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精神病理学

精神病理学

精神病理学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1年内共计137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心理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5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5124篇;相关期刊96种,包括开放时代、中国心理卫生杂志、临床精神医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物质滥用和成瘾行为国际研讨会、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评估专业委员会第八次学术年会等;精神病理学的相关文献由244位作者贡献,包括金卫东、徐献军、李曙亮等。

精神病理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5 占比:0.88%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5124 占比:99.10%

总计:15261篇

精神病理学—发文趋势图

精神病理学

-研究学者

  • 金卫东
  • 徐献军
  • 李曙亮
  • 周东丰
  • 徐萍萍
  • 李文
  • 梦海
  • 王礼军
  • 王鹤秋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波; 陈玮; 张东军; 蒲明慧; 张廷侠; 董欣欣
    • 摘要: 冲动性和自杀行为之间的关联已得到充分确认,但冲动性与精神病理学结合所产生的行为机制仍不确定,同时冲动性的概念界限也并不明确,很难确定其在自杀中的具体作用.在接近致命的自杀未遂者和多次自杀未遂个体中,冲动性人格水平可能与二者的人格特质的关联并不一样.未来可研究一些基本的潜在生物学表型.由于在自杀行为中冲动性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回顾了冲动性对自杀的影响,以及人格特质在精神病理学中对于自杀的影响,以期未来对于自杀模型中冲动性的干预及理论模型的完善提供启发和参考.
    • 叶蕴仪
    • 摘要: 意料之外却也在情理之中,当下社会中最年轻的成员越来越多地受到负性情绪甚至是疾病的折磨。《美国医学会杂志》资深撰稿人特雷西·汉普顿(Tracy Hampton)博士指出,儿童精神病理学常被误解,因为“儿童和青少年的精神疾病不易察觉,在某些情况下会被误认为是‘成长的痛苦’”。焦虑情绪是儿童和成人都会有的正常情绪表现,适度的焦虑可以帮助我们更加积极地面对挑战,敏锐地察觉变化并充分调动自身能力及时回应和调整,这些都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即将发生的事情或任务;但过度焦虑会分散一个人的注意力,让他过度紧张、烦躁不安甚至躯体不适,进而会食欲下降、睡眠紊乱,最终出现焦虑障碍。
    • 金卫东
    • 摘要: 本文对《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中双相障碍和抑郁障碍的混合特征诊断标准提出异议,并试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法.目前,DSM-5中双相障碍的混合特征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存在某些问题,特别是作为伴随特征的诊断标准,给临床带来一定的困扰.DSM-5虽然摒弃了过去抑郁和躁狂同时存在、同时符合抑郁发作和躁狂发作的严格诊断思路的标准设置,而改为存在3个或以上相反症状的诊断标准.但是两种截然相反的症状或症状群同时存在所导致的状态或特征的诊断困难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在实际临床工作中,伴混合特征时,躁狂背景下的抑郁症状已经不典型,抑郁背景下的躁狂症状有时也失去典型躁狂的本色.因此,本文主要针对混合特征的精神病理学特点,结合临床以及部分研究观点进行分析,提出某些可能有建设性意义的设想,以期为混合特征的临床问题解决提供参考.
    • 马竹静; 任垒; 李逢战; 梁伟; 郭力; 张钦涛; 苑会羚; 张良; 陈晨; 杨群
    • 摘要: 目的通过计算加权网络和预期影响探索综合医院精神科门诊患者焦虑症状网络的特征和核心症状。方法采用网络分析方法对8748例精神科门诊患者的焦虑症状进行分析,通过R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和数据可视化。结果网络显示,症状“我因为一阵阵头晕而苦恼(A11)”和“我有晕倒发作,或觉得要晕倒似的(A12)”、“我手脚发抖打颤(A6)”和“我的手脚麻木和刺痛(A14)”之间具有最强的关联,其正则化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36和0.30。预期影响结果表明症状“我容易心里烦乱或觉得惊恐(A3)”的中心性程度最高,其预期影响为1.85(Z分数)。结论“我容易心里烦乱或觉得惊恐(A3)”是焦虑症状网络中最核心的症状。提示以该症状为核心靶点,针对性使用不同的干预措施可能会更大程度上降低精神科门诊患者整个焦虑症状网络的严重程度。
    • 曹霞
    • 摘要: 人的心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深渊,到底有多么幽深、玄秘和浩瀚,谁也说不清楚。正因如此,人类朝向自我的精神探索才无休无止,无穷无尽。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文学和心理学、精神病理学发挥着同样的功能,即孜孜不倦地对人类精神进行"病态"取样,对"切片"反复进行探询和分析。不同的是,文学实施的不是病理性治疗而是具象性展示。
    • 赵菊新
    • 摘要: 目的 探讨PSST和MCT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苏州市吴江区精神康复医院接受治疗的50例精神分裂症的住院患者.患者被随机分为接受PSST和MCT训练的两组,每组各25人.对接受PSST和MCT的两组患者在饰演前后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临床总体印象量表严重程度(CGI-S)评估精神病理学,功能总体评估(GAF)和生活质量量表(QoL)评估社会功能,认知评估访谈(CAI)评估认知功能,比较两组患者试验前后组内及组间的测试量表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病程、发病年龄、住院次数等人口统计学和临床特征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试验前后组内及组间的评分时,在精神病理学、社会功能和认知功能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PSST和MCT训练方案治疗精神分裂症均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 陈奕妮
    • 摘要: 一、心理剧活动的内涵心理剧是由精神病理学家莫瑞努(Moreno)1921年提出的,其能帮助参与者通过音乐、绘画、游戏等活动来演出中体验或重新体验自己的思想、情绪、梦境及人际关系。而在小学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中,运用心理剧活动能够使学生伴随剧情的发展,在安全的氛围中,探索、释放、觉察和分享内在自我,使学生在此过程中发泄感情,并通过相关的启示来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 谈际尊
    • 摘要: 同历史上疾疫大流行一样,新冠病毒肆虐撕裂了原有社会肌理结构,可谓既是一场针对社会关系本质属性的病理考验,也是一场校验时代伦理状况的思想考验.在新冠疫情全球性干预之理论与实践双重反思的背景中,病理学在经过理论拓值和方法延展之后可以用来研判时代状况,进而为健康之精神生活提供一种学理上的支持.事实上,在精神现象学启发下精神病理学方法从一开始就被社会理论家纳入对于现代性之缘起问题的考察中,这一研究范式经由韦伯理解社会学到鲍曼道德社会学的一路传承与推进,至今依然在诸向度的批判性社会理论中大放异彩.国内学者亦自觉到了这一方法的时代意义,以此设置出的"后伦理时代"议题清晰勾画中国人一个多世纪以来精神转型的质性及其蕴含的深层问题."后伦理"亦是晚期现代性或自反性现代化正相面对的价值情境,不管是面对全球化现代性的高歌猛进还是"新冠"之后的逆全球化或去全球化,只有期待伦理与道德的"一起到来",方才能够建造稳固强健的精神生活,从而成为各方共同应对不确定之痛的信心之源和信念之根.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