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定接骨板
锁定接骨板的相关文献在2004年到2022年内共计756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中国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27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34134篇;相关期刊194种,包括临床骨科杂志、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实用骨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第八届上海国际骨科前沿技术与临床转化学术会议、2010中国长江医学论坛——骨科学与医学发展暨江苏省第十二次骨科学学术会议、2009年全国骨与关节损伤新技术研讨会等;锁定接骨板的相关文献由1711位作者贡献,包括严忠良、严迪恒、叶树等。
锁定接骨板—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4134篇
占比:98.74%
总计:34569篇
锁定接骨板
-研究学者
- 严忠良
- 严迪恒
- 叶树
- 甄俊栋
- 谈进
- 李明
- 周舟
- 孙海钰
- 段艳军
- 蔡渊源
- 贺军
- 黄丙寅
- 居志杰
- 李若诚
- 甄伍凡
- 丁建忠
- 张明德
- 王雄飞
- 罗从风
- 袁芦荻
- 贺坚
- 郭谦
- 钱建清
- 丁涛
- 万仁财
- 孙海垠
- 安智全
- 方明
- 景英川
- 李建祥
- 王亚坤
- 王艺鹏
- 谢锋
- 钱俊
- 马飞
- 黄海兰
- 黄超
- 兰树华
- 房志刚
- 沈龙祥
- 潘兵辉
- 陈大伟
- 黄淑明
- 刘崇兵
- 刘文涛
- 刘融
- 吴得宏
- 张磊
- 徐炜
- 朱政
-
-
李春洪;
李英慧;
于涛;
马俊;
黄波;
姚志杰;
何磊
-
-
摘要:
目的观察Henry入路锁定接骨板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对患者腕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北京市昌平区医院收治的80例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手法复位,观察组患者接受Henry入路锁定接骨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折暴露时间、前臂旋转及腕关节屈伸范围、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优良率方面,观察组(95.00%)比对照组(70.00%)高(P<0.05)。手术时间、骨折暴露时间方面,观察组患者均比对照组短(均P<0.05)。前臂外旋度数、内旋度数和腕关节背伸度数、掌屈度数方面,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均更高(均P<0.05)。并发症总发生率方面,观察组(5.00%)比对照组(25.00%)低(P<0.05)。生活质量评分方面,观察组患者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采用Henry入路锁定接骨板的方法不仅可以减少骨折暴露时间、手术时间,提高腕关节功能,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疗效显著,建议临床应用与推广。
-
-
刘付友
-
-
摘要:
目的比较顺行髓内钉与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干骨折患者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北京首钢矿山医院收治的60例肱骨干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各30例。试验组行顺行髓内钉术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行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相关指标,术前及术后3、6个月的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量表(CMS)]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顺行髓内钉与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干骨折患者均有一定疗效,但顺行髓内钉内固定术具有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出血量少、骨折愈合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但需注意的是,该手术术后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近期效果欠佳。
-
-
郜鹏
-
-
摘要:
目的观察锁定接骨板治疗累及肱骨距的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其对并发症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4月在我院诊治的64例累及肱骨距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切开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锁定接骨板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手术指标、骨折恢复优良率、疼痛(VAS)评分、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1ey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骨折恢复优良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84.37%(P<0.05);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1ey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25%,低于对照组15.63%(P<0.05)。结论锁定接骨板治疗累及肱骨距的肱骨近端骨折效果理想,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同时可确保有效支撑,提高骨折恢复优良率和肩关节功能,患者疼痛轻,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应用。
-
-
侯国进;
周方;
田耘;
姬洪全;
张志山;
郭琰;
吕扬;
杨钟玮
-
-
摘要:
目的:分析外侧锁定接骨板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术后因骨折不愈合或内固定断裂需要进行翻修手术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05年3月至2019年3月诊治的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共有130例患者纳入该研究,翻修组12例,未翻修组118例。利用SPSS 17.0软件对患者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合并基础疾病、吸烟史]、损伤相关因素(受伤原因、开放或闭合性损伤、骨折AO/OTA分型、骨折累及区域分布)、手术相关因素(手术时间、复位质量、是否出现术后感染)及内固定结构等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比较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30例纳入该研究的患者中12例进行了翻修手术,翻修率为9.2%。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BMI、骨折AO/OTA分型、骨折累及区域、手术时间、复位质量、接骨板长度/骨折区长度及髁螺钉上方的接骨板长度/骨折区长度在翻修组和未翻修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骨折AO/OTA分型中A3型骨折、骨折累及髁上区域、手术时间、复位质量和髁螺钉上方的接骨板长度/骨折区长度是外侧锁定接骨板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术后翻修的相关因素(P<0.05)。A3型骨折干骺端内侧皮质粉碎破坏其内侧支撑能力、骨折累及髁上皮质骨区域、骨折复位不良导致外侧接骨板承受的弯曲应力增加、长时间手术操作造成骨折端血运破坏、接骨板的长度不足造成应力集中等因素可能是外侧锁定接骨板术后翻修的危险因素。对于外侧锁定接骨板治疗失败的股骨远端骨折患者,辅助使用内侧微创接骨板固定+自体骨移植、更换髓内钉等是临床常用的治疗策略。结论:骨折AO/OTA分型中A3型骨折、骨折累及髁上区域、复位质量不良、长手术时间及髁螺钉上方的接骨板长度/骨折区长度不足是影响外侧锁定接骨板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术后翻修的相关因素;个性化的选择合理的接骨板及手术策略是降低外侧锁定接骨板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术后的翻修率的关键。
