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伊恩·麦克尤恩

伊恩·麦克尤恩

伊恩·麦克尤恩的相关文献在2004年到2022年内共计162篇,主要集中在世界文学、中国文学、文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2篇、专利文献16523篇;相关期刊123种,包括英美文学研究论丛、山东青年、长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 伊恩·麦克尤恩的相关文献由131位作者贡献,包括吴兰香、吴颖、朱晓琴等。

伊恩·麦克尤恩—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2 占比:0.97%

专利文献>

论文:16523 占比:99.03%

总计:16685篇

伊恩·麦克尤恩—发文趋势图

伊恩·麦克尤恩

-研究学者

  • 吴兰香
  • 吴颖
  • 朱晓琴
  • 申圆
  • 郭先进
  • 钟瑛
  • 黄伟龙
  • 吴晓群
  • 杨晓琼
  • 胡慧勇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吴兰香
    • 摘要: 当代英国作家伊恩·麦克尤恩1972年发表的短篇小说《与橱中人的对话》写了一个当代巨婴的故事。结合战后英国社会的性别观念,可以推断,这个巨婴的出现与传统的性别分工模式不无关系。从女性主义批评和儿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当女性被限定在家庭主妇和母亲的性别角色中,当她们的基本女性能量被阻滞时,她们便会转向自己的孩子,把孩子当成体现自我价值、释放自我能量的有效途径,而这种承载全部生活意义的育儿行为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故事中的叙述者做了17年的“老婴儿”,结果在成年之后无法走出母子共生关系的影响,并最终退缩到自造的密闭空间中,做起了“橱中人”。这个故事虽是艺术加工的结果,却可以引发对巨婴现象与性别分工关系的思考。
    • 汪顺来
    • 摘要: 通过对当代英国作家伊恩·麦克尤恩的小说《星期六》的解读,分析了小说中蕴含的生与死、疯癫与文明、孤独与合群、道德与非道德之间悖论关系,探讨了恐怖主义给人类生存造成的灾难性后果,认为它不仅威胁生命安全,而且冲击文明秩序、人际交往和道德观念,但是可以相信只要人间有爱、理性尚存、良知未泯,人类就一定会走出困境。
    • 徐月华
    • 摘要: 2001年,英国作家伊恩·麦克尤恩的长篇小说《赎罪》问世,震动了整个英美文坛。小说在开篇第一部分,就仿佛带领读者重回简·奥斯汀创作时代的英国乡村庄园,而在一次电视采访中,伊恩·麦克尤恩将《赎罪》称为他的“简·奥斯汀”小说,可见简·奥斯汀的小说对这部作品确有不小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创作立场、叙事风格和诉求传达上。然而,《赎罪》后续部分的文体转换,又使读者迅速抽离出身,待到读完整个故事,读者甚至能从中窥见整个英国小说历史的发展痕迹。显然,作为一部实验性作品,它不仅继承于简·奥斯汀小说,更是对简·奥斯汀小说、甚至是整个英国传统小说的突破和创新。它的成功,为当代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经验。
    • 石凤龄
    • 摘要: 英国作家伊恩 ? 麦克尤恩的《赎罪》运用多重式内聚焦的叙述模式讲述了一个罪与赎的故事。小说聚焦于主人公布里奥妮年少犯罪到成年赎罪的心路历程,具有自我反思和成长的意味。同时,元小说结尾体现麦克尤恩对小说的虚构和历史的真实之间思考和尝试,是小说家的后现代语境下创作意识的成长。
    • 何锦秀; 卢建飞
    • 摘要: 文章从医学角度解读麦克尤恩小说,打破疾病概念的界限,探讨了疾病、人与现代性之间的关系。在《时间中的孩子》等小说中,麦克尤恩以艺术虚构的形式重塑了西方现代人的精神现实,对人“疯癫”“分裂”等精神疾病现象的深度描写,反映了20世纪以来工具理性以及人的异化问题,隐喻英国现代性发展的历史与现实矛盾。而“审美心距”与“他者伦理”则是麦克尤恩解决现代性疾病的根本策略。在此基础之上,小说对人问题本身的书写,回应了英国人道主义写作以及人本主义精神的文学传统,这构成了麦克尤恩小说精神疾病书写的重大美学价值,也为医学人文学的批评研究提供了思路。
    • 贾倩
    • 摘要: 英国作家伊恩·麦克尤恩是英国文坛公认的“常青树”,他以独特的叙事题材和非常规的叙述手段闻名于世,其短篇小说《一头宠猿的遐思》是一篇典型的非自然叙述作品。非自然叙述理论自提出以来就受到中西方学者的广泛关注,麦克尤恩的短篇小说《一头宠猿的遐思》中的“非自然性”,可依据德国学者杨·阿尔贝的非自然叙述理论,从非自然叙述者、非自然的故事世界、非自然叙述作品阐释策略三个角度来剖析,以期丰富麦克尤恩作品研究视角。
    • 张晓婵
    • 摘要: 本文以伊恩·麦克尤恩《无辜者》为分析对象,通过米歇尔·巴勒夫的文学创伤理论,对小说男女主人公遭受的创伤及背后影射的历史文化背景进行探讨,从战争创伤、性心理创伤和伦理创伤三层面分析《无辜者》的创伤叙事。战争创伤是小说创伤叙事的核心,冷战的意识心态扭曲了个人和社会,其政治影响造成了性心理创伤和伦理创伤。冷战中的战争阴影、民族仇恨对个体造成创伤,使无辜者变为施暴者,加剧社会的分裂和道德的沦丧。对《无辜者》中创伤叙事的研究有助于理解冷战时期紧张的意识形态对抗和战后的信仰缺失与道德危机,也反映出对历史的反思和对未来的警示。
    • 谷立立
    • 摘要: 威廉·博伊德热爱虚构,更乐于虚构。这位与伊恩·麦克尤恩、朱利安·巴恩斯齐名的英国国民作家,迄今为止最得意的作品是为子虚乌有的画家纳特·泰特撰写的"传记"《纳特·泰特》。不仅如此,他更把自己的画作冠以"泰特遗作"之名放进了拍卖会。这样看来,要骗倒20世纪的艺术界并不难,只要精心构思、创作一部画家传记。同样,要骗倒21世纪的读者也是轻易的,只需奉上一部貌似真实、合乎情理的作家日记。
    • 武娇娇
    • 摘要: 伊恩·麦克尤恩是英国乃至世界现当代文坛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多年来他笔耕不辍,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力。在他漫长的写作生涯中,出版于1998年的《阿姆斯特丹》是一个分水岭,将他的作品分成两个阶段,即前期的“恐怖伊恩”之作与后期的充满人文关怀之作。本文基于《阿姆斯特丹》及其前后两部作品《黑犬》与《星期六》,对相关文献进行整合与梳理,探究麦克尤恩转型时期的作品书写,为进一步研究麦氏作品奠定基础。
    • 胡丽萍
    • 摘要: 本文从荒原后都市视角来分析伊恩·麦克尤恩的短篇小说《两断片》,发现伦敦生态的破坏对成年人的相处方式、生活方式等造成了负面影响。而这种影响也戕害了本该单纯无瑕的孩子。成年人因此开始了对过去那段都市的生态未受到破坏的时光的追忆,更是陷入了到底是返回乡村还是继续在都市生存的无止境的挣扎之中。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