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微血管侵犯

微血管侵犯

微血管侵犯的相关文献在2003年到2023年内共计270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临床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3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36691篇;相关期刊116种,包括磁共振成像、肝脏、临床肝胆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第十三届全国肝癌学术会议、2018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与合作会议暨第十届海峡两岸超声医学高端论坛、第八届中原肝病论坛等;微血管侵犯的相关文献由1048位作者贡献,包括毕新宇、张杰、陈勇等。

微血管侵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53 占比:0.68%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36691 占比:99.30%

总计:36951篇

微血管侵犯—发文趋势图

微血管侵犯

-研究学者

  • 毕新宇
  • 张杰
  • 陈勇
  • 丁士申
  • 孙文杰
  • 杨冠华
  • 沈锋
  • 邓林
  • 高知玲
  • 黎乐群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董萍; 胡嘉航; 彭霞; 张春霞; 杨伟振
    • 摘要: 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sion,MVI)是评估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复发和转移的重要危险因素.目前主要诊断方法是术后病理学检查,而术前影像学检查及血清学等因素对于预测MVI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针对术前预测MVI方法进行概述.
    • 梁弦弦; 刘丽; 马也; 许健
    • 摘要: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诊断肝细胞癌(HCC)微血管侵犯(MVI)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影像学院行CT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活检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理样本。将纳入的107例HCC患者作为实验组,文献中行外科手术切除的339例HCC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筛选的MVI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检测两组的一致性;以对照组MVI阳性率作为参考标准,预测实验组MVI阳性率,并将实验组穿刺标本诊断的MVI阳性率与预测的MVI阳性率和文献报道的术后标本检测的MVI阳性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除肿瘤直径和肿瘤数目以外的MVI相关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部分一致性;以对照组为参考标准,预测实验组MVI阳性率≥46.3%;实验组穿刺标本诊断的MVI阳性率为5.6%(6/107),明显小于最低预测值(46.3%)及术后标本检测值(15.0%~57.1%)。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诊断HCC MVI的阳性率较低,无法准确反映HCC MVI的真实状态,临床应用具有局限性。
    • 王荥昌; 邹浩; 吕亚青; 朱呈瞻; 胡剑翀; 孙传东
    • 摘要: 目的:探讨与肝细胞癌腹腔镜肝切除患者预后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及其相关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行腹腔镜肝切除术的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理资料。分析影响肝细胞癌腹腔镜肝切除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然后根据其有无危险因素进行分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与危险因素发生相关的临床指标。结果: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sion, MVI)是影响肝细胞癌腹腔镜肝切除患者无复发生存率(relapse-free survival, RFS)和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 OS)的独立危险因素。MVI阴性组受者术后1、3年OS和RFS分别为98.4%、96.6%和87.3%、64.8%,明显高于MVI阳性组的96.5%、75.2%和63.2%、32.3% (均为P 0.05)。130例患者中,MVI阴性组患者65例(50%),MVI阳性组患者65例(50%)。两组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显示,肿瘤直径越大、分化程度越低、肝被膜侵犯及伴卫星灶比例越高、术前甲胎蛋白(AFP)及总胆红素水平越高,发生MVI的可能性越大(均为P 0.05)。结论:MVI是影响肝细胞癌腹腔镜肝切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直径、分化程度等指标可能与其发生相关。
