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中日文化

中日文化

中日文化的相关文献在1950年到2021年内共计387篇,主要集中在文化理论、常用外国语、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85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3973篇;相关期刊292种,包括日本问题研究、日本研究、青春岁月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八届海峡两岸端午文化论坛、“世界华文文学区域关系与跨界发展”国际学术研讨研讨会等;中日文化的相关文献由387位作者贡献,包括冯立华、周大坤、罗坚等。

中日文化—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85 占比:8.83%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3973 占比:91.12%

总计:4360篇

中日文化—发文趋势图

中日文化

-研究学者

  • 冯立华
  • 周大坤
  • 罗坚
  • 余丹菊
  • 吴双
  • 孙丽艳
  • 孙昕
  • 张娅萍
  • 张雅琴
  • 朱宪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赵丽丽
    • 摘要: 中国作为礼仪之邦,在寒暄语的应用上具有非常高的典型性和准确性要求,中日两国同为亚洲国家,对于寒暄用语的专业性和准确性也通常相对较高。本文针对中日两国的寒暄语表达方式进行研究分析,以此为基础探寻中日两国文化维度的差异。研究可见,不同类型的寒暄语的应用在中产生中日差异有来源于文化方面、语言习惯、礼仪文化以及情感表达方面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寒暄语问候性质虽然反映着中日文化的差异,但同时也体现着中日文化的特色,对于跨文化分析研究具有一定的辅助促进作用。
    • 周妍; 王勇
    • 摘要: 内藤湖南作为日本近代中国学奠基人、"京都学派"创始人之一,历来是东亚研究领域的重点人物,国内外相关成果积淀深厚,但对于内藤湖南与中国学人的主要交际方式"笔谈"的研究几乎阙如.经整理发现,内藤湖南与中国学人的笔谈文献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笔谈原稿,大体归藏于日本关西大学内藤文库,《内藤文库各类资料清单》中标注为内藤湖南笔谈资料的有35件;二是笔谈记录,可见于内藤湖南的访华游记、日记以及内藤湖南交往的中国学人的游记、日记等.笔谈资料包含人际交往的细节、笔谈当事人的思想观点等多方面内容,通过对比传统史料中的记述,可以论证笔谈资料作为新的文献体裁具有原始性、临场感、真实性诸特点,与传统史料形成互补.
    • 刘雪
    • 摘要: 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外出旅游已经成为了大家工作之余的放松方式.中国地大物博,但受多方面因素制约,旅游日语翻译工作陷入瓶颈.本文对旅游日语翻译基础进行了综述,针对旅游日语翻译的发展现状与中日文化差异的具体表现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发展对策,以期能够推动中日旅游产业的发展.
    • 宋时雨
    • 摘要: 旅日学者王敏在《汉魂与和魂:中日文化比较》中写道“日本文化和中国文化是‘同文同种’的兄弟关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赵启言曾言“中日文化同根异株,根深叶茂、相映成辉方显伟大文化之本色”。目前有史记载的中日交流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其中,对日本的语言文字乃至文化、文明发展产生最深刻影响的莫过于汉字的传入。
    • 由佳
    • 摘要: 中国是传承千年的礼仪之邦。因此,在生活中,最基本的莫过于日常寒暄语。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哪个国家,在不同的场合,人与人之间都要进行寒暄。而在不同时间、面对不同对象,寒暄用语的使用方法是有差异的。本文以中日日常交流时的寒暄用语为中心,探讨中日文化的差异性。
    • 摘要: 《台湾文学史研究》是汪毅夫教授多年研究台湾文学史形成的论文集,2020年12月由九州出版社出版。一、著作主要内容本书收文12篇,包括《台湾文学:民俗、方言的介入——关于一种间歇性文学现象的描述和思考》《中日文化地位的逆转与日本汉文学在台湾的延伸》《语言的转换与文学的进程——关于台湾现代文学的一种解说》《文学的周边文化关系——关于台湾文学史研究的几个问题》《1826-2004:海峡两岸的闽南语歌仔册》《关于闽南语皮(纸)影戏本的研究——读〈欧洲汉学研究会不定期刊〉第2辑》《〈台湾诗报〉与现代时段的台湾旧文学——兼谈解读的三重取向》《〈台海击钵吟集〉史实丛谈——兼谈文学古籍研究的学术分工》《台湾文学研究:选题与史料的查找和使用——以〈诗畸〉为中心的讨论》《从〈台湾诗荟〉(1924-1925)看海峡两岸旧文学的交流》《多学科研究的视角——以台湾文学研究为例》《西观楼藏闽南语歌仔册〈台省民主歌〉之研究》。
    • 吴家乐
    • 摘要: 中日两国作为一衣带水的友好邻国,在历史与文化的发展方向上有异有同,同时两国也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文化特征,"数字观"就是其中的一大要点。对于古代人民的生活来说,数字的使用即能够体现人们对于生活的崇敬,也能体现出人们对于风俗、凶吉的感知。中日两国的数字观在古代便出现了例如奇偶喜好、最大数字等方面的不同,体现出中日两国对于数字的独到理解以及数字文化的特殊性。
    • 摘要: 据日本《东方新报》报道,3月16日,日本第一份面向华人少年儿童的中日双语报纸《少儿侨报》在东京正式创刊。该报由热心华人少儿教育的人士和教育工作者们共同发起创办。《少儿侨报》内容涉及时事、中日文化、艺术、社会、健康、科技、自然等领域,旨在为生活在日本的华人少年儿童提供优质阅读内容。同时,《少儿侨报》设有《小记者专栏》和《儿童艺术》版块,面向全日本的华人少年儿童征集作品,力图打造一个展示才艺、相互交流的平台。
    • 胡红娟
    • 摘要: 近年来,学习日语知识和技能的人数不断增加,大多数高校亦相继增设了日语课程。基于中日文化差异对比,分析了中日文化差异视角下日语教学中文化渗透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日语教学中文化渗透的策略。
    • 郝慧敏
    • 摘要: 在对日本文化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人们不难发现其中蕴含有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印记。作为人类语言及智慧的结晶,谚语往往能够最真实的反映出其在形成过程中所经受的各类文化元素影响。因此本文通过对大量日文谚语进行收集考证,来研究其谚语文化当中所包含的中国文化元素。并立足与文化对比视角,讨论在中国文化在被日语吸收后所形成的全新含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