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明治时期

明治时期

明治时期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259篇,主要集中在亚洲史、常用外国语、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5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2516篇;相关期刊202种,包括日本问题研究、外国问题研究、日本研究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三届亚洲食学论坛、活在“现代”的“传统”:国际博士研究生及青年学者专题研讨会、“清代政治与国家认同”国际学术研讨会等;明治时期的相关文献由266位作者贡献,包括何芳、刘家鑫、小森阳一等。

明治时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55 占比:9.19%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14%

专利文献>

论文:2516 占比:90.67%

总计:2775篇

明治时期—发文趋势图

明治时期

-研究学者

  • 何芳
  • 刘家鑫
  • 小森阳一
  • 甄西
  • 许晓光
  • 刘春燕
  • 召苏
  • 史少博
  • 夏春玉
  • 孙倩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曹莉
    • 摘要: “中国文学史”如何在日本发生这一问题,学界关注较多却暂未见深入探讨。“中国文学史”著述在日本发生,是诸多要素交错影响的结果。明治时期文学观念的近代嬗变为中国文学史书写提供了叙述内容模板,西方史学方法论的导入为其提供了叙述范式,而明治时期对传统学问的回归、和汉的对立以及西方中国学的刺激则为“中国文学史”发生提供了可能。这一现象可说是近代日本在西方学术思想影响下,对传统学问的自省及内部调整的结果,也意味着近代日本“中国文学史”学科的诞生。
    • 王静雪
    • 摘要: 明治末年至大正初年日本整体社会思想的发展变化,在一定程度上都受到了1868年明治维新运动的影响。农业方面也是如此,维新政府在农业政策的制定过程中也不断地调整方案,试图更好地改善近代日本出现的各类农业问题,在稳定社会的同时促进日本近代化发展。在这个过程中,除了执政者在不断地进行尝试外,日本学界也在明治维新之后,不断吸收接纳西方的近代化思想,众多农政学者在农业政策制定方面提出了不同的个人见解与主张,从而推动了近代日本农政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 殷仪; 王梅
    • 摘要: 随着博览会史的不断发展,近代日本博览会的研究受到了学术界的关注,日本学界多从技术文明史、政治史和国家形象塑造等方面展开研究,中国学界对于该领域多从博览会的中日对比、近代化的视角等方面展开。近年来兴起的空间理论为近代博览会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空间不仅是物理意义上的一种客观实在且可感知的空间,与政治权力紧密结合,还为各种公共生活形式提供社会性的基础。明治时期的日本政府连续五次举办内国劝业博览会,起到了推进产业和技术的振兴、教化民众和开启民智的作用。博览会中的建筑空间、展示空间和政治空间作为空间形成的三个维度,是博览会隐含的社会权力关系的体现。
    • 张菁洲
    • 摘要: 明治时期是日本王学的高峰,王阳明文献在日本流传的过程中,通过不同人物的翻刻、评注、选辑,形成了各自鲜明的版本特征,阳明的文学创作与哲学思辨在国内外形成了两个传刻的倾向与线索,在日本学者对阳明文献的重刻与编辑中也逐渐形成了哲学文献与文学文献的传刻途径,反映出王阳明文献在日本的文献接受与日本本土的文化语境紧密结合。论文关注明治时期日本学者对王阳明文献的翻刻与接收,主要考察日本学者对王阳明文献的整理与编撰,探讨王阳明文献在日本学界与社会的流传版本及文化交流作用。
    • 陈秀敏
    • 摘要: 日本浪漫主义作家泉镜花,其创作横跨明治、大正、昭和三个时代,其作品保持着优美的艺术风格,浓厚的浪漫主义气息,富有神韵和色彩,对受压迫的下层人民寄予深深同情,尤其是歌颂了人间真挚的爱情,谴责了束缚弱小的人们——尤其是妇女的封建道德观念。本文就泉镜花明治时代的小说,来分析他的女性观与恋爱观。
    • 石嘉; 袁建军
    • 摘要: 明治时期,日本举国实行近代化改革,其音乐教育也走上近代化改革道路.日本音乐教育近代化改革举措,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创办官私立音乐学校,培养新式音乐教师;二是政府和民间积极编译新式音乐教材,助力于新式音乐教育的推广;三是改良本土传统乐器,宣传、推广西方新式乐器.通过前述改革举措,明治时期日本音乐教育初步实现近代化.然而,日本音乐教育改革期间亦出现诸多问题,其推行范围、发展水平均有限,加之明治后期受到国内极端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的影响,一度偏离近代化改革方向.
    • 匡伶
    • 摘要: "大逆事件"是日本政府利用国家强权压迫社会主义力量的典型事件,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日本国内社会主义运动的高涨以及社会主义思想在日本社会各阶层中产生的广泛影响.从该事件中的佛教社会主义者的形成机制看,社会主义理想与佛教教义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性是佛教徒亲近社会主义的重要原因,但对社会主义革命运动的认可度及参与度则受经济与社会地位、宗派思想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另一方面,该事件后,日本佛教教团进一步向政权靠拢,明治政府则加强了对佛教教团的利用.
    • 史少博
    • 摘要: 从明治时代开始,日本面对西方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冲击,经过反思,更加重视对全体国民的道德教育,并且掀起了明治时期的道德运动,明治时代后期以降,日本国民的道德素质明显提升,道德水平飞速提高,特别是日本的公德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明治时期的道德运动中,儒学道德由明治时代开始时的被冷落、被排斥,到儒学道德的复活;又从儒学道德的复活到儒学道德的被改造利用,直至明治政府颁布"儒学道德"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方针及国民道德方针,儒学道德达到了至上的地位,明治道德运动中儒学道德与西方道德较量的过程中,获得了优势.明治时代后期日本军国主义者对儒学道德思想歪曲恶用,二战后日本对儒学道德的利用又恢复到常态.在日本明治时代的道德运动中,无论是排斥、否定儒学道德,或者崇尚儒学道德,或者恶用儒学道德,都无法将日本的道德思想与儒学道德剥离,儒学道德一直与明治时期的道德运动密切关联.在明治初期日本欧化的热潮中,即使一些学者极力排斥儒学,但是在实际中还是借用儒学的概念反对儒学,也借用儒学道德词汇介绍西方道德,因为儒学在日本的传播运用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儒学道德已经根植于日本文化中,融合于日本人思想深层的道德观念中,几千年儒学道德对日本道德教育的影响,也已经根植于日本人的道德品质之中.
    • 小森阳一; 许砚辉
    • 摘要: 2019年3月8日,小森阳一教授在东京大学讲授退休前的最后一堂课,本文根据小森教授的此次演讲整理而来。文章讲述了作者从事夏目漱石研究的学术经历。以2004年出任"九条会"事务局长、投身维护和平宪法运动为契机,小森阳一深入思考了夏目漱石如何书写战争,并结合小说文本进行了具体分析,指出夏目漱石生活在战争频仍的年代,战争是贯穿其一生的创作主题:《后来的事》中长井得借助与国家权力的关系成为大资本家;小说《心》中的先生悲剧的时代背景是日本取得了甲午战争的胜利,获得了巨额赔款;《三四郎》再现了时人逃避兵役的手段。漱石的小说连载于报纸,他以巧妙的手法充分利用这一媒介属性,将虚构的小说叙事嵌入真实的历史之中,向读者传递和表达其反对战争的思考与立场。
    • 孙俊强
    • 摘要: 作品简介《我是猫》是日本文学大师夏目漱石的代表作,是一部具有独特形式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反映了20世纪初日本中小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生活,尖锐地揭露和批判了明治时期"文明开化"的资本主义社会。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