利、保障律师执业有机结合起来等建议。
-
-
单民;
上官春光
- 《第十二届全国检察理论研究年会》
| 2011年
-
摘要:
侦查监督是检察机关的基本职责,也是其诉讼监督的组成部分.搞好侦查监督工作,是检察机关进行法律监督的重要途径.由于侦查是刑事诉讼的重要组成部分,侦查监督既要契合检察机关自身的性质和法律定位,又要符合刑事诉讼的基本规律.要搞好侦查监督工作,就必须根据检察机关的法定职责和刑事诉讼的基本规律明确侦查监督的职能定位,把握侦查监督的空间,基于救济诉讼权利的需求,侦查监督至少应当在两方面予以拓展。首先,应当建立诉讼当事人投诉机制。其次,把保障基本诉讼权利作为侦查监督的内容,同时侦查监督也需要遵循合理的限度,不能逾越相应的界限。
-
-
黄常明
- 《第十二届全国检察理论研究年会》
| 2011年
-
摘要:
确保监督信息来源是保障检察机关发挥监督作用的基础和前提,是深化和拓展诉讼监督的基本条件,是实现诉讼监督价值目标和功能的必不可少的工作.笔者结合对C市检察机关立案、侦查监督信息来源情况的分析,为贯彻最高人民检察院已经会签印发和即将印发的《关于审查逮捕阶段讯问犯罪嫌疑人的规定》、《关于刑事立案监督有关问题的规定》、《关于侦查活动监督有关问题的规定》(待印发)、《关于人民检察院对搜查、扣押、冻结等侦查措施进行法律监督的规定》(待印发)四个规范性文件,就进一步加强检察机关立案、侦查监督信息保障工作提出对策思考意见,包括建立专门立案、侦查监督投诉及处理机制,改进监督信息共享平台运行机制,建立健全诉讼监督调查机制,促进发现和扩展监督信息,健全提前介入侦查机制,注意收集监督信息等策略。
-
-
李良
- 《“职务犯罪案件质量监管机制研究”论坛》
| 2011年
-
摘要:
最高人民检察院于2009年9月出台的自侦案件审查批捕"上提一级"的规定,是检察机关自侦案件侦查监督的重要举措.现行检察机关自侦案件侦查监督体系存在缺陷.应立足我国的国体和政体,完善我国现有的侦查监督体系,而不是重新构建一种新的侦查监督模式.rn 我国目前的自侦案件监督体系虽然不完善,但总体来看,这种效果还是值得肯定的,从检察机关办案的实际效果来看,错案率是很小的。所以应立足于我国的国体和政体,立足完善现有的监督制约模式,在我国现行司法体系之下,充分考虑自侦案件的特点和规律,实现打击犯罪、保护人权并重的刑事诉讼目的。rn (一)加强内部制约监督机制的措施和对策。1.完善检察机关内部横向监督。强化内部监督的刚性和力度,开展立案监督工作。侦查监督部门发现自侦部门、自侦案件在立案和侦查环节的违法行为时,应当书面建议自侦部门予以纠正,并将有关情况写入《同级审查案件情况意见书》,向上级检察机关侦监部门报告。2.加强检察机关内部纵向监督。首先,要完善自侦案件备案审查制度。其次,坚持和完善审查批捕“上提一级”的制度。再次,坚持和完善撤销案件、不起诉的报批制度。省级以下人民检察院对自侦案件拟撤销案件和不起诉决定的,应当报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批准的规定。rn (二)、扩大外部监督的权威性.1.加强律师在自侦案件中的地位和作用,引入律师监督侦查的机制.2.加强和完善人大对自侦案件的监督机制.发挥人大对自侦案件侦查活动的监督,也是人大对检察机关行使检察权进行监督的重要内容。
-
-
-
毕惜茜
- 《第三届刑事诉讼监督论坛》
| 2012年
-
摘要:
我国1996年修改的刑诉法从审讯时间、律师介入侦查等几方面加强了犯罪嫌疑人权利保障.日前,修改后的刑诉法颁布出台,规定了不强迫任何人自证其罪、审讯录音录像、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确立了侦查阶段律师辩护权等,初步形成了我国审讯监督的法律体系.由于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在刑事诉讼中是非常重要的证据,这样往往就容易导致侦查人员有意无意的滥用职权非法取证,由于刑讯逼供的落脚点在“供”上,取得的口供还可以作为合法证据使用,使得实践中刑讯逼供久禁不绝,建立非法言词证据排除规则有利于彻底纠正讯问中的非法取证,防止和减少冤假错案,促进侦查人员法制观念的转变。
-
-
洪磊;
徐昊
- 《2011法律监督的新视野研讨会》
| 2011年
-
摘要:
取保候审作为刑事强制措施的一种,对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保证司法机关正确有效地查清案件事实,提高诉讼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司法实践中,检察机关监督空白的发生,导致"以保代侦"、"以保代捕"、脱保等问题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司法的公正和案件的查明,本文试以检察机关侦查监督为视角,通过分析问题及存在的原因,分别从法律适用中:分类处理,程序本身:完善现有的通知制度,配套的程序:建立全程监督机制等方面的策略,应当从检察机关监督的角度完善取保候审,健全检祭机关对于取保候审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