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颗粒形状

颗粒形状

颗粒形状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276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化学工业、一般工业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2篇、会议论文39篇、专利文献132853篇;相关期刊132种,包括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等; 相关会议35种,包括第十二届全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大会、广西公路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第八届中国金刚石相关材料及应用学术研讨会等;颗粒形状的相关文献由750位作者贡献,包括周春隆、丁驰竹、任中京等。

颗粒形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2 占比:0.14%

会议论文>

论文:39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132853 占比:99.83%

总计:133074篇

颗粒形状—发文趋势图

颗粒形状

-研究学者

  • 周春隆
  • 丁驰竹
  • 任中京
  • 凌道盛
  • 夏珉
  • 李微
  • 杨克成
  • 林呈祥
  • 柴寿喜
  • 蒋勇刚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蕴嘉; 宋二祥; 张千里
    • 摘要: 颗粒形状是影响堆石料力学特性的重要因素,值得深入研究。以爆破堆石料为研究对象,采用离散元软件PFC3D根据真实颗粒形状建立不同球度的单颗粒模型。分别生成不破碎和可破碎试样并进行三轴剪切试验模拟,分析颗粒球度对堆石料力学特性的影响及细观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颗粒球度通过影响试样内颗粒咬合和颗粒破碎,进而影响堆石料力学特性;颗粒强度高、围压低时,球度越小,颗粒间咬合程度越高,试样峰值摩擦角越大;当颗粒强度低、围压高时,球度越小,颗粒破碎越显著,试样峰值摩擦角越小;堆石料初始弹性模量随围压与颗粒球度的增大而增大,但与颗粒是否破碎关系不大。
    • 刘波; 刘鹏; 马刚; 杨平荣; 王一涵; 冷天培
    • 摘要: 密实度是衡量粗粒土力学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大量实验表明,颗粒形状对颗粒材料的密实度有显著的影响,但针对特定形状指标对密实度影响的研究较少。选取大石峡堆石坝料场的卵石料颗粒和块石料颗粒作为试验材料,通过三维扫描获取颗粒的真实形状,计算了颗粒的形状指标。基于颗粒的真实形状,构建模拟真实粗粒土颗粒的离散元团簇体模型。采用压缩边界法对颗粒集合体进行制样,并对所有试样孔隙比进行测定。BP神经网络与Olden方法相结合的参数敏感性分析显示:对密实度敏感性较强的形状指标依次为三维球度、凸度、三维圆度和二维圆度,颗粒的三维球度指标能够较好地反映粗粒土密实度随颗粒形状的变化规律。考虑粗粒土颗粒三维球度的正态分布特性,针对三维球度呈不同正态分布的试样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试样的孔隙比随颗粒三维球度分布范围的增大基本保持不变,其分布范围的变化对孔隙比的影响较小。
    • 方敏慧; 李雨杰; 沈侃敏; 王宽君; 国振
    • 摘要: 海洋环境中沉积的钙质砂与常规陆源砂的物理力学性质差异显著。本文基于自主研发的多功能界面剪切设备,开展了一系列砂-钢界面剪切试验,着重分析了法向刚度、砂土类型对砂-钢界面单向剪切行为的影响,并进行了不同法向刚度下的钙质砂-钢界面循环剪切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界面表观黏聚力c、摩擦角δ随法向刚度K的增加分别表现出增加、减小的趋势;与石英砂相比,钙质砂形状更加不规则,颗粒咬合效应明显,钙质砂-钢界面摩擦角、表观黏聚力均高于石英砂-钢界面;石英砂-钢界面表现出明显的剪缩,而钙质砂-钢界面多表现为剪胀。法向刚度K主要通过影响竖向应力进而影响钙质砂-钢界面剪切行为。法向刚度越大,法向应力随循环次数衰减越快,界面强度弱化越显著。本文研究厘清了法向刚度对钙质砂-钢界面剪切特性的影响机制,可为南海岛礁地层基础设计提供必要的参考。