    • 曹素园; 刘强
    • 摘要: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世界上第六大癌症,是肝脏最常见的恶性肿瘤,预后在一定程度上与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sion,MVI)相关,目前的金标准是病理学检测,影像学检查因其无创、便利,尤其是MRI检查,进行准确的术前评估,从而帮助医师在术前选择最恰当的治疗方式,本文将基于MRI术前预测肝细胞癌患者是否具有MVI进行论述。
    • 李春蓉; 刘金凤; 刘妙凤; 李佳纹; 吴君荣; 欧超
    • 摘要: 目的: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sion,MVI)的影响因素及其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肝胆外科2018年1月1日-2020年6月30日首次入院并进行肝癌根治术,术后病理确诊为肝细胞癌的190例患者。根据术后病理报告将其成MVI组(108例)和非MVI组(82例)。采集两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肝癌MV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肿瘤最大直径的价值。结果:MVI组BMI低于非MVI组,吸烟占比、甲胎蛋白(AFP)≥400 ng/ml占比均高于非MVI组,肿瘤最大直径大于非MVI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肿瘤最大直径是肝癌MV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肿瘤最大直径曲线下面积(AUC)为0.653(95%CI:0.574,0.732,P<0.000 1)。结论:在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中,有吸烟史、BMI降低、高AFP、肿瘤直径较大的患者,存在微血管侵犯的可能性大。肿瘤最大直径是MVI的独立危险因素。
    • 王飞; 鄢春月; 任安伟; 储松
    • 摘要: 目的:探讨并比较磁共振单双指数模型参数ADC值、D值、D*值、f值术前定量预测肝细胞癌(HCC)微血管侵犯(MVI)的价值。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库中关于扩散加权成像(DWI)单指数模型ADC值及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双指数模型D值、D*值、f值对HCC-MVI诊断效能的研究,时间从建库至2020年11月20日。由2位研究人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及质量评价。结果:共纳入23篇文献(中文10篇,英文13篇),共3540例HCC(MVI阳性1403例,MVI阴性2137例),不存在发表偏倚(P>0.1)。MVI阳性组与MVI阴性组的ADC值(SMD=-0.70,95%CI:-0.94~-0.47,P<0.00001)、D值(SMD=-1.01,95%CI:-1.22~-0.79,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D*值(SMD=-0.11,95%CI:-0.31~0.09,P=0.30)、f值(SMD=-0.11,95%CI:-0.31~0.09,P=0.28)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DC值及D值术前定量预测HCC-MVI阳性的合并敏感度分别为0.73和0.83(Z=-1.847,P=0.065),特异度分别为0.68和0.72(Z=-0.141,P=0.888),S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17和0.8560(Z=-2.456,P=0.014)。亚组分析结果提示文献类型、MVI阳性与阴性比例、样本量可能为异质性来源。结论:HCC-MVI阳性的D值及ADC值明显低于HCC-MVI阴性,D值术前定量预测HCC-MVI阳性的效能明显优于ADC值,具有更高的敏感度及特异度。
    • 姚刚; 曹新岭; 李涛
    • 摘要: 背景既往对肝癌微血管侵犯病理诊断的重要性重视不够,目前国内外缺乏对微血管侵犯统一的病理诊断标准,也未将微血管侵犯列为病理常规诊断指标。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CAR)作为新型系统性炎性因子,与肝癌的增殖、侵袭转移等恶性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目的探讨CAR预测单发小肝癌患者微血管侵犯的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21年6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肝切除术的单个、肿瘤直径≤5 cm的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肝癌的患者346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并计算CAR。绘制CAR预测单发小肝癌患者微血管侵犯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CAR的最佳诊断截点,根据CAR最佳诊断截点将患者进行分组,采用1∶1最近邻居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法将Logistic模型估计的倾向性评分相近患者进行配对,得到两组间各临床特征比较均衡性较高的样本。