-
-
张晓萌;
陈征;
陈杰;
张殿英;
熊建
-
-
摘要:
目的 探讨肱骨近端骨折板钉固定术中使用超声判断螺钉是否穿透肱骨头关节面.方法 采用尸体肩关节作为研究对象,将肱骨近端解剖锁定板固定于肱骨近端后,制作肱骨头9枚钉孔穿透模型,并用超声探查肱骨头关节面穿透情况,记录观察中的肩关节活动范围及超声探头在肩关节表面的位置.结果 右侧肩关节1~9号钉孔探及穿透时的肩关节活动度分别为:内收45°、内旋90°,外旋30°,外旋15°,内旋90°,中立位,中立位,外旋60°、外展45°,内旋90°、中立位,外旋30°.对应超声探头在右肩关节表面位置分别为肩关节后上方、前上方、前方、后方、后方、前方、前方、后下方、前下方.左侧肩关节1~9号钉孔探及穿透时的肩关节活动度分别为:外旋30°,内收45°、内旋90°,内旋90°,外旋15°,中立位,中立位,外旋60°、外展45°,外旋30°,内旋90°、中立位.对应超声探头在肩关节表面位置分别为肩关节前上方、后上方、后方、前方、前方、后方、前方、前下方、后下方.结论 采用术中超声探查肱骨头螺钉穿透是一种方便、经济、简单的方法,它可以在减少对肩关节不必要医源性损伤的同时减少射线暴露,值得临床推广.
-
-
周树良;
朱建炜
-
-
摘要: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及对肱骨颈干角重建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上海市静安区闸北中心医院手术治疗的6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LCP进行手术治疗,依据术后患者不同的股骨颈干角可分为正常重建组(42例)和内翻复位组(18例),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跟踪,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颈干角变化、肩关节功能Constant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临床疗效还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随访结束后,正常重建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3.38±0.51)月明显短于内翻复位组(3.59±0.47)月,股骨头内翻角(1.71±2.63)°明显小于内翻复位组(4.19±4.57)°;正常重建组Constant评分(77.82±10.51)分明显高于内翻复位组(70.88±11.47)分,VAS评分(1.61±2.63)分明显低于内翻复位组(2.98±1.57)分;正常重建组患者优良率(78.57%)明显高于内翻复位组(50.00%);正常重建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4.29%)明显低于内翻复位组(38.89%),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LCP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临床疗效好,维持肱骨颈干角重建能够加强内固定稳定,优良率高,并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
李海勋;
徐毅;
陈虹炉;
李智豪
-
-
摘要:
目的 探讨后方入路肱骨远端关节外解剖锁定加压钢板(LCP)治疗肱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肘关节Mayo功能评分(MEPS)的影响.方法 选取肱骨骨折患者96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锁定接骨板治疗,研究组使用后方入路肱骨远端关节外解剖LCP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MEPS评分.结果 研究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χ2=6.70,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28,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57.69、9.06、51.20、27.53,P均<0.05).研究组桡神经麻痹、骨折不愈合、伤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分别=4.54、5.35、11.15,P均<0.05).结论 后方入路肱骨远端关节外解剖LCP内固定治疗肱骨骨折效果较好.
-
-
梁志军
-
-
摘要:
目的 观察锁定接骨板内固定联合克氏针治疗跟骨复杂性骨折(SandersⅢ型、Ⅳ型)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86例跟骨复杂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跗骨窦入路螺钉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锁定接骨板内固定联合克氏针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术后7 d内并发症情况;术后随访1年,观察两组患者Bohler角、Gissane角恢复情况,采用Maryland足跟功能评分表评价两组患者术后足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7 d内,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Bohler角、Gissane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年,两组患者的Bohler角、Gissane角均显著增大,且观察组患者Bohler角、Gissane角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年,观察组患者足跟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锁定接骨板内固定联合克氏针治疗跟骨复杂性骨折的效果较好,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
-
周宇
-
-
摘要:
目的:对比研究锁定接骨板和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收集医院2016年11月~2019年11月100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髓内钉内固定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锁定接骨板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关节功能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首次完全负重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锁定接骨板相比,髓内固定微创对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较好,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骨愈合和关节的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
-
葛鹏斌;
赵坤
-
-
摘要:
目的 研究锁定接骨板治疗累及肱骨距的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5月~2020年5月我院接诊的98例累及肱骨距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锁定接骨板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肱骨头高度丢失值、治疗疗效、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1ey)评分、疼痛(VA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肱骨头高度丢失值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优良率为91.83%,高于对照组的8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onstant-Mur1ey各维度(疼痛、肌力、活动与日常生活、肩关节活动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12%,低于对照组的14.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累及肱骨距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对患者创伤小,可减小股骨头高度丢失,增强有效支撑,提高骨折愈合优良率,缩短骨折愈合时间,进而提高患者肩关节功能评分,且并发症发生几率小.
