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表面损伤
亚表面损伤的相关文献在2003年到2022年内共计162篇,主要集中在金属学与金属工艺、机械、仪表工业、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2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254847篇;相关期刊48种,包括通化师范学院学报、国防科技大学学报、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15届全国机械设计年会、第十四届全国机械设计年会、2016年全国青年摩擦学学术会议等;亚表面损伤的相关文献由435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海容、康仁科、戴一帆等。
亚表面损伤—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54847篇
占比:99.96%
总计:254943篇
亚表面损伤
-研究学者
- 王海容
- 康仁科
- 戴一帆
- 李圣怡
- 张勇
- 王卓
- 白倩
- 朱永伟
- 蒋庄德
- 吴宇列
- 殷景飞
- 侯宁
- 王华东
- 苑国英
- 郭东明
- 庞佩
- 李军
- 李改灵
- 梁斌
- 王奔
- 田爱玲
- 高尚
- 任志英
- 何力钧
- 傅玉灿
- 刘丙才
- 吕启鑫
- 周平
- 安彤
- 左敦稳
- 张璧
- 戴子华
- 朱学亮
- 王春慧
- 王红军
- 秦飞
- 肖利辉
- 苏宏华
- 马浩
- 黄平
- 侯晶
- 刘成有
- 叶卉
- 姜晨
- 孙元成
- 崔舒
- 张晓强
- 徐井华
- 朱本温
- 林有希
-
-
庞飞;
雷大江;
王伟
-
-
摘要:
为解决金刚石材料亚表层损伤难以检测的问题,基于分子动力学理论和方法,建立了金刚石双磨粒磨削的三维仿真模型进行分析,研究磨粒不同磨削前角参数对磨削力和材料损伤的影响规律。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增大磨削前角可以减小磨削力,但法向磨削力受到的影响更加明显;负前角磨削的平均摩擦系数更小,更容易实现金刚石原子的去除;负前角磨削下的金刚石材料亚表层损伤起伏偏大,增大磨削前角可以减小亚表层损伤的起伏变化,改善亚表层损伤。
-
-
冯银红;
沈桂英;
赵有文;
刘京明;
杨俊;
谢辉;
何建军;
王国伟
-
-
摘要:
采用液封直拉(LEC)法批量生长的直径2英寸(1英寸=2.54 cm)n型Te-GaSb(100)单晶的位错腐蚀坑密度(EPD)通常低于300 cm^(-2),达到无位错水平。本文利用X射线摇摆曲线以及倒易空间图(RSM)对这种GaSb单晶抛光衬底的晶格完整性和亚表面损伤情况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经过工艺条件优化的化学机械抛光处理,GaSb单晶衬底表面达到原子级光滑,不存在亚表面损伤层。利用分子束外延在这种衬底上可稳定生长出高质量的Ⅱ类超晶格外延材料并呈现出优异的红外探测性能。在此基础上,对CaSb衬底材料的物性、生长制备和衬底加工条件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了综合分析。
-
-
屈睿;
李朝将;
孙元成;
张晓强;
金鑫;
李绍良;
左镇
-
-
摘要:
具有耐腐蚀、热膨胀系数低等诸多优良物理化学特性的石英玻璃在高性能光学系统中被广泛使用。其要求元件达到纳米级的表面粗糙度,而且没有损伤层和残余应力,因此精加工之后的超精密抛光工序尤为重要。文章介绍了气囊、磁流变、弹性发射、离子束等几种石英玻璃精密抛光方法,侧重阐述了国内外等离子体抛光技术,包括等离子体辅助化学刻蚀、等离子体喷射加工、等离子化学蒸发加工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取得的成果,并且对等离子体技术的未来发展进行了概述。
-
-
王奔;
王禹封;
赵华;
马书娟;
庄鑫
-
-
摘要:
为研究CFRP/Ti叠层构件螺旋铣孔加工时切削温度对亚表面质量的影响,采用CFRP孔下方有无钛合金的两种加工方式,对比分析两种加工方式加工时的切削温度,研究切削温度对CFRP亚表面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孔下方有钛合金时CFRP孔出口处切削温度大幅度升高(与单独加工CFRP相比,温度升高了25°C,提高了20%);孔下方有钛合金时CFRP的亚表面最大损伤深度达到了54.7μm(比无钛合金的CFRP相比高了17%).高切削温度导致CFPR性能下降,使得CFRP孔出口附近纤维层上出现了严重的亚表面损伤.因此,CFRP/Ti叠层构件螺旋铣孔过程中切削温度对CFRP孔亚表面质量具有显著影响,并且亚表面损伤是反映CFRP加工质量的重要因素.
-
-
白倩;
马浩;
殷景飞
-
-
摘要:
石英玻璃在研磨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产生亚表面损伤,对石英玻璃亚表面损伤的检测一直是石英玻璃加工工艺优化中的热点.本文结合偏振激光散射法及激光散射共聚焦法,提出了基于偏振激光共聚焦的研磨石英玻璃亚表面损伤的无损检测方法.搭建无损检测系统,对采用不同金刚石研磨液研磨的石英玻璃亚表面损伤进行检测,并采用横截面显微有损检测法对同一批石英玻璃检测结果进行验证.对比无损和有损检测结果,亚表面损伤深度的相对误差在5%以内,亚表面裂纹构型基本一致.结果表明,偏振激光共聚焦无损检测方法可实现研磨石英玻璃亚表面损伤的定量、非破坏检测,可为后续石英玻璃的加工工艺优化提供有效的检测手段.
