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异常凝血酶原

异常凝血酶原

异常凝血酶原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37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临床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5篇、专利文献39516篇;相关期刊132种,包括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国际检验医学杂志、医学检验与临床等; 异常凝血酶原的相关文献由743位作者贡献,包括余韶华、杨玉芳、王孟薇等。

异常凝血酶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25 占比:0.57%

专利文献>

论文:39516 占比:99.43%

总计:39741篇

异常凝血酶原—发文趋势图

异常凝血酶原

-研究学者

  • 余韶华
  • 杨玉芳
  • 王孟薇
  • 蒙子卿
  • 万军
  • 乔雍
  • 刘龙
  • 卜丽莎
  • 张永宏
  • 彭道荣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玥; 蔡迪明
    • 摘要: 患者男,59岁,因体质量减轻1个月,外院发现肝脏占位(考虑肝囊腺瘤)来院就诊。体格检查:皮肤巩膜无黄染,腹部外形正常,全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腹部未触及包块,肝脏肋下未触及,脾脏肋下未触及,双肾未触及。实验室检查:乙肝两对半(HBsAb阳性,HBeAb、HBsAg、HBeAg、HBcAb均呈阴性),高精度乙肝病毒载量扩增阴性,血红蛋白低(77 g/L),甲胎蛋白、癌胚抗原、CA19-9、异常凝血酶原均属正常范围,CA-125高(31.20 U/ml)。
    • 胡春梅; 童玲; 刘霞; 邱顺华
    •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异常凝血酶原(DCP)、甲胎蛋白(AFP)、铁蛋白(Ferritin)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PLC)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0月至2021年5月自贡市第三人民医院117例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该院门诊及住院PLC患者(PLC组)65例和肝良性病变患者(肝良性病变组)52例,另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的健康者35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对各组DCP、AFP、Ferritin、SAA水平进行定量检测,并比较各组血清DCP、AFP、Ferritin、SAA水平,分析血清DCP、AFP、Ferritin、SAA水平与P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同时分析各血清标志物单项检测及联合检测诊断PLC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价联合检测在诊断PLC中的应用价值,包括灵敏度和特异度。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血清DCP、AFP、Ferritin、SAA之间的相关性。结果PLC组血清DCP、AFP、Ferritin、SAA水平均高于肝良性病变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血清DCP水平与中国肝癌的分期方案(CNLC分期)呈正相关(P<0.05),血清AFP水平与肿瘤结节大小、有无门静脉癌栓、CNLC分期呈正相关(P<0.05),血清Ferritin水平与肿瘤结节大小、有无门静脉癌栓、有无远处转移及CNLC分期呈正相关(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DCP、AFP、Ferritin、SAA单项检测的AUC分别为0.848、0.825、0.706、0.706。联合检测AUC均比各血清标志物单项检测大,其中AFP、DCP、Ferritin和SAA联合检测AUC最大(0.927),AFP、DCP和Ferritin联合检测灵敏度最高(86.2%),AFP、DCP和SAA联合检测的特异度最高(95.4%)。PLC组血清DCP与AFP呈正相关(r=0.554,P<0.001),血清Ferritin与SAA呈正相关(r=0.361,P=0.003)。结论血清DCP、AFP、Ferritin、SAA联合检测可提高对PLC的诊断效能,对PLC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姜洁; 丁玲云; 钱姣; 王涵; 彭红; 朱立国; 翟祥军
    • 摘要: 目的评价血清中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甲胎蛋白异质体(lectin-reactive alphafetoprotein,AFP-L3%)、异常凝血酶原(abnormal prothrombin,DCP)和高尔基体糖蛋白73(golgi glycoprotein 73,GP73)单独和联合检测对肝癌及肝硬化的临床诊断价值,并与APRI指数[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血小板比率指数,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to platelet ratio index]、FIB-4指数(肝纤维化4因子,fibrosis 4 score)两个肝纤维化指标比较,从而为临床肝癌/肝硬化的诊断提供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HBsAg阴性者、HBsAg携带者和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血清中以上标志物的水平,比较4种血清学标志物在各组间的差异,并通过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各标志物诊断肝癌/肝硬化的价值。结果 AFP、AFP-L3%、DCP、GP73等4个指标,在HBsAg阴性者、HBsAg携带者、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5组中均呈随着疾病严重程度升高阳性率逐渐升高的线性趋势,4个指标的特异度均达到90%以上,其中诊断价值较高的为GP73(AUC=0.613),但仍不及APRI指数(AUC=0.732)和FIB-4指数(AUC=0.692);将4个指标按照不同组合方式联合后,灵敏度和AUC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诊断效果最好的为4个指标的四联组合,灵敏度提高到18.4%,AUC提高到0.619。结论 AFP、AFP-L3%、DCP、GP73均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但确诊肝癌仍需结合体格检查、影像学、组织学检查等。
