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在职消费

在职消费

在职消费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296篇,主要集中在经济计划与管理、财政、金融、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88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3892篇;相关期刊180种,包括管理评论、会计研究、会计之友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会计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第19届中国财务学年会、中山大学第三届全国金融学博士生论坛等;在职消费的相关文献由477位作者贡献,包括吴春雷、孙世敏、刘银国等。

在职消费—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88 占比:6.88%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19%

专利文献>

论文:3892 占比:92.93%

总计:4188篇

在职消费—发文趋势图

在职消费

-研究学者

  • 吴春雷
  • 孙世敏
  • 刘银国
  • 梁上坤
  • 陈冬华
  • 陈怡秀
  • 黄送钦
  • 冯莉
  • 刘艳霞
  • 夏宁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蒋涛; 廖歆欣
    • 摘要: 经理人显性的货币薪酬具有一定的内在结构,不考虑权益性薪酬,经理人的年薪一般由基本薪酬、绩效薪酬和超额薪酬构成,不同的组成部分拥有不同的效用。基本薪酬是无风险薪酬,与经理人劳动成果无关,提供安全的功能;绩效薪酬是与业绩挂钩的薪酬,属于风险薪酬;经理人的自利本能和委托人的有限监管能力形成了超额薪酬,是需要被限制的薪酬。在职消费是指经理人工作中的消费。文章区分经理人薪酬的内在结构,研究其与隐性薪酬在职消费的关系。为保证研究结论的可靠性,文章采用全样本和小样本两套数据进行检验。全样本数据利用断点回归的思想。假设略微盈利和亏损的公司经理人才能相同,略微盈利公司经理人获得绩效奖金,而略微亏损公司经理人只收获基本薪酬。文章选取ROA亏损和盈利2%以下的样本按照行业、年份和资产规模进行配对,略微亏损样本中高管薪酬低于与之相配对的盈利样本中高管薪酬的薪酬数据,作为高管基本薪酬的代理变量。同时使用高管的薪酬与企业业绩之间的薪酬业绩敏感性指标,作为绩效薪酬的代理变量。薪酬前三高管的薪酬总额对相应公司特征进行回归后的残差,作为超额薪酬的代理变量。另外,根据《高级管理人员薪酬管理办法》手工收集基本薪酬、绩效/基本薪酬比例以及超额薪酬三个薪酬结构数据,形成150个的小研究样本。通过两套数据的回归分析发现,在职消费越高,经理人的基本薪酬越低,绩效薪酬比重也越小;在职消费越高,经理人的超额薪酬也越高。基本薪酬、绩效薪酬与在职消费的关系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国有企业中在职消费与超额薪酬的正相关关系要显著大于民营企业。经理人薪酬收益构成复杂,对经理人的投入产出效用也各不相同。当在职消费这种隐形薪酬与货币薪酬体现为安全和激励功能时,二者可以部分替代;当表现为代理性质时,二者重叠,存在互补关系,而且代理成本叠加现象在国企中更加严重。研究结论说明在委托人代理人薪酬博弈条件下,代理人行为具有一致性。对待自利的经理人,改变薪酬模式不能减少其侵占行为。文章从货币薪酬的结构入手,分析其与在职消费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创新。
    • 姜清明
    • 摘要: 本文利用2013~2020年制造业上市公司相关数据,实证检验在不同性质企业中高管在职消费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以及股权制衡度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
    • 刘鹏林; 谷文臣
    • 摘要: 风险投资正逐渐成为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风险资本入股→烧钱→吸引下一轮风险资本→烧钱”,似乎已成为企业成功经营的必经步骤。利用创业板和中小板上市企业数据,检验风险投资与被投资企业高管在职消费的关系,结果发现,在风险投资支持的企业中,高管在职消费显著降低,在职消费的绩效敏感性显著上升。进一步研究发现,当企业所在区域“商业关系”维护成本较高时,风险投资可提高企业发展所需的高管“正当在职消费”。此外,当企业高管权力较大时,无风险投资支持企业高管在职消费与绩效间并不相关,在职消费代理成本问题突出,而风险投资可降低与代理成本相关的“非正当在职消费”,显著提高被投资企业高管在职消费的绩效敏感性。
    • 赵世君; 郭川瑞; 曹原
    • 摘要: 文章针对不同动机的高管层股权激励与企业并购绩效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激励动机的股权激励提高企业的并购绩效,而非激励动机的股权激励则会恶化企业并购绩效;对两种非激励型动机对并购绩效影响的进一步分析表明,赎买型股权激励加剧了大股东在并购中的掏空行为而损害并购绩效,而福利型股权激励则是促使管理层加剧在职消费而损害并购绩效。
