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高尔基体蛋白73

高尔基体蛋白73

高尔基体蛋白73的相关文献在2009年到2022年内共计265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内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60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120103篇;相关期刊131种,包括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国际检验医学杂志、中国实验诊断学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八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十三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第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检验医学学术会议、2012北京检验医学年会暨中青年检验医学论坛等;高尔基体蛋白73的相关文献由910位作者贡献,包括许正锯、魏梅娟、潘兴南等。

高尔基体蛋白73—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60 占比:0.22%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20103 占比:99.78%

总计:120368篇

高尔基体蛋白73—发文趋势图

高尔基体蛋白73

-研究学者

  • 许正锯
  • 魏梅娟
  • 潘兴南
  • 赵运胜
  • 韩素桂
  • 刘钎
  • 李世龙
  • 李洪臣
  • 杨环文
  • 黄彩云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崔兴华
    • 摘要: 目的探究NOD样受体家族蛋白3(NLRP3)、高尔基体蛋白73(GP73)水平与乙肝肝硬化伴食管静脉曲张(EV)破裂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北部战区总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137例乙肝肝硬化合并EV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内镜下是否出现EV破裂将入组患者分为破裂组及未破裂组,分析血浆NLRP3和GP73水平与乙肝肝硬化伴EV破裂的关系。结果破裂组血浆NLRP3和GP73水平高于为破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浆NLRP3和GP73预测EV破裂的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AUC_(NLRP3)=0.83、AUC_(GP73)=0.77,灵敏度_(NLRP3)=0.84、灵敏度_(GP73)=0.75,特异度_(NLRP3)=0.81、特异度_(GP73)=0.7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hild-Pugh分级、NLRP3、GP73水平是乙肝肝硬化伴EV破裂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浆NLRP3和GP73水平与乙肝肝硬化伴EV破裂关系密切,对其进行评估有助于预测肝硬化患者EV破裂出血。
    • 马世河; 刘文艳; 陈冲; 王爱国
    •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水平联合腹部超声检查对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纤维化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CHB患者462例,根据肝活检结果分为无肝纤维化73例(对照组)、轻度肝纤维化94例(轻度组)、中度肝纤维化159例(中度组)、重度肝纤维化136例(重度组)。所有研究对象入院次日采集清晨空腹肘静脉血,离心留取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GP73;入院24 h内行腹部超声检查,观察并记录肝脏轮廓、肝实质回声、肝内管系走行、肝叶厚度、肝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脾脏厚度、脾脏长度、脂肪肝、腹水等情况。比较各组血清GP73水平和腹部超声检查结果,分析血清GP73水平、腹部超声检查结果单独或联合对CHB肝纤维化程度的评估价值。结果对照组、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血清GP73水平逐渐升高,肝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脾脏长度、脾脏厚度逐渐增大(P均<0.05)。轻度组肝脏回声不均匀,增粗增强,肝脏轮廓不光滑,肝内管系走行欠清晰,并且出现了中度脂肪肝;中度组肝脏回声出现结节感、肝内管系走行模糊,并且出现了少量重度脂肪肝和腹水;重度组肝脏回声结节感和肝脏轮廓不光滑呈驼峰状更明显,肝内管系走行更加模糊不清,并且出现了重度脂肪肝,腹水比例显著增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血清GP73水平和腹部超声检查结果对CHB肝纤维化程度均具有一定评估价值,二者联合对CHB肝纤维化程度的评估价值更高,其评估CHB轻度肝纤维化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2.98%、82.03%、82.26%,评估CHB中度肝纤维化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79.87%、80.43%、80.21%,评估CHB重度肝纤维化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2.35%、83.00%、82.78%。结论血清GP73水平和腹部超声检查对CHB肝纤维化程度均具有一定评估价值,二者联合能够提升对CHB肝纤维化程度的评估价值。
