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报
诗报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1年内共计136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文学理论、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6篇、专利文献1668篇;相关期刊62种,包括星星:上旬刊等;
诗报的相关文献由114位作者贡献,包括吴舍、姜红伟、吴昂等。
诗报
-研究学者
- 吴舍
- 姜红伟
- 吴昂
- 聂茂
- 路也
- 陈绍伟
- 丁国成
- 丫丫
- 丹妮
- 任开旺
- 企嘉
- 冯连才
- 刘强
- 刘征
- 刘见
- 古马
- 史
- 向卫国
- 吴善民
- 吴奔星
- 唐成茂
- 唐果
- 姚存山
- 姚诚
- 孔林
- 安石榴
- 宋协周
- 宋晓杰
- 官众仆
- 岁岁
- 崔国发
- 崔鹏森
- 平平
- 庞谋琪
- 张东冬
- 张健桐
- 张同吾
- 张天男
- 张明
- 张晓华
- 张涛
- 徐成淼
- 徐永春
- 惊秋
- 文晓村
- 明迪
- 晓音
- 曹纪祖
- 曾光
- 本刊编辑部
-
-
-
-
摘要:
《台湾文学史研究》是汪毅夫教授多年研究台湾文学史形成的论文集,2020年12月由九州出版社出版。一、著作主要内容本书收文12篇,包括《台湾文学:民俗、方言的介入——关于一种间歇性文学现象的描述和思考》《中日文化地位的逆转与日本汉文学在台湾的延伸》《语言的转换与文学的进程——关于台湾现代文学的一种解说》《文学的周边文化关系——关于台湾文学史研究的几个问题》《1826-2004:海峡两岸的闽南语歌仔册》《关于闽南语皮(纸)影戏本的研究——读〈欧洲汉学研究会不定期刊〉第2辑》《〈台湾诗报〉与现代时段的台湾旧文学——兼谈解读的三重取向》《〈台海击钵吟集〉史实丛谈——兼谈文学古籍研究的学术分工》《台湾文学研究:选题与史料的查找和使用——以〈诗畸〉为中心的讨论》《从〈台湾诗荟〉(1924-1925)看海峡两岸旧文学的交流》《多学科研究的视角——以台湾文学研究为例》《西观楼藏闽南语歌仔册〈台省民主歌〉之研究》。
-
-
聂茂
-
-
摘要:
一、时代语境下的一个诗派与一张诗报胡述斌是"新乡土诗派"元老级人物,也是该诗派的幕后英雄和主要推动者。而一般的媒体报道和相关研究似乎都忽略了这一点,我们常见的文字是:"新乡土诗派"于1987年由青年诗人江堤、陈惠芳、彭国梁等人共同创立,诗人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一个"等"字似乎包含了胡述斌的功劳,但实际上,这种表述远远不能与胡述斌对该诗派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相匹配。
-
-
姜红伟
-
-
摘要:
1980年代,是中国诗歌报刊风起云涌、精彩纷呈、创造辉煌的黄金时代。从1980年至1989年的十年间,全国各地创办出版了大量各具特色、各具风格、各具品位、各具魅力、各具影响、各领风骚的诗歌报刊。在众多公开发行的诗报诗刊中,有一张诗歌报纸凭借其高超的编辑水平、独立的办报风格、鲜明的办报宗旨、浓烈的探索色彩、创新的编辑思路、独特的版面设计、优秀的诗文作品、醒目的黑白插图以及数以十万计的发行量在众多诗歌报刊中异军突起、脱颖而出,成为全国各地诗歌读者尤其是青年诗歌爱好者真心喜爱和普遍赞誉的"中国诗坛第一大报"。
-
-
沈炜
-
-
摘要:
人这一辈子,总会走很多路,而在南方水乡,路则离不开桥。谈起桥,现代大多数桥是水泥灌注而成,也有一些古老的石拱桥存于世间,只是不多见罢了。而在进入罗家冲的路上有这样一座桥,这座桥桥身浑然一体,是一块黑色的大石头,不知道先人用了什么样的方法,竟使这样一块巨石横跨在小河两岸之间。
-
-
-
-
摘要:
1986年,21岁。蒋蓝创立、主编铅印《天狼诗报》三期,发表诗作。1987年,22岁。在《萌芽》《飞天》《青春》《青年文学》《诗刊》《诗歌报》《诗神》《四川日报》《新闻出版报》《拉萨晚报》等报刊发表诗作。1990年,25岁。与王锐合作出版诗集《岩石中的声音》,由贵州民族出版社,收录蒋蓝早期诗作50首。1991年,26岁。与王锐联袂主编《1990青年诗人诗历》,由贵州民族出。
-
-
王新民
-
-
摘要:
艾青不老艾青,这位雄踞于中国诗坛,世界诗坛的泰斗,一直是飘扬在我心中的一面为人为诗的大旗!想见一见他,当然是我多年的夙愿。
-
-
李瑛
-
-
摘要:
黄耘,原名黄祖训,又名黄达耕,笔名沉迟、艾石、胡九等。1926年生于山东胶州。1940年代初在青岛市立中学读书时开始诗歌写作。主编过多种诗刊、诗丛,出版诗集《祭日》。约请李瑛为青岛报刊写稿,刊行其第一部诗集《枪》。曾任青岛电台编辑,青岛文协(即作协前身)第一届理事。1993年获《世界文学》征文一等奖。2000年出版诗集《从开始抵达开始》。主持编辑《青岛四十年代诗选》。
-
-
杨九俊
-
-
摘要:
收到东海县幸福路小学的几期儿童诗报,翻阅欣赏,仿佛看到一颗颗翠绿的童心。且看王心童小朋友写的《老天爷》:都说天是老天爷/它哪是个爷/分明就像我家/调皮的小弟弟眼泪还没干/就露出了羞红的脸/任性时/就躲在云被里睡懒觉还不如我听话/坐在教室里/认认真真读书/写自己喜欢的童诗完完全全"没大没小"了,儿童的顽皮,因顽皮而生成的得意,充溢在字里行间。
-
-
曾光;
姜红伟
-
-
摘要:
问:有人说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大学生诗歌的黄金时代,您认同这个观点吗?答:认同。不仅仅是中国大学生诗歌,甚至是中国新诗的黄金时代。彼时那样的诗歌写作氛围,参与其中的人数(大学生是一个庞大的群体),诗歌的产出量,大量优秀作品的诞生、传播,诗刊诗报数量等恐怕用空前绝后这个词也不为过。
-
-
祝凤鸣;
姜红伟
-
-
摘要:
问:有人说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大学生诗歌的黄金时代,您认同这个观点吗?答:当然认可。就大学生诗歌而言,20世纪80年代无疑是中国最重要的时期。后来中国诗歌的中坚力量,特别是第三代、中间代主要诗人,都孕育、诞生于这一时期。那个时代,文革刚结束,人文暌隔,性灵有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