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蒸发式冷凝器

蒸发式冷凝器

蒸发式冷凝器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3年内共计1149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一般工业技术、能源与动力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02篇、会议论文71篇、专利文献2921734篇;相关期刊133种,包括中国学术期刊文摘、冷藏技术、制冷等; 相关会议59种,包括第39届全国聚氯乙烯行业技术年会暨第3届“宁夏新龙蓝天杯”论文交流会 、2016年全国设备监测诊断与维护学术会议、第十五届全国设备故障诊断学术会议、第十七届全国设备监测与诊断学术会议、2016年全国设备诊断工程会议、第二十四届全国尿素厂技术交流年会等;蒸发式冷凝器的相关文献由1675位作者贡献,包括朱冬生、蒋翔、黄翔等。

蒸发式冷凝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02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7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921734 占比:99.99%

总计:2922107篇

蒸发式冷凝器—发文趋势图

蒸发式冷凝器

-研究学者

  • 朱冬生
  • 蒋翔
  • 黄翔
  • 李志明
  • 宋斌
  • 吴刚
  • 张勇
  • 吴治将
  • 丁式平
  • 何慧丽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张梦超; 牟兴森; 沈胜强
    • 摘要: 对水平管外降膜蒸发气水对流过程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模拟了迎面风速分别为1.0、1.6、2.2 m/s以及喷淋密度从0.036 kg/(m·s)增加至0.084 kg/(m·s)工况下气水对流传热传质过程,计算了气水对流过程的平均换热系数与Sh.结果表明,研究工况范围内汽化换热量在总换热量中占比为71%~77%;同一迎面风速空气条件下,随着喷淋雷诺数的增加,Sh先增大后缓慢减小;迎面风速的增大可以显著提高传热传质效果.
    • 黄帅; 王戎; 刘京; 董建锴
    • 摘要: 结合DPM离散模型与组分输运模型,考虑液滴在换热盘管壁面形成液膜以及气-液两相传热传质,建立蒸发式冷凝器气-液两相热质耦合传递模型,分析影响蒸发式冷凝器换热性能的主要设计参数。结果表明:在侧进侧出的送风方式下,进口风速不宜大于3 m/s;喷淋角度对蒸发式冷凝器换热性能会产生一定影响,在本模型中喷淋角度宜取15°;在一定喷淋流量范围内,当流量从0.001 kg/s增加到0.005 kg/s时,出口水蒸气质量分数平均值由0.0015增加至0.0032;蒸发式冷凝器的传热性能主要受水膜与空气间传质驱动力变化影响,当进口空气相对湿度由30%增大至90%时,出口水蒸气质量分数平均值从0.00114减少至0.00096。本文的研究工作可为蒸发式冷凝器的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 吴娜; 周亚素; 张恒钦
    • 摘要: 通过搭建的蒸发式冷凝器制冷系统试验平台,探究了在不同的风量和水量作用下,蒸发式冷凝器喷淋区循环水温度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喷淋区循环水温度纵向分布中存在峰值,且随着风量的增加,峰值位置上移,换热区域的潜热换热量占比增加,显热换热量占比减小,蒸发式冷凝器换热效率提高。
    • 谷雅秀; 刘力文; 李汉林; 李模华; 余良仕
    • 摘要: 本文搭建了蒸发式冷凝器性能测试系统,采用控制变量法实验研究了迎面风速、喷淋密度、湿球温度、循环水温度、冷却水流量各参数变化对椭圆形套管-管翅式蒸发式冷凝器传热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冷凝器实验系统的最佳迎面风速和喷淋密度分别为3.1 m/s和0.0056 kg/(m·s),冷凝器管外空气压降随迎面风速的增大而迅速增加;随着空气湿球温度升高,冷凝器外传热过程的热流密度(即外热流密度)降低67.5%,而内传热过程的热流密度(即内热流密度)增大47.5%,依靠内传热过程的增强,冷凝器性能良好;随着循环水温度升高,冷凝器的内热流密度降低率高达64.6%,传热性能急剧下降;随着冷却水流量增大,冷凝器的内热流密度大幅提高2.92倍,总热流密度增大21.1%,传热性能显著增强;该冷凝器在低湿球温度、低循环水温度、大冷却水流量的工况下传热性能较优。
    • 张伟; 孟庆瑶; 吕心力; 刘东喜; 张家琪; 马峰
    • 摘要: 针对地热资源较好的地区,通常先利用其进行ORC发电,发电后利用尾水的能量进行供暖,达到充分利用地热资源的目的。冷凝器是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冷凝器的换热效果直接影响系统运行效率。针对该类型的地热能梯级利用系统,提出一种新型蒸发式冷凝器,并搭建单管实验台,研究换热性能,进而对该地热能梯级利用系统进行优化,提高地热能综合利用效率。
