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体系
防水体系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3年内共计176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公路运输、铁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9篇、会议论文22篇、专利文献222248篇;相关期刊58种,包括山西建筑、中国建筑防水、工程建设标准化等;
相关会议19种,包括中国建筑学会施工与建材分会防水技术专业委员会换届年会暨防水堵漏工程“系统”应用技术交流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防水排水专业委员会第十七届学术交流会、第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等;防水体系的相关文献由407位作者贡献,包括于继光、冯佩全、孙倩等。
防水体系—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22248篇
占比:99.95%
总计:222359篇
防水体系
-研究学者
- 于继光
- 冯佩全
- 孙倩
- 孙磊
- 蒋双合
- 黄晨
- 张勇
- 陈仕周
- 陈辉强
- 乔启信
- 刘瑞明
- 张永强
- 张玉玲
- 朱厚信
- 李秀峰
- 李钦
- 杜昕
- 王宽亮
- 瞿培华
- 赵玉林
- 黄文恒
- D·卡维泽尔
- H·阿克曼
- J·姜
- S·金
- W-R·哈克
- Y·S·李
- 于大第
- 于钦萍
- 刘志
- 刘永锋
- 刘玉明
- 叶琳
- 周旻艳
- 孙宏江
- 崔强
- 常洲
- 张冬茵
- 张剑
- 张彬
- 张文杰
- 张文森
- 张腾
- 方燎原
- 李围
- 杨富民
- 杨永杰
- 武景韬
- 滕军
- 牟建波
-
-
鲁立
-
-
摘要:
选择两种不同类型的防水体系(Eliminator防水材料与GS溶剂型粘结剂材料)对防水体系性能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两种防水粘结材料组成的防水体系均能满足钢桥面铺装防水粘结层的性能要求;Eliminator防水材料与钢板之间粘结强度明显高于GS溶剂型粘结剂材料;GS溶剂型粘结剂材料与铺装下层(GA-10混凝土)的粘结强度略高于Eliminator防水材料;Eliminator防水材料组合结构剪切强度值在25°C优于GS溶剂型粘结剂材料,而在温度达到55°C时,两种防水粘结材料剪切强度值明显降低。
-
-
张富宾;
肖建庄;
丁红梅;
肖绪文
-
-
摘要:
通过文献调研回顾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发展现状,总结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常见渗漏部位及其主要渗漏原因,提出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防水体系构成,阐述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防水材料、设计与施工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指出了其防水存在的瓶颈问题,探讨了基于受力和抗渗防水共同要求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法与趋势。结果表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防水体系可分为主体结构防水和拼接缝防水两部分,防水材料分为不定型和定型2类,不定型防水材料以密封胶为代表,定型防水材料以密封垫为代表,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密封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较多,对密封材料及配套材料耐久性和长期老化性能方面的研究较少;防水设计方面,需要进一步考虑地震作用、风荷载、地基不均匀沉降等作用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防水设计的影响;防水施工方面,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拼接缝防水的现场验收检查技术手段落后,亟需推广快速、准确、高效的无损检测方法;缺少隐蔽工程密封材料的维护及快速更换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
-
罗林
-
-
摘要: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城市土地资源日益紧张,深基坑地下部分结构施工中经常会遇到结构外墙与支护结构紧挨的情况,笔者通过具体项目从无肥槽施工的加固体系、防水体系分别进行了分析、总结并形成了超深基坑无肥槽施工的关键技术要点,对遇到类似问题的项目提供了一定的经验。
-
-
张亚洲;
姚占虎;
魏驰;
张习颖;
赵小鹏;
吴荣华;
成晓青
-
-
摘要:
针对我国盾构隧道大埋深、高水压的发展趋势,与规范标准不适用、防水设计型式多样、施工工艺粗放、隧道渗漏多发的技术现实之间的矛盾,对盾构隧道防水机制、技术标准与防水体系,管片防水构造设计,防水施工工艺等问题进行系统探讨,并对我国高水压条件下盾构隧道防水技术发展方向进行展望:1)考虑随机性的弹性密封垫截面选取和设计方法、密封垫防水能力定量评价方法、接缝“动态”张开及错台对防水能力的影响等是管片接缝防水机制的研究方向;2)新的防水技术标准亟待建立,包括对各防水等级渗漏水量及防水措施的考量,防水理念的转变,设计允许张开量、错台量的计算标准和取值依据的确定;3)应加强外防水涂层、二次衬砌、接缝注入密封剂等防水措施的研究,防水构造设计应当充分考虑施工的合理性;4)高水平施工管理队伍的建设与高素质产业化工人的培育,防水新材料、新工艺的开发和引入是未来防水施工技术的革新方向;5)隧道运营期渗漏水智能监测与综合防治是今后的重要任务。
-
-
邓盈
-
-
摘要:
文章以国内外大功率LED汽车前照灯散热及进水防控问题作为切入点,在既有技术体系的基础上,分析LED前照灯散热不良及进水产生的主要风险,包括增加行车安全隐患、影响汽车元件的寿命等,从而提升维护成本.当前现有的多种散热及防水体系质量存在一定差异性,产生的成本往往无法控制,因此打造新型的散热方案,做好不同散热元件的对比,进一步强化防水控制策略,能够为当前LED大功率汽车前照灯的优化及性能创新奠定良好基础.
