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髓内钉内固定

髓内钉内固定

髓内钉内固定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152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6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581520篇;相关期刊95种,包括双足与保健、中国医疗器械信息、医疗装备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10中国长江医学论坛——骨科学与医学发展暨江苏省第十二次骨科学学术会议、全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第十二次学术年会暨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学术年会等;髓内钉内固定的相关文献由322位作者贡献,包括周松、赵强、高开拓等。

髓内钉内固定—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6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581520 占比:99.98%

总计:581658篇

髓内钉内固定—发文趋势图

髓内钉内固定

-研究学者

  • 周松
  • 赵强
  • 高开拓
  • 冯奕鑫
  • 刘书茂
  • 刘长松
  • 包洪波
  • 叶青合
  • 吴华成
  • 和传霞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邹汉林
    • 摘要: 目的探究髓内钉与双侧锁定钢板固定胫骨近端关节外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94例胫骨近端关节外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7例。两组均给予连续硬膜外麻醉,研究组给予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给予双侧锁定钢板固定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骨骼修复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均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出血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骨骼修复优良率为91.49%,高于对照组的74.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38%,低于对照组的2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双侧锁定钢板固定相比,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近端关节外骨折患者效果显著,可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出血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减少术中透视次数及术中出血量,提高骨骼修复优良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吴军
    • 摘要: 目的:探讨髓内钉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伴骨质疏松症的效果。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接诊的股骨转子间骨折伴骨质疏松症患者6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对照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相关指标、Harris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较短(P<0.05),术中出血量较少(P<0.05),下地负重行走时间较早(P<0.05)。观察组干预后3个月,Harris评分优良率为93.55%(29/31),高于对照组的74.19%(23/31,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3%(1/31),低于对照组的38.71%(12/31,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伴骨质疏松症的效果较好,手术时间短,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下地负重行走时间早,而且总优良率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 肖丰伟
    • 摘要: 目的对比经皮微创钢板与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该院收治的102例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将其划分为两组。研究组51例患者行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51例患者行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术中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术后情况(离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治疗优良率,以及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68.52±4.50)min、术中出血量(88.65±16.52)mL、离床活动时间(9.02±1.00)d、住院时间(10.52±4.06)d、骨折愈合时间(122.50±10.54)d较对照组(83.45±4.03)min、(103.52±20.45)mL、(13.54±1.02)d、(14.42±3.55)d、(132.65±12.03)d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650、4.039、22.598、5.164、4.532,P0.05)。研究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3.92%与对照组5.88%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0.05)。结论经皮微创钢板与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均具有理想的疗效与安全性,但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的手术时间更短,且术中出血量少,加快了术后康复速度。
    • 段志锋
    • 摘要: 目的分析闭合复位股骨大粗隆入路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3月期间于淇县人民医院就诊的股骨干骨折患者60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其中28例行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手术,作为对照组,另32例行闭合复位股骨大粗隆入路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手术,作为试验组。对比两组手术时间、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创伤应激指标[血清肌红蛋白(MYO)、缺血修饰清蛋白(IMA)]、术后1个月及3个月膝关节功能(HSS)、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术中出血量较少,骨折愈合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3 d血清MYO、IM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3 d血清IL-1β、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试验组HSS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0.00%(0/32)低于对照组25.00%(7/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股骨大粗隆入路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可缩短股骨干骨折患者术后康复进程,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 孔波; 孙清国; 张威