    • 左林; 屈晓艳; 肖刚; 赵佳
    • 摘要: 目的探讨256层CT动态增强扫描联合血清甲胎蛋白异质体(alpha-fetoprotein-L3,AFP-L3)比率、高尔基体蛋白73(Golgi protein 73,GP73)对乙肝相关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入住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的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58例(HCC组)和良性肝病患者63例(良性肝病组)纳入研究,检测患者血清AFP、AFP-L3%和GP73水平,利用256层CT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对患者行上腹部CT扫描。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CT影像表现,分别探讨单独应用CT扫描、肿瘤标志物检测及联合运用两种技术诊断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性HCC的价值。结果HCC组的AFP-L3%、GP73浓度明显高于良性肝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38,5.99,均P<0.01);CT扫描、AFP-L3%、GP73浓度联合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CT扫描诊断HCC的灵敏度为87.93%,特异度为93.65%,准确率为90.91%;AFP-L3%诊断HCC的cut-off值为9.31%,诊断灵敏度为81.03%,特异度为87.30%,准确率为84.29%;GP73诊断HCC的cut-off值为105.62 ng/mL,诊断灵敏度为72.41%,特异度为82.54%,准确率为77.69%;CT扫描、AFP-L3%、GP73浓度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91.38%,特异度为93.65%,准确率为92.56%。结论联合运用CT动态增强扫描、血清AFP-L3%、GP73浓度检测对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性肝细胞癌诊断的灵敏度和准确率较运用单一技术均有所提高,联合运用这几种指标对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性HCC的准确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徐少珊; 孙朝晖
    • 摘要: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的表达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性及其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8年6月~2020年7月确诊为原发性肝癌患者129例及健康对照者36例,检测外周血血清GP73的表达量并根据临界值将原发性肝癌患者划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数。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阳性组、阴性组与健康对照组GP73的表达量分别为(254.773±128.566)mg/ml、(65.591±26.158)mg/ml与(28.137±19.115)mg/ml,阳性组显著高于阴性组与对照组(P<0.001);对照组与阴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3);阳性组CD3^(+)T淋巴细胞百分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0),与阴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8)。阳性组NKT淋巴细胞百分数显著高于阴性组(P=0.015),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0)。CD19^(+)B细胞、NK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百分数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GP73阳性的原发性肝癌患者CD3^(+)T淋巴细胞百分数减少,临床表现为免疫抑制状态;肝癌患者NKT淋巴细胞百分数与健康人群无差异,但GP73阳性的肝癌患者NKT淋巴细胞显著高于GP73阴性原发性肝癌患者,可能暗示GP73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与NKT淋巴细胞的免疫调控有关。
    • 刘羡伟; 高楠; 黄蕾; 弓淑媛; 张婷; 安良
