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因子
评价因子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550篇,主要集中在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建筑科学、农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99篇、会议论文21篇、专利文献60696篇;相关期刊365种,包括科学技术与工程、绿色科技、安徽农业科学等;
相关会议21种,包括中国地质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中国园艺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中国动力工程学会透平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等;评价因子的相关文献由1368位作者贡献,包括何建华、刘耀林、唐旭等。
评价因子—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60696篇
占比:99.15%
总计:61216篇
评价因子
-研究学者
- 何建华
- 刘耀林
- 唐旭
- 焦利民
- 赵翔
- 刘殿锋
- 刘国顺
- 陈海生
- 刘杰
- 张帅
- 王念秦
- 刘璇
- 吴军
- 张合兵
- 毕金峰
- 王燕
- 王磊
- 王菊英
- 郭有金
- 魏跃伟
- 黄一绥
- 万里平
- 任宏岩
- 任秀丽
- 何全光
- 何强
- 刘会
- 刘帅
- 刘慧
- 刘晓琪
- 刘晶
- 刘海
- 刘海燕
- 刘磊
- 刘钦
- 刘铁铭
- 刘锋松
- 华文深
- 卢京
- 卢德全
- 卢玲
- 叶协锋
- 吴汉辉
- 吴菲
- 周冰
- 周建伟
- 周洋
- 周耀鑫
- 唐小平
- 商旭文
-
-
刘海红;
刘国泰;
杨敏;
郝婷
-
-
摘要:
科学有序地对土地资源进行评价,对于更好地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研究策略,结合GIS技术以综合分析和综合因素相结合的原则对兴海县县域未利用地进行适宜性评价,选取了十一项影响因素,这十一项因素对土地特性的形成具有决定意义,并且是相对稳定的因素,以耕地后备调查评价结果作为主要基础,对兴海县的土地质量结构、空间分布特点进行分析与描述,提出合理的土地利用建议.
-
-
车东博;
王挺峰;
张绍;
韩越;
李远洋
-
-
摘要:
激光散斑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成像探测以及无损检测等应用中,为了提升目标在环系统中基于散斑统计特性反馈远场激光聚焦光斑质量的评价效率和精度。提出了多通道协同探测的方法获得回波散斑信号的时间空间融合评价因子,并对散斑场统计理论、多点协同探测系统模型和散斑时间与空间频谱融合统计特性展开深入研究。首先,利用单点探测器探测动态散斑的强度波动信号,对其进行滤波、自相关和傅立叶变换后获得散斑场的功率谱,再乘以权重获得散斑评价因子,探究该评价因子监视远场光斑的可行性。然后,提出对探测面不同空间位点获得的时间信号进行拼接的方法,并列举实现该方法的先决条件。最后,通过仿真与实验验证利用散斑场融合频谱获得评价因子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动态散斑评价因子随目标光斑尺寸的增加而减小,当探测面上4通道协同获取的信号不相关时,评价因子取平均可使精度提高2倍,而时间空间融合频谱获得的评价因子可保证精度的同时使系统带宽提高4倍。综上所述,多点协同获取的散斑评价因子可以更快速的监视远距离运动目标的光斑变化。
-
-
李信;
阮明;
杨峰;
柳长柱;
杨永鹏
-
-
摘要:
海南省昌江县地质灾害的发育受地质环境条件控制和多种外在因素影响.依据昌江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资料,选择各类地质灾害发育的控制条件和诱发因素作为评价指标,通过建立地质灾害影响因子体系,构建信息量分析模型.通过对各项因子进行量化并使其归一化,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因子权重系数,利用ArcGIS的空间叠加分析功能,实现对昌江县地质灾害易发程度的评价分析.本研究将为昌江县地质灾害预警监测和地质灾害避让搬迁提供依据.
