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经济原则
语言经济原则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22年内共计74篇,主要集中在常用外国语、语言学、汉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2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23681篇;相关期刊64种,包括才智、中国民族博览、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第二届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生论坛等;语言经济原则的相关文献由73位作者贡献,包括全克林、张传彪、彭琳等。
语言经济原则—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3681篇
占比:99.69%
总计:23755篇
语言经济原则
-研究学者
- 全克林
- 张传彪
- 彭琳
- 麦珊珊
- 余诗卉
- 戴清娥
- 李侠
- 潘广云
- 王芳
- 王阳
- 程欣然
- 蔡阁
- 陈玉
- 韩丽
- 于婷婷
- 何岑成
- 刘信波
- 向亮
- 吕明臣
- 吕金月
- 周利娟
- 周红映
- 孙新乐
- 季静
- 廖新佳
- 张丽颖
- 张军
- 张旭琼
- 彭术根
- 徐丽莎
- 徐嵩龄
- 徐译瑛
- 方光锐
- 曹永俐
- 曾晓艺
- 曾李
- 朱小童
- 朱潇潇
- 李林蔚
- 李莹
- 杨娜
- 杨娜娃
- 杨莉莉
- 潘虹
- 牟之渝
- 牟许琴
- 王健
- 王小郴
- 王炳钰
- 王磊
-
-
曾晓艺
-
-
摘要:
用最少量的语言和词汇来表达最大限度的信息量,是语言在演化过程中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即语言经济原则。本文将普通语言学中马丁内提出的语言经济原则投射到现代哈萨克语中,采用文献法、资料分析法等方法,深入分析和研究哈萨克语言词汇中的经济原则,列举哈萨克语中部分词汇的构成方法及来源并加以解释说明。
-
-
王耿;
曾李
-
-
摘要:
时间构式"当X时"从先秦到现代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构式演变:第一是构式化前变化阶段,表现为时间构式"当X时"形式的扩展与紧缩;第二是构式化阶段,表现为形义共变导致条件义新构式"当X时"的产生;第三是构式化后变化阶段,表现为条件义"当X时"的构式紧缩.语言经济原则是"当X时"构式演变的动因,隐喻、类比化、新分析机制在其构式化过程中发挥了作用.
-
-
杨娜娃
-
-
摘要:
词汇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语境+双通道输入"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模式将认知经济理论运用于词汇教学,通过词汇在语句等语境环境中的呈现,听音填写练习中所缺的单词,实现视觉依托,语境理解,听觉刺激三途径来完成词汇习得.在语言经济原则基础上,通过改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模式和方法,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特殊情况下减课时不减教学质量以及实现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
-
-
-
-
廖新佳
-
-
摘要:
在现代英语、尤其是一些专业英语中,存在着大量的缩略语。缩略语的广泛使用,可以让我们用较少的文字,传输更 多的信息,提高语言信息传输量和速度。然而,随意乱用缩略语也会造成混乱,影响人们传递信息的效果。如果不规范使用,缩 略语便会成为交流的障碍。
-
-
裴菁菁
-
-
摘要:
在汉语中,有一些“名不副实”的词汇引起了广大同友的关注,例如:“鱼香肉丝”里没有鱼;“狗皮膏药”里没有狗皮;“菠萝包”里没有菠萝……那么,这些词汇的存在是语言不规范的现象吗?它们的存在对我们的生活有着什么样的影响?是否要对其进行修改或取缔呢?本文将从语言学的角度对这类词汇进行归类、探究,并对它们利弊作出分析.
-
-
王健;
方光锐
-
-
摘要:
1语言经济原则的含义及研究现状语言经济原则最初由法国学者马丁内提出,他认为语言经济原则是语言系统演变和发展的内在原理。其后很多学者对语言经济性的本质进了诠释。Zipf(1949)认为"省力原则"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就语言系统内部来看,"说话人经济原则"的特征是相对于"冗余"而言的,以简化为目的。向明友(2001)提出,"确定话语经济与否决不能仅以用词多寡为依据。
-
-
徐译瑛
-
-
摘要:
经济原则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特征.网络交际遵循语言经济原则,从而促使网络缩略语的产生.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人们通过网络进行交际活动越来越频繁,缩略语在粉丝圈网络用语中更为常见.本文基于语言经济原则,参照目前国内粉丝圈网络用语中所使用的词汇,对粉丝圈网络用语中的缩略语构成方式进行浅谈.
-
-
-
-
孙新乐
- 《第二届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生论坛》
| 2013年
-
摘要:
布依族谚语言简意赅,在语用效果上尽可能追求简单,承载内容上又极力追求蕴涵丰富.从语言经济原则解读布依族谚语,以布依族谚语句法结构(尤以复杂复句结构分析)及语义内容两方面分析其体现出经济原则的基本属性,文章指出,布依族谚语符合语言经济原则基本属性,如一般均衡性体现在谚语复句结构多并列,多用意合法。能够找到说话人和听话人交流的契合点,使言语的投入量和听者需求达成统一;布依谚语多遵照布依人民共同的生活经验,所用类比实例多是布依族日常生活熟知和常识,符合前提共识性和择近性;有些说明事理的谚语体现社会道德标准和多数认可的价值,符合从众性;还有一点是布依族谚语符合言语生效性,言语生效性要求:如果发话人的言语能让受话人明白自己该做什么,并且也全心全意地去做了这件该做的事,那么发话人的言语就算达到了优化配置,言语优化配置与否的标准是言语效用而不是效果。布依族谚语通过句式优化配置和真诚朴实的语义构拟,改善受话人的心理状态,使虚拟受话人心理处于一种乐于行事的积极状态,这就符合言语生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