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向调查
意向调查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251篇,主要集中在农业经济、预防医学、卫生学、公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7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3884篇;相关期刊182种,包括数据、辽宁经济统计、齐鲁粮食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五届中国管理学年会(MAM2010)、2008年国际交通技术创新与应用大会暨国际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养护技术大会、第四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等;意向调查的相关文献由415位作者贡献,包括干宏程、吕军、郝模等。
意向调查
-研究学者
- 干宏程
- 吕军
- 郝模
- 房信刚
- 毛树春
- 赵胜川
- 陈天
- 陈瀚钰
- 关宏志
- 崔欣
- 张圆
- 李伟
- 王颖
- 罗力
- 谢庆文
- 侯现耀
- 傅鸿鹏
- 冯璐
- 刘东
- 吴晓
- 商驰
- 姚霞
- 孙晓明
- 孙梅
- 安静
- 尹爱田
- 岩磊
- 应丽娴
- 张光鹏
- 张勇
- 张文忠
- 张秀媛
- 施榕
- 李春艳
- 李永前
- 李程跃
- 杨冰
- 梁浩
- 汪嘉栋
- 沈杰
- 潘久四
- 王志锋
- 王汉松
- 王红漫
- 王芳
- 白常凯
- 秦焕美
- 程晓明
- 章国鹏
- 笪伟中
-
-
钱依楠;
申华鹏;
吴静娴;
韩印;
刘宇洁
-
-
摘要:
为了解城市公交信息化服务对公交乘客出行方式转移的影响,以上海市杨浦区为例,进行关于公交信息化服务下乘客出行方式转移的调查,获取个人属性、公交出行经历、公交出行评价、出行方式转移意向以及公交信息服务需求等信息。从公交信息使用者角度,重点关注公交信息化服务对乘客出行方式转移的影响,分别构建信息化服务情境下(公交到站时间与计划出发时间相差过大和车辆未在提示的时间内到达)的公交出行方式转移二项logit模型。模型结果表明:乘客平均候车时间、是否经常使用公交到站服务、是否有道路拥挤车辆未按时进站等原因而产生出行延误的经历、公交信息准确性评价与是否有必要提示同公交线路连续班次的到站时间等因素对不同情景下的乘客出行方式转移具有显著影响。
-
-
潘福全;
董炳洁;
张丽霞;
贾庆凯;
杨晓霞;
陈德启
-
-
摘要:
为充分考虑老年人选择意愿,制定更加合理的公交优惠政策,通过问卷调查,获得老年人出行意愿的数据,分析老年人出行时空特征和出行影响要素。以年龄、月收入、居住地和出行频次等为变量,运用SPSS建立无序多分类Logistic公交优惠政策模型。通过似然比检验得到月收入和出行频次的显著水平值均小于0.05,并分析不同公交优惠政策下老年人的出行频次。结果显示,月收入和出行频次两个变量对老年人选择公交优惠政策意愿有显著影响,收入越低和出行次数越高的老年人倾向于选择免费乘车政策,不同公交优惠政策对不同年龄段老年人出行率的影响明显不同。在完善公交优惠政策时,可以按照老年人的年龄、月收入和出行频次划分老年人群体,并制定不同的公交优惠政策。
-
-
程谦;
朱晓宁;
卢万胜
-
-
摘要:
针对中长距离城际旅客对高铁,民航,空铁联运与民航中转等出行方式的选择行为.应用意向调查(SP)方法选择3个典型OD开展客流调查,构建多项式logit(mnl)模型与混合logit(ml)模型拟合数据,分析影响旅客选择行为的关键因素,说明旅客选择行为的异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相比MN L模型,ML模型显著提升了模型预测能力,更好描述了旅客选择行为的异质性,更适于出行方式选择行为建模;行程前时间,在途时间,中转时间是影响旅客选择的主要因素;出行目的,公费出行等对出行方式选择也有重要影响;在1400~2000 km运距范围,减少中转时间可以有效提高空铁联运与民航中转出行方式市场分担率;1400 km运距范围内,如果中转时间在1.5 h以内,则民航中转与空铁联运2类出行方式的替代特征明显,2000 km运距范围民航中转市场分担率显著高于空铁联运.