-
-
张建忠;
秦文
- 《2015全国糖尿病足综合治疗、北京手足修复与重建学术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目的:总结本院应用锁定接骨板治疗的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对自2008年3月至今作者亲历的,应用锁定接骨板治疗的胫骨远端骨折共2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总结.结果:按照Mazur标准,本组优18例,良2例,差1例.结论:胫骨远端锁定接骨板手术操作易于掌握,对局部血供破坏小,是基层医院治疗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最佳选择.
-
-
陈云丰
- 《第八届上海国际骨科前沿技术与临床转化学术会议》
| 2014年
-
摘要:
上肢骨折从解剖的特点来分类,分为关节周围骨折和骨干骨折.临床上常见的上肢关节周围骨折以桡骨远端、肱骨远端和肱骨近端骨折为主,而上肢骨干骨折则以前臂尺桡骨、肱骨干和锁骨骨折为主.接骨板广泛运用于这些骨折的治疗,在锁定接骨板被临床使用之前,非锁定接骨板已经在这些骨折的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自从锁定接骨板问世以来,无论是上肢的关节周围还是骨干骨折,临床医生更加普遍地运用锁定接骨板来治疗这些骨折,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非锁定接骨板的不足,譬如在血供的保护和骨质疏松性骨折等方面,充分体现了锁定接骨板的优势.然而,非锁定接骨板在某些骨折的治疗过程中仍然未被淘汰,说明它还能发挥一定的临床价值和优势,譬如价格便宜和拆除内固定相对容易等,但在具体使用过程中,要严格遵循非锁定接骨板的原理,合理正确使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锁定接骨板虽然在临床工作中被广泛使用,在生物学和生物力学方面优势明显,但是临床上不合理使用时有发生,仍然存在一定的并发症.肱骨近端骨折的接骨板治疗中近10年的文献复习可知已很少非锁定接骨板在临床上运用。从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历史发展历程来看,无专门设计的非锁定接骨板来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往往运用类似解剖结构的接骨板来治疗。譬如“T”型接骨板、三叶草接骨板等等。锁定接骨板的设计在肱骨近端骨折中运用,让其治疗效果突飞猛进。但是,锁定接骨板需按照各家厂商的操作流程规范正确使用。
-
-
-
-
-
王秀会;
王子平;
陆耀刚;
朱汉光;
王惠中;
吴祖民;
付备刚
- 《第一届长三角地区创伤学术会议》
| 2008年
-
摘要:
目的:探讨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rn 方法:自2006年9月~2007年10月用钢板内固定法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17例,平均年龄48.5岁。Neer分型3型8例,4型9例。内固定材料选用锁定接骨板(LCP)13例,肱骨近端解剖型钢板4例。自体髂骨植骨11例,人工骨植骨6例。术后3日起进行上肢的功能训练。rn 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25个月,平均骨性愈合时间5个月(3.5个月~7个月)。肩关节功能评分(按Neer标准)优良率达87.5%,无肱骨头坏死及骨不连接发生。rn 结论:采用内固定的方法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治疗中应特别注意①保护肱骨头血运②解剖复位结合植骨后的可靠固定③正确及时的患肢主被动康复训练。
-
-
王磊;
安智全;
罗从风
- 《第一届长三角地区创伤学术会议》
| 2008年
-
摘要: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股骨远端B型骨折的手术方法。rn 方法:自2005年12月至2007年10月间,治疗绝经后妇女股骨远端B型骨折共5例,其中B1型2例、B2型2例、B3型1例。分别采取膝前外侧或膝前内侧切口,对B1型及B2型骨折选用松质骨拉力螺钉结合“L”形锁定钢板内固定,对B3型骨折则用多枚空心钉内固定。rn 结果:术后随访6~21个月,骨折均解剖复位,无内固定松动滑脱或骨折再移位发生.愈合时间为6~12周。根据Sehatzker等标准评定,优2例,良2例,可1例。rn 结论:在绝经后妇女患者中,拉力螺钉结合锁定接骨板技术治疗B1型和B2型骨折,多枚空心钉内固定治疗B3型骨折,可望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
-
张长青;
苏琰;
盛加根;
程相国;
徐俊;
李鸿帅;
曾炳芳
- 《第二届国际创伤骨科高峰论坛》
| 2007年
-
摘要:
目的:探讨关节囊外间接复位结合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locking proximal humeral plate,LPHP)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的临床疗效和手术技巧. 方法:自2002年12月~2006年2月,应用关节囊外间接复位结合内固定LPHP治疗96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男性37例,女性59例;年龄23~79岁,平均56.2岁.根据Neer分类:三部分骨折63例,四部分骨折33例. 结果: 随访时间为7~28个月,平均18.6个月.均达到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0.5周.根据Constant评分,优良率为86.46%. 结论:关节囊外间接复位结合LPHP内固定具有固定稳定、操作简单和血运破坏少等优点,术后可早期功能锻炼,适用于治疗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