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难愈创面

难愈创面

难愈创面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113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9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7522篇;相关期刊78种,包括护理学报、护理研究、创伤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烧伤专业委员会换届会议暨再生科学学术报告会、2012浙江省烧伤外科学学术年会、国际外科感染伤口防治研讨会等;难愈创面的相关文献由309位作者贡献,包括陆树良、吴之坤、封郭生等。

难愈创面—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9 占比:1.30%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9%

专利文献>

论文:7522 占比:98.61%

总计:7628篇

难愈创面—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倪少俊; 徐秋月
    • 摘要: 目的探讨烧伤感染难愈创面应用扩创植皮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SD)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遵义医科大学第五附属(珠海)医院收治的76例大面积烧伤感染难愈创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每组38例。参照组采用扩创植皮治疗,试验组采用扩创植皮联合VSD治疗。比较两组的移植皮片成活率、创面愈合率、创面愈合天数和换药疼痛程度,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的移植皮片成活率和创面愈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创面愈合天数短于参照组,换药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烧伤感染难愈创面应用扩创植皮联合VSD治疗,能促进创面愈合,提升植皮存活的概率,并减少并发症和后期换药的痛苦。
    • 汪显耀; 关亚琳; 刘忠山
    • 摘要: 背景:以间充质干细胞为基础的细胞疗法蓬勃发展,在治疗难愈性创面方面具有很大的前景优势.目的:综述提高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难愈性创面疗效的策略,以期为临床治疗难愈性创面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检索万方、CNKI、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2002年3月至2020年3月期间关于间充质干细胞应用于难愈性创面的文献,检索词分别为"间充质干细胞,难愈性创面(慢性难愈性创面),创面修复,组织再生"和"mesenchymal stem cells,nonhealing chronic wound,wound repair,tissue regeneration".排除陈旧以及重复的观点,将检索到的文献进行整理,共纳入64篇文献来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①梳理了难愈性创面的形成机制;②总结了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难愈性创面的分子机制,例如直接分化、旁分泌、免疫调节、动员创面基底干细胞参与创面修复等;③总结了提高间充质干细胞对难愈性创面疗效的策略,例如基因修饰、预处理等;④上述研究为提高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难愈性创面疗效提供了理论依据.
    • 汪显耀; 关亚琳; 刘忠山
    • 摘要: 背景:以间充质干细胞为基础的细胞疗法蓬勃发展,在治疗难愈性创面方面具有很大的前景优势。目的:综述提高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难愈性创面疗效的策略,以期为临床治疗难愈性创面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检索万方、CNKI、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2002年3月至2020年3月期间关于间充质干细胞应用于难愈性创面的文献,检索词分别为“间充质干细胞,难愈性创面(慢性难愈性创面),创面修复,组织再生”和“mesenchymal stem cells,nonhealing chronic wound,wound repair,tissue regeneration”。排除陈旧以及重复的观点,将检索到的文献进行整理,共纳入64篇文献来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①梳理了难愈性创面的形成机制;②总结了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难愈性创面的分子机制,例如直接分化、旁分泌、免疫调节、动员创面基底干细胞参与创面修复等;③总结了提高间充质干细胞对难愈性创面疗效的策略,例如基因修饰、预处理等;④上述研究为提高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难愈性创面疗效提供了理论依据。
    • 徐袁丁; 董训忠; 宋晓红; 胡世军
    • 摘要: 目的:探讨伤口评估三角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慢性难愈性创面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56例慢性难愈性创面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顺序将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例.观察组根据伤口评估三角进行伤口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实施VSD治疗及护理;对照组根据伤口评估三角进行伤口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应用湿性愈合理念进行创面换药护理及常规护理,观察两组病人创面外观,并比较两组病人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愈合率、换药次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创面愈合时间[(20.7±5.7)d]短于对照组[(36.6±11.3)d],创面愈合率(75.00%)高于对照组(32.14%),换药次数[(3.5±0.5)次]少于对照组[(11.6±4.1)次],感染发生率(0)及疼痛发生率(10.7%)均低于对照组(感染发生率为32.1%,疼痛发生率为4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观察组病人治疗后创面外观与治疗前比较明显改善.结论:与伤口评估三角联合湿性愈合理念治疗、护理相比,将伤口评估三角联合VSD应用于慢性难愈性创面病人,更有利于缩短慢性难愈性创面愈合时间,提高愈合率,减少换药次数及降低伤口并发症发生率.
    • 唐巧真; 王延祥
    • 摘要: 目的:分析延续护理对慢性创面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82例慢性创面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护理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患者.对患者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试验组的生活质量好于对照组(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患者组内护理前后数据对比结果有差异(P<0.05).结论:研究证实,慢性创面患者护理中,予以延续护理的价值较高,可满足患者自身护理需求.
    • 李开通; 张兆霞; 徐淑娟
    • 摘要: 目的:分析负压引流技术联合扩创植皮技术治疗大面积烧伤感染难愈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64例大面积烧伤感染难愈创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扩创植皮技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综合疗效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创面愈合率及植皮存活率分别为87.5%和78.1%,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5.6%和53.1%(P<0.05);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术后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17.26±2.4)d和(28.6±3.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前3次换药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3%,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引流技术联合扩创植皮技术治疗大面积烧伤感染难愈创面的疗效较好,能够促进创面愈合,减少相关并发症,值得临床应用.
    • 范智凌
    • 摘要: 目的:探讨微动力负压引流技术在烧伤难愈创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对象为本院在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期间接受治疗的烧伤难愈创面患者,共67例,使用随机抽签方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动力负压引流技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明确微动力负压引流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5.76%,观察组有效率为94.12%,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疼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为(24.42±1.22)分,观察组疼痛评分为(16.21±1.41)分,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感染率为24.24%,观察组感染率为5.88%,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烧伤难愈创面患者采用微动力负压引流技术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