-
-
周子涵;
杨海林;
钟延江
-
-
摘要:
以红河县地质灾害为研究对象,运用信息量-逻辑回归模型确定满足显著性条件的评价因子:地貌、高程、坡度、坡高、归一化植被指数、岩性分布、与构造断层距离、年平均降雨量、与河流距离;根据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组合赋权,结合多因素综合评价红河县地质灾害危险性,将该区域划分为较低危险区、低危险区、中危险区和高危险区;引入ROC曲线和A_(UC)评价指标,对得到的区内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结果进行精度检验,结果表明,A_(UC)值为0.840,组合赋权模型对研究区地质灾害危险区的划分与实际分布具有较高的吻合度,说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与适用性。评价结果可为红河县城乡发展规划、防灾减灾预警、灾后重建等工作提供参考,也可为类似地区的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借鉴。
-
-
张文翔;
杨晓东;
林原辰
-
-
摘要:
近年来,福建地区极端的自然灾害给福建电网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开展500 kV保底电网的改造,由被动防御转变为主动防御刻不容缓。基于对福建保底电网的梳理以及历年风灾倒塔的总结,提出福建地区防风差异化设计标准;选取典型的旧规范铁塔,分析直线塔和转角塔在不同使用条件下的满应力度,进而对杆塔整体重建或者局部改造提出建议;通过建立评价因子集、确定因子集隶属函数以及置信度矩阵等方式,采用模糊评价法定量评价杆塔改造优先度,为杆塔改造提供依据。以岗厦500 kV线路为例,计算得出该线路共计94基铁塔置信度系数为4,属于急需改造段。
-
-
周健;
刘港
-
-
摘要:
滑坡是我国西南部地区常见的自然地质灾害,对建筑、公路及人民财产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因此,为了加强对滑坡防治和管理工作出发,本文以云阳县凤鸣镇滑坡为例,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法模型,选取岩性、倾向、倾角、坡高、坡度、水系、高程等评价因子,统计滑坡在评价因子的作用下其分布规律和特点,完成对此地区的滑坡危险等级划分和确定,为该地区滑坡灾害的评估、预测等提供帮助。
-
-
贺为才;
马俊君
-
-
摘要: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精神追求的更加重视,旅游成为大多数人静心的首选方式,随之而来的乡村民宿建设也掀起了一股热潮。本文基于SD法以皖南黟县乡村民宿公共空间为调查研究对象,制定相应的调查问卷测定使用者的体验感受,定量分析测评结果,研究使用者对民宿外部公共空间环境感受的差异性,运用因子分析法总结归纳影响空间评价的共性因素,提出空间环境品质、空间环境文化、空间环境感知三方面设计提升建议,以期为皖南乡村民宿外部公共空间的设计提供一些借鉴。
-
-
王萍;
高李颖;
罗政华;
丁进善;
刘永明;
梁昌晶
-
-
摘要:
针对输油泵机组运行状态差异大、效率低、能耗高等缺点,根据现场测试和数据分析结果,对泵机组实施能效对标体系研究。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对影响泵机组效率的评价指标进行筛选,利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引入综合评价因子以全面反映能耗水平,对综合评价因子和泵机组效率进行线性拟合。结果表明:影响泵机组效率的因素权重从大到小依次为功率因数、节流损失率、泵机组单耗和电动机综合效率,可通过线性回归和差值计算,分析造成泵机组效率低下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研究结果可为集输系统重点耗能设备能效对标提供实际参考。
-
-
李婷;
杨炼;
崔上书
-
-
摘要:
为了客观地评价湖南省2020年4个季度的空气质量,选择了对空气质量影响较大的污染物SO_(2)、NO_(2)、CO、PM_(2.5)、PM_(10)、O_(3)作为评价因子,以最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及中国环境空气在线检测平台上湖南省13个地级市2020年每天的空气质量数据为基础,对其进行均值处理,建立出各个评价因子对空气质量评价等级标准的隶属度及权重集,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湖南省2020年4个季度的空气质量进行评价,得到这4个季度的空气质量优劣情况和首要污染物。要想提高湖南省空气质量,可以对PM_(2.5)、O_(3)、PM_(10)的排放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
-
-
王鑫;
赵康;
蒋叶林;
朱文
-
-
摘要:
地形、地貌、地质以及气候条件的复杂性使怒江流域的泥石流触发机理研究难度极大,而现有的泥石流易发性区划研究成果受主观影响较大,如今时空大数据和机器学习技术的发展为无假设机制下的泥石流易发性风险评估研究提供了新途径。基于泥石流成因搜集潜在的影响因子,通过相关性分析筛选出土壤质地、植被指数、土壤类型、高程、坡度、坡向、降雨量以及历史灾害影响因子等13个评价指标,并用上述指标训练最佳预测模型,将模型预测结果与云南省最新的泥石流隐患点分布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预测的泥石流高发生和极易发生区域的准确率达到了77.5%和73.8%,预测的泥石流灾害的准确率达到了77.7%。该研究成果可为泥石流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参考。
-
-
-
项清
- 《四川省地理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近年来,西昌地区乡村景观建设迅速发展,但是相应的景观评价模式却十分欠缺.本文选取西昌市站沟村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参数化的定量分析对乡村景观视觉敏感度进行评价研究.运用层次分析法(AHP)软件yaahp进行判断矩阵计算,确定景观视觉评价因子及其权重系数,利用GIS对各单因子作出评价,从而反映出站沟村景观视觉资源的基本特征;并对所有单因子进行加权叠加运算,得出站沟村整体的景观视觉敏感度综合评价.
-
-
-
钟学才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2学术年会》
| 2012年
-
摘要: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空气污染特征发生变化.为适应这种变化,调整了空气质量评价因子,修订了新《标准》.新标准在一般监测项目中增加颗粒物(PM2.5)浓度限值、臭氧8小时平均浓度限值等指标.针对新的空气质量评价因子,要通过科学监测和加大相关污染源的防治,来改善环境空气质量.
-
-
-
-
曹振恒;
闫红文;
刘树繁;
高晓明;
付峰
- 《中国化工学会2009年年会暨第三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
| 2009年
-
摘要:
设计和制作了一种新型传热强化元件--多面折流片,用于管式换热器管内的传热强化.初步测定了两种尺寸结构的折流片强化后换热器管内的对流传热努塞尔数、阻力损失、综合性能评价因子与雷诺数的关系,并与空白实验相对照,实验表明:多面折流片能明显改善管式换热器的传热性能,可使管内对流传热系数提高55%~100%,强化效果与多面折流片的结构参数有关.折流片145的综合性能评价因子在实验范围内均大于1,在Re=20000~21 000时,η(max)=1.156,与无强化时相比,换热器的综合性能得到了明显改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