    • 摘要: 目的探究内侧皮质不同复位等级对股骨转子间骨折(FIF)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后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10月正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FI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后即刻正位X线片显示的头颈骨块内侧皮质和股骨干内侧皮质的位置关系将患者分为正性支撑组(25例)、中性支撑组(26例)和负性支撑组(25例),其中正性支撑组患者头颈骨块内侧皮质位于股骨干内侧皮质内上方,中性支撑组患者头颈骨块内侧皮质与股骨干内侧皮质影像学上完全对位,负性支撑组患者头颈骨块内侧皮质位于股骨干内侧皮质外上方。对比观察3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即刻尖顶距(TAD)、骨折愈合时间、股骨颈长度及颈干角变化情况以及临床疗效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即刻TAD无明显差异(F=0.021、0.015、0.255,P=0.980、0.985、0.880)。正性支撑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负性支撑组(q=5.373,P<0.001),而正性支撑组和中性支撑组、中性支撑组和负性支撑组间无明显差异(q=3.145、2.280,P=0.074、0.246)。术后即刻及术后3个月,正性支撑组患者股骨颈长度均明显长于中性支撑组和负性支撑组(术后即刻:q=6.172、13.920,P均<0.001;术后3个月:q=16.240、30.600,P均<0.001),且中性支撑组患者股骨颈长度明显长于负性支撑组(q=7.887、14.660,P均<0.001);正性支撑组患者颈干角均明显大于中性支撑组和负性支撑组(术后即刻:q=3.562、7.839,P=0.037、P<0.001;术后3个月:q=12.360、24.860,P均<0.001),且中性支撑组患者颈干角明显大于负性支撑组(q=4.353、12.740,P=0.008、P<0.001)。术后6个月,正性支撑组患者中优15例、良8例、中1例、差1例,明显优于中性支撑组患者的优8例、良8例、中7例、差3例以及负性支撑组患者的优6例、良7例、中6例、差6例(Z=-2.520、-3.150,P=0.012、0.002),而中性支撑组与负性支撑组间无明显差异(Z=-0.917,P=0.359)。正性支撑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00%,中性支撑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3.08%,负性支撑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8.00%,3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χ=5.361,P=0.069)。结论FIF患者髓内钉内固定术后内侧皮质正性支撑复位稳定性更好,可明显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改善股骨颈长度及颈干角,临床疗效较好,术中有意识的获得正性支撑复位非常必要。
    • 张有强; 龙龙; 董廷阳; 石朝鑫; 王允; 高鹏
    • 摘要: 胫骨骨折是临床常见的下肢创伤之一,髓内钉内固定具有微创、可保护骨膜血供、愈合率高和感染率低等特点,且髓内钉属于中轴固定,具有受力分布均匀、骨折固定稳定等优势,故临床常用它治疗中重度胫骨骨折患者。本文主要对髓内钉的应用进展、髓内钉在胫骨骨折中的应用及髓内钉和钢板内固定疗效及并发症情况进行简要综述。
    • 李中华; 张发元; 王燕青; 卢炎君; 牛宇飞; 黄永波
    • 摘要: 目的 研究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对胫骨骨折患者血清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BMP-7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月1月至2022年1月晋城市人民医院收治入院的100例胫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50)与研究组(n=50)。对照组单用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研究组联用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MNGF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BMP-2、BMP-7水平,疼痛评分,骨折区骨密度变化与治疗后骨痂生长情况(骨痂出现时间、体积及最大直径),住院时间。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BMP-2、BMP-7水平及疼痛评分、骨折区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BMP-2、BMP-7水平与骨折区骨密度明显高于治疗前,疼痛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血清BMP-2、BMP-7水平与骨折区骨密度、骨痂体积、骨痂最大直径分别为(235. 07±13. 48) mg/L、(140. 16±45. 27) pg/L、(0. 65±0. 05) g/cm^(2)、(7. 41±1. 69) mm、(77. 72±4. 25) mm^(2),明显高于对照组[(189. 34±12. 16) mg/L、(117. 38±47. 62) pg/L、(0. 57±0. 04) g/cm^(2)、(5. 58±1. 86) mm、(56. 93±6. 37) mm^(2)],疼痛评分为(3. 52±1. 2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5. 83±1. 62)分],骨痂出现、住院时间为(14. 02±4. 38)、(16. 31±3. 14) d,明显短于对照组[(16. 29±4. 16)、(18. 86±3. 47)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胫骨骨折患者治疗中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联合MNGF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清BMP-2、BMP-7水平,减轻疼痛,加速骨折愈合及康复。
    • 何嘉承
    • 摘要: 目的:比较切开复位与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术对股骨干骨折患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2014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股骨干骨折患者5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每组29例。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术中相关指标、髋关节Harris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手术用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总长、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Harris评分及HSS评分均高于本组术前(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45%(1/29),对照组为24.14%(7/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用于治疗股骨干骨折均能有效提高患者膝关节功能与髋关节功能,但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术所需的切口总长短,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安全性更高,可以在股骨干骨折治疗中推广使用。
    • 韩晓斌; 王建光; 田明; 李玉民
    • 摘要: 目的 通过对股骨前弓角在股骨粗隆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IF)髓内钉内固定的生物力学分析,探讨股骨前弓角在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对股骨粗隆间骨折进行生物力学分析,然后对2013年1月至2019年1月民航总医院骨科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患者266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患者分为70岁以上年龄组和70岁以下年龄组,均行髓内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对股骨前弓角、股骨大粗隆顶点至股骨前弓角顶点的距离(顶尖距)及术后恢复Harris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股骨前弓角及Harris评分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70岁以上年龄组女性股骨前弓角(7.71° ±1.94°)大于男性股骨前弓角(6.41° ±2.05°)(P0.05).结论 股骨前弓角在股骨粗隆间骨折髓内钉内固定生物力学固定中具有重要意义,临床治疗中股骨前弓角和顶尖距可作为重要参考以取得最佳的临床效果.
    • 苏屹平; 陈秀聪
    • 摘要: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6年9月-2019年9月选取的8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展开研究,为其实施闭合复位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技术观察治疗疗效.结果:依据髋关节标准评分,优51例,良23例,差8例.结论: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使用闭合复位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技术治疗,不仅操作简单留下的创伤较少,而且内固定较为可靠,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