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负压吸引

负压吸引

负压吸引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3年内共计2644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13篇、会议论文18篇、专利文献301000篇;相关期刊446种,包括当代护士(专科版)、全科护理、齐鲁护理杂志等; 相关会议16种,包括第十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疡科学术交流会、第22届北京·国际宫腹腔镜及微创手术研讨会、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第19次学术交流会暨中国医师协会烧伤科医师分会2012年年会等;负压吸引的相关文献由6225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勇、高宏、崔志明等。

负压吸引—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13 占比:0.34%

会议论文>

论文:18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301000 占比:99.66%

总计:302031篇

负压吸引—发文趋势图

负压吸引

-研究学者

  • 王勇
  • 高宏
  • 崔志明
  • 赵海霞
  • 闫冬
  • 陈黎敏
  • 黄毅
  • 不公告发明人
  • 吕中华
  • 刘同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张丰友; 李建功; 刘志刚; 马新江
    • 摘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后,国家卫健委要求加强对医用真空泵排气口的消毒处理。该研究根据相关规范设计并制作了可以根据排气管道压力自动调整排风机输出功率,以保持恒压排风的自动消毒装置,经实际应用和具备相关检验资质的机构检测,该装置工作稳定、气体排放符合标准。
    • 梁俊峰
    • 摘要: 目的:探讨双套管+负压吸引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对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术后康复及结石清除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样本医院收治的86例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手术方案分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行单纯PCNL,实验组行双套管+负压吸引PCNL。统计两组患者术中情况(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情况(住院时间、术后固体进食时间、术后疼痛持续时间)、症状改善、并发症情况,对比术前、术后3d、7d肾功能指标[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血尿素氮(BUN)]。结果:两组患者结石清除率、术后固体进食时间、术后疼痛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398,t=0.92、1.8,P>0.05),实验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430,3.387,P<0.05);术后3d实验组血清BUN、NGAL水平低于对照组(t=3.028、13.04,P<0.05);术后7d、14d实验组腰部绞痛、肾积水、血尿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28、13.040,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98,P<0.05)。结论:双套管+负压吸引PCNL应用于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可减少并发症,控制临床症状,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且对肾功能影响较小。
    • 龙喜桂
    • 摘要: 医院中心负压供气系统在医院生命急救中至关重要,减少传染、精准防控对医院真空负压系统提出更高的要求。对医院真空负压系统的组成、防控要求以及系统管理进行阐述,通过整改提高医院负压真空系统的规范管理水平,有效阻断和消灭负压气体的病毒传染源。
    • 龙一军; 叶健波; 张芸; 林东源; 唐彩玲; 杨雨平; 陆军; 潘凤珍
    • 摘要: 负压吸引同步联合其他方案治疗糖尿病足可在不增加治疗周期的情况下联合多种方案进行治疗,从而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其中以负压吸引联合外敷、灌注或冲洗、物理治疗等在临床较为常用。本文就糖尿病足局部负压吸引同步联合其他方案治疗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童利伟; 侯雨; 胡晓红; 李砚婷; 刘真
    • 摘要: 目的:观察糖尿病足溃疡经自制简易负压吸引治疗前后的IL-6、TNF-α及溃疡体积的变化,了解其对足溃疡炎症因子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3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6例。在常规治疗(降糖、抗感染、抗血小板聚集、抗凝)的情况下,治疗组患者采用自制简易负压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3周期后比较两组治疗后溃疡组织的IL-6、TNF-α及溃疡体积。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年龄、踝肱指数、糖尿病足病程、糖化血红蛋白、IL-6、TNF-α及溃疡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IL-6、TNF-α、溃疡体积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简易负压吸引可减少糖尿病足溃疡组织中炎症因子IL-6及TNF-α水平,缩小溃疡体积,提高溃疡的愈合速度。
    • 马少君; 栾文康; 刘圣洁; 阮鸿儒; 卢峰; 王金龙