-
-
谷鑫鑫;
赵胜川;
罗欢欢
-
-
摘要:
为研究共享汽车作为高铁站接驳交通出行方式的可行性,在大连北站、长春西站和哈尔滨西站3个高铁站的候车厅内对出行者随机抽样,进行行为调查(Stated Preference,SP)与意向调查(Revealed Preference,RP)的组合问卷调查,并建立多项离散选择模型(Multinomial Logit Model)对影响高铁站接驳交通出行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等待时间、出行时间、费用和押金均对出行者接驳交通出行方式的选择具有显著影响,且均对共享汽车产生负效用;选择共享汽车进行高铁站接驳出行的出行者主要特征有年龄为18~30岁、与他人结伴出行、日常出行方式为私家车、高铁出行目的为旅游、月收入较高、喜欢开车、接驳出行距离较远等。“高铁+共享汽车”服务模式具有可行性,但是目前受访者对共享汽车的使用率和了解程度均较低,需要加大共享汽车的宣传力度并提高其服务质量。
-
-
谷鑫鑫;
赵胜川;
罗欢欢
-
-
摘要:
为研究共享汽车作为高铁站接驳交通出行方式的可行性,在大连北站、长春西站和哈尔滨西站3个高铁站的候车厅内对出行者随机抽样,进行行为调查(Stated Preference,SP)与意向调查(Revealed Preference,RP)的组合问卷调查,并建立多项离散选择模型(Multinomial Logit Model)对影响高铁站接驳交通出行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等待时间、出行时间、费用和押金均对出行者接驳交通出行方式的选择具有显著影响,且均对共享汽车产生负效用;选择共享汽车进行高铁站接驳出行的出行者主要特征有年龄为18~30岁、与他人结伴出行、日常出行方式为私家车、高铁出行目的为旅游、月收入较高、喜欢开车、接驳出行距离较远等."高铁+共享汽车"服务模式具有可行性,但是目前受访者对共享汽车的使用率和了解程度均较低,需要加大共享汽车的宣传力度并提高其服务质量.
-
-
郝英
-
-
摘要:
目的:调查和分析孕晚期孕妇纯母乳喂养意向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月到12月间在我院产科接受产检的460名孕晚期孕妇为对象展开研究,通过发放问卷的形式,调查孕晚期孕妇的一般资料,纯母乳喂养相关信息,并对其展开统计分析,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365例孕妇表达了纯母乳喂养意向,所占比例达79.0%.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晚孕期产妇产后开始工作、母乳喂养态度、母乳喂养的自我效能,是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对于当前我国的孕晚期孕妇来说,依然有较为积极的纯母乳喂养意向.但是依然有部分孕妇对此有不同想法.对于医护人员应有意识的引导孕晚期孕妇,逐步形成纯母乳喂养意识.
-
-
-
-
顾天奇;
李晋;
江勇东;
庄楚天
-
-
摘要:
共享单车在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外部性问题,对城市交通和管理提出了挑战。与此同时,公共自行车因为公益性、可控性、对弱势群体的友好性等特点逐渐回归公众视野。面对共享单车与城市公共自行车的竞争与合作关系,是采取双推进的"平衡发展策略",还是有取舍的"不平衡"发展策略,成为地方政府发展慢行交通的"决策点"。文章以苏州为例,在意愿调查基础上辅以公共自行车大数据分析,构建SWOT分析模型,指出两种单车各有其目标用户和使用场景,宜在空间上区分,功能上互补。老城等地区用户和出行行为固定的弱势群体用户对公共自行车需求更为刚性,而共享单车的潜在用户更年轻化、对费用更不敏感。此外,意向分析也显示,在公共自行车服务便利的城市,新引入共享单车,除了会直接产生对公共自行车的分流,还会面临用户使用意向有限、转移公共交通的挑战。针对规划主管部门,文章也给出了公共自行车和共享单车的行业管理建议。
-
-
LU Jiawei;
ZHOU Xizhao
-
-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家庭汽车保有量在快速增长,人们的出行也越发频繁,出行的增加带来了停车难的问题,停车问题成为了城市交通管理的主要问题之一.由于城市的空间资源有限使得停车位较少,停车费用昂贵.很多出行车辆在搜索停车位时花费了不必要的时间和能量.为了应对停车难的问题,文章通过研究停车场地的选择因素,对停车场地的选址及建设提出一定的建议.数据收集使用的是意向调查方法,设置9种假设情景,并基于广义估计方程进行建模,通过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