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额叶

额叶

额叶的相关文献在1964年到2022年内共计552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外科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17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26篇;相关期刊278种,包括中国医学影像技术、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全国第二十二次仲景学说学术年会、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2007年浙江省精神病学术年会等;额叶的相关文献由1814位作者贡献,包括朱德发、汪凯、王颖等。

额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17 占比:93.66%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1.63%

专利文献>

论文:26 占比:4.71%

总计:552篇

额叶—发文趋势图

额叶

-研究学者

  • 朱德发
  • 汪凯
  • 王颖
  • 邓伟
  • 倪爱华
  • 刘海燕
  • 姚志剑
  • 宋春红
  • 崔立谦
  • 张婧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房辉; 高芳兰; 任彩丽; 沈茜茜; 卞丽丽
    • 摘要: 目的探究双额叶在线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联合强制诱导性语言疗法在卒中后亚急性期失语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21年3月无锡市同仁康复医院收治的78例卒中后亚急性期失语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B、C组,每组26例。A组予以强制诱导性语言疗法,B组予以双额叶tDCS,C组予以双额叶在线tDCS联合强制诱导性语言疗法;三组均维持治疗4周后评估疗效。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WAB)评分,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图片命名测试评分和脑神经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后,三组患者自发言语、复述、命名评分及失语指数分别高于本组治疗前,且C组患者高于A、B组(P<0.05)。C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A、B组(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图片命名测试评分分别高于本组治疗前,左额F3、左前颞T3、左中央区C3(δ+θ)/(α+β)相对功率比分别低于本组治疗前,且C组患者图片命名测试评分高于A、B组,左额F3(δ+θ)/(α+β)相对功率比低于A、B组(P<0.05)。结论双额叶tDCS、强制诱导性语言疗法均能有效改善卒中后亚急性期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图片命名能力及脑神经功能,而双额叶在线tDCS联合强制诱导性语言疗法对患者临床疗效的提高及语言功能、图片命名能力、脑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更明显。
    • 封晓燕; 焦薇; 陈军辉; 时忠华; 史亚琴; 王玉海
    • 摘要: 目的探讨脑室型颅内压监测及相关流程管理在双侧额叶挫裂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四医院收治的387例双侧额叶挫裂伤患者,105例行脑室型颅内压监测(ICP组)、282例未行脑室型颅内压监测(无ICP组),分别接受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包括单侧开颅挫裂伤和血肿清除术、双侧开颅挫裂伤和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记录保守治疗成功率、双侧开颅手术和去骨瓣减压术比例、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住院期间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术后6个月采用Glasgow预后分级评价预后。结果与无ICP组相比,ICP组保守治疗成功率较高[64.76%(68/105)对47.16%(133/282);χ^(2)=9.493,P=0.002],去骨瓣减压术比例较低[8.11%(3/37)对23.49%(35/149);χ^(2)=4.314,P=0.038],住院时间较短[(13.22±1.83)d对(18.51±5.08)d;t=10.410,P=0.000],住院费用较低[(8.34±3.26)万元对(9.67±4.42)万元;t=2.811,P=0.005];而手术方式(χ^(2)=2.673,P=0.102),住院期间肺部感染[33.33%(35/105)对39.72%(112/282);χ^(2)=1.321,P=0.250]、颅内感染[10.48%(11/105)对8.16%(23/282);χ^(2)=0.513,P=0.473]、脑积水[3.81%(4/105)对6.74%(19/282);χ^(2)=1.173,P=0.279]、癫发作[6.67%(7/105)对10.99%(31/282);χ^(2)=1.617,P=0.203]、心动过缓[28.57%(30/105)对34.75%(98/282);χ^(2)=1.320,P=0.251]发生率,预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492,P=0.474)。结论双侧额叶挫裂伤患者病情进展迅速,应及时行脑室型颅内压监测并流程管理。虽然脑室型颅内压监测无法改善最终预后,但可增加保守治疗成功率、降低去骨瓣减压术比例、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范金; 曾露瑶; 钟冬灵; 李雨谿; 田艳萍; 黄依杰; 金荣疆
