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重症肺结核

重症肺结核

重症肺结核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90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2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13075篇;相关期刊113种,包括临床肺科杂志、结核病与胸部肿瘤、河北医药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2014年学术大会、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中国医师协会第三届感染科医师大会等;重症肺结核的相关文献由375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毅、李琦、王伟等。

重症肺结核—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2 占比:1.37%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13075 占比:98.57%

总计:13265篇

重症肺结核—发文趋势图

重症肺结核

-研究学者

  • 李毅
  • 李琦
  • 王伟
  • 苏夏鹏
  • 万青梅
  • 付向东
  • 冀小波
  • 刘静
  • 吴秀婷
  • 姚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黄远智
    • 摘要: 目的:探讨补中益气汤加减联合营养支持对重症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在广东省中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住院治疗的重症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7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两组均采用抗痨治疗,对照组使用医学营养支持疗法,以静脉输注营养液为主,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补中益气汤,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天。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情况、肺功能、血气分析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胸闷、紫绀、憋气等症状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前白蛋白(Pre-albumin,PA)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气分析中pH动脉血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_(2))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_(2))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中益气汤加减与营养支持联合治疗重症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有效降低全身炎性反应情况,对血气分析指标改善明显,值得临床借鉴。
    • 吴多池; 钟业腾; 王玉峰; 吴烨莹; 赵庆珠
    • 摘要: 目的探讨重症肺结核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TIM-1,TIM-3)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1056例重症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定义为重症肺结核组,另选同期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0名轻症肺结核患者作为轻症肺结核组。比较两组患者TIM-1、TIM-3以及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CD8^(+))水平;检测并比较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IM-1、TIM-3的mRNA水平;分析重症肺结核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TIM-1、TIM-3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重症肺结核组CD8^(+)、TIM-1和TIM-3水平均高于轻症肺结核组,CD4^(+)水平低于轻症肺结核组(均P<0.001)。重症肺结核组TIM-1 mRNA和TIM-3 mRNA水平均高于轻症肺结核组(均P<0.001)。死亡组CD8^(+)、TIM-1和TIM-3水平均高于存活组,CD4^(+)水平低于存活组(均P<0.001)。相关性分析发现:存活组患者TIM-1、TIM-3与CD4^(+)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114和-0.211,P<0.05),而与CD8^(+)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71和0.680,P<0.05)。结论重症肺结核患者免疫功能紊乱可能与其体内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异常以及TIM-1、TIM-3表达水平升高有关。
    • 曹琳; 吴晓玲
    • 摘要: 目的探讨乙酰半胱氨酸雾化吸入联合常规抗结核方案治疗重症肺结核的效果及对炎性因子、MALAT1、IP-10、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306例重症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抗结核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乙酰半胱氨酸雾化吸入。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炎性因子、MALAT1、IP-10、MMP-9水平和免疫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3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9.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IFN-γ、PCT、IL-4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MALAT1、IP-10及MMP-9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Treg均降低,Th17及Th17/Treg均升高,且观察组的Treg低于对照组,Th17、Th17/Treg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酰半胱氨酸雾化吸入与常规抗结核方案联合应用于重症肺结核治疗中效果满意,可减轻机体炎症反应,调节MALAT1、IP-10与MMP-9水平,还能改善免疫功能指标,值得推广。
    • 王利芬; 侯燕玲; 刘晋萍
    • 摘要: 在日常结核病的诊疗中,非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出现类白血病反应临床较少见,缺乏病例文献报道,临床医师易误诊为单纯合并细菌感染可能,需完善血骨髓象检查及血液科专家会诊。本文通过报告1例重症肺结核伴类白血病反应患者诊疗过程,从而提高该病早期诊断率,避免误诊,避免抗生素的过度使用,有利于患者的治疗与恢复。
    • 刘静; 李龙; 马喜迎
