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向性
趋向性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245篇,主要集中在植物保护、基础医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1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4442篇;相关期刊206种,包括会计之友、记者摇篮、中学教研:数学版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10中药炮制技术、学术交流暨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产业专业委员会2016年学术年会等;趋向性的相关文献由471位作者贡献,包括何昌浩、张爱华、周斌等。
趋向性
-研究学者
- 何昌浩
- 张爱华
- 周斌
- 倪崖
- 刘卫平
- 姬广海
- 崔华栋
- 张剑宁
- 彭讯
- 李坤
- 王扬
- 石其贤
- 董莹
- 薛亚梅
- 谢勇
- 谢海锋
- 费舟
- 邱枫
- 陈爱君
- 丘天
- 任燕
- 何华
- 何戈
- 冀凤全
- 刘健
- 刘建新
- 刘政智
- 华荣
- 吕文秀
- 吴丽莉
- 姬西团
- 孙洁
- 季雅泰
- 宋亚文
- 宋少军
- 宋蕾
- 左元梅
- 张涛
- 晏帅
- 朱正秋
- 李卓琦
- 李学斯
- 李庆辉
- 李晓林
- 杨东铭
- 杨大松
- 杨荣华
- 桂宙
- 梁景文
- 汤俊
-
-
赵瑞;
牛越;
王雅丽;
王美;
赵萌萌;
张晓晨;
焦丽亚琳;
韩渊怀;
李锐
-
-
摘要:
【目的】地红蝽Pyrrhocoris tibialis是一种重要的农业植食性害虫,寄主范围广泛。本研究测定地红蝽对不同植物的取食偏好及分析寄主植物物理性状和营养物质在地红蝽成虫寄主选择行为中的作用,以期从寄主理化性状的角度来探讨地红蝽寄主选择行为机制,为指导作物抗虫育种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自由选择方法研究地红蝽成虫对5种寄主植物(谷子Setaria italica、高粱Sorghum bicolor、绿豆Vigna radiata、大豆Glycine max和玉米Zea mays)叶片的取食选择性;使用Y型嗅觉仪进一步检测地红蝽对5种植物叶片气味的趋性反应;测定分析5种植物叶片物理性状及主要营养物质含量与地红蝽取食选择性的相关性。【结果】地红蝽成虫对5种寄主植物叶片的取食选择率存在显著性差异,依次为谷子>高粱>绿豆=大豆>玉米,与对这5种寄主植物叶片气味的趋性反应百分率结果一致。相关性分析表明,地红蝽成虫的取食选择性与叶片长宽比、含水量和背面茸毛密度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81,0.884和0.906,而与地红蝽成虫取食前后寄主植物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和总蛋白质含量变化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15和-0.951。通径分析表明,寄主植物叶片背面茸毛密度和总蛋白质含量变化是地红蝽寄主选择性的重要决定因素。【结论】地红蝽成虫对不同寄主植物存在取食选择和趋向性差异,地红蝽成虫取食选择与寄主植物叶片长宽比、背面茸毛密度、含水量以及可溶性糖和总蛋白质含量变化有关。
-
-
阚晓晴;
程金花
-
-
摘要:
以云南省建水县喀斯特地区的天然次生林、人工云南松纯林、灌木及天然草本共4种植被类型为研究对象,利用拓扑原理及工业CT扫描技术,识别研究区4种植被类型条件下的土壤大孔隙网络结构,并结合VG Studio MAX软件,定量分析大孔隙的弯曲度、扭曲度、趋向性等特征。结果表明:4种植被类型的土壤持水量依次为天然草地>灌木>天然次生林>人工云南松纯林,土壤毛管孔隙度依次为灌木>草地>人工云南松纯林>天然次生林,天然草地无深层根系但破碎程度高,人工林20~30 cm深的土壤破碎程度更低,且人工林的累积扭曲度接近天然次生林和天然草地的1.30倍,因此人工恢复后的土壤结构复杂,可有效延长土壤水分的滞留时间。坡下大孔隙在有、无根系的条件下,均具有明显的偏向性,且不对称。4种植被类型的大孔隙偏向性依次为天然次生林>人工云南松纯林>灌木>天然草地。
-
-
马存德;
田国庆;
李燕魁;
杨祎辰;
王二欢
-
-
摘要:
2017—2020年对新疆乌鲁木齐北部山区、昌吉、伊犁、塔城的红花产区以及云南产区进行实地调查,重点观察红花种植地块及其周边顶羽菊的分布、红花指管蚜虫数量及其分布,探索红花指管蚜虫对顶羽菊植物具有趋向性这一现象存在的普遍性,为红花生态种植中防治红花蚜虫和顶羽菊提供新思路.结果表明:生长在红花地中的顶羽菊植株上密集着红花指管蚜虫,而相邻的红花植株上鲜有见到.说明与红花相比,顶羽菊对红花指管蚜虫具有更强的趋向性(正趋性).调整研究结果对红花的生态种植及虫害草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
-
那赫
-
-
摘要:
一、激发兴趣,提高主动创新的动机爱好是创造性思维的先导,爱好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爱好时,他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着地去探索。学生学习,要有正确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爱好,学习才会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有产生了爱好,才会有动机,这样思维活动得以启动运行,获得信息,检验信息,使自己的知识水平由量变到质变,才能结出硕果。因此,只有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爱好,才能在学习中逐步培养创新的意识。
-
-
张晨亮;
李欣;
米一;
苗丽;
徐立强;
陈瑶瑶;
刘拥军;
刘广洋
-
-
摘要:
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来源于中胚层的成体干细胞,体内分布广泛,可从骨髓、脂肪、牙髓、脐带/胎盘等组织中分离获取,具有高度的可增殖和分化潜能,较低的免疫原性,同时具有向炎症损伤部位微环境的趋向性,在疾病治疗方面可作为基因药物的载体实现精准治疗.癌症被认为是永远无法愈合的伤口,其组织微环境在损伤与修复中呈无休止的动态变化,MSCs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利用MSCs具有的向肿瘤组织中归巢及定位的特点,对其进行抗肿瘤药物的基因工程改造可能在癌症的治疗上是一种新的策略.概述MSCs在癌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基因修饰MSCs治疗癌症的研究进展,旨在为临床使用基因修饰MSCs治疗癌症提供策略和见解.
-
-
-
-
-
-
汪显耀;
许键炜
-
-
摘要:
目前许多神经系统疾病如缺氧缺血性脑病、恶性脑胶质瘤、神经退行性疾病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仍无有效治疗方法或即使能够控制症状仍难以彻底治愈,预后较差,致残率高,严重影响个人生活品质和家庭幸福,并给家庭、社会造成极大的负担。近年来随着干细胞研究越来越深人。
-
-
-
-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产业专业委员会2016年学术年会》
-
摘要:
日本侵华战争,是一场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侵略战争.中国的丰富的矿产资源是其掠夺的目标.本文从全国地质资料馆现存日文地质资料出发,分析研究其侵华时期形成地质资料的时间、空间分布,发现在不同时期日本侵略者形成的地质资料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日俄战争至'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至'七七'事变,'七七事变'(1937年)至抗战胜利(1945年).不同时期,日本侵略者形成地质资料具有明显时空分布性及趋向性,一段时期形成的地质资料是为下一步侵华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