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接触力

接触力

接触力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3年内共计832篇,主要集中在机械、仪表工业、铁路运输、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88篇、会议论文26篇、专利文献75505篇;相关期刊248种,包括科学技术与工程、西安交通大学学报、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26种,包括第十二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2016年全国设备监测诊断与维护学术会议、第十五届全国设备故障诊断学术会议、第十七届全国设备监测与诊断学术会议、2016年全国设备诊断工程会议、第四届全国土工合成材料防渗排水学术研讨会等;接触力的相关文献由2028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剑虹、彭春山、梅养斌等。

接触力—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88 占比:0.51%

会议论文>

论文:26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75505 占比:99.45%

总计:75919篇

接触力—发文趋势图

接触力

-研究学者

  • 刘剑虹
  • 彭春山
  • 梅养斌
  • 陈智清
  • 张佐江
  • 张卫华
  • 戴振东
  • 潘存云
  • 韩红彪
  • 马道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任菲; 王得玺; 时桂芹; 梁栋; 王琪; 王宁; 白温毓; 易园园
    • 摘要: 为研究双齿圈人字行星齿轮传动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和故障机理,探明系统故障、元件支撑刚度与接触力的关联规律,使用SolidWorks建立双齿圈人字行星齿轮系统三维模型.基于ADAMS虚拟样机和赫兹接触理论,考虑摩擦系数,构建系统虚拟样机模型,研究人字行星齿轮传动系统运动学规律、健康或故障两种状态下的接触力频谱特性和考虑构件支撑刚度时的接触力变化规律.在接触力分析的基础上计算系统均载系数,分析系统的均载特性.结果表明:系统在运行过程中,行星轮存在较高的齿频振动,当发生断齿故障时,系统故障特征明显,均载系数呈倍数增大;构件支撑刚度对系统接触力和均载特性均有较大影响,考虑构件支撑刚度时系统的载荷分布更为均匀,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系统的均载性能.研究结果对于故障诊断、改善系统动力学特性和实现系统的动态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 任菲; 王得玺; 时桂芹; 梁栋; 王宁; 王琪
    • 摘要: 为研究偏心故障对双齿圈人字行星传动系统动态接触力均载特性的影响规律,基于SolidWorks和ADAMS构建系统相应的虚拟样机模型,对无故障系统和太阳轮存在不同程度偏心故障的系统进行仿真分析,以均载系数为主要评价指标,分析系统不同状态下的均载特性.通过仿真分析,提出一种在系统中添加柔性支撑的方法,改善偏心故障造成的系统不均载问题.结果表明,无故障状态下,系统内外啮合副接触力时域曲线均呈周期性变化.随着偏心程度增加,均载系数呈增大趋势.系统存在偏心断齿故障时,接触力时域曲线出现明显的故障特征,内、外啮合副的均载系数较无故障时的值分别增加12.1%和14%.存在偏心点蚀故障时,各啮合副接触力呈正弦波变化,故障特征比偏心断齿故障更具有规律性,内外啮合副的均载系数均增加了5.6%.添加柔性支撑后,系统接触力的分布更加均匀,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系统偏心故障问题并改善了系统的均载特性.研究结果可为改善系统动力学特性、故障诊断研究和系统动态设计提供依据,具有一定的工程实践意义.
    • 任菲; 王得玺; 时桂芹; 梁栋; 王宁; 王琪
    • 摘要: 为研究点蚀故障对双齿圈人字行星传动系统接触力特征和均载特性的影响规律,基于SolidWorks、KISSsoft以及ADAMS建立了太阳轮健康和存在不同形式点蚀故障时的系统虚拟样机模型。采用GSTIFF积分法动力学求解器对系统接触行为的数值解进行了求解,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系统接触力时域和频域特征,根据得到的齿轮接触力对系统均载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系统无故障时,齿轮接触力较为平稳呈周期性变化,具有一定的时变特征;系统均载性能良好,基频与系统理论啮合频率一致,频域图中存在谐波频率,频率两侧有明显的边频带;存在点蚀故障时,接触力时域图中出现了周期性峰值,随着点蚀数量和点蚀深度的增加,接触力峰值和均载系数均增大,均载性能变差,基频和谐波频率两侧的边频带越来越密集;圆形点蚀对系统均载性能的影响比矩形点蚀大,点蚀数量的增加对系统均载性能的影响大于点蚀深度增大对系统均载性能的影响。结果为齿轮动力学和故障诊断研究提供了依据。
