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行为
选择行为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460篇,主要集中在经济计划与管理、公路运输、农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99篇、会议论文21篇、专利文献91709篇;相关期刊317种,包括合作经济与科技、集团经济研究、会计之友等;
相关会议18种,包括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9届学术年会、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2013年全国中青年农业经济学者学术年会暨全国高等院校农林经济管理学科院长(系主任)联谊会等;选择行为的相关文献由995位作者贡献,包括侯俊利、刘鉴毅、庄平等。
选择行为—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91709篇
占比:99.54%
总计:92129篇
选择行为
-研究学者
- 侯俊利
- 刘鉴毅
- 庄平
- 张涛
- 章龙珍
- 赵峰
- 陈坚
- 陈淮莉
- 余国新
- 刘军
- 刘旺
- 吕建华
- 张建红
- 桂连友
- 王炜
- 冯广朋
- 张姣
- 张文忠
- 李宪
- 李晓伟
- 李海鹰
- 杨忠振
- 杨敏
- 王立晓
- 袁良月
- 许心越
- 赵艳
- 钟异莹
- 闫文罡
- 黄晓荣
- 乔飞
- 于康一
- 仇舒诚
- 何望
- 候婉玲
- 傅志妍
- 刘众
- 刘佳美
- 刘博闻
- 刘晓彤
- 刘晶晶
- 刘玉冰
- 卢少华1
- 卫亚运
- 周兵
- 周沛臣
- 周玲利
- 周竹萍
- 周钊
- 唐旭
-
-
吴祁;
顾丽丽
-
-
摘要:
文章探究未成年残疾人祖辈照护者的健康信息源选择行为影响因素,为构建有助于祖辈照护者健康信息源选择的内外部生态提供依据。采用深度访谈法搜集15位祖辈照护者的健康信息源选择行为相关资料,对文本内容进行三级编码,包括开放性编码、主轴编码、选择性编码,并检验理论饱和度。研究发现:影响祖辈照护者健康信息源选择的主要因素包括:能力维度、家庭生态、信息源特征、内外部感知与残疾状况,由此构建未成年残疾人祖辈照护者的健康信息源选择行为影响因素理论模型,系统阐述各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为提出有助于祖辈照护者健康信息源选择的总体性构想与操作化建议提供实证依据。
-
-
杜涛;
刘珍珍;
杨嘉领
-
-
摘要:
目的:分析医联体内患者选择基层或非基层医疗机构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基层首诊提供政策建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医联体内医疗机构门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应用单因素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患者就医机构选择的影响因素。结果:“距离近”是患者选择就医机构的首要因素,选择非基层医疗机构就医的患者还关注医疗水平;患者个体特征因素(年龄、学历、职业等)、医疗服务感知因素(取药等候时间、诊疗费用及诊疗结果等)、医联体相关政策认知因素都会影响患者就医机构的选择。结论:应完善医联体内部制度建设,优化外部政策环境,合理引导患者的就医机构选择。
-
-
周桂芹;
陈香玉
-
-
摘要:
网络蔬菜流通终端的发展对实体蔬菜流通终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冲击。本试验在计划行为理论框架的基础上,引入感知风险、终端形象变量,构建消费者实体蔬菜流通终端选择行为模型,基于山东省305份微观调查数据,对消费者实体蔬菜流通终端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实证结果显示,主观规范和终端形象对消费者实体蔬菜流通终端选择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终端形象和选择意愿对消费者实体蔬菜流通终端选择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消费者实体蔬菜流通终端选择行为的对策建议,以期为网络蔬菜流通终端冲击背景下的实体蔬菜流通终端发展提供借鉴。
-
-
黄大勇;
熊豪;
周芳雅
-
-
摘要:
家庭农场对农业机械化服务的选择是影响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于2020年在安徽、湖北、江西、四川、重庆四省一市对612家种植水稻的家庭农场进行调研,运用Logit模型从农场经营者个体特征、农场经营者家庭特征、耕作条件、政策因素、市场环境5个方面考察分析影响家庭农场在耕整环节农业机械化服务选择的因素。结果表明:(1)基于利润最大化的考量,选择“自购农机”的家庭农场不一定会使用“自我服务”;(2)家庭纯收入、劳动力数量、农地细碎化程度、农机购置补贴、农机作业费等因素会增加家庭农场“自购农机”开展“自我服务”的概率,家庭农场专项补贴、劳动力价格的影响作用则相反;农场经营者文化程度越高越会增加“自购农机”和“服务外包”的概率,而农场经营者年龄越大则相反;(3)从影响程度看,农场经营者个体特征、农场经营者家庭特征、耕作条件、政策因素对家庭农场农机服务使用行为的影响程度较小,市场环境的影响程度较大。
-
-
颉磊;
王立晓
-
-
摘要:
为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和出行分担率,考虑常规公交和地铁的舒适性、便捷性、总体满意度等8个心理潜变量,通过问卷调查获得乌鲁木齐市的出行数据,基于巢式Logit模型,建立考虑心理潜变量的混合选择模型,对市内出行者出行方式选择行为进行研究。通过模型拟合结果可知:出行费用、拥挤程度、步行距离对出行者出行方式选择行为有显著负影响;出行者是否有车会显著影响出行者是否选择公共交通出行;青年群体、高学历群体、高收入群体更倾向于选择小汽车出行;地铁的快速准时性、便捷性、总体满意度,以及常规公交的便捷性、舒适性、总体满意度都显著影响出行者出行方式选择行为。
-
-
施非凡;
朱震军;
陈俊兰;
仇舒诚
-
-
摘要:
随着城镇化和机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促动了大城市轨道交通出行方式的吸引力,停车换乘将成为一种新型出行方式,能有效引导小汽车出行向轨道交通出行方式转变,是城市交通需求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文中在回顾国内外关于轨道交通站点停车换乘相关研究发展历程基础上,对停车换乘的设施选址布局、停车换乘影响因素、选择行为特征、措施保障以及发展策略等方面进行梳理分析,提出在轨道交通网络化发展、智慧交通系统建设等前提下利用移动终端技术、GPS定位和GIS等技术在轨道交通网络背景下对停车换乘方向进行研究。
-
-
施红华
-
-
摘要:
农业是我国的重点支撑产业,如病虫害未能得到有效抑制,将影响农业发挥自身优势.由于温室的生产环境和反季节的生产方式加大了防治难度,致使设施农业本身为病虫害的生存环境创造了适宜的条件.因此,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应根据当地的生态环境及经济效益进行综合分析,全面优化农户的种植技术,提高农户的安全意识,减少农药用量,保护生态环境.在研究中,对蔬菜种植户的农药选择行为进行了分析,以论证在农药选择行为分析中的影响因素.
-
-
肖菲
-
-
摘要:
Vlog是在现代传播技术发展下,替代了以往的文字博客而产生的一种视频日志、网络博客影像形式,孕育并诞生了一大批特定的受众群。Vlog受众带有独特的时代性,他们的选择行为是由外界社会环境和个体心理因素交互产生的,而个体选择往往是推动Vlog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本文从受众的依赖性、辨识力、个性化、主动化方面,探究受众对Vlog视频形式的认知规律、选择行为,对现代社会中新媒体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
-
程谦;
朱晓宁;
卢万胜
-
-
摘要:
针对中长距离城际旅客对高铁,民航,空铁联运与民航中转等出行方式的选择行为.应用意向调查(SP)方法选择3个典型OD开展客流调查,构建多项式logit(mnl)模型与混合logit(ml)模型拟合数据,分析影响旅客选择行为的关键因素,说明旅客选择行为的异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相比MN L模型,ML模型显著提升了模型预测能力,更好描述了旅客选择行为的异质性,更适于出行方式选择行为建模;行程前时间,在途时间,中转时间是影响旅客选择的主要因素;出行目的,公费出行等对出行方式选择也有重要影响;在1400~2000 km运距范围,减少中转时间可以有效提高空铁联运与民航中转出行方式市场分担率;1400 km运距范围内,如果中转时间在1.5 h以内,则民航中转与空铁联运2类出行方式的替代特征明显,2000 km运距范围民航中转市场分担率显著高于空铁联运.
