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伦理批评

伦理批评

伦理批评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93篇,主要集中在文学理论、中国文学、世界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3篇、专利文献63篇;相关期刊76种,包括英美文学研究论丛、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通化师范学院学报等; 伦理批评的相关文献由96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娇、史锦秀、陈后亮等。

伦理批评—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3 占比:59.62%

专利文献>

论文:63 占比:40.38%

总计:156篇

伦理批评—发文趋势图

伦理批评

-研究学者

  • 刘娇
  • 史锦秀
  • 陈后亮
  • 杨革新
  • 邹建军
  • 刘光赢
  • 王曦
  • 章辉
  • 韦清琦
  • 黄鸣奋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刘跃兵
    • 摘要: 儒家思想对书法艺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尽善尽美"为标准的伦理批评上,比如唐太宗就以此标准高度评价王羲之书法。后人进一步将书法的审美价值与书家的人品、心性联系在一起。清代书论家刘熙载提炼出"书如其人"的美学命题,精辟概括了儒家的书法美学观。颜真卿书法是对儒家艺术趣味的完美诠释。与道家的艺术学趣味不同,儒家的书法趣味是一种伦理学的趣味。
    • 鄢冬
    • 摘要: 李建军多年从事文学批评实践,并形成了自有的理论谱系。其文学批评的斗争性与鲁迅的“蔷薇”精神一脉相承,但讲求文体形式的精美与批评本身的温暖表达又和帕乌斯托夫斯基有些类似。同时,他的批评思想的复杂性也有待于深入研究。他既信服经典的参照性,又质疑那些“症候性经典”。他既注重对当代作家作品进行伦理批评,又强调不能只以伦理为唯一评判标准。他既有独立于作品之外的理性思辨,又时常被文学精神所缚。李建军批评始终指向三大问题:一是经典体系的建构与传承,二是批评场域的良性运行,三是建构伟大作家的文格与品格。从批评内容、批评方法、批评态度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勾勒出李建军文学批评的思想内涵及艺术特点,以及它对于当下文坛的重要意义。
    • 尼莎
    • 摘要: 文学伦理学批评是一种从伦理视角认识文学的伦理性质和教诲功能,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和阐释文学的批评方法.从文学伦理学批评与其中伦理学的界定看,文学伦理学批评致力于构建文学作品中的艺术世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现实世界之间的联系,分析作品中蕴含的道德现象和伦理因素,其实质上仍是作为一种文学理论的形态出现.从文学伦理学批评中伦理学的研究范围看,文学伦理学虽借鉴了伦理学研究手段,但伦理学在文学伦理学批评中的话语有限,为此,要了解当代伦理批评有别于传统文学伦理批评的特征和需要;发掘文学与伦理学的深层共性;设立开放的对话式的学科边界,使学科之间拥有灵活转换的空间.从伦理学在文学伦理学批评中的应用来看,《直到宇宙尽头》营造的伦理语境、构造的伦理结构、揭示的伦理价值有助于明确伦理学在文学伦理学批评中的适用范围,把握作者思想和文学表达,为文学伦理学批评的适用赢得更大空间.
    • 邹建军
    • 摘要: 本文对伦理批评理论中的几个关键术语进行了独立的解释,对它们所具有的解释功能及其学术价值进行了新的探讨,并讨论了它们相互之间所形成的结构关系.关键术语包括"伦理环境""伦理困境""伦理冲突""伦理选择""伦理身份"等,认为理论术语能否提出是一个问题,而具体的运用则是另外一个问题.文学伦理学批评中的每一个术语都标志着一种理论观念的产生,因此,具有开创性的术语的提出也就标志着一种概念的建立,一种理论的成熟以及一种思想的完成.而在它们之间所形成的结构图式,则体现了伦理批评理论体系的逻辑性和完整性.
    • 张琳
    • 摘要: 以世界媒介素养的研究脉络为基础,提出在我国20世纪20年代的电影批评与实践中,已经蕴含了媒介素养的思想萌芽.伦理批评体现了对电影批判认知的理念、电影教育实现了媒介近用能力的培养、电影法规强调了对媒介应用主体的规范与引导.以上三个方面,共同构成了我国电影批评与实践中的媒介素养思想萌芽.在媒介素养的视域下,思考电影批评与实践,既契合国际媒介素养研究的发展理念,又丰富了我国电影研究的视角,形成对现代视觉传播的有益观照.
    • 张婉
    • 摘要: 通过对于文学伦理批评理论进行仔细的分析和研究之后发现,在文学的起源上面,文学伦理学批评认为:文学主要来自于人类伦理表达的需要,将文学批评道德责任作为了原则,将文学的教育功能全部的体现出来,并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立场。本文主要对文学伦理批评与人性概念的辨析进行的分析,希望能够为相关学者起到一些称号与帮助。
    • 毛艳华
    • 摘要: 西方母性研究发轫于20世纪70年代,并在新世纪之初发展成为独立的研究学科。本文在系统梳理西方母性理论发展演变的基础上,重点介绍母性研究的几个核心议题:制度化母性、母亲主体性、母性经验与母性伦理,肯定母性研究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作为一种仍在发展中的理论,母性研究暴露出诸如本质化、同一化与权力论等自身局限性。论文指出,在消解制度化母性、重塑母亲主体性方面需秉持审慎、辩证的态度;把不同族裔、不同群体的母亲纳入研究视域,规避同一化现象;立足母性经验,探讨母性赋权价值,实现母性议题的纵深发展。此外,在强调多元、开放的母性经验的过程中应加入伦理道德元素的考量。
    • 宋银苗
    • 摘要: 文学伦理学批评是从伦理视角阅读、分析和阐释文学的批评方法,反映文本中人与人伦理的演变过程。本文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聚焦《所罗门之歌》中家庭伦理关系,通过家庭关系中的三起事件,分析当事人的伦理混乱、道德困境以及道德救赎和伦理身份的重构。
    • 汤拥华
    • 摘要: 同为文学批评的伦理转向的代表人物,努斯鲍姆和罗蒂的小说批评以不同的方式发展了特里林有关“自由主义的想象”的论说.前者力求激活可以支持自由主义的道德哲学,后者则是要通过对道德哲学的消解来支持自由主义.前者将亨利·詹姆斯等人的小说与亚里士多德的道德哲学相提并论,试图将哲学理论与小说形式在整体的生活经验中统一起来;后者则认为小说出现已经协助创造了“一个基于新的宇宙观的自我形象”,我们不是用“何谓良好生活”的哲学问题来指导对小说的解读,而是当小说作为现代之物出场时,哲学作为对生活整体的反思形式已经不再重要.前者的逻辑中活跃着一种音乐隐喻,这种音乐隐喻着眼于建立一个形式的整体,以便将道德哲学带入其中;后者的核心隐喻则是工具箱隐喻,这意味着文学不是要凭借特定的形式就某事物是什么提出深刻见解,而是要创造有关世界与自我的不同形象.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