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颗粒破碎

颗粒破碎

颗粒破碎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416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水利工程、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7篇、会议论文35篇、专利文献177329篇;相关期刊133种,包括工程地质学报、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科学技术与工程等; 相关会议31种,包括第十二届全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大会、土木工程安全与创新——2014年全国土木工程研究生学术论坛、第十三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等;颗粒破碎的相关文献由1084位作者贡献,包括迟世春、汪稔、刘恩龙等。

颗粒破碎—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57 占比:0.14%

会议论文>

论文:35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77329 占比:99.84%

总计:177621篇

颗粒破碎—发文趋势图

颗粒破碎

-研究学者

  • 迟世春
  • 汪稔
  • 刘恩龙
  • 周伟
  • 李国英
  • 陈生水
  • 马刚
  • 刘希亮
  • 刘汉龙
  • 孙吉主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少博; 邱珍锋; 王爱国; 王俊杰; 郭万里; 周泳峰
    • 摘要: 堆石料缩尺后的替代料与原级配料的强度变形特性存在差异,揭示这种差异对堆石料工程运用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采用相似级配法和混合法对弱风化灰岩料进行缩尺,缩尺后堆石料最大粒径分别为60、40、20、10 mm,通过三轴固结排水剪切试验进行缩尺后替代料的应力变形特性研究,分析了缩尺方法和试样最大粒径对堆石料临界状态及临界状态方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最大粒径相同的条件下,混合法缩尺后试样体积变化量大于相似级配法缩尺试样,而两组试样在q-p′平面上的临界状态线几乎重合;引入分形维数描述颗粒破碎过程,颗粒破碎分维值随着围压的增大而呈幂函数增长,且与最大粒径的大小有关;在e-lgp′平面建立了考虑颗粒破碎的临界状态线方程,并给出了各参数的确定方法。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构建考虑缩尺效应的堆石料临界状态本构模型提供了一种思路。
    • 涂义亮; 李军; 柴贺军; 刘新荣
    • 摘要: 研究目的:铁路、机场、公路等路基填方中的土石混合料在一定应力条件下会发生颗粒破碎,从而造成相应的填方工程产生变形和稳定性问题。已有研究大多关注剪切破坏后的颗粒破碎特征,而对剪切过程中的颗粒破碎演化规律研究较少。针对该问题,本文采用配备声发射采集系统的大型直剪试验机分别对6种含石量和3种块石强度的土石混合料开展6种法向压力下的剪切试验研究。研究结论:(1)剪切完成后的AE总计数与颗粒相对破碎率呈线性增长关系,证明声发射技术在土石混合料颗粒破碎演化规律的研究中是可行的;(2)土石混合料在剪切过程中的颗粒破碎先后经历无破碎阶段、初始破碎阶段、破碎增长阶段、破碎稳定阶段、残余破碎阶段5个典型演化阶段,相应的应力应变状态分别进入弹性阶段、弹塑性过渡阶段、弹塑性阶段、峰值强度阶段和塑性破坏阶段;(3)当法向压力增大、或含石量升高、或块石强度降低时,无破碎阶段和残余破碎阶段持续时间越短,初始破碎阶段、破碎增长阶段、破碎稳定阶段总持续时间越长;(4)土石混合料和岩体在剪切过程中的声发射特征差别显著,根本原因是物质组成的连续性不同;(5)本研究结果可为土石混合料颗粒破碎问题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 龙蛟; 顾琳琳; 王振; CHENG Chen
    • 摘要: 南沙群岛附近海域钙质砂多为珊瑚礁碎屑,是一种未胶结的疏松松散颗粒聚集体,颗粒极易产生破碎。为研究钙质砂颗粒破碎特性对其压缩特性的影响,对钙质砂开展多次加-卸载条件下的一维压缩试验,采用相对破碎率为度量指标,评价钙质砂在多次加-卸载过程中颗粒破碎情况;根据试验数据得到反复加-卸载过程中砂样的塑性功,通过建立塑性功与相对破碎率的关系,探讨颗粒破碎对钙质砂一维压缩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颗粒破碎率随压力的增大而显著增大,颗粒破碎过程具有明显的应力历史依赖性,随着反复的加-卸载,颗粒破碎率的增幅越来越小;同时钙质砂的颗粒破碎率与塑性功呈幂函数关系,且随着塑性功的增加,颗粒破碎率的变化率逐渐减小。
    • 高睿; 黄汉; 刘洋泽鹏; 陈静
    • 摘要: 道砟铺设于轨枕之下用于传递列车荷载,其抗破碎性能对于铁路的安全运营具有重要的影响。道砟在实际服役过程中会产生劣化,且雨水会显著改变其含水状态,该含水状态又会反作用于道砟,影响道砟的抗破碎性能。为研究劣化及劣化后饱和含水状态对道砟抗破碎性能影响规律,本文采用洛杉矶磨耗产生不同劣化程度的道砟,运用综合图像分析量化道砟劣化的颗粒形态特征变化,测量不同劣化程度道砟集料的饱和含水率,进而开展一系列不同劣化程度以及干燥、饱和两种含水状态道砟的落锤冲击荷载试验;分析劣化道砟集料颗粒破碎规律和永久变形特性,定义适用于劣化道砟集料的抗破碎性能指标,量化分析劣化道砟抗破碎性能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劣化程度的增加,道砟颗粒形状系数和圆度增大,表面质地系数减小,形态逐渐圆润;细粒含量显著上升,级配更加均匀。在重复冲击荷载作用下,道砟集料的最大竖向变形呈现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的变化规律;相较于干燥道砟集料,饱和道砟集料竖向变形更大而破碎更少;干燥和饱和状态道砟的抗破碎性能指标分别从12.81和9.54下降至4.44和3.92,下降速度呈现先快后慢的规律,说明道砟劣化和含水状态对于道砟的抗破碎性能影响是显著且不能忽视的,应在铁路运维过程中密切关注。
