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管权力
高管权力的相关文献在2011年到2022年内共计180篇,主要集中在经济计划与管理、财政、金融、管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7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327438篇;相关期刊111种,包括经济研究导刊、商业研究、华东经济管理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八届中国管理学年会——中国管理的国际化与本土化、第七届(2012)中国管理学年会——新经济环境下中国管理变革与范式探索、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第二十三届学术年会等;高管权力的相关文献由302位作者贡献,包括屈海涛、于谦龙、刘星等。
高管权力—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27438篇
占比:99.95%
总计:327618篇
高管权力
-研究学者
- 屈海涛
- 于谦龙
- 刘星
- 吴先聪
- 孙蔚然
- 安灵
- 徐婷
- 李小荣
- 李胜楠
- 沈青青
- 赵息
- 于馥榜
- 代彬
- 何强
- 元继学
- 卢闯
- 向显湖
- 周蕾
- 孙健
- 张国梁
- 张春龙
- 徐宗宇
- 曹晶
- 朱晓红
- 李启航
- 李旭洋
- 李映照
- 李晓梦
- 杨媛媛
- 杨百寅
- 树友林
- 牛草林
- 牟韶红
- 王东
- 王建军
- 王浩
- 田园
- 苏日娜
- 董红晔
- 谢盛纹
- 赖斌慧
- 郝颖
- 郭军
- 顾雪玲
- CHENG Guo
- JIANG Shuiquan
- 万成
- 乔引花
- 于林平
- 付聚勤
-
-
宋力;
解凯然;
余维田
-
-
摘要: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高管权力的合理运用是提高企业创新效率的关键,为企业带来丰厚利润和广阔发展前景。以2014—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高管权力与企业创新的关系进行详细研究。通过文献研究选取高管薪酬粘性作为中介变量、企业生命周期作为调节变量,得到结论:高管薪酬粘性在高管权力与企业创新投入之间有正向中介作用;在企业成长期、成熟期,高管权力促进企业创新投入;在企业衰退期,高管权力抑制企业创新投入。
-
-
刘鹏林;
谷文臣
-
-
摘要:
风险投资正逐渐成为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风险资本入股→烧钱→吸引下一轮风险资本→烧钱”,似乎已成为企业成功经营的必经步骤。利用创业板和中小板上市企业数据,检验风险投资与被投资企业高管在职消费的关系,结果发现,在风险投资支持的企业中,高管在职消费显著降低,在职消费的绩效敏感性显著上升。进一步研究发现,当企业所在区域“商业关系”维护成本较高时,风险投资可提高企业发展所需的高管“正当在职消费”。此外,当企业高管权力较大时,无风险投资支持企业高管在职消费与绩效间并不相关,在职消费代理成本问题突出,而风险投资可降低与代理成本相关的“非正当在职消费”,显著提高被投资企业高管在职消费的绩效敏感性。
-
-
吉娟;
罗鄂湘
-
-
摘要:
创新是创业企业实力的重要体现。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的制度安排,对创业企业的创新效率至关重要。基于创业板2014-2018年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内部控制对创业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并以高管权力为门槛,检验创业企业内部控制与创新效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内部控制对创业企业创新效率有促进作用;高管权力存在双重门槛效应,在中等水平的高管权力区间内,内部控制对创新效率的正向影响最强;在检验高管权力四个子维度的情景效应中,发现高管组织权力、所有权权力存在单门槛效应。基于上述研究,从内部控制和高管权力两个角度提出建议。
-
-
田园;
于馥榜;
孙疏
-
-
摘要:
当前,并购盛行使得商誉估值泡沫严重,随之带来市场风险的加剧。由此,商誉泡沫问题引发了广泛关注。以2007-2018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企业战略对商誉泡沫的影响。研究发现:(1)企业战略越激进,商誉泡沫现象越严重;(2)异质性检验表明,在非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质量低、高管权力高、管理者过度自信等样本中,企业战略对商誉泡沫的正向影响更为显著。
-
-
黄志雄;
杨沁丫
-
-
摘要:
文章利用管理学新兴学科失败学作为理论和分析工具,通过动态立体的失败学理论对东芝集团高管权力制衡机制崩溃过程进行剖析,拓展学科领域找出被忽视和隐藏的深层次原因。研究结果发现,独立董事"客人"意识、内部提拔与集体决策治理、长期雇佣与等级思维、审计行业低迷与低价揽客、内控局限性已成为高管权力制衡失败的重要原因。
-
-
蔡华杰
-
-
摘要:
以2014—2018年中国沪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主要研究样本,用研究资金投入反映公司技术创新力度,从企业声誉权力、专家权限、所有者权利、结构权限等角度评价公司高管权力,以资产负债率、企业成长能力、资产收益率负债规模等为主要管理变数,对所选取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以CEO为代表的高管权力与企业技术创新呈负相关。
-
-
师伟伟;
程进凯
-
-
摘要:
本文选取2011—2020年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分析聘任制高管权力对企业长期价值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高管薪酬差距对二者关系的调节效应。实证分析发现:聘任制高管权力对企业长期价值的影响存在产权性质的异质性,高管权力对国有企业长期价值存在负影响,对民营企业长期价值存在正影响。高管薪酬差距对高管权力与企业价值的关系存在显著的调节效应,在国有企业,高管内部和外部薪酬差距对二者负相关存在逆向的调节作用,在民营企业,高管内外部薪酬差距对二者关系正相关存在同向的调节作用。结论表明更高的薪酬能增加聘任制高管自信心和积极治理的心态,有利于企业价值提升。
-
-
田园;
于馥榜
-
-
摘要:
本文利用中国高铁开通产生的准自然实验变量来考察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如何影响企业的成本性态。研究表明高铁开通将会抑制企业的费用粘性,其作用机制在于提高了信息透明度,降低了信息不对称,因此在企业内外部环境状况较差的情境下,高铁开通能够明显抑制企业费用粘性。进一步研究发现,在高管权力较高以及内控质量差的情况下,高铁开通能够显著抑制企业费用粘性。本文研究不仅丰富了关于高铁开通对企业费用支出影响的相关文献,还证实了“软信息”的传递对于企业费用粘性的影响机制,验证了高铁建设所带来的正向经济效益。
-
-
张娜
-
-
摘要:
高速发展的阶段,企业数量和规模越来越大,企业的目的一直是尽可能地获取利益,企业在获取利益的时候,会忽视一些社会责任,从而在生活和工作等各方面都使民众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影响。消费者的法律意识不再像从前那样匮乏,企业是否履行社会责任,成为民众最关注的事情之一。企业管理层与社会责任履行有直接关系,那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跟企业高管权力的大小是否有关系呢?文章通过实证分析和文献综述的方法,实证检验高管权力的大小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影响,就此提出改进建议,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
-
袁晴;
吴清
-
-
摘要:
管理层在职消费是指公司的高管基于自己的职位权力,在任职期间利用公司公共资源进行消费的隐形薪酬现象。这种契约薪酬往往会对公司的财务绩效以及税务产生一定的影响。基于2015—2019年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二者之间呈现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在职消费程度越高,企业基于此产生的避税倾向也就越大。研究当中还加入了管理层权力这一中间变量,原因在于管理层权力对于在职消费和企业避税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权力越大,进行在职消费谋求更多的隐形薪酬的动机也就越强,由此造成的避税动机也就越强。
-
-
郭军;
赵息
- 《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第二十三届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组成的审计监督机制是缓解企业代理冲突的重要制度安排,在内部控制运行中发挥重要作用,而高管权力膨胀可能会影响审计监督的治理效力.本文首先研究了审计监督对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结果发现,内部审计质量较高、会计师事务所规模较大、收到标准财务报告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存在的可能性较小.此外,通过构建高管权力指数,研究高管权力对审计监督与内部控制缺陷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高管权力的增大能够抑制审计监督对内部控制缺陷存在可能性的降低作用.
-
-
牟韶红;
李启航
- 《第八届中国管理学年会——中国管理的国际化与本土化》
| 2013年
-
摘要:
审计定价的研究中,内部控制是不容忽视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以2009-2011年沪深两市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面板数据控制公司个体异质性,对高管权力与内部控制是否影响审计定价和如何影响审计定价进行了分析,并检验了高管权力与内部控制对审计定价的影响,结果发现:①高管权力与审计定价正相关,而内部控制与审计定价负相关;②高管权力对于审计定价的影响会被内部控制所抑制;③在盈利、微利和亏损企业中,高管权力对审计定价的影响有所差异.上述结论在控制了诸多因素并控制异方差后,仍然表现稳健.本文认为,应当通过加强内部控制,降低高管权力对于公司财务的影响,公允的披露报表内容,在降低上市公司审计成本的同时,降低事务所的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率。
-
-
李胜楠;
毕晓方
- 《第七届(2012)中国管理学年会——新经济环境下中国管理变革与范式探索》
| 2012年
-
摘要:
投资活动作为最重要的理财活动之一,对于公司未来的业绩以及业绩的稳定性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而投资决策不可避免的受到公司高管权力强度的影响。本文以2004-2010年沪深两市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了高管人员的权力强度与企业投资规模的相关性,以及投资所带的绩效波动是否会因为权力的影响而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国企的高管权力越大,投资规模越大,而且地方政府终极控制的上市公司中,投资高管权力的敏感性更大;高管权力的影响使得投资带来的绩效波动放大,地方政府终极控制的上市公司中这种效果更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