-
-
王立晓;
韦杰;
孙小慧
-
-
摘要:
通过考虑感知有用性、感知风险、环保意识等六个心理潜变量,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消费者电动汽车购买决策中的内在机理进行深入探究,不仅分析了影响电动汽车选择行为的心理潜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且探究了个人属性与心理潜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感知有用性等心理潜变量对消费者的选择行为存在显著影响;消费者的社会经济属性对部分心理潜变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政府进一步推广电动汽车提供理论依据.
-
-
乐意
- 《2019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
| 2019年
-
摘要:
除了出行时间、费用等传统因素会影响出行方式选择行为,出行者本身的主观态度和感知也会造成影响.由于这些潜在的主观变量度不能直接反映在传统的离散选择模型中,采用混合选择模型进行进一步扩展.研究采用苏州市吴江区的案例研究来建立一个将安全问题作为潜变量的混合选择模型.标定结果显示混合选择模型比没有潜变量的多项logit模型得到更好的拟合优度.此外,一些社会经济因素,如性别,年龄和居住地点,也会影响出行者对出行安全的考量.
-
-
张硕;
李英姿
- 《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9届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开源设计是近年来涌现出的一种新兴的互联网集群设计模式,指大量具有知识互补性的设计志愿者借助开放的网络平台,自发参与新产品的开发,共同完成产品创意、设计、实验甚至试制和推广的全过程.本文分析了开源设计过程中设计者之间的协作关系和协作流程,根据开源设计分布、开源和进化的基本理念,提出了开源设计的自组织推进原理,结合协作流程及协作伙伴选择行为模型,开发了面向设计者行为的开源设计过程多主体仿真系统。最后,通过改变主观偏好(协作历史)和客观偏好(主体间匹配度或主体的综合能力值)两个因素,设计了4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设计者协作伙伴选择模型可有效描述设计人员的协作行为及协作过程,该模型可嵌入所开发的多主体仿真系统,通过多主体仿真实现不同协作伙伴选择行为对开源设计进程的影响分析。
-
-
-
-
WANG Na;
王娜;
ZHANG Lei;
张磊
- 《2016中国农林经济管理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超市逐渐成为消费者购买生鲜农产品的重要场所.本文利用对山东省烟台、潍坊、济宁、临沂四市510名消费者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排序多元Logit模型,深入分析了影响消费者选择生鲜农产品零售终端的各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家庭人均收入、零售终端的净距离及消费者对价格和质量的偏好程度对消费者零售终端的选择有显著的影响.根据研究结论,本文认为蔬菜的三种零售终端在未来较长的时间内将长期并存,在对农产品零售终端进行布局规划时要充分考虑经济距离的合理性,同时对农产品零售终端的升级改造要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
-
-
马红涛;
楼嘉军
- 《第二届中国休闲与旅游发展论坛》
| 2017年
-
摘要:
居民的休闲方式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本研究以上海为例,分别于2004年和2014年对上海市民休闲方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问卷调研.通过研究发现:休闲方式影响因素可分为休闲支持因子、休闲保障因子、自我身心因子、消遣功能因子、提升功能因子和外部环境因子.与2004年调研结果相比,2014年对上海市民休闲方式影响因素中选择“影响非常大”的比例明显增加的主要有“休闲方式的趣味性”“休闲方式的娱乐性”“休闲场所距居住地的距离”等.2004年中选择“影响非常大”比例相对较高的为“休闲方式的知识性”“休闲场所的管理水平”和“自己的兴趣爱好”.与2014年相比,上海市民选择“完全没有影响”和“影响非常大”等极端选项的比例明显下降,居民休闲方式选择的主观性不断加强.