    • 摘要: 背景: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无创脑功能活动监测手段,对于脑成像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属于脑科学领域中新的研究热点.目的:以CiteSpace知识图谱为基础,对国际上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相关研究文献进行计量学分析、共现分析、共被引分析和聚类分析,探索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近10年研究概况和目前研究热点,以期为未来研究提供一定指导.方法:以Web of Science中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SCI-E)收录的2010至2020年间发表的相关文献记录为研究对象,利用CiteSpace软件分别以作者、国家和机构、关键词作为节点进行共现分析,对被引期刊、参考文献进行共被引分析,并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动态前沿演化分析.结果与结论:①共纳入相关文献1734篇;发文最多的作者以FALLGATTER AJ为代表;发文最多的国家为美国、日本、中国;发文最多的机构为蒂宾根大学、德雷塞尔大学、伦敦大学学院;②预测从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角度出发,借助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对不同脑区尤其是额叶皮质区的研究、利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对大脑相关各种机制的探索、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对婴幼儿个体差异的检测以及与其他脑功能成像技术相结合所展开的研究仍旧是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热点;③运用CiteSpace对Web of Science中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近10年的研究进行文献计量及可视化分析可知,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发展较为迅速;④此次研究相对直观地揭示了可合作的研究者及机构,并对研究热点进行了预测,为日后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研究的选题、发展方向等提供了一定参考.
    • 王茜
    • 摘要: 神经退行性疾病是由大脑和脊髓神经元结构和功能的逐渐丧失导致的,阿兹海默和帕金森是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此外还包括癫痫以及额颞痴呆。有较多研究发现神经退行性疾病与艺术创造性之间存在一定联系,表现为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在患病后其艺术创造性出现了提高或降低。本文以四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为例,对神经退行性疾病影响艺术创造性的研究进行系统梳理和探讨,有助于厘清艺术创造性过程背后的神经机制。未来研究可以采用神经刺激手段对神经疾病患者艺术创造性有关的脑区进行调控,具体地考察大脑与艺术创造性之间的因果关系,并对如何切实提高个体的艺术创造性进行探索。通过对神经退行性疾病与艺术创造性关系的研究有助于加深对艺术创造性的了解,以期能够对未来有关艺术创造性的脑机制研究提供一些见解。
    • 黄杨; 朱艳艳; 周福庆
    • 摘要: 目的探讨脑灰白质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CTP)参数对血管重建治疗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MMD)的评估价值。方法41例MMD患者在术前1周和术后1个月内行CTP检查,后处理选定最清晰的基底节层面及小脑最大层面,分别在术侧的灰质和白质区域勾画感兴趣区,获得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计算相对值相对脑血流量(relative CBF,rCBF)、相对脑血容量(relative CBV,rCBV)、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elative MTT,rMTT)、相对平均达峰时间(relative TTP,rTTP)。比较手术前后的灌注参数值及相对值的变化。结果与术前比较,41例患者CTP显示术侧大脑灌注参数术后明显改善,术侧大脑灰质的额叶rCBV、rTTP值和颞叶rCBF、rCBV值显著增加(P0.05)。结论CTP显示脑血管重建术治疗MMD可明显改善术侧灰质灌注,其中额叶和颞叶灌注改善显著,可将rCBV作为术后评价血流灌注情况的敏感指标。
    • 黄海霞; 陈建
    • 摘要: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脑部CT的影像特点。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20年9月在本院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90例作为研究组,同期选取在本院健康体检的人员90例作为对照组。入组对象接受头颅CT检查,并测左侧额叶CT值,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结构及左侧额叶CT值的变化。结果:研究组皮质型、髓质型及混合型脑萎缩的发生率依次为10.00%、12.22%、24.44%,对照组依次为1.11%、2.22%、4.44%,研究组脑结构异常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左侧额叶CT均值为(33.28±3.25)Hu,低于对照组左侧额叶CT均值(36.17±2.06)Hu,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与脑结构及左侧额叶CT值变化存在联系,头颅CT作为首先初步筛查,为临床医生提供必要的影像资料,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陈杰; 肖叶玉; 吴美联; 梁晓莹; 夏学文
    • 摘要: 目的用磁共振频谱(MRS)结合LCModel分析软件定量研究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双额叶脑代谢物浓度的变化及与脑白质脱髓鞘的关系。方法前瞻性收集2016年5月至2018年12月于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25例神经心理学测试结果为MCI者,记为A组[男12例,女13例,年龄(60.5±5.2)岁],按MRI结果将其分为有白质脱髓鞘组[A1组,男7例,女4例,年龄(62.1±3.9)岁]和无白质脱髓鞘组[A2组,男5例,女9例,年龄(59.2±5.8)岁]。另选同期15名神经心理学测试结果正常且无白质脱髓鞘者为健康对照组[B组,男6名,女9名,年龄(59.5±3.5)岁]。用LCModel软件对双额叶MRS原始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应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双额叶代谢物N-乙酰天门冬氨酸复合物(NAA)、肌酸复合物(Cr)、胆碱复合物(Cho)、肌醇(mI)的绝对浓度值及NAA/Cr、Cho/Cr、mI/Cr及NAA/mI比值的组间差异,用Person相关分析探究代谢物浓度值与认知功能量表评分间的相关性。结果A组左、右额叶mI(5.19±1.28、4.87±1.11)均较B组升高(4.32±0.83、3.85±0.98;t值:2.34、2.93,均P0.05)。右额叶mI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呈负相关(r值:-0.35、-0.38,均P<0.05),右额叶NAA/mI与上述量表评分呈正相关(r值:0.43、0.40,均P<0.05)。结论MCI可能与右额叶神经元脱失或功能障碍有关,MRS在一定程度上可为早期识别MCI提供理论依据。