    • 摘要: 目的探讨血浆长链非编码RNA HEIH(LncRNA-HEIH)、高尔基体蛋白73(GP73)、甲胎蛋白(AFP)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西安高新医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12例作为肝癌组以及100例肝硬化患者作为肝硬化组,同期体检中心体检健康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LncRNA-HEIH、GP73、AFP水平在3组间的表达差异,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肝硬化组比较,肝癌组患者LncRNA-HEIH、GP73、AFP水平明显升高,肝癌组LncRNA-HEIH、GP73、AFP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肝硬化组(P<0.05)。LncRNA-HEIH、GP73、AFP水平在TNM分期为Ⅲ~Ⅳ期、分化程度为低分化和有门静脉癌栓、淋巴结转移、肝外转移的患者中明显升高(P<0.05)。Spearman相关分析可知,LncRNA-HEIH、GP73、AFP与TNM分期、分化程度、门静脉癌栓、淋巴结转移、肝外转移有关(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LncRNA-HEIH、GP73、AFP水平明显升高,且与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其水平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甄珍; 王瑛; 赵欣; 赵东娜
    • 摘要: 目的探讨Dickkopf-1(DKK1)、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及胸苷激酶1(TK1)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TACE)的疗效和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12月在开滦总医院接受TACE治疗的12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肝癌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的80例志愿者为对照组。检测研究对象血清DKK1、GP73、TK1的水平,评价TACE后疗效,随访TACE后复发情况;绘制ROC曲线分析DKK1、GP73、TK1对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肝癌组术前、术后7 d、术后28 d时的血清DKK1、GP73、TK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肝癌组中的有效组与无效组患者术前、术后7 d、术后28 d的血清DKK1、GP73、TK1水平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①不同时间点的血清DKK1、GP73、TK1水平有差异(P<0.05);②两组的血清DKK1、GP73、TK1水平有差异(P<0.05);③两组的血清DKK1、GP73、TK1水平变化趋势有差异(P<0.05)。有效组中术后复发与未复发患者术前、术后7 d、术后28 d的血清DKK1、GP73、TK1水平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①不同时间点的血清DKK1、GP73、TK1水平有差异(P<0.05);②复发与未复发患者的血清DKK1、GP73、TK1水平有差异(P<0.05);③复发与未复发患者的血清DKK1、GP73、TK1水平变化趋势有差异(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DKK1、GP73及TK1预测术后复发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9(95%CI:0.708,0.910)、0.838(95%CI:0.741,0.935)、0.880(95%CI:0.782,0.977),敏感性分别为71.4%(95%CI:0.657,0.745)、78.6%(95%CI:0.752,0.822)、82.1%(95%CI:0.781,0.866),特异性分别为87.5%(95%CI:0.793,0.889)、87.5%(95%CI:0.805,0.897)、89.6%(95%CI:0.847,0.940)。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DKK1、GP73及TK1水平升高,对TACE疗效及复发具有一定的评估价值。
    • 高娟; 李盼盼
    • 摘要: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异质体L3比率(AFP-L3%)与高尔基体蛋白73(GP73)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PH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4月~2021年4月某院收治的86例疑似PHC患者,所有入选者均检测AFP、AFP-L3%、GP73阳性情况。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良性病变组与PHC组AFP、AFP-L3%、GP73水平,分析AFP、AFP-L3%、GP73单独与联合检测诊断PHC的应用价值。结果:86例疑似PHC患者经病理检查确诊48例为PHC,占比为55.81%,38例为良性肝脏疾病,占比为44.19%;PHC组AFP、AFP-L3%、GP73水平均高于良性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FP、AFP-L3%、GP73联合诊断PHC的灵敏度为91.67%(44/48)、特异度92.11%(35/38)、准确度91.86%(79/86)、阳性预测值93.62%(44/47)、阴性预测值89.74%(35/39)均高于AFP、AFP-L3%、GP73各项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PHC诊断中采用AFP、AFP-L3%、GP73联合检测,能够提高诊断准确度、灵敏度,为早期诊断、治疗提供更多参考依据,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刘文艳; 马世河; 黄贵; 陈冲; 郑义彬