-
-
马红涛;
楼嘉军
- 《第二届中国休闲与旅游发展论坛》
| 2017年
-
摘要:
居民的休闲方式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本研究以上海为例,分别于2004年和2014年对上海市民休闲方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问卷调研.通过研究发现:休闲方式影响因素可分为休闲支持因子、休闲保障因子、自我身心因子、消遣功能因子、提升功能因子和外部环境因子.与2004年调研结果相比,2014年对上海市民休闲方式影响因素中选择“影响非常大”的比例明显增加的主要有“休闲方式的趣味性”“休闲方式的娱乐性”“休闲场所距居住地的距离”等.2004年中选择“影响非常大”比例相对较高的为“休闲方式的知识性”“休闲场所的管理水平”和“自己的兴趣爱好”.与2014年相比,上海市民选择“完全没有影响”和“影响非常大”等极端选项的比例明显下降,居民休闲方式选择的主观性不断加强.
-
-
马红涛;
楼嘉军
- 《第二届中国休闲与旅游发展论坛》
| 2017年
-
摘要:
居民的休闲方式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本研究以上海为例,分别于2004年和2014年对上海市民休闲方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问卷调研.通过研究发现:休闲方式影响因素可分为休闲支持因子、休闲保障因子、自我身心因子、消遣功能因子、提升功能因子和外部环境因子.与2004年调研结果相比,2014年对上海市民休闲方式影响因素中选择“影响非常大”的比例明显增加的主要有“休闲方式的趣味性”“休闲方式的娱乐性”“休闲场所距居住地的距离”等.2004年中选择“影响非常大”比例相对较高的为“休闲方式的知识性”“休闲场所的管理水平”和“自己的兴趣爱好”.与2014年相比,上海市民选择“完全没有影响”和“影响非常大”等极端选项的比例明显下降,居民休闲方式选择的主观性不断加强.
-
-
马红涛;
楼嘉军
- 《第二届中国休闲与旅游发展论坛》
| 2017年
-
摘要:
居民的休闲方式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本研究以上海为例,分别于2004年和2014年对上海市民休闲方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问卷调研.通过研究发现:休闲方式影响因素可分为休闲支持因子、休闲保障因子、自我身心因子、消遣功能因子、提升功能因子和外部环境因子.与2004年调研结果相比,2014年对上海市民休闲方式影响因素中选择“影响非常大”的比例明显增加的主要有“休闲方式的趣味性”“休闲方式的娱乐性”“休闲场所距居住地的距离”等.2004年中选择“影响非常大”比例相对较高的为“休闲方式的知识性”“休闲场所的管理水平”和“自己的兴趣爱好”.与2014年相比,上海市民选择“完全没有影响”和“影响非常大”等极端选项的比例明显下降,居民休闲方式选择的主观性不断加强.
-
-
ZHUANG Yan;
庄焱;
CHEN Xuewu;
陈学武;
CHENG Long;
程龙
- 《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9届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为研究我国中小城市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特征,探索中小城市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意向调查设计方法,量化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并针对中小城市居民出行方式结构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策略,本文选取湖州为例进行SP和RP相结合的调查.基于调查数据,构建了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MNL模型,标定出其中的时间及费用参数,并估算了不同出行方式的时间价值,总结发现了中小城市居民出行的特征.针对中小城市居民出行特征中存在的出行方式结构不合理问题,引用协同学原理推导并建立居民出行方式结构参量方程.计算得出不同出行方式出行费用的理论优化值,对未来湖州的交通规划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并据此提出一系列适合我国中小城市的居民出行结构优化措施.未来湖州的公交票价需进一步降低,此外应加大私家车、出租车的收费水平以限制小汽车的过度使用,并适度限制电动车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