    • 石贵明; 周意超
    • 摘要: 黑钨矿极易发生泥化,导致其有效浮选成为选矿中的一个难题。在实验室球磨机中,探讨了不同尺寸的钢球作为介质对黑钨矿细度和形状的影响,在干磨条件下进行了6种不同球径(20、30、40、50、60、70 mm)的磨矿试验。结果表明:各尺寸钢球介质下获得的产品粒径均随磨矿时间的增加而减小,以d=70 mm钢球为磨矿介质时,大颗粒含量最低,-10μm过磨颗粒含量最高。粒径比x_(80)/x_(20)随着产品颗粒尺寸的减小先增大后减小,且每种球径下产品颗粒越细,x_(80)/x_(20)越平缓,相同的磨矿时间下,粒径比x_(80)/x_(20)随球径的减小先增大后减小,其中d=40 mm钢球为磨矿介质的粒径比x_(80)/x_(20)最大。中值粒径x_(50)随球径的减小先减小后增大,其中球径为40 mm时x_(50)最小(x_(50)=0.06 mm),但当球径小于40 mm时,破碎混合颗粒物料的粉碎能力会减弱。当球径小于40 mm时,粒径比x_(90)/x_(10)越来越大,粒径比(x_(90)-x_(10))/x_(50)随着产品颗粒粒径减小先增大后减小,减小趋势随着球径的减小而趋于平缓,在x_(50)为0.075~0.085 mm范围内达到最大,而在20 mm球径下,(x_(90)-x_(10))/x_(50)磨矿产品尺寸几乎是不变的,其值为20.66。产品颗粒粒径小于1 mm时,产品颗粒球形度急剧增加,且随着球径的减小,球形度增加更快,产品颗粒粒径小于0.04 mm时,产品颗粒球形度的变化趋于平缓,这可能是磨机内表面和球表面形成了黏附颗粒层,0.8~0.3 mm颗粒的球形度变化趋势小于0.3 mm以下颗粒的球形度变化趋势。
    • 程壮; 侯敏; 王剑锋
    • 摘要: 钙质砂作为一种建筑材料,近年来广泛应用于我国南海岛礁工程建设中。本文通过建立考虑钙质砂真实颗粒形状和颗粒破碎的胶结钙质砂离散元模型,研究了二维剪切条件下试样的宏微观力学行为,包括应力-应变行为、颗粒破碎、胶结破坏、位移场和裂纹随剪应变的演化规律,讨论了颗粒形状、颗粒粒径范围、颗粒强度和水泥胶结强度对胶结钙质砂力学行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钙质砂颗粒粒径区间越宽,胶结钙质砂的强度越高。同一级配条件下,考虑真实颗粒形状的胶结钙质砂试样比圆颗粒试样的强度更高,试样总体颗粒破碎率也更高。钙质砂颗粒的强度越高,胶结钙质砂的性能越好。但是提高水泥的强度对胶结钙质砂力学性能的影响并不显著。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实际工程中钙质砂的加固提供理论依据。
    • 蒋冲; 丁鑫; 庞里; 陈陆杰
    • 摘要: 提出了一种颗粒形状影响下碎石地层中碎石-桩界面侧摩阻力计算方法,使用可描述应力应变硬化及软化的界面剪切函数计算单桩侧摩阻力;为探究碎石颗粒形状对界面剪切应力应变行为的影响,制备了八种碎石,使用图像处理的方法获得碎石的形状参数(长细比、凸度及球度);考虑三种形状参数的权重,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颗粒整体规整度的计算方法;建立不规则碎石-桩界面剪切的离散元模型,探究了颗粒整体规整度与临界界面摩擦角、界面剪切临界状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颗粒整体规整度与临界界面摩擦角之间存在很强的线性关系,且整体规整度只改变临界状态线的截距.在桩侧摩阻函数中考虑颗粒形状的影响,并求解碎石地层中竖向荷载下不同深度桩基础桩侧摩阻力.将室内试验结果与采用本文提出的考虑颗粒形状的桩侧摩阻计算方法获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本文所提出方法的适用性及准确性.
    • 李皋; 舒淋; 简旭; 李泽; 王智辉
