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游戏说
语言游戏说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1年内共计108篇,主要集中在常用外国语、语言学、欧洲哲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8篇、专利文献39399篇;相关期刊99种,包括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东岳论丛等;
语言游戏说的相关文献由108位作者贡献,包括杨秀梅、付仙梅、刘晓华等。
语言游戏说—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9399篇
占比:99.73%
总计:39507篇
语言游戏说
-研究学者
- 杨秀梅
- 付仙梅
- 刘晓华
- 文莉秋
- 冯娟
- 夏德敏
- 张之沧
- 张平
- 张明波
- 戴国辉
- 林继红
- 罗晗
- 谢武纪
- 陈维振
- 顾嘉
- 高文晏
- 黄远振
- LI Yifei
- 于少东
- 付彩云
- 何湘君
- 俞石明
- 党玲玲
- 刘伟
- 刘光明
- 刘明景
- 刘颖呈
- 华紫武
- 叶小燕
- 吴瑕
- 吴静宜
- 周伟驰
- 周俊
- 周莲
- 周靖
- 婷婷
- 孔扬
- 孔琳琳
- 孙志
- 尹晓妍
- 崔晶
- 庄申彬
- 庞陈婧彧
- 康勇
- 张媛媛
- 张宇
- 张晓书
- 张晓楠
- 张超
- 彭吉军
-
-
吴静宜
-
-
摘要: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的哲学思想前后发生了明显转变:前期,以语言图式论为代表,其极具人工语言学派的观点注重对语言逻辑结构的静态分析;后期,以语言游戏说和家族相似性为代表,回归日常语言学派,主张从语言的实际用法出发,在使用场景中对语言进行动态研究.其前后巨大的转变,存在着一条隐秘的逻辑线索,以语用学角度辩证统一了分散于传播学不同视角的观点.其中,维特根斯坦后期的语言游戏观对于主体性、互动性和社会控制因素的兼容性更是可以成为勾连传统传播学不同立场和视角下的观点.
-
-
-
-
LI Yifei
-
-
摘要:
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说"对语言学和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一理论为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为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课程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启示,在未来的学科建设中将发挥重要作用.将"语言游戏"与"生活世界"引入到教学实践之中,可以从新的角度来思考和解决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
-
李易霏1
-
-
摘要:
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说”对语言学和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一理论为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为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课程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启示,在未来的学科建设中将发挥重要作用。将“语言游戏”与“生活世界”引入到教学实践之中,可以从新的角度来思考和解决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
-
-
-
-
付仙梅
-
-
摘要:
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说"对大学英语教育有广泛的启示,但目前的研究多偏重于教学方法、教学方式的应用,属于工具性层面.教学具有教育性,英语课程的人文性不可忽视,对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培育必须关注.文章从"教育视角"开拓新的应用领域:从"意义即使用"开拓"合作素养"的培育;从"生活形式"开拓"国际理解"素养的培育;从"遵守原则"开拓"创新素养"的培育;教师应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全面把握大学英语的教育目标,将工具性目标与人文性目标统一起来.
-
-
蔡昕刚
-
-
摘要: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哲学史上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思想家,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和最重要的哲学家.与众不同的是,他前后期的思想迥然不同,发表于1921年的《逻辑哲学论》集中体现了他前期的哲学思想,而1953年出版的《哲学研究》则是维特根斯坦后期思想的代表作品,他从逻辑语言转向对日常语言的研究,成为了日常语言学派的代表.他把语言哲学归结为语言分析活动,把语言的表述与哲学思维相结合,使语言与哲学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同时开拓了语言哲学研究的新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