    • 孙淼; 张鸿宇; 迟润强; 庞宝君; 肖俊孝; 范锦彪; 钱成; 卢孜筱; 姜生元
    • 摘要: 月面通常由细颗粒粉末状月壤覆盖,利用侵彻器可实现次表层月壤的探测。在侵彻器与月壤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为研究侵彻器结构及科学载荷缓冲结构的抗冲击性能、不同剖面组构的抗侵彻性与辨识性,以及侵彻后对月壤的扰动强弱,开展了100~260 m/s全尺寸侵彻器对3类月壤模拟样本的侵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约3×10^(4) g过载下侵彻器结构完好,载荷运行正常;侵彻无硬层月壤模拟样本靶标时,滤波后侵彻器过载峰值约1000 g;侵彻月岩或水冰模拟样本靶标时,滤波后侵彻器过载峰值为无硬层月壤模拟样本靶标的5倍以上,弹载记录仪可对不同强度成层模拟样本靶标进行辨识;在弹道终点处,距侵彻器约20 mm范围内的颗粒类模拟样本靶标表现为扰动破碎,中值粒径最多降低约70%。可为探月四期探测工程探测器设计提供参考。
    • 张向韬; 高溢钊; 于玉贞; 王翔南; 湛正刚
    • 摘要: 堆石料以其填筑密度高、压实性能好、透水性强、沉降变形小、承载力高等优点,在堆石坝、铁路、公路路基等工程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合理的堆石料本构模型对工程计算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且目前仍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基于破碎应力和空间滑动面(SMP)的概念,提出了一个能综合反映颗粒破碎和各向异性的状态参数。利用该状态参数对修正ZienkiewiczⅢ模型(MPZ模型)进行了改进,构造了一个能够描述堆石料应力变形工程特性的广义塑性模型。本文通过一系列不同压实面倾角的常规三轴试验,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由于所构造的各向异性指标ω的变化趋势能够反映堆石料的变形和强度随大主应力方向角非单调变化的特征,故该模型可以反映堆石料初始各向异性对力学特性造成的明显差异。
    • 于际都; 刘斯宏; 沈超敏; 毛航宇
    • 摘要: 使用染色石膏颗粒研究颗粒破碎过程中的形状演化,采用基于正交视图的拍照识别方法获取颗粒形状,借助Weibull分布函数对颗粒形状的统计分布进行定量表征,分析了染色石膏颗粒一维压缩破碎前后的颗粒形状特征。结果表明:破碎产生的颗粒与亲代颗粒粒径相差越大,其表面越粗糙、圆度越差、越扁平,且形状因子分布越不均匀;存活颗粒相比亲代颗粒形状变得更规则,形状因子分布趋向于均一化,而破碎颗粒的形状演化则完全相反;由于整体试样既包含存活颗粒又包含破碎颗粒,其形状演化规律未表现出明显的一致性。
    • 吴鑫磊; 石北啸; 刘赛朝; 徐卫卫; 常伟坤
    • 摘要: 通过高应力下的三轴剪切试验,分析了堆石料在不同孔隙率、级配及应力状态下的颗粒破碎情况,研究峰值点处颗粒破碎与其剪胀性、软化性及强度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颗粒破碎以60~20 mm粒径含量降低、小于5 mm粒径含量增加为主,20~5 mm中等粒径颗粒含量变化较小;颗粒破碎率与塑性功之间存在良好的双曲线关系,在当前试验围压范围内存在极限颗粒破碎率;应力-应变曲线中峰值点对应的剪胀率与颗粒破碎率在倒数轴坐标中近似线性相关,与对应的最大主应力比呈线性关系;峰值内摩擦角与对应处颗粒破碎率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
    • 陈南; 尚晓一; 吴彪; 余虔; 熊勇林
    • 摘要: 依托某碎石土地基强夯工程,通过PFC2D建立模拟碎石土地基在单点多次夯击作用下碎石颗粒破碎的过程.结果表明:相比于不考虑颗粒破碎,考虑颗粒破碎情况下造成的强夯沉降更大,模拟效果更好.强夯过程中,初始阶段主要是夯坑底部碎石颗粒发生破碎,随着夯击次数增多,颗粒破碎带逐渐向夯坑两侧发展,破碎的碎石颗粒的广度和深度一定程度上与夯击能大小成正相关.夯坑底部主要由破碎的块石颗粒与土颗粒嵌合形成壳状结构起到加固作用.
    • 王青; 侯贺营; 康鑫睿; 李天翔; 姜朋明; 周爱兆
    • 摘要: 钙质砂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由于其特殊成因,钙质砂具有孔隙特征。为了深入研究粒径、含水率及剪切速率对钙质砂强度及颗粒破碎特性的影响,在不同粒径、含水率和剪切速率等因素下对钙质砂进行直剪试验。试验结果表明:①钙质砂的抗剪强度和内摩擦角与粒径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小粒径(1.0 mm)情况下,颗粒破碎程度出现剧增现象,粒间咬合和约束的存在是此现象的主要原因。②粒间水膜和颗粒损伤的存在,导致钙质砂的内摩擦角随着含水率的升高逐渐减小,含水率和内摩擦角之间呈指数函数关系。相对破碎随着含水率的升高先减小后增大。③颗粒在剪切过程中存在翻滚现象,但过大的剪切速率会使得颗粒直接从中间位置剪切,钙质砂的内摩擦角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大呈现先减小再增大的现象,相对破碎则是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大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