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能量损失

能量损失

能量损失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3年内共计877篇,主要集中在机械、仪表工业、电工技术、能源与动力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05篇、会议论文80篇、专利文献55083篇;相关期刊491种,包括物理教学、机械设计与制造、流体机械等; 相关会议76种,包括中国客车行业发展论坛暨2015中国客车学术年会、第十二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中国内燃机学会燃烧节能净化分会2015年学术年会等;能量损失的相关文献由1939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松涛、王仲奇、钟兢军等。

能量损失—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05 占比:1.26%

会议论文>

论文:80 占比:0.14%

专利文献>

论文:55083 占比:98.59%

总计:55868篇

能量损失—发文趋势图

能量损失

-研究学者

  • 王松涛
  • 王仲奇
  • 钟兢军
  • 冯国泰
  • 岸本浩通
  • 李志鹏
  • 杨国君
  • 王友年
  • 王秀霞
  • 田文元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马进伟; 方浩; 陈茜茜; 陈海飞; 童维维
    • 摘要: 光伏全覆盖的无盖板光伏/热(PV/T)系统结构简单,电性能优异而热效率偏低,有关其能量损失的研究还少有涉及。本文基于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分别建立无盖板PV/T的能量平衡方程,搭建实验平台开展系统在不同温度、流量工况下的性能测试,结合电池温度曲线验证工质的冷却效果,并从焓-熵-㶲的角度对系统的热力学特性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水冷通道提升了光伏组件的效率和温度场的均匀性,同时缩短水集热过程的时间将有助于系统节能和增加能量收益;环境温度是影响PV/T系统热效率、热㶲效率以及热损失率的重要因素,电效率则受流量变化的影响更为明显。测试条件下,无盖板PV/T系统的电、热、综合效率的最大值分别为17.36%、25.37%、70.12%,较高的电效率保证了能量收集的品质,而热水收集温度可以通过调节流量大小以满足生活需求。增大流量能够提高PV/T系统的㶲效率,结合水泵运行的优化方案可进一步提升系统的经济性;系统熵增与㶲效率呈负相关性,随流量的增大呈降低的趋势。数据显示,流量0.06kg/s时PV/T的㶲效率达到最大值19.05%,对应的熵为最小值0.0191kW·h/K。
    • 李鹏飞; 袁华; 程紫东; 钱立冰; 刘中林; 靳博; 哈帅; 张浩文; 万城亮; 崔莹; 马越; 杨治虎; 路迪; Reinhold Schuch; 黎明; 张红强; 陈熙萌
    • 摘要: 采用900 e V能量的电子对直玻璃管进行了穿透实验,测量了玻璃管在倾角为–0.15°,–0.4°和–1.15°时充电过程角分布的时间演化,以及平衡态下出射电子能谱.发现穿透率随时间先下降后上升最后趋于平稳,下降的时间随倾角的增大而减小.当倾角为–0.4°和–1.15°时,电子穿透率下降到最低点时几乎看不到穿透电子(穿透率小于3‰),这种穿透率最低点状态保持时间随倾角增大而增大.穿透电子的角分布中心随着时间变化.在平稳状态时,发现穿透电子的能量损失随倾角增大而增大.采用蒙特卡罗方法模拟了电子经过管壁不同次数反射后的能谱,与测量能谱进行对比,发现–0.15°,–0.4°和–1.15°倾角下,穿透电子分别经历了管壁的一次、两次和三次与表面的反射过程.基于此,本文对电子穿越玻璃管的充电过程动力学给出了物理解释.实验结果和理论分析表明,在小倾角下玻璃管内能形成宏观负电荷累积,排斥后续电子形成反射,增加电子出射概率,这对应用绝缘体微结构,例如玻璃锥管产生稳定的电子微束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 王久友; 张二伟
    • 摘要: 本文以一维线性阵列为模型对孔径渡越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理论推导,对其造成的波束指向偏移、能量损失和脉压后时域主瓣展宽等影响进行了仿真分析,并对不同波形孔径渡越现象的差异进行了比较。最后,给出了针对宽带相控阵雷达孔径渡越能量损失和距离主瓣展宽系数的计算方法。
    • 金仁贵