    • 肖宏; 张智海; 王宏阁; 崔旭浩
    • 摘要: 从数学领域的随机填充法入手,建立不同沙粒尺寸自组织轨道结构离散元分析模型,并借助“胞分法”保证沙粒粒径改变前后颗粒体系质量守恒。开展风沙区铁路轨道结构动测试验,标定接触模型的微观参数,验证离散元模型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利用不同沙粒粒径的数值试验,进行系统的道床宏细观力学特性分析。结果表明:沙粒内禀尺度愈小,道砟平均接触力愈小;道床内部颗粒之间的接触力概率密度随着接触力的增大而逐渐减小,沙粒粒径愈小,较大接触力出现的概率越低;峰值荷载作用下接触力玫瑰图表明,沙粒胞元愈多,道床中颗粒数目愈多,道砟颗粒接触力方向各向异性愈强,而道床中强接触力愈少;随着沙粒内禀尺度的逐渐减小,道床中高应力区域逐渐减小,低应力区域占比越来越高,道床应力均匀化程度增强。风沙道床研究中沙粒粒径合理尺度应介于0.51~1.02 mm之间。
    • 黄玉萍; 赵晨; 贺文锦
    • 摘要: 本文提出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的弓网系统的建模方法,并对弓网广义模型进行辨识及仿真研究。首先根据一元受电弓等效模型给出弓网系统的离散化模型,并进一步构建弓网系统的广义模型,然后根据改进的LSSVM的方法对模型参数进行辨识,利用Matlab的Simulink模块搭建弓网系统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基于LSSVM的弓网模型能够描述弓网接触力模型的动力学行为,具有较高的预报精度,说明所提出方法用于弓网系统建模的有效性。
    • 刘涛; 鲁小兵; 张佳怡
    • 摘要: 受电弓与接触网的滑动接触是目前高速铁路电力机车的主要取流方式。为保证受电弓-接触网(弓网)系统的接触稳定性,对高速受电弓实施有效的主动控制是提高弓网受流质量的一种潜在措施。本文建立具有刚度、质量参数时变特征的非线性接触网模型,以准确模拟高速列车运行过程中的随机扰动。在模型基础上,采用滑模控制算法进行高速受电弓的主动控制,并引入扰动补偿策略以降低弓网接触力在随机扰动影响下的波动程度。仿真结果显示,所提基于滑模控制的高速受电弓主动控制方法可有效降低接触力波动,减少弓网离线率。
    • 冉小平; 谷丽瑶; 王健帆
    • 摘要: 基于空间展成法加工原理,推导了等变位斜齿锥齿轮的齿面数学模型和齿面接触线方程,建立了7齿对齿面接触的有限元动态分析模型,获得了啮合周期内边缘接触的位置、不同负载下齿面接触应力和齿根弯曲应力的变化曲线,分析了斜齿锥齿轮稳定啮合时法向接触力的变化规律和轮对重合度。结果表明,斜齿锥齿轮齿对在进入和退出啮合时均发生了边缘接触,整个啮合过程的接触力曲线较为平滑,在3齿啮合区附近呈近对称分布且具有较高的重合度,最大弯曲应力出现在大轮大端和小轮小端的齿根过渡圆角附近。
    • 乔锦新
    • 摘要: 为研究不同速度等级下刚性接触网的标准跨距值。本研究利用弓网动态仿真手段,选取弓网接触力标准差、最大值、最小值为性能指标,比较分析刚性接触网跨距为6 m和8 m时不同运行速度、不同受电弓类型下的弓网动态性能。为得到更优的弓网接触力性能指标,刚性接触网在160 km/h及以下速度运行时,对应的标准跨距宜选用8 m;在200 km/h及以下速度运行时,对应的标准跨距值宜选用6 m;DSA250型受电弓与6 m跨距刚性接触网的接触质量具有优势,统计值能满足240 km/h运行要求。
    • 胡河宇; 曹建福; 曹晔; 陶必荣
    • 摘要: 针对建筑领域幕墙安装过程中所面临的幕墙质量变化、接触环境改变以及机器人动力学参数漂移等问题,提出了基于阻抗模型和自适应补偿的机器人位置/力混合控制方法。分析了幕墙受力,建立了幕墙与环境之间的接触力模型,获得了机器人-幕墙-接触环境的综合动力学方程;为解决幕墙与环境接触时的力控制问题,在设计控制器时建立了幕墙位置与接触力之间的阻抗关系,同时通过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构造了自适应控制器来补偿未知不确定项,使幕墙轨迹跟踪阻抗外环生成的参考轨迹。对不同任务时的幕墙安装过程进行多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均能实现高精度的幕墙位置跟踪,误差精度小于0.2 mm,同时可以使幕墙与环境之间有稳定的接触力,并具有一定的鲁棒性。
    • 王君杰; 叶乔丹; 王昌将
    • 摘要: 针对独柱墩-自浮式防船撞装置耦合体系,开展室内波浪力试验并总结相关规律,利用试验结果验证校准AQWA数值模型。根据结构所受波浪压强的分布情况,利用Morison公式提取相应的荷载并得到结构水动力系数。考虑波浪高度、波浪周期、防撞装置断面形式和大小、防撞装置自浮比等影响因素,计算结构惯性力系数和接触力系数与相关因素的定量关系。研究表明:自浮式防撞装置起伏运动产生辐射波浪,使墩柱波压强数值偏大但不改变总体分布趋势。结构间接触力随机变化,可把结构接触力与墩柱波浪力之间的比值定义为接触力系数。计算得耦合体系中墩柱的惯性力系数达到2.175左右,防撞装置的惯性力系数达到2.125左右,接触力系数达到1.340左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