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式换热器
管式换热器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3年内共计6686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能源与动力工程、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6篇、会议论文23篇、专利文献2425268篇;相关期刊91种,包括齐鲁石油化工、石油化工、冶金能源等;
相关会议17种,包括第六届全国制冷空调新技术研讨会、第二届中国西部绿色低碳节能减排及可再生能源技术研讨会、中国化工学会2009年年会暨第三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等;管式换热器的相关文献由10520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冠敏、邱燕、冷学礼等。
管式换热器—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425268篇
占比:99.99%
总计:2425407篇
管式换热器
-研究学者
- 张冠敏
- 邱燕
- 冷学礼
- 张伟
- 柏超
- 梁辉
- 吴建龙
- 周友开
- 周嘉欣
- 周永潮
- 李伟明
- 杨萍
- 梁美芳
- 梁美莹
- 梁舒欣
- 梁靖玮
- 谭锦荣
- 陈志雄
- 龙炽坚
- 魏民
- 郭鹏
- 宋克伟
- 胡兴苗
- 胡海利
- 张强
- 刘松
- 周文和
- 常立民
- 张昆
- 张永恒
- 林志敏
- 武祥
- 王天鹏
- 王小见
- 王烨
- 王良成
- 王良璧
- 胡万玲
- 苏梅
- 胡东兵
- 陈孙艺
- 张冲
- 张治平
- 赵炜
- 陈杰
- 黄德斌
- 俞伟明
- 李建明
- 田茂诚
- 王超
-
-
陈约瑟
-
-
摘要:
近年来,随着加工原油中硫含量和酸值逐渐升高,原油劣质化程度不断加重,常减压蒸馏装置在运行期间,常顶换热设备经常出现腐蚀泄漏的情况。某装置的常压塔顶换热器主要包括碳钢材质的U型管式换热器、不锈钢材质的全焊接板式换热器、碳钢衬钛的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等,对这些不同结构及材质的换热器的腐蚀泄漏及检修情况进行了总结,并对其优劣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提出相应的防护建议和措施,以减缓设备腐蚀,确保装置长周期稳定运行。
-
-
袁明
-
-
摘要:
在石油化工领域,换热器是一个应用广泛的换热设备。换热器检修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换热器稳定运行,进而影响化工生产的稳定。换热器检修工作主要有:拆卸管箱、外头盖、浮头,主体检验,管束抽出,管束和管件质量检查,回装管束,管程试压、外罩回装、壳程试压等工序。随着化工行业的稳步发展,换热器设备的使用越来越多,在石油化行业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换热设备检修质量直接影响换热设备使用寿命,同时影响石油化工业企业的稳定运行,进而影响经济效益。因此,通过着重对换热设备检修质量的控制因素进行了总结,并对其在石化行业中的应用方式进行了说明,以供借鉴。
-
-
-
-
-
马进;
赵雨秋;
杨建;
李红宇;
刘文
-
-
摘要:
管式换热器实时数学模型是火电厂仿真机模型软件的重要组部分,一般采用集总参数法.为反映大容量机组管式换热器流程增加带来的滞后特性,研究了节点法计算公式,将管式换热器的集总参数模型,按照节点法原理展开,进行简化处理,建立适合于实时仿真的滞后特性管式换热器数学模型.以某600 MW超临界锅炉高温过热器(包括高温冷段和高温热段2个受热面)为对象,以PSK软件为平台,分别建立了2段无滞后特性模型和2段滞后特性模型,在不同负荷下进行了对比验证.仿真结果表明,与无滞后特性模型相比,该实时仿真模型,能够反映不同负荷下的管式换热器滞后特性,提高了其动态特性的合理性,为火电厂仿真机数学建模提供了新的方法.