    • 摘要: 目的探讨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联合FadD9重组蛋白对重症肺结核患者的诊断及死亡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127例重症肺结核患者(重症肺结核组),74例非重症肺结核患者(非重症肺结核组),选取同期与结核病患者有1年以上密切接触史的患者36例(密接组)及我院体检健康者92例(对照组)。从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网站上获取fadD9基因序列(基因ID:888574),制备和鉴定FadD9重组蛋白,评估其免疫原性、特异性抗体水平及其临床血浆样本中的细胞免疫水平。记录并统计重症肺结核患者预后,并依据预后死亡情况分为存活组(93例)和死亡组(34例);比较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筛选出影响重症肺结核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纳入并建立Nomogram预测模型,计算一致性指数(C-index)。分别使用ROC、校准曲线、临床决策曲线对Nomogram预测模型进行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有效性进行评价。结果与阳性参照抗原Ag85A蛋白相比,FadD9重组蛋白的A值变化与其基本一致,且均高于阴性对照组。FadD9重组蛋白的血清抗体滴度达1∶12800。FadD9免疫组IL-2、TNF-α和IFN-γ水平分别为126.95、225.87、395.92 pg/mL,三者比例为1.00∶1.78∶3.12。重症肺结核组抗FadD9抗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密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BMI、APACHEⅡ、呼吸衰竭、COPD、肺心病、器官损害、肺部感染、多重耐药结核菌、低血清白蛋白浓度、IGRA、FadD9重组蛋白抗体水平均是重症肺结核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构建的Nomogram模型的C-index为0.742(95%CI:0.684~0.845)。Nomogram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802(95%CI:0.764~0.840),灵敏度、特异度及约登指数分别为85.42%、74.05%和0.595,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整体上看Nomogram模型预测重症肺结核患者死亡的准确度和有效性均较好。FadD9重组蛋白诊断重症肺结核的曲线下面积为0.748,最佳临界值为0.352,敏感性为97.33%,特异性为72.51%。结论IGRA可有效诊断重症肺结核,FadD9重组蛋白可作为IGRA新型抗原组合的候选成分,用于诊断重症肺结核的敏感性较高。本研究构建的Nomogram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临床重症肺结核患者死亡预后辅助预测工具。
    • 卢镜妃
    •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谷氨酰胺和生长激素强化营养对重症肺结核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8例重症肺结核患者随机分成A、B、C组,每组各26例,A组予以标准营养支持治疗,B组予以标准营养支持^(+)谷氨酰胺治疗,C组标准营养支持^(+)谷氨酰胺和生长激素治疗,比较三组干预前后患者营养指标、免疫功能变化情况。结果营养干预后,C组的红细胞计数、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A组、B组(P0.05),但C组影像学总疗效、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A组(P<0.05)。结论谷氨酰胺和生长激素强化营养能够显著改善重症肺结核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利于提高治疗效果,促进预后的改善。
    • 杨芳; 殷卫兵; 严鸣光; 赵斌; 王国戗
    • 摘要: 目的 探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Blimp1、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10(IL-10)水平与重症肺结核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7年8月-2019年8月本院的重症肺结核患者9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临床预后的不同将其分为存活组(n=60)与死亡组(n=32),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情况,观察临床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并对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ROC曲线分析PBMC Blimp1、IFN-γ、IL-10水平对重症肺结核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是否合并呼吸衰竭、Blimp1、IFN-γ、IL-10水平是重症肺结核患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OR=1.413、2.280、2.307、1.570,P70.74pg/mL、IL-10<69.67pg/ml是重症肺结核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Blimp1、IFN-γ、IL-10水平与重症肺结核患者临床预后密切相关,有望成为临床预测重症肺结核患者预后的新指标.
    • 刘伶俐; 赵丽; 李英; 刘静; 徐晓红
    • 摘要: 目的:探讨改良预警评分在重症肺结核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重症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重症肺结核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基础上引进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协助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抢救时间统计学差异.结果:对照组患者在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能有效缩短重症肺结核患者抢救时间,进一步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有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 廖旭芳; 李鸿韵
    • 摘要: 目的:探析重症肺结核伴呼吸衰竭患者应用全程优质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就诊的70例重症肺结核伴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重症护理,观察组实施全程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过程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率(14.29%)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发生率(37.14%),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全程优质护理干预应用于重症肺结核伴呼吸衰竭患者中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并发症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 张岩
    • 摘要: 目的:评价心理护理在重症肺结核患者的中的应用效果及满意度.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在开封市结核病防治所收治的重症肺结核患者46例展开研究调查,按照患者入院时间顺序进行分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遵医行为以及生活质量等几个方面的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总满意度比对照组高,统计差异悬殊,P<0.05;观察组患者其遵医行为明显高于对照组,统计差异悬殊,P<0.05;观察组患者评价生活质量各评分,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等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统计差异悬殊,P<0.05.结论:针对临床重症肺结核患者治疗中采取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行为,引导患者积极、乐观面对生活,值得临床推广采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