-
-
屈睿;
李朝将;
孙元成;
张晓强;
金鑫;
李绍良;
左镇
-
-
摘要:
具有耐腐蚀、热膨胀系数低等诸多优良物理化学特性的石英玻璃在高性能光学系统中被广泛使用.其要求元件达到纳米级的表面粗糙度,而且没有损伤层和残余应力,因此精加工之后的超精密抛光工序尤为重要.文章介绍了气囊、磁流变、弹性发射、离子束等几种石英玻璃精密抛光方法,侧重阐述了国内外等离子体抛光技术,包括等离子体辅助化学刻蚀、等离子体喷射加工、等离子化学蒸发加工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取得的成果,并且对等离子体技术的未来发展进行了概述.
-
-
闫艳燕;
张亚飞;
张兆顷
-
-
摘要:
为进一步揭示切向超声辅助磨削过程中硬脆材料的表面及亚表面损伤机理,基于应变率模型对其磨削过程中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硬脆材料的脆-塑转变临界切削深度模型与微裂纹损伤深度模型.研究发现,脆-塑转变临界切削深度和微裂纹损伤深度均与应变率有关,其中临界切削深度随着应变率的增加而增加,而横向裂纹损伤深度与中位裂纹损伤深度均随应变率的增加而减小.通过ZrO2陶瓷切向超声辅助磨削试验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由于切向超声振动的引入提高了材料应变率,进而提高了材料的动态断裂应力以及动态断裂韧性,从而扩大了 ZrO2陶瓷的塑性域去除范围,降低了加工表面的横向裂纹与中位裂纹损伤深度,使得ZrO2陶瓷的表面及亚表面质量得到明显改善.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相一致,为进一步揭示切向超声辅助磨削过程中硬脆材料的表面及亚表面微观损伤机理提供了理论参考.
-
-
马浩;
吕启鑫;
白倩
-
-
摘要:
石英玻璃在研磨过程中引入的亚表面损伤影响着下一步工序的去除量和加工效率,对于研磨石英亚表面损伤开展三维检测能够更加准确地指导优化加工工艺.利用偏振激光共聚焦系统对研磨石英玻璃的亚表面损伤进行层析扫描实验,通过对亚表面损伤信号图像特点的分析,提出插值算法提高图像分辨率.根据共聚焦系统特点对亚表面损伤信号进行图像处理,获取亚表面损伤二维分布,利用MIMICS软件对层析扫描结果进行三维重构,得到亚表面损伤的三维分布.此方法能够定量获得研磨石英玻璃亚表面损伤的完整三维信息,对研磨石英玻璃的工艺优化提供有效检测手段.
-
-
张晋宽;
白满社;
滕霖
-
-
摘要:
本文以抛光表面模型为理论,分析了基片表面损伤产生的机理,设计正交实验,得出了基片表面损伤产生的主要因素.通过改进清洗工艺,制备出了无损伤的超光滑表面.
-
-
王婉;
周青;
华东鹏;
李硕;
王志军;
王海丰
-
-
摘要:
因瓦合金作为一种独特的低膨胀材料已广泛用于航空航天等高科技领域,但目前还鲜有对其超精密加工理论和技术的研究,而纳米抛光是因瓦合金超精密加工的一种重要手段。针对纳米抛光过程中因瓦合金的材料去除机理,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抛光速度对材料去除效率、亚表面损伤和抛光表面平整度的影响。通过对磨屑、能量、抛光力、位错运动等方面的分析揭示因瓦合金的变形损伤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材料去除效率随着抛光速度将达到一个临界值,当抛光速度低于100 m/s时,磨削热促使位错形核,亚表面损伤厚度增加;当抛光速度高于100 m/s时,应变速率急剧增大导致位错运动受限,使得亚表面损伤厚度得以降低。为实现因瓦合金高效率和低损伤加工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
-
-
任志英;
高诚辉;
林有希
- 《2016年全国青年摩擦学学术会议》
| 2016年
-
摘要:
通过建立磨粒与光学元件相邻微凸体间的研磨接触数学模型,动态仿真并分析了在压力一定的条件下,不同磨粒粒径、研磨速度等加工参数作用下,磨粒与光学镜片动态接触过程.仿真结果得出不论磨粒粒径的变化,相邻两微凸体间的应力叠加效应对亚表面损伤深度的影响随研磨速度的递增而呈现出增大的趋势.
-
-
-
-
-
-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公开公告日期:2022.06.07
-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偏振激光散射检测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亚表面损伤的方法,是采用线偏振的激光检测,激光器发射检测激光,经过扩束镜,直径增大,发散角减小,经过偏振分光镜、积分球,经由下聚焦透镜聚焦到样品材料表面,透射的光被亚表面损伤散射,表面散射光被积分球收集到,由表面散射光探测器探测记录,得到样品表面散射信号。激光检测时,借助样品台的翻转功能,调整激光入射角,获得样品损伤信号的分布特征,识别复合材料内不同类型损伤。借助积分球收集表面散射光信号分析获得材料表面的分布特征信息。采用双探测器探测,表面散射光探测器探测的光信号与亚表面损伤探测器探测的光信号进行归一化和差分,尽可能减小表面散射光对亚表面损伤检测的影响。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