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O
FeO的相关文献在1977年到2023年内共计254篇,主要集中在冶金工业、金属学与金属工艺、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9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21篇;相关期刊85种,包括中学化学、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河北冶金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2009年中小高炉炼铁学术年会、第五届全国制冷空调新技术研讨会、全国冶金物理测试信息网X光衍射X光荧光技术委员会第十届学术研讨会等;FeO的相关文献由711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吉琳、张巍、谈国强等。
FeO
-研究学者
- 张吉琳
- 张巍
- 谈国强
- 倪培亮
- 刘洪银
- 高运明
- 何木光
- 何群
- 关新平
- 戴洪兴
- 朱建锋
- 李欣尉
- 杨波
- 杨海波
- 林营
- 王媛
- 王芬
- 甘勤
- 白雪含
- 邓积光
- 陈彩莲
- 任慧君
- 刘伟
- 刘辉
- 夏傲
- 张凯
- 张治安
- 张磊
- 朱斌
- 李冬初
- 李劼
- 杨冲
- 杨博
- 杨春节
- 桂卫华
- 欧阳普照
- 武卫东
- 洪欢喜
- 洪波
- 王博
- 王帅
- 王强
- 王明杰
- 盛伟
- 蒋大均
- 蒋朝辉
- 赖延清
- 丁武泉
- 丁爱中
- 乐忠威
-
-
张智峰;
刘小杰;
李欣;
吕庆;
陈树军;
刘然
-
-
摘要:
工艺绿色化、装备智能化、产品高质化已成为当前钢铁行业主要发展目标。作为影响烧结矿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FeO的含量不仅影响烧结矿还原性的高低和烧结过程的能耗,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高炉间接还原、燃料比等指标。针对目前研究过程中存在的数据量少、工艺结合不紧密、特征选择方法针对性不强等问题,提出了基于MIV-GA-BP算法的烧结矿FeO含量预报模型。以承钢3号烧结机1年的生产数据作为研究基础,首先选取BP神经网络作为深度学习模型,然后利用遗传算法的特点解决了网络调参难等问题,成功构建了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模型。在特征选取阶段将MIV算法的优越性与工艺理论相结合,选取了拥有更好解释性的参数作为模型的输入,此方法提高了模型预测准确率,成功实现了烧结矿FeO含量的预测。上线测试结果表明,误差允许范围内模型命中率达到87.9%,对现场烧结生产具有更好的指导性。
-
-
王秀瑞;
段祥光;
韩峰;
郑凯
-
-
摘要:
根据包钢带式球团矿生产实际用料情况,研究了焙烧温度、焙烧时间、膨润土配比及预热温度4个因素对球团矿FeO含量的影响,采用了4因素4水平正交试验法.试验结果发现,影响球团矿FeO含量的因素由强到弱分别为焙烧时间、焙烧温度、膨润土配比、预热温度;其中,最优水平为焙烧温度1240°C、焙烧时间14 min、膨润土配比2.0%、预热温度600°C;最差水平为焙烧温度1240°C、焙烧时间8 min、膨润土配比3.0%、预热温度900°C.
-
-
杨凌;
万文余;
万宏
-
-
摘要:
新钢球团厂采用链篦机—回转窑球团法,球团矿FeO含量偏高,通过分析FeO含量高的原因,采取调整链篦机布料厚度、控制混合料S含量,优化系统温度风量等措施,降低了球团矿FeO含量.
-
-
潘军;
邓南阳;
刘威;
赵斌;
杨勇
-
-
摘要:
介绍了马钢65 t顶底复吹转炉采用棒材废钢替代生铁块渣补技术实践,对比了棒材废钢渣补技术的优势,并提出了操作控制要点.通过控制转炉终渣成分和优化渣补过程操作,降低了补炉料耐材成本,同时提高了转炉倒渣面炉衬抗侵蚀能力和转炉作业率.与传统生铁块渣补技术相比,因其不需要补炉料耐材和生铁块投入,补炉料耐材用量下降了0.11 kg/t,年综合经济效益300万元.
-
-
臧保文;
罗双华
-
-
摘要:
通过烧结杯试验,研究了在烧结矿含铁料配比及碱度等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配炭,提高烧结矿FeO含量对烧结技术经济指标、烧结矿冶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碱度在2.00±0.10条件下,随着烧结过程配炭的提高,烧结矿低温还原粉化指数和还原度指数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综合考虑烧结生产和烧结矿冶金性能,烧结矿适宜w(FeO)应控制在9%左右.
-
-
余骏;
孟飞;
陈生利;
万新
-
-
摘要:
烧结矿作为高炉主要原料之一,其冶金性能对高炉生产技术经济指标有着重要影响.FeO是烧结矿的一种主要成分,也是一项评价烧结矿冶金性能的主要指标.以某钢铁公司现场所生产的烧结矿为主要原料,研究了FeO对烧结矿还原性RI、低温还原粉化率RDI+3.15和软熔性能的影响,从理论上说明了FeO含量对烧结矿冶金性能的影响.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