    • 摘要: 目的:研究银离子敷料覆盖联合负压吸引(Vacuum-assisted closure,VAC)在慢性难愈性创面修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笔者医院2016年3月-2020年9月诊治的98例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9例)和研究组(49例),前者给予传统治疗,后者给予银离子敷料覆盖联合VAC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创面感染、组织再上皮化、创面瘢痕情况变化,并评估疼痛程度,统计敷料更换和创面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细菌培养阳性率、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以及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瘢痕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上述指标水平均降低,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上述指标水平均升高,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 d、14 d、1个月研究组评分明显降低,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敷料更换次数、创面肉芽组织生长、上皮形成以及愈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离子敷料覆盖联合VAC技术可较好的控制创面感染、促进组织再上皮化的形成,同时有利于减轻疼痛和瘢痕,促进创面更好的愈合恢复。
    • 吴培生; 蒋居毅; 叶开华; 罗永香; 周佳鹏; 张秀梅
    • 摘要: 目的:探讨自制T管负压吸引清石系统在胆道镜下胆道结石取石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7月-2021年9月接诊的胆道结石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两组均接受经皮经肝硬质胆道镜术配合气压弹道碎石及取石钳钳夹碎石治疗,对照组采用无吸引辅助的经皮经肝硬质胆道镜术,观察组采用自制T管负压吸引清石系统经皮经肝胆道镜碎石取石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结石清除情况、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手术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结石未清除率为0(0/50),低于对照组的12.00%(6/50)(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胆道镜下的胆道结石取石术操作过程中,采用自制T管负压吸引清石系统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失血量,提升结石清除率,减少手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 缪明; 苗立云
    • 摘要: 气胸是气体进入胸膜腔造成的积气状态,常用的治疗方法有吸氧、胸膜腔穿刺抽气、胸腔闭式引流等。经持续肋间引流7 d后仍存在活动性漏气时称难治性气胸[1]。近年来,细管胸腔闭式引流被临床广泛应用[2],包括治疗难治性气胸[3],但细管负压吸引联合吹气球训练治疗难治性气胸鲜见文献报道,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老年病人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 黄小敏; 李雅茜; 胡冬梅; 何海林; 周晓燕
    • 摘要: 目的 探讨四妙勇安汤联合负压吸引治疗对湿热证糖尿病足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50例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负压吸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四妙勇安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指标及炎症指标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足背动脉血流量大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四妙勇安汤联合负压吸引治疗湿热证糖尿病足患者疗效显著,能明显缩短患者恢复时间,改善其机体状况,缓解炎症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刘晶; 杨晓彤; 高桃
    • 摘要: 目的比较负压抽吸法与传统方法对可复用内镜附件的清洗效果,为寻求更有效的可复用内镜附件清洗方法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200个可复用内镜附件采用两种方法清洗,传统清洗组和负压抽吸清洗组各100个。传统清洗组按照规范要求,使用后立即浸泡酶液中,超声震动5 min,流动水漂洗,高压水枪冲洗附件管道,高压气枪吹干附件管道及外表面;负压抽吸清洗组在超声清洗后,将附件3~5件头端回收入套管内,用橡皮圈缠绕插入吸引管道中(防止负压吸引时漏气),附件管腔及操作手柄浸入酶液中,负压持续吸引,酶液冲洗结束后,再将附件管腔及操作手柄浸入流动水中,持续吸引10 min,吸引结束后置于干燥台上,抽吸空气10 min,吹干附件管腔,高压气枪吹干附件表面。使用肉眼裸视法、10倍放大镜法及ATP荧光法,检测附件外表面及管腔,对比两种清洗方法的合格情况。结果10倍放大镜法检测结果显示,负压抽吸清洗组合格率(100%)高于传统清洗组合格率(92%),P<0.05;ATP荧光检测附件管腔显示,负压抽吸组合格率(100%)高于传统清洗组合格率(77%),P<0.01。对附件外表面及管腔ATP荧光检测的RUL值进行比较,传统清洗组M(IQR)为270.00(566.50)、576.00(1448.25),分别高于负压抽吸清洗组的64.50(162.75)、219.00(401.75),P<0.01。结论负压抽吸方可以提高可复用内镜附件清洗效果,并克服了附件清洗的难点,也节约了内镜清洗人员的工作量,且质量可靠,效果肯定,简单易行,值得推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