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采场

采场

采场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3年内共计1475篇,主要集中在矿业工程、工业经济、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40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61610篇;相关期刊252种,包括金属矿山、煤矿安全、煤炭科学技术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2011'中国矿业科技大会、2008年全国采矿技术高峰论坛、第十届全国矿业系统工程学术会议(MSE'2006)等;采场的相关文献由3050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强、李向东、杨小聪等。

采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40 占比:1.34%

会议论文>

论文:12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61610 占比:98.64%

总计:62462篇

采场—发文趋势图

采场

-研究学者

  • 李强
  • 李向东
  • 杨小聪
  • 许文远
  • 余斌
  • 蒋金泉
  • 郭利杰
  • 钱鸣高
  • 刘光生
  • 吴爱祥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杨珊; 袁鸣珂; 苏凯俊; 徐梓桐
    • 摘要: 针对地下矿山采场内因火灾影响因素多且复杂,涵盖自燃起火与火灾后果多个层面的情况,综合考虑矿石含硫量、含碳量和矿石温度等因素,建立了采场内因火灾多层面分析的指标体系,构建以影响指标为条件属性和以采场内因火灾自燃起火及火灾后果为决策属性的链式变精度粗糙集模型。对采场内因火灾的自燃起火可能性及火灾后果严重性进行了链式关联决策分析,得到了9条置信度为55%以上的采场内因火灾自燃起火决策规则及5条置信度为50%以上的采场内因火灾后果的决策规则。根据链式因果关系对两类规则进行归并整合,得到了采场内因火灾涵盖起因与后果的组合规律。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科学全面地分析采场内因火灾等存在链式关联层面的不确定概率性问题,为矿山预判、应对采场内因火灾及保障安全生产提供了指导。
    • 杨勇
    • 摘要: 针对露天铁矿采场地球物理探测施工安全管控难题,本文基于对露天矿山地质环境及其有关隐伏地质灾害体探测技术设备特点,并结合矿山生产自身属性,综合分析研究提出一种适合露天铁矿采场地球物理探测施工的安全管理流程。该安全管理流程包括:施工前的组织与协调、施工中的安全管控和施工后的安全监控,这不仅可以保证露天采场探测人员和设备的安全,还可以提高探测数据质量,防控露天矿山隐伏地质灾害,提高矿山的安全效益和经济效益。
    • 崔松; 余斌; 侯国权; 郭利杰
    • 摘要: 采场结构参数是地下矿山开采中影响开采安全和回采效率的重要因素,合理选择采场的结构参数是矿山亟需解决的技术难题。以某铝土矿采场结构参数优化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了某铝土矿矿体的赋存条件,采用FLAC 3D三维数值模拟软件,构建了直接顶板为土状岩体的铝土矿分条回采模型。为确定较为合理的采场结构参数,分别选取7、9、11 m三种采场跨度开挖方案,分析了不同结构参数下的围岩变形、应力分布和塑性区分布特征。对比各方案应力、位移、塑性区之间的变化。结果表明,7 m跨度下采场整体处于稳定状态;当跨度增加到9 m,采场顶板出现一定的塑性区;当跨度继续增加到11 m,采场顶板的塑性区范围和位移量进一步增大,采场中间存在沿条带方向出现垮冒的风险。因此,为了保证采场稳定性与安全,建议采场跨度选择9 m。研究结果对类似铝土矿矿山采场结构参数的确定具有借鉴意义。
    • 宋哲强
    • 摘要: 在沿空留巷开采过程中,传统支护所采用的方式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会使得采空区顶板位置的悬臂压力过大,达不到相应的支护效果,引起巷道变形,更严重则会破坏顶板,导致回采工作面上覆岩石出现垮落现象,在上下巷产生悬臂梁。对国内外无煤柱开采技术的发展进行简要阐述,结合巷道上覆煤层垮落方式进行分析,随后对切顶卸压无煤柱开采技术的原理及应用等内容进行深入研究。
    • 曾庆田; 徐天岳; 刘科伟
