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质健康水平
体质健康水平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491篇,主要集中在体育、教育、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89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89376篇;相关期刊218种,包括田径、当代体育科技、体育教学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九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等;体质健康水平的相关文献由474位作者贡献,包括吴键、王登峰、宋尽贤等。
体质健康水平—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89376篇
占比:99.45%
总计:89867篇
体质健康水平
-研究学者
- 吴键
- 王登峰
- 宋尽贤
- 李小伟
- 樊泽民
- 耿培新
- 胡滨
- 付弟雯
- 何江川
- 余洪权
- 公兵
- 刘安琪
- 占韦
- 周大平
- 季浏
- 宋学光
- 宋文钦
- 张献辉
- 本刊编辑部
- 朱红松
- 朱静
- 李兵
- 李曙刚
- 杨丹亚
- 杨放
- 殷征辉
- 王宗平
- 王爽
- 王猛
- 白红霞
- 罗细古
- 罗鹏飞
- 袁贵仁
- 覃华穆
- 谢姣
- 陈爱莉
- 马淑花
- 齐玉宝
- LI Feng-qin
- 丁强
- 万益
- 丛林1
- 丰国富
- 乔金珠
- 于文岩
- 于海波(整理)2
- 于秋芬
- 亓宏斌
- 付锦锐
- 代艳艳
-
-
吕瑛
-
-
摘要: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据统计等研究方法对高中高二健身操选项班部分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中生通过帕梅拉健身操的锻炼,对于提高他们的体质健康水平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较传统的体育与健康教学,高中健身操选项课的开设,对提高学生自身体质健康水平有明显的优势。
-
-
湛冰;
李炳照;
于文岩;
周志雄
-
-
摘要:
在国际上,居民健身指数是反映某地区居民的健身情况、身体素质及健康状况的指标。构建中国“居民健身指数”指标体系既能评估中国各省(市、自治区)居民健身活动开展情况,又能比较中国各省(市、自治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情况,而且有助于中国各省(市、自治区)评估居民健康水平和全民健身工作促进居民健康的整体情况。运用文献研究法、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问卷调查法,以社会生态系统理论为理论基础,基于中国居民的特点和借鉴其他国家的某些专家构建“居民健身指数”指标体系的相关经验,从个人健康发展和社会支持的视角构建中国“居民健身指数”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的构建包括4个步骤,即设定构建目标、形成构建思路、确定构建程序和优化指标,最终形成了由3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和20个三级指标构成的中国“居民健身指数”指标体系。同时,分析了该指标体系相较美国的“居民健身指数”指标体系的优势,并且阐述了研究中的局限。
-
-
廖鑫鑫;
吴凡;
邓云霜;
邓伟
-
-
摘要:
为了解达州市城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采用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调查分析法、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研究认为: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等因素对中小学体质健康水平发展形成了制约。结论认为:达州市城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呈下降趋势。建议须增强体育锻炼时间、丰富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提高教学效率、重视学校体育发展,增加体育场地器材建设。
-
-
-
徐方超;
陈雨琦;
孙凤;
郭辉;
张一民
-
-
摘要:
为了更加客观全面准确地评价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本文分析了现行大学生体质健康评价体系,探索制定新的大学生体质健康评价指标和评价模型,引入体脂率、台阶试验、握力等三个指标建立新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PSO-BP神经网络模型确定指标权重。结果显示,基于PSO-BP神经网络建立的大学生体质健康评价模型误差小,评价结果准确,可以较真实地反映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
-
王世军
-
-
摘要:
目的:本文以河南某高校二年级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功能性体能训练对大学生动商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高校大学本科二年级男60名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实施功能性体能训练,对照组实施正常的体育教学,实验时间为12周。12周后对两组学生的动商水平(体质健康水平、运动能力、运动心理)指标进行测试。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动商水平有很大提高,尤其在心肺功能、力量、弹跳、耐力方面的提高表现突出。
-
-
柴龙铣
-
-
摘要:
近年来,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学生体质测试数据进行分析,显示高职院校学生身体素质指标有明显下降。通过对现有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显示,高职院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与学校体育设施、体育教学水平、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和体育社团等因素成正相关。此外,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体质水平。基于此,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身体素质水平,高职院校要进一步完善校园运动设施和体育器材;全面深化体育课改革;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和文化内涵;提高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和完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等。
-
-
孟乐;
逯梦伊
-
-
摘要:
为探究现下高中学生在校期间体质健康水平发展不平衡的状况,运用文献综述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将呼和浩特市铁路第一中学2019年参加国家体质健康测试的三个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三个年级学生的国家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利用问卷的形式找出各年级学生体质发展不平衡的因素。结果表明:三个年级学生的身体形态,身高、体重并无显著差异(P > 0.05);肺活量指数出现显著差异性(P < 0.05);速度素质、耐力素质、力量素质出现了显著差异性(P < 0.05)。
-
-
曹金汉;
成庆栋
-
-
摘要: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归纳总结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某医科大学2018级少数民族大学生2018、2019、2020年这三年的体质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旨在全面了解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及时了解学生的健康水平及学生间的个体差异,从而敦促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进而全面增进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结果显示:少数民族大学生身体素质中的短跑能力下降较为严重;耐力水平有所下降;下肢爆发力及身体协调性呈上升趋势;心血管系统机能以及呼吸系统功能水平有所提升。
-
-
敖灿;
詹露
-
-
摘要:
对重庆市300名大学生实施FMS测试和体质健康测试,FMS测试平均评分为15.57±2.24分,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平均得分为72.93±8.369分。将FMS得分小于16分的学生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人,分别进行12周的功能性训练和传统体能训练,对两组数据进行非参数独立样本U检验,结果Z=-3.356,P=0.001<0.05,说明功能性训练比传统体测项目训练方法更能有效提高大学生FMS分值,改善期运动模式,降低潜在受伤风险。将体质健康测试得分低于80分的学生(不含实验1的同学)分两组,每组20人,分别进行12周的功能性训练和传统体能训练。两组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t=2.899,P=0.006<0.05,说明功能性训练相比传统体测项目训练方法更能有效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提高体质健康水。对大学生实施FMS筛查,并结合筛查结果,采取FMS纠正训练与功能性训练,可有效提高FMS测试分数且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部分项目成绩,可有效降低大学生运动受伤风险,提高体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
-
祁文俊
- 《第九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
| 2018年
-
摘要:
长期以来,我国在学生体质监测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数据资源,并在此基础上找出了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和方法.但是,所提出的措施和方法大多都停留在理论层面,并没有进行科学的实时监控来检验所提出措施和方法的有效性.本研究认为,寻找一套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且便于推广的干预方案作为改善学生体质的一种方式就显得尤其重要.
-
-
蒋振平
- 《第九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
| 2018年
-
摘要:
新的体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的理念.如何利用这次"BASIC"体育课程的实施来改善当前小学体育教育薄弱的现状、创新体育教学,成为每一个体育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长期以来,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观念一直存在,如何让学生真切地喜欢上体育课,并且在体育锻炼中努力提高体质健康水平,成为迫在眉睫、不得不改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