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副
齿轮副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3年内共计980篇,主要集中在机械、仪表工业、金属学与金属工艺、公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23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108117篇;相关期刊192种,包括设备管理与维修、机械、机械工程师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2012中国矿业科技大会、2010年汽车NVH控制技术国际研讨会、2008年十三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年会等;齿轮副的相关文献由1679位作者贡献,包括余虹锦、韩屹丽、李刚炎等。
齿轮副—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08117篇
占比:99.69%
总计:108452篇
齿轮副
-研究学者
- 余虹锦
- 韩屹丽
- 李刚炎
- 李秀莲
- 胡剑
- 卢敏
- 石照耀
- 周金宇
- 林超
- 欧循明
- 肖登强
- 胡捷
- 马辉
- 何仁侨
- 李海涛
- 董学朱
- 韩宗兴
- 魏文军
- 李玉龙
- 梁桂明
- 邓新华
- 陈建能
- 刘伟
- 张临涛
- 张雨
- 苏进展
- 范伟
- 刘平义
- 刘辉
- 叶绿柯
- 朱福先
- 汤洁
- 王能员
- 莫晓辉
- 陈康康
- 严鹏飞
- 冯慧华
- 刘健
- 吴其洲
- 常乐浩
- 张伟
- 张晨
- 张绍英
- 毛元祥
- 牛子孺
- 王光建
- 皇甫一樊
- 胡大伟
- 胡少良
- 贺朝霞
-
-
刘鹏飞;
朱凌云;
苟向锋;
石建飞;
金国光
-
-
摘要:
齿轮副中的齿距偏差等短周期误差使系统出现复杂的周期运动,影响齿轮传动的平稳性.将该类复杂周期运动定义为近周期运动,采用多时间尺度Poincaré映射截面对其进行辨识.为研究齿轮副的近周期运动,引入含齿距偏差的直齿轮副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并计入齿侧间隙与时变重合度等参数.采用变步长4阶RungeKutta法数值求解动力学方程,由所提出的辨识方法分析不同参数影响下系统的近周期运动.根据改进胞映射法计算系统的吸引域,结合多初值分岔图、吸引域图与分岔树状图等研究了系统随扭矩与啮合频率变化的多稳态近周期运动.研究结果表明,齿轮副中的短周期误差导致系统的周期运动变复杂,在微观时间尺度内,系统的Poincaré映射点数呈现为点簇形式,系统的点簇数与实际运动周期数为宏观时间尺度的Poincaré映射点数.短周期误差导致系统在微观时间尺度内的吸引子数量增多,使系统运动转迁过程变复杂.合理的参数范围及初值范围可提高齿轮传动的平稳性.该辨识与分析方法可为非线性系统中的近周期运动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
-
高进;
冯国益
-
-
摘要:
基于ANSYS软件,采用用户自定义Matrix27刚度单元模化齿轮副的扭转刚度,同时采用用户自定义Matrix27阻尼单元模化液力变矩器泵轮与透平轮的连接阻尼,研究了带齿轮和液力变矩器的透平机械轴系的扭振特性。结果表明:轴系各阶扭振频率随齿轮副啮合刚度的增加而趋于定值;液力变矩器泵轮与透平轮的连接阻尼对轴系扭振频率的影响很小,说明液力变矩器对轴系扭振激励有很好的隔离作用。
-
-
严国平;
于道航;
钟飞
-
-
摘要:
为提升齿轮箱的使用寿命,以齿轮减速箱中一对齿轮副为研究对象,对轮齿修形并探究修形区域内轮齿修形对齿轮副动态啮合接触应力的影响。由标准渐开线方程以及应用walker修形法得出新的渐开线方程,根据两种渐开线方程基于APDL程序进行齿轮副的参数化建模,并根据接触原理对三种修形曲线的齿轮传动进行了动态啮合时的显式动力学仿真,依靠Hypermesh进行后处理分析以获得轮齿啮合时的接触应力值。结果表明:在一定工况下,对齿轮副进行修形可以改善轮齿进入啮合初始状态的接触应力,使得啮合更加平稳,最大接触应力最多可以减少35%,且双修形优于主动轮修行优于从动轮修形。本计算验证了特定工况下齿轮副中各齿轮修形对齿轮啮合的影响,对工程应用具有参考意义。
-
-
黎秀翎
-
-
摘要:
运用PRO_E软件对渐开线非标准圆柱齿轮副进行参数化精确建模的方法进行了探讨。重点探讨了渐开线非标圆柱斜齿轮建模参数的选取与定义,建模所需部分参数通过齿轮副或配对齿轮的参数来进行定义,如齿根高、变位等。将齿厚、齿顶、齿根等公差参数纳入相应的建模方程或公式来实现参数驱动,生成精准数模。完成首个齿轮建模后,新设计齿轮只需变更参数表中的值就能生成新的轮齿,大大提高了齿轮数模设计效率。
-
-
张志伟;
夏清华;
杨晓红;
李天超;
葛燕飞;
王孝义;
张国涛
-
-
摘要:
针对一种新型含过渡齿套的鼓型齿轮副结构,在三维建模软件中建立鼓型齿轮副模型,将网格划分后的模型导入有限元软件ANSYS中分析,考察鼓型齿轮副的啮合状态和力学特性,探讨压力角对鼓型齿轮副啮合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传统齿轮副结构中最大应力发生在内齿轴套上,最大等效应力为1115.30 MPa,新型齿轮副结构中最大应力发生在过渡齿套的内齿面上,最大等效应力为1097.00 MPa;与传统齿轮副结构相比,新型结构中外齿轴套和内齿轴套上的最大等效应力均有降低,内齿轴套上的最大等效应力降幅为63.59%。新型结构中,随压力角增加外齿轴套上的应力集中位置由齿根中心向两侧转移,外齿轴套与过渡齿套内齿的啮合区域相应增大,过渡齿套内齿上的应力降低;在给定压力角范围内,内齿轴套均能保持较小的等效应力和应变,这对制造成本高的轧辊端内齿轴套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
-
刘成
-
-
摘要:
为揭示作用于齿轮副输入输出端扭矩波动对其动态特性的影响规律,以一对直齿圆柱齿轮为研究对象,考虑时变啮合刚度、静态传动误差,构建其六自由度动力学模型.考虑齿轮副驱动扭矩及负载扭矩的波动特性,利用数值算法获得动态传动误差、线性振动位移等振动响应.进一步地,研究静态传动误差、转速、扭矩波动相角等参数对振动响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动态传动误差的峰谷值随着静态传动误差、转速及扭矩波动相角的增大而增大;而扭矩以正弦形式波动时,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动态传动误差的峰谷值;线性振动位移随波动幅值增大而增大.