    • 罗铎; 欧志涛; 黄韫; 陈彬彬; 杨可立; 李康保
    • 摘要: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HCC)患者血清AFP(甲胎蛋白)、AFP异质体(AFP-L3)、PIVKA-Ⅱ(异常凝血酶原)水平和病理特征、预后间的联系。方法将85名HCC患者归入研究组,70名同期体检的健康志愿者归入对照组。检测两组入组对象血清AFP、AFP-L3与PIVKA-Ⅱ水平,并对研究组不同分期和分化程度患者血清AFP、AFP-L3、PIVKA-Ⅱ水平进行比较,采用Kaplan-Meier法完成生存曲线的制作,对血清AFP、AFP-L3与PIVKA-Ⅱ水平影响HCC病人预后状况展开评估。结果研究组血清AFP、AFP-L3与PIVKA-Ⅱ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Ⅲ~Ⅳ期患者血清AFP、AFP-L3、PIVKA-Ⅱ水平高于Ⅰ~Ⅱ期患者(P均<0.05);研究组低分化程度患者血清AFP、AFP-L3、PIVKA-Ⅱ水平均明显高于中、高分化程度患者(P均<0.05);中分化程度患者血清AFP、AFP-L3、PIVKA-Ⅱ水平高于高分化程度患者(P<0.05);AFP、AFP-L3与PIVKA-Ⅱ高表达患者生存率较低表达患者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P、AFP-L3、PIVKA-Ⅱ水平与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提示AFP、AFP-L3、PIVKA-Ⅱ水平可作为评估原发性肝癌患者病情进展程度及不良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 邸亮; 丁兢; 赵晓飞
    • 摘要: 目的探究血清甲胎蛋白(AFP)、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γ-谷氨酰转肽酶(GGT)、GGT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比值(GGT/ALT)检测对早期原发性肝癌(PHC)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40例PHC患者作为PHC组,同期同院40例肝硬化(LC)患者作为LC组,常规体检的4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并对比3组研究对象血清AFP、PIVKA-Ⅱ、GGT、GGT/ALT水平以及不同临床特征PHC患者各项血清指标差异性,分析4项指标单独和联合检测对PHC的诊断价值。结果PHC组患者血清AFP、PIVKA-Ⅱ、GGT、GGT/ALT水平均明显高于LC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Ⅱ期>Ⅰ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AFP、PIVKA-Ⅱ、GGT、GGT/ALT检测联合诊断对PHC的诊断效能明显高于4项指标单独检测。结论血清AFP、PIVKA-Ⅱ、GGT、GGT/ALT在PHC患者中呈现出高表达,联合检测应用于PHC诊断,操作简单、敏感度高,能够实现对患者疾病早期检出及疾病分期、肿瘤大小的评估,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杨荣蓉; 蔡慧敏; 吴玉玲; 韩正祥; 冯守信
    • 摘要: 目的分析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根治术前后血清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甲胎蛋白(AFP)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5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首次行根治术的HCC患者154例,收集患者术前1周内及术后1个月左右血清PIVKA-Ⅱ、AFP水平并进行分析,分别计算PIVKA-Ⅱ、AFP术后与术前比值,根据比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由最高约登指数确定截断点,分为高值组与低值组,比较两组复发率及无复发生存期(RFS),观察PIVKA-Ⅱ、AFP变化与复发之间的关系。结果154例患者中79例出现复发,复发组与未复发组PIVKA-Ⅱ及AF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PIVKA-Ⅱ、AFP均低于手术前(P<0.001)。高值组复发率高于低值组,RFS较短(P<0.001),PIVKA-Ⅱ比值用于诊断复发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07,AFP比值为0.747,二者联合为0.845,多因素分析提示,低分化、PIVKA-Ⅱ比值≥0.68、AFP比值≥0.53、PIVKA-Ⅱ比值+AFP比值≥0.55为RF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IVKA-Ⅱ、AFP手术前后的变化与肿瘤复发相关,监测PIVKA-Ⅱ、AFP水平对评估患者预后具有重大参考价值。
    • 孙青; 邓海峰
    • 摘要: 目的:通过检测PIVKA-Ⅱ、AFP在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单项及联合检测在PHC中的诊断价值,为PIVKA-Ⅱ成为新的原发性肝癌实验室诊断指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12月就诊于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肝脏恶性肿瘤患者、肝脏胆囊良性疾病患者、健康体检者作为受试者,分别检测不同分组受试者血清中PIVKA-Ⅱ、AFP的表达水平,并比较各组间的表达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明确最佳临界值(Cut-off value),评价PIVKA-Ⅱ、AFP诊断PHC的敏感性、特异性,进而明确PIVKA-Ⅱ在PHC中的诊断价值和病情监测价值。结果:PHC患者血清中AFP和PIVKA-Ⅱ表达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PIVKA-Ⅱ或AFP单独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具有较高特异性[AUCPIVKA-Ⅱ=0.836,95%CI(0.763~0.908);AUCAFP=0.811,95%CI(0.741~0.881)],PIVKA-Ⅱ与AFP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敏感性和准确性[AUCPIVKA-Ⅱ+AFP=0.896,95%CI(0.839~0.953)]。结论:血清中PIVKA-Ⅱ单独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具有较高特异性,与AFP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敏感性和准确性;PIVKA-Ⅱ作为新的肿瘤标志物可用于原发性肝癌的辅助诊断、病情评估、治疗效果判断。