-
-
肖明清;
谢宏明;
王士民;
钟元元
-
-
摘要:
为应对不断变化的防水需求,接缝防水体系经过不断演化,产生了多种布置方式,但当前业内对各种布置形式的接缝防水体系尚未有统一的描述。为便于统一指代,调研分析国内各种盾构隧道管片接缝防水的发展过程,针对盾构隧道管片接缝防水体系特征提出代系划分方法,并详细阐述各代系的构造特征及主要适用范围,具体包括3代:采用单道三元乙丙橡胶密封垫的第1代接缝防水体系,以单道三元乙丙橡胶+遇水膨胀弹性体形成“一主一辅”的第2代接缝防水体系,以双道三元乙丙橡胶密封垫为主体的第3代接缝防水体系。最后,结合目前大型水下盾构隧道的建设需求,从防水体系韧性、极端工况下防水体系及密封垫受力状态下耐久性等方面提出接缝防水体系今后的发展趋势。
-
-
方肖立;
张玉斌;
曹祝林
-
-
摘要:
在装配化桥梁的发展应用过程中,车辆荷载及环境荷载导致耐久性病害频发,雨水降至桥梁表面无法排除,铺装层在动水压力作用下发生坑槽、剥离等病害.同时,雨水下渗进一步腐蚀钢筋,影响桥梁结构的安全.开展沥青砂在桥面防水体系中的应用技术研究,以提升桥面耐久和安全性能为目标,从而延长桥面铺装结构的使用寿命,降低环境对公路建设和运营的影响.
-
-
张松华
-
-
摘要:
当前,在新城规划和旧城改造中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遍地开花,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但由于管廊多埋于地下,其防水要求较高,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结构自身防水固然重要,但外防水体系的作用也不容小觑。本文结合卡塔尔路赛CP1项目综合管廊实例,介绍地下综合管廊鸽外防水体系的施工技术。
-
-
肖明清;
谢宏明;
王士民;
钟元元
-
-
摘要:
为应对不断变化的防水需求,接缝防水体系经过不断演化,产生了多种布置方式,但当前业内对各种布置形式的接缝防水体系尚未有统一的描述。为便于统一指代,调研分析国内各种盾构隧道管片接缝防水的发展过程,针对盾构隧道管片接缝防水体系特征提出代系划分方法,并详细阐述各代系的构造特征及主要适用范围,具体包括3代:采用单道三元乙丙橡胶密封垫的第1代接缝防水体系,以单道三元乙丙橡胶+遇水膨胀弹性体形成“一主一辅”的第2代接缝防水体系,以双道三元乙丙橡胶密封垫为主体的第3代接缝防水体系。最后,结合目前大型水下盾构隧道的建设需求,从防水体系韧性、极端工况下防水体系及密封垫受力状态下耐久性等方面提出接缝防水体系今后的发展趋势。
-
-
-
-
-
DU Cunshan;
杜存山;
ZHU Hequan;
祝和权
- 《第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
| 2015年
-
摘要:
介绍了中国铁路无砟轨道混凝土梁桥面用防水材料及防水体系.哈大客专混凝土桥面采用卷材+混凝土保护层防水体系,由于冻融作用使得保护层在较短时间就出现了粉化、掉块、钢筋裸露等病害,失去防水功能,因此在2013年和2014年对保护层进行了维修试验,为避免聚脲防水层可能出现的大面积剥离现象,采用了薄涂型聚氨酯防水漆进行保护涂装.通过对哈大客专无砟轨道混凝土桥面防水层出现病害的原因分析,结合病害防水层的维修试验,提出在寒冷地区无砟轨道混凝土桥面防水应采用薄涂型聚氨酯防水漆体系的设计建议.
-
-
-
-
王伟
- 《中国建筑学会施工与建材分会防水技术专业委员会换届年会暨防水堵漏工程“系统”应用技术交流会》
| 2015年
-
摘要:
目前来看,我国建筑地下防水的形势不容乐观,据不完全统计,建筑地下工程的渗漏率高达80%以上.而地下空间(地下室、地下车库)如果长期出现渗漏,将会引发钢筋锈蚀、混凝土劣化、建筑地下结构形态改变等影响建筑安全的重大隐患问题.龙阳伟业对于解决地下渗漏问题的指导思想是,治“未病”,而不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将其视为堵漏工程,是从“源头”、从“根本”着手,认真做好建筑地下结构,强化结构自防水。通过十多年对建筑地下防水工程不懈的探索与实践,龙阳伟业结合工程实际,针对于解决地下渗漏问题的产品,也不断进行着创新与试尝,逐步由传统性的材料转变到理想化的技术,最终形成了全角度的系统化解决方案-360度地下(系统)防水。它是以“FSlOI、FS102地下刚性复合防水技术”为基础;以新型商业模式为依托;以三大核心理念为支撑;将材料、技术、服务系统整合的建筑地下防水体系。龙阳伟业针对建筑地下渗漏问题,历时十多年,通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对建筑地下防水给予全新定义。而后,从工程角度出发,以建筑地下防水为切入点,着眼建筑地下结构质量,以建筑安全为核心,通过凝炼与总结实践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构建出做好建筑地下防水的理论架构和行之有效的系统解决方案——360度地下(系统)防水。在大幅提高建筑地下防水保障度的同时,更提升了建筑地下结构质量,真正实现了做“好防水”,更做“好房子”的理念。
-
-
向晓辉
-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防水排水专业委员会第十七届学术交流会》
| 2015年
-
摘要:
防水设计应以混凝土结构自防水为根本,以施工缝、变形缝、穿墙管、钻孔桩桩头、泵房等防水薄弱部位为重点防水对象,多道设防,刚柔相济.结合长沙三环线隧道工程实际,介绍了隧道施工工艺、防水施工条件,对全放坡明挖隧道防水体系进行了研究比选,论证了采用防水卷材和结构自防水相结合的设计方案能满足隧道一级防水要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