    • 摘要: 砾岩非均质性强,力学性质复杂。基于离散元方法,使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获取了真实砾石的颗粒形态,建立了含不同粒径颗粒的砾岩三维数值模型。基于此数值模型开展单轴抗压模拟实验,将实验结果与均质数值岩心对比,分析了砾岩破坏形式和规律,讨论了颗粒粒径大小和颗粒形态对砾岩力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加载过程中,由于砾石颗粒的阻碍,裂缝需绕过砾石颗粒逐步贯通,从而导致岩样的位移和破坏形式较为复杂,没有形成与均质岩心类似的剪切带。在加载初期裂纹数目少、增加缓慢,在应力峰值附近裂纹数量迅速增加,岩样瞬间破坏,表现出较为明显的“鼓涨”效应。砾石颗粒粒径对砾岩的破坏机理和形式影响不明显,但随着粒径的增加,砾岩单轴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降低。相对于圆形颗粒,基于真实砾石颗粒形态的数值模型,能够模拟砾石间的摩擦力,拥有更高的强度,能更好地反映砾岩力学性质。
    • 周光军; 徐慧; 何先宇; 谭德柱; 邹伟; 王银龙; 刘一鸣
    • 摘要: 砂-砾石混合物是一种典型具有复杂结构的二元混合材料,砾石的性质对混合填料的力学性能具有显著的影响。通过开展一系列砂-砾石混合物的离散元数值模拟研究,探讨了砾石颗粒形状以及砾石的含量对砂-砾石混合物宏细观力学特性的影响,以及砾石颗粒形状和砾石含量对砂-砾石混合物力学特性产生影响的微观机理。宏观模拟结果表明,砾石含量与砾石颗粒形状都对砂-砾石混合物的宏观力学性质有显著影响,具体而言当砾石含量低于40%时,砾石含量对混合材料强度影响较小,而当砾石含量大于等于40%时,混合材料强度的强度随砾石含量的增加而显著提高。同时,研究发现当砾石含量较高时,砾石颗粒长宽比对混合材料的强度影响更加显著。混合物的体变则随着砾石含量以及砾石颗粒长宽比的增加而增加。细观分析从力链结构、配位数、各向异性以及颗粒转动的角度分析了砾石颗粒形状与砾石含量的微观影响机理。研究表明,当砾石含量较低时,混合体内的力链主要以砂颗粒组成,而当砾石含量超过40%以后,剪切过程中力主要在砾石颗粒之间传递,并且高砾石含量试样中砾石颗粒长宽比较大时,砾石颗粒间的咬合力更大,使得颗粒的错动、翻转更加困难,从而使得混合物试样强度和体应变显著提高。
    •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市场对金刚石微粉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金刚石微粉来说,影响质量的因素有颗粒强度(品级)、粒度组成、颗粒形状、杂质含量等因素。对于微粉的粒度组成、颗粒形状、杂质含量等项目,均有比较成熟的检验方法,但对于微粉的颗粒强度(品级)没有方法对其进行检验。目前控制金刚石微粉品级的方法,只能是通过控制单晶金刚石原材料的品级,来控制微粉的品级。一旦单晶金刚石颗粒被做成微粉,就没有理想的方法对其品级进行检验了。这给微粉的生产单位和使用单位的质量控制都带来非常大的麻烦和不确定性。金刚石微粉品质鉴定的难点使得交易不具备标准化。
    • 吕圣男; 刘雪东; 宣颖
    • 摘要: 采用离散单元法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机械式粉体混合机工作过程中搅拌功率、扭矩的变化规律;选用桨叶直径为160 mm的机械式粉体混合机,数值模拟转速对扭矩、功率影响,验证数值模拟的准确性;模拟研究颗粒尺度、形状和分布对搅拌功率、扭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颗粒充填体积分数为35%、搅拌转速分别为100、200、300、400、500 r/min的条件下,搅拌扭矩、功率均随颗粒平均粒径的减小而增大;对于任意粒径的颗粒,搅拌功率均随转速增大呈线性增大,搅拌功率变化的幅度随粒径减小而增大;同一粒径尺度下,颗粒的分布对搅拌扭矩影响较小;在填料高度相同条件下,搅拌功率、扭矩随颗粒球形度的减小呈降低的趋势;对于外形接近或形状相同的颗粒,搅拌扭矩随球形度的减小呈降低的趋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