-
-
陈犇
-
-
摘要:
针对传感器齿轮副产生磨损与掉块的情况,对齿轮副进行宏观和微观组织形貌分析,结果表明,齿轮的材质组织正常,从动齿轮掉块性质为起始应力较大而扩展应力较小的疲劳掉块,从动齿轮的轴端内孔局部表面存在轴向挤压磨损痕迹,主动齿轮齿顶磨损严重且未发现疲劳特征,齿轮副磨损、掉块的原因可能与运行时产生的配合异常有关.
-
-
徐定政;
刘双领
-
-
摘要:
本文研究了DISA公司研发的SAM16-180S混砂机齿轮箱在使用中存在的断轴、打齿以及润滑系统故障频发等问题.通过对齿轮副的接触强度及弯曲强度的核算及结构改进,提高了齿轮传动系统的安全系数,改进了齿轮箱各润滑点的润滑系统,有效地解决了原有设备存在的问题,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
-
孔祥振;
邹雯
-
-
摘要:
为提升液粘软启动设备中行星轮系的可靠性与安全性,采用有限元方法,基于ANSYS对斜齿轮副和锥齿轮副的接触响应特性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分别建立斜齿轮副和锥齿轮副的有限元模型,对局部网格进行细化处理,在额定力矩条件下得出静态结构分析结果.结果表明,提升齿根和齿顶的硬度是提升齿轮副经济型和可靠性的有效方法.
-
-
王园
-
-
摘要:
摆线针轮减速器作为重要的机械传动部件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传动效率高、传动比大、承载能力强和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现代工业诸多领域中。本文针对变桨减速器技术要求,通过典型摆线针轮减速器的传动原理及结构特点分析,建立齿轮、摆线轮等关键零部件的计算模型,并进行静力学有限元分析,其中对代表性的齿轮副进行了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并在Ansys Workbench中进行分析,包括一对外啮合齿轮副、摆线轮与针齿接触副,最后将有限元分析结果与解析法结果相比较。
-
-
-
许美宗;
革命;
兰海菊
- 《2012中国矿业科技大会》
| 2012年
-
摘要:
简单介绍了白云西矿12台溢流型球磨机的基本情况,并对球磨机的齿轮副进行开齿检查,根据磨机齿面磨损情况,小齿轴承座振动情况和现场齿面温度的测量情况,分析了磨机产生损伤的原因,并提出了对已经出现齿面损伤的磨机进行人工手动在线修复。对振动严重的磨机如4系1段、4系2段进行调整,防止振动过大损坏设备。对已经崩齿的3系1段小齿及时更换,以免损伤大齿。调整润滑系统喷洒时间和改善润滑环境,保证润滑系统的有效运行。更换为附着能力强、承载能力大、分散均匀的润滑剂等相应的整改措施,经对现场磨机整改修复,现各段磨机均运行平稳,状况良好.
-
-
-
王铁;
张瑞亮
- 《2005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
| 2005年
-
摘要:
发电厂磨煤机齿轮副的失效对发电厂的影响很大,并且是一种经常出现的问题,如何利用系统分析技术结合从表面现象分析与判断, 对整机的系统观察、测量和试验推理的方法,找到齿轮失效的实际原因和防治措施是发电厂十分关注的事情.通过对两个发电厂磨煤机齿轮副的失效案例,探讨了如何在磨煤机齿轮副的运转期间,对齿轮副运行的缺陷和损伤及失效原因及时进行分析、判断和提出对策.
-
-
孙志宏;
高志民;
庄幼敏
- 《第13届全国机构学学术研讨会》
| 2002年
-
摘要:
当参与啮合的两个渐开线齿轮之间有固宣扬中心距时,其构成的平面高副引入一个约束;但当两个齿轮的中心距可变时,因为一个轮齿的两侧齿廓同时以线接触形式的构成两个平面高副,且这两个接触点的公法线方向不重合,所以引入2个约束,相当于一个平面低副.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