    • 黄杨; 朱艳艳; 周福庆
    • 摘要: 目的 探讨脑灰白质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CTP)参数对血管重建治疗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MMD)的评估价值.方法 41例MMD患者在术前1周和术后1个月内行CTP检查,后处理选定最清晰的基底节层面及小脑最大层面,分别在术侧的灰质和白质区域勾画感兴趣区,获得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计算相对值相对脑血流量(relative CBF,rCBF)、相对脑血容量(relative CBV,rCBV)、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elative MTT,rMTT)、相对平均达峰时间(relative TTP,rTTP).比较手术前后的灌注参数值及相对值的变化.结果 与术前比较,41例患者CTP显示术侧大脑灌注参数术后明显改善,术侧大脑灰质的额叶rCBV、rTTP值和颞叶rCBF、rCBV值显著增加(P0.05).结论CTP显示脑血管重建术治疗MMD可明显改善术侧灰质灌注,其中额叶和颞叶灌注改善显著,可将rCBV作为术后评价血流灌注情况的敏感指标.
    • 范金; 曾露瑶; 钟冬灵; 李雨谿; 田艳萍; 黄依杰; 金荣疆
    • 摘要: 背景: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无创脑功能活动监测手段,对于脑成像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属于脑科学领域中新的研究热点。目的:以CiteSpace知识图谱为基础,对国际上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相关研究文献进行计量学分析、共现分析、共被引分析和聚类分析,探索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近10年研究概况和目前研究热点,以期为未来研究提供一定指导。方法:以Web of Science中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SCI-E)收录的2010至2020年间发表的相关文献记录为研究对象,利用CiteSpace软件分别以作者、国家和机构、关键词作为节点进行共现分析,对被引期刊、参考文献进行共被引分析,并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动态前沿演化分析。结果与结论:①共纳入相关文献1734篇;发文最多的作者以FALLGATTER AJ为代表;发文最多的国家为美国、日本、中国;发文最多的机构为蒂宾根大学、德雷塞尔大学、伦敦大学学院;②预测从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角度出发,借助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对不同脑区尤其是额叶皮质区的研究、利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对大脑相关各种机制的探索、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对婴幼儿个体差异的检测以及与其他脑功能成像技术相结合所展开的研究仍旧是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热点;③运用CiteSpace对Web of Science中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近10年的研究进行文献计量及可视化分析可知,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发展较为迅速;④此次研究相对直观地揭示了可合作的研究者及机构,并对研究热点进行了预测,为日后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研究的选题、发展方向等提供了一定参考。
    • 李志营
    • 摘要: 目的 探讨双额叶挫裂伤后患者的病情恶化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在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救治的82例挫裂伤患者,根据患者伤后病情进展情况分为稳定组58例和恶化组24例.对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高血压和糖尿病因素与双额叶挫裂伤后病情恶化无相关性(P>0.05).两组GCS评分和硬膜下血肿、硬膜外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颅骨骨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双侧侧脑室夹角、血钠水平和Marshall CT分级与双额叶挫裂伤后病情恶化具有相关性(P<0.05).经一般因素和损伤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双额叶挫裂伤患者双侧侧脑室夹角100°~120°、双侧侧脑室夹角>120°、轻度低钠、中度低钠和Marshall CT≥Ⅲ级与病清恶化有相关性(P<0.05).将具有相关性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双额叶挫裂伤患者的双侧侧脑室夹角>120°和中度低钠是病情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双额叶挫裂伤患者的双侧侧脑室夹角>120.和中度低钠是其病情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对其治疗过程中做好预防措施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