    • 顾树江; 张春铭
    • 摘要: 目的:探讨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糖类抗原199(CA199)联合检测在诊断与鉴别诊断肝脏良恶性结节或肿块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131例肝脏肿瘤或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61例为原发性肝癌(PHC),称PHC组,70例为肝脏良性结节(或肿块)称肝脏良性结节(或肿块)组(简称良性结节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人员71例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人员PIVKA-Ⅱ、TSGF、CA199水平差异,观察单一指标检测与3指标联合检测对诊断PHC和鉴别诊断肝脏良、恶性结节的差异,评估其诊断与鉴别诊断效能。进一步分析联合检测在PHC病理类型、临床分期中的诊断价值。结果:3组人员的3项指标单独检测值均是PHC组最高,良性结节组次之,对照组最低,组间比较均P<0.05。3项指标联合检测对PHC的诊断效能高于每个单项指标检测,P<0.05。联合检测对肝脏良、恶性肿块或结节的鉴别诊断效能高于单项检测。联合检测有助于PHC患者病理类型,临床分期的诊断。结论:PIVKA-Ⅱ、TSGF、CA199联合检测能提高PHC的诊断准确性、敏感性,有助于提高PHC病理类型、临床分期的鉴别。联合检测能提高肝脏良、恶性结节或肿块的鉴别诊断效能,为临床正确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
    • 杜林; 王宇
    • 摘要: 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CT)能谱技术定量参数与甲胎蛋白(AFP)、异常凝血酶原(DCP)的关系及诊断肝细胞肝癌(HCC)的效能。选取61例HCC患者(HCC组)与61例肝良性病变患者(良性组)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动脉期和门静脉期40~140 keV单能量水平下,病灶-肝脏对比噪声比(CNR)、钙(脂肪)浓度、脂肪(钙)浓度、水碘浓度、病灶与正常肝组织碘浓度比值(LNR)、标准化碘浓度(NIC)。结果显示,动脉期两组至50 keV均具有最佳的CNR,门静脉期HCC组至70 keV具有最佳的CNR;HCC组动脉期和门静脉期钙(脂肪)浓度、LNR、NIC低于良性组,脂肪(钙)浓度高于良性组(P<0.05),各指标均与AFP、DCP显著相关(P<0.05);动脉期50 keV的CNR联合动脉期NIC诊断HCC的AUC为0.935。因此,通过CT能谱检测最佳CNR可获得最佳单能量图像,动脉期50 keV的CNR和NIC等与AFP、DCP相关,联合检测可作为诊断HCC的无创性方法。
    • 周莉; 陈辰; 翟璐; 程晓静; 韩旭; 姚升娟; 高敏; 李嘉
    •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异常凝血酶原(protein induced by vitamin K absence antagonist-Ⅱ,PIVKA-Ⅱ)和微小RNA-21(microRNA-21,miR-21)检测对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诊断意义。方法 筛选2017年12月至2018年6月在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的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经肝脏钆塞酸二钠增强MRI检查,纳入临床诊断为HCC、肝硬化伴高度异型增生结节(high-grade dysplastic nodules,HGDN)及肝硬化伴再生结节(regenerativenodule,RN)的患者共90例,分为HCC组、HGDN组及RN组,每组30例。收集血清检测AFP、PIVKA-Ⅱ及miR-21水平。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组间差异,Bonferroni法校正显著性水平后进一步两两比较,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建立三种指标联合模型APR,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the 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AUC)评估AFP、PIVKA-Ⅱ、miR-21及联合模型APR对HCC的诊断效能。结果 AFP、PIVKA-Ⅱ水平在RN组和HGDN组间无差异,但HCC组高于HGDN组和R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校正后P <0.05);miR-21水平在RN组、HGDN组及HCC组间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校正后P <0.05)。单项检测诊断HCC时,AFP的特异度为91.7%,敏感度为53.3%;PIVKA-Ⅱ的特异度为93.3%,敏感度为66.7%;miR-21的敏感度为97.1%,特异度为85.0%。三种指标联合模型APR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3%、91.7%。AFP、PIVKA-Ⅱ、miR-21及联合模型APR对HCC诊断的AUC分别为0.756、0.873、0.953和0.963。结论 血清AFP、PIVKA-Ⅱ、 miR-21对HCC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单项检测时各有不足,三者联合检测有助于HCC的诊断筛查。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