比较匹配后两组患者微血管侵犯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匹配前、后CAR对单发小肝癌患者微血管侵犯的预测价值。结果346例患者中微血管侵犯阳性131例(37.9%),微血管侵犯阴性215例(62.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AR预测单发小肝癌患者微血管侵犯的灵敏度为82.9%,特异度为76.4%,ROC曲线下面积为0.787〔95%CI(0.697,0.877)〕,最佳诊断截点为0.03。根据CAR最佳诊断截点,将患者分为CAR<0.03组(A组,n=145)和CAR≥0.03组(B组,n=201)。采用1∶1最近邻居PSM法,共92对匹配成功,匹配后两组临床资料均衡。匹配后,B组患者微血管侵犯发生率〔43.5%(40/92)〕高于A组〔13.0%(12/92)〕(χ^(2)=6.314,P=0.013)。采用3种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匹配前、后CAR均为单发小肝癌患者微血管侵犯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CAR作为新型系统性炎症指标,可用于预测单发小肝癌微血管侵犯,当CAR≥0.03时提示单发小肝癌微血管侵犯发生率较高。
    • 崔逐云; 卫佳佳; 田艳; 刘学
    • 摘要: 目的探讨术前扩散加权成像(DWI)指导肝癌临床诊治的可行性。方法选取82例肝癌患者,均给予DWI检查,检测肿瘤实性部分的平均表观扩散系数(ADC)和最小ADC。分析不同分化程度、微血管侵犯(MVI)情况肝癌患者的ADC值。结果82例肝癌患者中,高分化13例,中分化56例,低分化13例。高分化肝癌患者平均ADC值、最小ADC值均明显高于中分化、低分化患者(P﹤0.01),中分化肝癌患者的平均ADC值、最小ADC值均明显高于低分化患者(P﹤0.01)。82例肝癌患者中,MVI阳性35例,阴性47例。MVI阳性肝癌患者的平均ADC值、最小ADC值均明显低于MVI阴性患者(P﹤0.01)。结论术前DWI检查可有效预测肝癌分化程度及MVI,ADC值可初步评估肿瘤患者的MVI及分化程度,可帮助医师选择更合适的治疗方案,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 王少怡; 周智鹏
    • 摘要: 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sion,MVI)是影响肝细胞癌术后复发及转移的重要因素之一,与患者预后及治疗密切相关。然而MVI只能通过病理学确诊,通过MRI检查精确预测MVI对选择治疗措施及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及发展前景。目前已经提出了较多基于MRI检查的成像特征用于MVI的预测,包括肿瘤大小、数目、包膜不完整、边缘不光滑、动脉期瘤周强化、肝胆期瘤周低信号等。影像组学作为新兴的领域,可能是预测肝细胞癌患者MVI的准确而有效的工具,近年来也被研究者们用于探索与MVI之间的联系。本文就术前MRI检查及基于MRI的影像组学模型预测肝细胞癌MVI的研究进行综述。
    • 谭玉莹; 张炜琪; 谢炎; 李江; 李俊杰; 蒋文涛
    • 摘要: 目的探究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MVI)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构建MVI的预测模型。方法分析首次行原位肝移植的178例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MVI阳性组(76例)及MVI阴性组(102例)。收集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术前CT或MRI检查结果、术前实验室检查结果、病理结果,并对患者进行随访,记录所有患者的无复发生存时间。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甲胎蛋白(AFP)、天冬氨酸转氨酶/淋巴细胞比值(ALRI)、肿瘤最大直径、γ-谷氨酰转移酶/淋巴细胞计数比值(GLR)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于MVI的诊断价值,并确定最佳截断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VI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评分模型。通过评分模型的最佳截断值将患者分为MVI高危组(3~4分,67例)及MVI低危组(0~2分,111例),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2组的无复发生存率。结果与MVI阴性组相比,MVI阳性组患者中多个肿瘤、肿瘤最大直径>3.75 cm、术前AFP>53.8μg/L、NLR>3、GLR>85.84以及ALRI>75.36比例较高(P3.75 cm、术前AFP>53.8μg/L、GLR>85.84、ALRI>75.36是肝细胞癌患者MV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由上述危险因素构成的评分系统拟合优度良好(χ^(2)=2.553,P=0.862),曲线下面积=0.787,P<0.01,最佳截断值为2,特异度为0.814,敏感度为0.632。生存分析结果显示,MVI低危组患者术后无复发生存率明显高于高危组患者(Log-rankχ^(2)=37.584,P<0.01)。结论术前GLR、ALRI、AFP及肿瘤最大直径是MVI的独立危险因素,由其组成的预测模型对于术前MVI及术后复发情况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