    • 摘要: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治疗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高尔基体蛋白73(GP73)水平变化。方法搜集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7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另给予恩替卡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总胆红素(TSB)、白蛋白(Alb)、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血清TIMP-1、MMP-2、GP73水平及影像学指标;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3、6、12个月后,观察组TSB分别为[(30.1±5.3)μmol/L、(27.6±4.8)μmol/L、(22.4±4.2)μmol/L],Alb分别为[(28.5±3.7)g/L、(32.6±4.5)g/L、(39.4±5.2)g/L]明显高于对照组[(23.7±3.5)g/L、(29.1±4.2)g/L、(34.2±4.3)g/L](TSB:t=3.518,2.288,46.80;INR:t=4.359,4.258,4.052;P均<0.05),INR分别为[(1.4±0.1)、(1.2±0.1)、(1.1±0.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5±0.1)、(1.3±0.1)、(1.2±0.1)](t=5.810,3.505,4.751;P均<0.05)。治疗3、6、12个月后,观察组血清TIMP-1分别为[(295.4±45.7)ng/mL、(262.3±40.2)ng/mL、(234.2±32.8)ng/mL],MMP-2分别为[(726.5±66.3)ng/mL、(683.2±59.7)ng/mL、(601.4±52.6)ng/mL],GP73水平分别为[(73.1±9.5)ng/mL、(54.1±7.8)ng/mL、(35.4±6.3)ng/m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TIMP-1:(317.2±50.1)ng/mL、(281.4±42.7)ng/mL、(251.8±39.2)ng/mL,MMP-2:(759.8±69.3)ng/mL、(711.4±57.2)ng/mL、(631.8±55.2)ng/mL,GP73:(82.8±10.7)ng/mL、(62.4±8.1)ng/mL、(50.7±7.6)ng/mL](TIMP-1:t=2.164,2.008,2.123;MMP-2:t=2.140,2.103,2.458;GP73:t=4.179,4.550,9.554;P均<0.05);治疗3、6、12个月后,观察组肝硬度数值分别为[(17.6±4.1)kPa、(14.1±3.6)kPa、(13.1±3.2)kPa]明显低于对照组[(19.8±4.3)kPa、(15.8±3.9)kPa、(14.6±3.7)kPa](t=2.283,2.091,2.142;P均<0.05);治疗6、12个月后,观察组脾脏厚度分别为[(41.6±3.2)mm、(40.5±2.6)mm]低于对照组[(43.7±3.1)mm、(41.9±2.7)mm],(t=2.906,2.302;P均<0.05)。结论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可改善患者肝功能,降低肝硬度数值、脾脏厚度,调节血清TIMP-1、MMP-2和GP73水平。
    • 刘万田
    • 摘要: 目的 评价超声造影联合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和甲胎蛋白(AFP)检测在肝癌复发及微血管侵犯(MVI)中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均行肿瘤病灶切除术,且于术前行肝脏超声造影检测和血清GP73、AFP检测,通过术后组织病理检测确诊MVI情况,并随访术后12个月内癌症复发情况,分析肿瘤病灶超声造影征象及血清GP73、AFP水平与原发性肝癌MVI和癌症复发的关系。结果 原发性肝癌患者肿瘤最大病灶直径≥5 cm、病灶包膜不完整、存在门脉期信号快速消退、GP73≥4.5 ng/ml和AFP≥20ng/ml为导致术后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 <0.05)。原发性肝癌患者肿瘤病灶包膜不完整、存在门脉期信号快速消退、GP73≥4.5ng/ml和AFP≥20 ng/ml为导致癌细胞MVI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 <0.05)。结论 超声造影联合血清GP73和AFP检测对于原发性肝癌MVI和术后复发均有一定的早期预测价值。
    • 刘家茏; 杨晓莉; 张雪苗; 杨小盼; 魏从文
    • 摘要: 目的研究高尔基体蛋白73(GP73)中和抗体在由蛋氨酸和胆碱缺乏(MCD)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发生过程中的功能机制。方法小鼠经MCD饮食和GP73中和抗体干预后,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三酰甘油(TG)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含量;肝组织脂质蓄积程度由ORO染色和HE染色进行观察;qRT-PCR检测肝组织ACC1、HMGR、TIMP1、TGF-β的基因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α-SMA和SREBP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GP73中和抗体会降低由MCD饮食诱导的血清ALT、AST积累(P<0.001),提高血清TG、TC的水平(P<0.001);肝组织HGMR(P<0.001)、TGF-β(P<0.05)、ACC1(P<0.01)的基因表达水平和α-SMA(P<0.05)、SREBP1(P<0.05)蛋白表达水平出现下降,改善脂肪堆积。结论GP73中和抗体通过减缓肝脏纤维化进程,减轻肝脏脂质蓄积,抑制MCD诱导的NAFLD的形成。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