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诗缘情

诗缘情

诗缘情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270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文学理论、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70篇、专利文献6393篇;相关期刊217种,包括理论导刊、江汉论坛、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 诗缘情的相关文献由249位作者贡献,包括杨慧芳、叶橹、江舟群等。

诗缘情—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70 占比:4.05%

专利文献>

论文:6393 占比:95.95%

总计:6663篇

诗缘情—发文趋势图

诗缘情

-研究学者

  • 杨慧芳
  • 叶橹
  • 江舟群
  • 陈建森
  • 刘文良
  • 刘璐
  • 吴学辉
  • 周毅
  • 唐博
  • 徐静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龚刚; 刘智毅
    • 摘要: 本文着重讨论胡适的新诗主张,将其诗学理论纳入“语文本体论”的视阈进行观照,尝试证明胡适对于诗歌乃至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设想,本质上是从“语文形式”的层面上进行规划的。而关注语文形式,强调语文本体性地位的目的,在于承延和维护中国文学脉络中一以贯之的抒情传统,保存文学自身固有的抒情属性。在内容决定论甚嚣尘上,革命启蒙、现代文明等宏大话语充斥文学内外的历史语境里,胡适将“语文形式”定位为文学的本体,借“诗缘情”来反抗宰制文学的时代共名,本身就包含着许多尚待解读的文学史意义。
    • 王富鹏
    • 摘要: 以禅喻诗自宋代严羽之后即成为中国诗学传统中的一个重要话题。清初诗僧成鹫不但以禅喻诗、以禅史喻诗史,还以宗风比诗风,以禅品喻诗品。他的论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严羽以禅喻诗的诗学思想。他认为“诗本夫性”,相对于“诗缘情”“诗本性情”来说,其“诗本夫性”说,更深入一层,是对中国传统的“诗缘情”“诗本性情”等诗学理论的发展和深化。在他看来诗与禅,皆以性情、性命、性为根本。这一思想不但贯通了诗与禅,而且也指出了以禅喻诗的深层依据。
    • 朱前珍
    • 摘要: 《诗大序》有言:“诗者,吟咏情性也。”自古以来“诗缘情”就是诗歌的主基调。诗坛流传千古的佳作,大多是诗人们的慷慨放歌:或让干云的豪情喷薄而出,或将郁结的愁绪千回百转地抒写。长期以来,高考对于古代诗g歌的考查,也大都从鉴赏审美的角度出发,选用的作品也多以抒情言志为主。而我所谓的“实用性”诗歌,功能有别于此,是具有某种社交功能的,比如在宴饮时写的酬答诗、唱和诗,在谋职求官时写的干谒诗等。其实,追溯诗歌的起源,诗歌本来就具有社会实用性。
    • 陈嫣虹
    • 摘要: 自汉代定儒学为一尊后,"诗言志"成为契合政治指向的正统文艺观,但是随着汉末士人生存环境的改变,加上玄学的兴盛,在汉魏之际儒家文艺思想也有了新的变化,具体表现为"言志"与"缘情"概念的不断分化,并且逐渐清晰.虽然西晋朝文风绮靡,文章不再是"经国之大业",促使"诗缘情"的文艺思想勃发,但是随着东晋时局的发展,"诗言志"的文艺思想再次崛起,儒家文艺思想最终在东晋时期形成了"情志并举"的格局,对后世文学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 傅守祥; 宋倩倩
    • 摘要: "诗言志"与"诗缘情"是中国诗论最重要的两大命题,二者间的关系是历代诗学家的论证焦点。"诗言志"作为中国诗论的开山纲领,其原初意义涵盖了包括情在内的整个心灵,为构建话语体系,儒家将"言志"内涵窄化为政教意识,掩盖了"诗言志"的含情原初。主体意识的觉醒与诗歌本体观念的明晰催生"诗缘情"的命题,"诗缘情"反对书写政教的"大我",要求歌唱"小我"性灵,但"缘情"不能困囿于无病呻吟,因此"诗缘情"理应注入君子品格之志。纵观从"诗言志"到"诗缘情"的发展历程,即诗歌由"言志"的孕情原初出发,经政教窄化、独抒性灵的"缘情"发展阶段后,最终回到情志结合的"缘情","言志"与"缘情"是对"言志"原初内涵的一脉相承,作为诗歌发展的不可或缺的要素,二者互为补充,共同构建以情感为本位的中国诗歌传统。
    • 潘霄阳
    • 摘要: 在"诗缘情"观念的影响下,人们特别注重诗歌的抒情特质,因此对叙事诗的关注略显不足,相比抒情诗,对叙事诗进行文本解读时存在的问题也更多。古代叙事诗将叙事和抒情高度结合,叙事诗是叙事的诗,也是诗意的叙事。从内容上来说,古代叙事诗取材于现实生活,作者以诗的形式记录历史变迁、社会动乱、人事沧桑。故本文以《卖炭翁》为例,立足于事、诗、史三点,从叙事中所寄寓之情志、通过艺术手法所表现之讽喻以及题旨中隐含的历史三个角度对《卖炭翁》进行解读。
    • 成丹
    • 摘要: 中国新诗是在反叛古典诗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然而,如若将古典诗歌与中国新诗这两个前后相继的历史进程,作中国诗歌发展历程的整体观照时,便不难发现古典诗学对中国现代新诗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这其中,诗缘情作为古典诗歌纲领性命题之一,在诗歌的创作上占据重要地位。本文试图通过列举一些新诗史上重要的诗人及其代表作品,来梳理诗缘情传统在新诗中的发展脉络,并思考诗缘情在被后人应用时是否灌输了新的意义。
    • 杨文佩
    • 摘要: 戴望舒作为现代诗人,其诗歌是中国古典诗歌传统与西方象征派手法的融合。在他的诗歌中,我们读出了中国传统意象,感受到了古典诗歌中的朦胧意境,以及“诗缘情”的创作初衷。戴望舒诗歌对传统诗歌理论的继承与升华,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风格。
    • 辛文
    • 摘要: 从陆机诗歌创作中可提炼出"体道"的诗学思想,并考察其产生的原因与学理基础.据此而论:必须将《文赋》中"诗缘情"理论与诗歌创作中理思上升、情感虚化的风貌合而观之,才能较全面地认识陆机的诗学思想."诗缘情"与"诗体道"的碰撞交融,亦是推动西晋玄学与诗歌互动的重要因素,对东晋玄言诗的兴盛有着导服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