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标准
人才培养标准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104篇,主要集中在教育、经济计划与管理、人才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3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01292篇;相关期刊88种,包括历史学习(高考)、职业、商业文化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十一届大学地球科学课程报告论坛等;人才培养标准的相关文献由133位作者贡献,包括党爱娣、周丽东、康静等。
人才培养标准—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01292篇
占比:99.90%
总计:101396篇
人才培养标准
-研究学者
- 党爱娣
- 周丽东
- 康静
- 李兰芳
- 沙继东
- 王晓丽
- 远亚丽
- 陈元
- 丛培胜
- 任涛
- 倪仲
- 冷平
- 刘凯燕
- 刘利莉
- 刘向东
- 刘向红
- 刘品洁
- 刘国繁
- 刘复兴
- 刘永亮
- 刘波
- 刘衡
- 刘阳
- 包兵兵
- 叶波
- 吴启迪
- 吴婉军
- 吴素芹
- 周发强
- 周更生
- 周筠珺
- 周辉
- 孙宝树
- 孙涛
- 安迎建
- 崔兵
- 崔岩
- 崔德山
- 崔晓军
- 崔荣华
- 张佰清
- 张健
- 张碧
- 张芳芳
- 张英
- 张莹
- 徐刚
- 徐海祥
- 恽琦
- 惠文婕
-
-
费娅
-
-
摘要:
随着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创新丰富“五有人才培养标准”理论内涵与优化完善音乐表演专业课程体系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越来越多的院校开始尝试探索基于“五有人才培养标准”的音乐表演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方案。本文一方面详细界定“五有人才培养标准”的新内涵,全面分析音乐表演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新问题;另一方面基于“五有人才培养标准”不断创新音乐表演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路径,引领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现代化。
-
-
-
-
摘要:
开办人文教育专业是高等教育服务、引领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楚雄师范学院人文教育专业创办于2009年,是云南省-流本科专业点、学校优势特色专业,是云南省唯一一个培养人文教育专业人才的专业。专业始终秉持“树德明理、蕴智强能、学以致用、知行合-.”的教育理念,以国家教育政策法规为遵循,以云南省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事业发展需求和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需求为导向,将教育学、文学、历史学、哲学作为支撑专业发展的主要学科,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标准。
-
-
刘品洁;
安迎建
-
-
摘要:
针对我国信息工程审计人才的发展需求和信息工程审计专业仍没有列入专业目录的现状,阐述建立信息工程审计专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同时对信息工程审计专业的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标准等进行初步探讨,为信息工程审计人才发展战略布局和建立信息工程审计专业提供建议,提出符合国家和社会需求的跨专业跨学科的复合型专业建设思路和人才培养新模式。
-
-
-
-
摘要:
内容简介《本科人才培养从经验走向科学从粗放走向精细》(ISBN 9787302593874)集作者30余年在实践层面上对人才培养从经验走向科学,从粗放走向精细的探索和实践,聚焦目前大家在专业建设中比较困惑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讨论,包括人才培养标准意识的建立、毕业要求的内涵理解与表达、复杂工程问题的特征及其教学落实、培养方案的系统设计、面向支撑毕业要求达成的课程目标设计、教学落实与评价,并将作者近40年来不断打磨的形式语言与自动机理论和编译原理两门课程的教学设计纳入其中。适合专业负责人和广大教师在探讨一流专业建设,落实学生为中心、面向产出和持续改进三大理念,系统设计培养方案,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实施课程教学,特别是如何分解落实专业毕业要求,分解落实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中参考。
-
-
张莹;
毛亮
-
-
摘要:
依托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高水平专业群——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与运用专业群的建设与改革,在分析轨道交通产业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时代背景的基础上,聚焦提升职业教育的适应性问题以及产业升级面对的复合型岗位、新兴岗位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问题,摸索出对接岗位标准的人才培养标准的研发方法,创新轨道交通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而形成基于1+X证书制度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标准开发模式。
-
-
马彦;
徐刚
-
-
摘要:
职业教育属于跨界的教育,人才培养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涉及政府、行业、企业、学校,人才培养机制是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系统内各相关组织之间的相互结构关系和运行方式。多年来,由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机制没有很好地解决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之间的关系,没有突出产业需求侧在人才培养机制中的主导作用,因而导致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在数量、结构、质量等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两张皮”的问题长期存在[1],成为影响产业快速、高质量发展的不利因素,成为制约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原因。由于职业院校大多依据自身内在的办学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开展人才培养,产业需求侧在人才培养机制中没有发挥好主导作用,产业需求侧参与学校人才培养不够,人才培养标准不符合用人单位要求,人才培养内容与岗位工作实际脱节,其结果必然是人才培养的数量、结构、质量满足不了产业需求侧的需求,技术技能人才结构性短缺长期得不到解决,用人单位难以找到能充分满足岗位要求的人才,毕业生难以找到能充分发挥才干的工作。
-
-
耿志明
-
-
摘要:
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推动着养老服务行业的转型升级,让养老服务更加精准化、专业化。人工智能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养老服务人才培养要求已经逐渐不能满足当前飞速发展的智能养老新模式,为此,高职院校应积极探索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新标准,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促进人工智能与养老服务行业之间的有效结合。
-
-
黎艳琴
-
-
摘要:
社会高速发展促进了人才培养标准的高层次发展,每个个体只有具备良好的综合能力,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因此,核心素养培养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主流趋势。对语文学科而言,核心素养与语文学科特征具有密切关系,且语文核心素养的内容更具体。阅读是语文学科教学开展举足轻重的环节,随着教学方法的创新,整本书阅读方法逐渐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推广开来,它与常规的单篇阅读教学存在显著区别,改变了阅读教学表层化、碎片化的现象,对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提升有促进作用。
-
-
陈元;
周丽东
-
-
摘要:
制糖技术专业是一门专业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随着制糖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职业教育的要求,一体化课程开发必要且迫切。文章论述了制糖技术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标准及一体化课程规范开发的过程控制,总结了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
-
汤筱娴
-
-
摘要: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无论是经济与金融全球化的发展,还是国内金融创新改革,都在一定程度上对金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标准,推动地方高校创新发展,满足社会对复合型应用型金融专业人才的基本要求。当前,我国金融市场发展迅猛,地域性金融市场不断变化,这也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地方高校的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标准。
-
-
周筠珺
- 《第十一届大学地球科学课程报告论坛》
| 2017年
-
摘要:
在深入研究中国大气科学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基础上,结合中国现阶段对大气科学类专业人才需求的基本特点,通过凝练构建了从整体到局部、从硬件到软件、从入口到出口,及从理论到实践的“分层次、分方向”的大气科学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其已成为中国高校大气科学类本科专业建设的重要参考.本研究主要分析了凝练大气科学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完善相应的课程体系,及建立有针对性的教学团队的方法;构建新时期基于国家需求的大气科学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分层次、分方向”的知识、能力及素质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