    • 陈杰; 陈永保; 刘婧楠; 赵顺安; 章立新
    • 摘要: 由于蒸发式冷凝器(EC)换热管外阻垢率不易准确测试,搭建了一个在喷淋水中加入柠檬酸(CA)阻垢的实验装置并获取了180组实验数据。本文利用BP、GRNN两种神经网络对阻垢率进行预测并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对实验输入参数进行降维并对降维前后的预测结果进行对比。降维前两种模型的输入参数为实验进行时间、换热管外壁温度、喷淋水温度、pH值、电导率,降维后两种模型的输入参数为Y1和Y2,输出参数均为阻垢率。对比降维前后的预测结果得出:经过PCA降维后,BP的网络运行时间从20s降为15s,误差指标RMSE、MAPE分别从2.45%、3.6%降为1.44%、2.38%,相关系数R从0.9745升高到0.9885;GRNN的运行时间从0.8s降为0.4s,误差指标RMSE、MAPE分别从1.78%、2.85%降为1.04%、1.98%,相关系数R从0.9853升高到0.9966,并且降维后GRNN模型比BP模型预测时间超短、误差指标小、相关性更高,更适合本领域。
    • 陈权; 潘旭光; 周庆权; 席鹏飞; 高明; 章立新
    • 摘要: 鼓泡板片蒸发式冷凝器是一种较为新型的蒸发式冷凝器,按喷淋水与空气流向不同分为逆流、横流、混流等形式,其热质传递过程较为复杂。依据逆流鼓泡板片性能测试实验,以板间距、喷淋水流量、截面风速、空气进口干湿球温度、板片壁面平均温度为输入变量,以复合传热系数为输出变量,通过RBF和BP两种神经网络模型,对鼓泡板片外空气侧的复合传热系数进行预测。比较这两种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值和真实值的主要评价指标(决定系数R2、平均相对误差MRE、均方根误差RMSE),结果表明RBF神经网络预测性能优于BP神经网络,更适合用于鼓泡板片蒸发式冷凝器的传热性能预测,将有助于对鼓泡板片蒸发式冷凝器的研究和产品开发。
    • 咬琼; 吕小瑞; 谢继良; 陈波; 牛付才; 袁瑛
    • 摘要: 依据苏里格气田天然气处理厂丙烷制冷系统的运行特点及工作原理,分析丙烷压缩机组运行能耗的影响因素及能耗降低的措施,根据制冷量负荷需求控制丙烷压缩机组吸、排气压力、蒸发器液位等参数,同时对比节能运行模式前后能耗数据,总结出适用于苏里格气田天然气处理厂所适用的丙烷压缩机组经济运行模式:(1)丙烷压缩机组吸气压力控制不小于140 kPa,排气压力控制在923~988 kPa,丙烷蒸发器丙烷储量液位控制在50%~70%,此种运行模式较为经济节能。(2)在夏季运行过程中,应考虑采用软化水作为循环冷却水,并在使用前及时对其进行清洗,有效去除表面污垢,可提高冷却效果,以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同时丙烷制冷系统节能降耗潜能仍十分巨大,如不考虑成本问题,通过其他措施调整丙烷电机运行负荷,可在一定程度上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 陈培生; 刘洋; 李阳
    • 摘要: 本文对横管式蒸发式冷凝器的传热传质性能建立了理论模型,研究了风量、喷淋水量对紧凑型横排管结构蒸发式冷凝器换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传热系数与管内对流换热传热系数、管壁与管外喷淋水传热系数及喷淋水与空气等效传热系数相关,管内对流换热环节、管外对流换热环节及喷淋水与空气热质交换环节的热阻占比分别为14.14%、22.13%和63.76%,喷淋水与空气换热环节热阻占比最大;相同喷淋水量、不同风量条件下,喷淋水与空气等效传热系数随着风量的增加而增大,且增长率逐步减小;相同风量、不同喷淋水量条件下,喷淋水与空气等效传热系数随着喷淋水量增加而基本保持不变。实验结果表明风量为22540.3 m^(3)/h,喷淋水量48.86 m^(3)/h时,蒸发式冷凝器的换热性能最优。
    • 周庆权; 张坤龙; 潘旭光; 刘婧楠; 高明; 陈永保; 彭昕; 章立新
    • 摘要: 本文采用控制变量法对混合流状态下的鼓泡式换热板片喷淋水侧的换热性能进行实验研究,分析不同参数对鼓泡板片喷淋水侧热质传递以及阻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增加喷淋水量可以改善鼓泡板片表面水膜分布的均匀性,提升鼓泡板片的换热效果,建议不低于0.347 kg/(s·m);板片间距从20 mm增至30 mm时,板间空气的进出口压损下降较为显著,随着间距的进一步增大,空气的流通截面积并不会对板间空气的进出口压损产生很大影响;综合考虑,喷淋侧板间距为25 mm、平均截面风速为6.66 m/s时兼顾了压损影响和换热性能,为最优方案;相较于正位布置,板片错位布置更合理,换热性能更好,换热效果是正位布置的1.1~1.4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