    • 摘要: 在现代化工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有不同压力等级的工艺气,工艺气的调节往往通过实现节流。而减压阀的工作原理主要是采用等焓膨胀的原理进行对工艺气的减压、降温。减压阀节流过程中造成了大量的能量损失,而且减压阀进出口压差大容易造成部件的损坏。
    • 陈为升; 黎耀军; 刘竹青
    • 摘要: 叶轮内能量损失是影响离心泵水力性能的关键因素,为探明离心式叶轮内的能量损失特性,本文采用可直接求解大尺度湍流结构的超大涡模拟方法对某低比转速离心叶轮三种流量(分别为1.0,0.6和0.25倍设计流量)下的内部流动进行数值模拟,基于平均流动动能输运研究叶轮内的流动特征、能量损失特性及其机理。通过积分平均流动动能输运方程的直接黏性耗散项和湍动能生成项,分别计算直接黏性损失和湍动能生成对应的平均流动动能损失,建立流场特征与能量损失的关联,获得流场中能量损失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叶轮内直接黏性损失集中在近壁区,且随流量降低而显著减小;湍动能生成是平均流动动能损失的主要形式,其与叶轮内流动的剪切效应直接相关,在叶片压力面,脱流和分离涡形成强剪切流动,湍动能生成项周向-周向分量(P_(θθ))和径向-周向分量(P_(rθ))将增加周向和径向速度脉动而使湍动能增加,径向-径向分量(P_(rr))则减小速度脉动的径向分量,从而抑制平均流动动能转换为湍动能;对于叶片吸力面分离流动及叶轮出口回流所形成的强剪切流动,P_(rθ)和P_(rr)是产生湍流脉动的主导因素,P_(θθ)则对平均流动动能损失起抑制作用。
    • 张睿; 谭舒翊; 丁旭洁; 徐辉; 冯建刚; 牟童; 费照丹
    • 摘要: 为了研究竖井贯流泵流动损失特性,基于URANS方法,采用FBM-CC湍流模型对竖井贯流泵内部流场进行了非定常计算,并利用熵产理论对不同流量工况下竖井贯流泵各部件的流动损失特性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FBM-CC湍流模型能够有效预测竖井贯流泵水力性能,与试验结果较为吻合;竖井贯流泵流动损失从大到小依次为叶轮段、出水流道、导叶体、进水流道;叶轮段能量损失的主要来源是湍流耗散,其熵产比率最高可达92%;涡流和流动分离导致出现局部高熵产区域;临界失速工况叶轮轮毂处存在大量涡流,轮缘处流动相对较稳定;深度失速工况受叶顶间隙泄漏流影响,叶轮进口轮缘处出现流动分离,随着流量进一步减小进水流道流态受到影响,叶片前缘出现分离涡。
    • 杨成斌
    • 摘要: 以牛顿内摩擦定律为依据,首先建立在一段圆管中低速流动的简单层流模型,然后运用微元分析法分析流层中流体微元的受力和运动情况。在此基础上,假设圆管内壁处于绝对光滑状态,并据此分析流层中微元的受力和运动情况变化,以及整个圆管中流速分布的变化。根据理论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对于低雷诺数的层流运动,绝对光滑的理想约束壁面是能够形成无损流动的充分条件。利用这一原理,可以创造性地建设一些满足无损流动条件的环境,如真空磁场流动环境。这种无损流动环境的建设对于某些特定情境下的流体问题研究将是有价值的。
    • 王章军; 黄文涛; 张锋; 李先欣; 程学武; 于洋; 薛博洋; 陈超
    • 摘要: 设计了一种三方向激光分束及高精度指向调节系统,适用于钠荧光多普勒激光雷达高精度的激光光束方向指向控制,以便激光雷达在长距离观测的情况下实现信号的迅速、精确获取。根据光学系统的设计要求,阐述了用于高脉冲能量分束镜、反射镜的光学物理特性以及控制反射镜负载、方向应有的机械特性;采用6个高精度的步进电机结合6个高精度光学二维调节镜架能实现1.18°的角度行程,调节精度可达1.1',且重复定位成功率达99.3%,实验结果满足高能激光发射系统对控制反射镜的精度要求;测试分束后的激光能量损失为11.6%,满足钠荧光多普勒激光雷达的激光能量发射要求。并编写了一套用于激光雷达分束及高精度指向调节系统的控制软件,实现了系统的远程自动化控制。
    • 摘要: 日龄和日粮纤维素水平对肉鸡回肠内源能量损失的影响辛硕译朱勇文校摘要:本研究开展了两个试验分别探究了日龄和日粮纤维素水平对肉鸡回肠内源能量损失(IEEL)的影响。试验1:采用葡萄糖纯化基础日粮添加二氧化钛(5.0 g/kg)作为不可消化外源指示剂探究日龄变化对IEEL的影响。
    • 史广泰; 赵志伟; 朱哲瑜; 周铭豪
    • 摘要: 为了提高混输泵的做功性能,降低能量损失,在不同导叶叶片数下,对多相混输泵的外特性及其内部能量损失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导叶叶片数为10时混输泵的外特性明显比导叶叶片数为7和8时更差,且最高效率偏向小流量工况;不同流量下,导叶叶片数为8时混输泵叶轮内的收缩损失和湍流耗散损失最小,而导叶叶片数对导叶进口的冲击损失影响很小,可不考虑其影响;在所选3组导叶叶片数下,当导叶叶片数等于8时混输泵的性能最优且流道内能量损失最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