    • 摘要: 为研究地应力作用下地下金属矿山采场不稳固现象及灾变机理,以云南狮子山铜矿16中段29-38#采场为研究对象,数值模拟并分析了采后结构的静力稳定性以及地应力-爆破耦合作用下的动静稳定性.结果表明,矿柱邻近大补偿空间区域应力集中程度最高,为最危险区域;采场围岩损伤为较高应力集中下地应力-爆破应力波耦合作用的结果,大补偿空间爆破开挖是采场不稳定的直接原因.为提高采场结构稳定性,应尽量减小补偿空间尺寸,并尽可能将补偿空间均匀布置于矿房之内.
    • 柴敬; 刘永亮; 袁强; 张丁丁; 杜文刚; 韩志成; 马哲; 雷武林
    • 摘要: 矿山围岩应力与结构演化机理是深部煤炭资源开采围岩控制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采场和巷道围岩应力演化与变形破坏监测,是掌握应力场动态迁移规律,分析覆岩分区破裂、结构演化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井下灾害超前辨识和危险区域感知预判的基础.近年来光纤传感技术在解调原理、传感器研发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可实现不同尺度的围岩应力、变形,大范围、分布式动态监测,成为了岩体变形破坏的重要监测手段之一.分析了光纤传感技术在矿山围岩变形与破坏监测方面的应用进展,总结了用于采场和巷道围岩变形监测中的光纤传感理论及适用特点,归纳了光纤传感系统布设方法与安装工艺,讨论了采场覆岩"横三区、竖三带"分布,覆岩结构演化,支承压力分布,顶底板变形特征的光纤表征机制,介绍了光纤传感技术在矿山围岩变形表征中的最新成果.结果表明:光纤传感技术在矿山围岩监测中的应用仍处于现场应用研究阶段,在智慧矿山建设背景下,采场和巷道围岩变形监测技术向多参数、智能化、实时动态监测发展,光纤传感技术存在多参量、多尺度传感器研发,多维度光纤传感系统及布设工艺,大数据光纤传感数据智能分析系统构建等研究热点.研究成果对推动矿山围岩光纤传感智能监测技术研发与应用具有积极意义.
    • 刘洲基
    • 摘要: 西藏谢通门雄村铜矿属于与晚侏罗世侵位的角闪石英闪长玢岩有关的低品位斑岩型Cu(Au)矿床,采用露天开采方案.该矿地质条件复杂,第四系地表覆盖堆集层、冰冻、断层、地下涌水相对突出为显著特征,对包括边坡的稳定性、主运输系统的畅通、安全生产带来严重的影响.通过逐项的分析,分析影响的表现形式.提出了清理第四系地表覆盖堆集层、构建全过程监护系统、优化采场主要参数局部、局部改造主运输道路畅通、建立高效率的防排水系统、加强特殊地质条件下的操作工艺管理、持续开展矿区岩石力学综合研究等综合应对措施.
    • 何磊
    • 摘要: 通过对杜达铅锌矿探矿钻孔数据的统计与分析,结合采场实际情况,计算Zn矿带、Py矿带等六个岩组RQD值,通过RQD值与巴顿岩体质量评价法对六个岩组稳定性进行分析,并分析其最大不支护跨距.对上向进路充填采矿方法初步方案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分别针对采场充填工艺、回采顺序、采场支护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废石十砂袋筑坝工艺充填挡墙施工,将"隔一采一"进路充填回采调整为进路顺序回采,使用人工喷砼假柱与锚索支护综合采场支护技术分别解决了采场接顶充填,解决了二步采顶板风险高、损失贫化大和矿岩不稳固采场安全高效回采难题.
    • 智晓峰; 鞠兴军; 张周爱; 缪卫峰; 杜勇志; 张洋; 杨小彬; 程虹铭
    • 摘要: 冬季露天煤矿采场不同程度地产生雾气,降低了采场空间能见度,既影响铲装效率又产生安全隐患.为此,测定采场煤壁及铲装空间的温度、湿度和风速,并分析雾气产生原因;基于不可压缩流体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湍流模型及离散相模型,建立露天煤矿采场流场及雾气分布模型,模拟分析采场空间雾气分布规律及不同风机组合下采场流场分布和除雾效果.结果表明:采场空间内以煤尘作为凝结核依托,通过降温增湿、混合增湿的方式产雾;电铲与煤壁间10 m区域为雾气形成的主要区域,雾气最大浓度为17.7 g/m3;增设风机可有效改变采场空间流场,不同风机组合除雾效果不同,一台风机作用后雾气最大浓度为15.2 g/m3;水平和垂直两台风机作用后雾气最大浓度分别为4.53、9.94 g/m3,3台风机作用效果最佳.
    • 赵亚妮; 穆锡川; 李国栋; 李威
    • 摘要: 随着开采深部的不断增加,采场发生岩爆的概率越来越大,论文构建了深部开采模型,在此基础上对岩爆危险性进行分析,研究结论可有效指导深部采场的安全生产工作.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