-
-
薛路舟;
霍东升;
段有龙
-
-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管束套管孔板支承式换热器,包括管式换热器,所述管式换热器内的换热管束通过套装在单根换热管外的固定套管互相支承,换热管束周向通过支持板支承固定。固定套管压制凹槽与换热管之间紧密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①壳程中的介质在换热管之间形成复杂的连续、均匀流道,提高了其湍流程度,减薄了流动的边界层,减小了传热阻力,从而提高了换热效率;②由于换热效率的提高,可使换热面积减小,设备体积随之下降,加之该换热器无折流板,使得其制造成本大大降低;③由于壳程内无折流板,换热管通过固定套管相互支承,壳程流体从固定套管之间的缝隙通过,因此消除了壳程内的流动死区,降低了壳程介质的压降。
-
-
-
樊丽娟;
黄翔
-
-
摘要:
设计了一台换热管采用多孔陶瓷材料且换热管立式布置的间接蒸发冷却器,并且以该间接蒸发冷却器为基础搭建了实验台,并在实验台上对该间接蒸发冷却器进行了性能测试,研究其温降和效率等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该冷却器降温效果明显,蒸发冷却效率较高.本文为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的结构改造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进一步推广了蒸发冷却技术的应用.
-
-
张旭;
涂淑平;
孙文哲
-
-
摘要:
介绍了蒸发式冷凝器的研究背景,综述了管式蒸发式冷凝器、板式蒸发式冷凝器,及其应用于工程中的研究进展,提出了蒸发式冷凝器有待解决的问题.分析表明蒸发式冷凝器的研究应用日趋成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
Hou Dejia;
后德家;
Ye Yaguang;
叶亚光;
Wang Shucai;
王树才
- 《第十三届中国蛋品科技大会暨第三届蛋品科技国际研讨会》
| 2016年
-
摘要:
为了保证蛋液巴氏杀菌过程中各处温度均匀一致,防止部分区域达不到杀菌要求的温度和时间,同时靠近管壁处温度过高发生蛋白质热变性现象,本文提出在管式换热器内管上模压出直凹槽、螺旋凹槽、椭圆凹槽三种凹槽形式.采用Fluent软件,对三种凹槽管内蛋液沿流动方向的纵向温度分布、横截面温度分布、等温线、温度散点图进行了分析和模拟,并与未做处理的光管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三种凹槽管的蛋液在纵截面上温度上升快于光管,横截面径向温度分布均匀.光管、直凹槽管、螺旋凹槽管、椭圆凹槽管四种内管中心与管壁的温差分别为1.1°C、0.8°C、0.5°C、0.6°C,达到杀菌温度要求范围58°C~67°C的蛋液所占百分比分别为94.65%、95.86%、95.95%、95.32%,三种凹槽管达到杀菌温度的蛋液更多.样机实验结果与仿真分析结论基本一致.
-
-
曹振恒;
闫红文;
刘树繁;
高晓明;
付峰
- 《中国化工学会2009年年会暨第三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
| 2009年
-
摘要:
设计和制作了一种新型传热强化元件--多面折流片,用于管式换热器管内的传热强化.初步测定了两种尺寸结构的折流片强化后换热器管内的对流传热努塞尔数、阻力损失、综合性能评价因子与雷诺数的关系,并与空白实验相对照,实验表明:多面折流片能明显改善管式换热器的传热性能,可使管内对流传热系数提高55%~100%,强化效果与多面折流片的结构参数有关.折流片145的综合性能评价因子在实验范围内均大于1,在Re=20000~21 000时,η(max)=1.156,与无强化时相比,换热器的综合性能得到了明显改善.
-
-
-
李国领;
胡志凡;
朱永智
- 《2001年晋冀鲁豫鄂蒙川沪云贵十省市区机械工程学会河南分会学术年会》
| 2001年
-
摘要:
浮动管式换热器,是利用载热流体在螺旋管内,以一定速度流动导致螺旋换热器管振动的流体力学原理和物体热胀冷缩的物理学原理,设备在运行中自动除垢,达到强化传热的目的.浮动管换热器总的传热系数K值一般≥3000w/m2·°C,热量损失小,传热效率高,节能效果显著,体积小,制造成本低,安装检修方便。
-
-
-
-
-
于文江;
王颖;
王来
- 《全国干燥大会》
| 2002年
-
摘要:
本文分别计算了烟气在管槽内强迫流动时的换热和空气横向绕流管束时的换热,确定管内外换热的大小和强弱,并指出管外换热强度必须大于或等于管内换热强度.同时检验已定参数的合理性,为下一步进行换热器的系列设计计算提供依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