    • 王芳; 曾春影; 罗明忠
    • 摘要: 除了薪酬激励等外部机制外,公司治理的研究需要将高管的内在心理特质纳入在职消费的研究中,而高管的过往经历塑造了其独特的心理特质.基于此,本文从不同的理论视角,考察高管贫困经历对其心理特质的塑造作用,探索其对高管所在企业在职消费的影响.研究结论与灾后成长理论预期一致,有贫困经历的高管会降低其对物质的消费和声誉的追求,更加重视人际关系和组织的紧密联系,所在企业的在职消费水平更低.CEO在贫困经历中形成了价值观和重视人际关系的态度的内在特质,这会替代企业设立的独立董事这一外在机制对CEO自利行为的监督和控制作用.这些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分析和内生性检验后依然成立,研究为企业高管的选聘和公司治理的完善提供借鉴和参考.
    • 袁晴; 吴清
    • 摘要: 管理层在职消费是指公司的高管基于自己的职位权力,在任职期间利用公司公共资源进行消费的隐形薪酬现象。这种契约薪酬往往会对公司的财务绩效以及税务产生一定的影响。基于2015—2019年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二者之间呈现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在职消费程度越高,企业基于此产生的避税倾向也就越大。研究当中还加入了管理层权力这一中间变量,原因在于管理层权力对于在职消费和企业避税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权力越大,进行在职消费谋求更多的隐形薪酬的动机也就越强,由此造成的避税动机也就越强。
    • 张玉; 王世进
    • 摘要: 以沪深两市A股采矿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公司高管在职消费与环境信息披露之间的关系,并把企业分为股权集中度高低两组,研究在股权集中度高和股权集中度低的企业,高管在职消费和环境信息披露关系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高管在职消费与环境信息披露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高管在职消费越多,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就越高,可见环境信息披露是高管谋取利益的自利工具.而股权集中度高的企业两者之间的正相关性则更显著.最后,针对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建议.
    • 郭建鸾; 简晓彤
    • 摘要: 作为资本市场中信息的挖掘者、传递者以及企业未来经营的预测者,分析师具有信息中介和外部监督作用.本文实证研究发现分析师对企业的关注程度能够约束高管在职消费水平和超额在职消费水平.此外,本文还将分析师监督能力和企业异质性纳入在职消费的分析中,结果显示分析师关注对高管在职消费的抑制效应在非国有企业和信息披露质量更高的企业中更显著.监督能力越强的分析师更能约束高管在职消费行为.在进一步讨论中,本文验证了在职消费在分析师和企业绩效的关系中发挥的中介效应.分析师关注对高管在职消费的影响在控制内生性问题和自选择问题之后仍然存在.研究结论从高管在职消费视角,为我国分析师监督作为企业外部公司治理的有效机制提供了系统性证据.
    • 傅绍正
    • 摘要: 以八项规定实施前后各两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考察高管权力对国企费用归类操纵行为的影响,以及内部控制的治理作用.研究发现,费用归类操纵行为主要存在于高管权力较大的国企中,而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削弱高管权力与国企费用归类操纵的正相关关系.具体而言,相对于CEO任职年限较短的国企,CEO任职年限较长的国企的费用归类操纵行为更严重;相对于CEO未兼任董事长的国企,CEO兼任董事长的国企的费用归类操纵行为更严重;相对于CEO由外部"空降"的国企,CEO由内部提拔的国企的费用归类操纵行为更严重.进一步使用董事长权力度量高管权力进行稳健性测试,研究结论保持不变.研究表明,高管权力越大,国企费用归类操纵行为越严重,缺乏相应监督和制约的高管权力将加重国企费用归类操纵行为.
    • 陈玉洁
    • 摘要: 本文以2012—2018年沪深A股民营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女性高管与在职消费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女性高管显著降低了高管在职消费;对经济结果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女性高管比例越高企业的财务绩效就越高,并且在职消费会降低企业财务绩效,在职消费在女性高管对财务绩效的影响中具有中介效应。本文丰富了女性高管对公司治理方面的研究,也拓展了公司在职消费领域的研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