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土地复垦

土地复垦

土地复垦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2876篇,主要集中在矿业工程、农业经济、环境保护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54篇、会议论文289篇、专利文献11565篇;相关期刊819种,包括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中国土地科学、黑龙江国土资源等; 相关会议165种,包括2016煤炭安全高效开采地质保障技术研讨会、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辽宁省环境科学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暨中国北方七省区煤矿生态修复技术论坛等;土地复垦的相关文献由4233位作者贡献,包括白中科、胡振琪、王金满等。

土地复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54 占比:17.15%

会议论文>

论文:289 占比:2.02%

专利文献>

论文:11565 占比:80.83%

总计:14308篇

土地复垦—发文趋势图

土地复垦

-研究学者

  • 白中科
  • 胡振琪
  • 王金满
  • 曹银贵
  • 卞正富
  • 张绍良
  • 李树志
  • 陈秋计
  • 赵艳玲
  • 周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朱传广; 王磊; 朱宏雁
    • 摘要: 土地整治是通过开展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土地复垦和土地开发等活动,实现区域耕地增加、粮食产能提升、生态环境改善以及城乡用地空间布局优化等目的,助力新旧动能转换和乡村振兴.以济南先行区为例,通过分析测算区域内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土地复垦潜力和土地开发潜力等,研究区域内新增耕地潜力及分布,为先行区自行开展耕地占补平衡提供方向,助力先行区经济建设.
    • 雷薪雍; 陈拓其; 张海荣
    • 摘要: 采煤塌陷区是影响地区生态环境、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主要以某采煤塌陷区为案例,在详细分析塌陷区基本情况的基础上,介绍了塌陷区的主要特征。研究了当前阶段比较常见的采煤塌陷区生态功能重构模式,结合实际情况该塌陷区采用的是农林渔配制模式。将采煤塌陷区划分成为4个单元,基于理论方法分别对这些单元适宜的复垦方向进行了评价并确定了复垦方向,从土方回填技术、生物性复垦技术、农田水利设计层面详细分析了恢复治理措施。上述恢复治理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益,为地区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 金言
    • 摘要: 近段时间,各地在推进复垦复耕过程中出现一些乱象,如“水泥地上种红薯”“劈开山头造梯田”“鱼塘被填造地”等,受到舆论关注。推进土地复垦复耕的目的,在于通过整治措施,使因生产建设活动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遏制和防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确保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之所以出现上述乱象,与某些地方政府长期政绩观扭曲,企图通过弄虚作假应付上级执法部门督查脱不开干系,背后反映出部分地方政府并未真正意识到守住耕地红线、维护粮食安全的重要性。
    • 胡国峰; 许晓明; 蒋庆肯; 邵雁
    • 摘要: 为了推动铅锌尾矿的资源化利用技术进步与实践发展,在分析了铅锌尾矿理化性质的基础上着重从回收尾矿中有用组分、铅锌尾矿建材化利用、尾矿井下充填和土地复垦4个方面介绍了铅锌尾矿的综合利用情况。最后指出,在进行铅锌尾矿利用方面,应重视有价组分回收效率较低、再利用产品附加值低、消纳速度滞后于尾矿产生速度等问题;加大研发人员和资金投入,努力在关键技术装备上形成突破;深入开展土地复垦研究,在实现尾矿库复垦和生态重建的同时,有效解决尾矿库可能引发的一系列安全问题。实现铅锌矿山的少尾和无尾生产,推动铅锌尾矿综合利用再上新台阶。
    • 殷澜格; 连海波; 刘强; 王雁林; 陈新建; 高紫鑫
    • 摘要: 采煤沉陷区土地受沉陷威胁及污染损毁,难以得到高效利用。为有效提高采煤沉陷区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控制矿区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发展,根据稳定性差异及禀赋条件,为采煤沉陷区选取适宜的治理修复模式。在采煤沉陷区生态环境及地质灾害问题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其稳定性差异,以交通地理位置为主导,以矿区内部及周边土地利用现状、植被覆盖情况为判断依据,以邻近景观遗址分布、人口密度等禀赋条件为参考,提出了采煤沉陷区选取土地高效利用模式的方法。提出的土地复垦以及适宜矿区植物类型的选取方法能够达成一定的经济效益,可实现矿区内废弃资源有效利用和使其治理后具有水保特性。
    • 周虎东
    • 摘要: 东峡矿区是我省最大的煤炭资源基地,为响应国家绿色矿山规划,实现资源、环境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保证矿山的可持续发展,因而对甘肃省东峡矿区开展地质环境调查,并提出土地复垦措施,以期为绿色矿山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和参考。
    • 郭立霞; 樊子玉
    • 摘要: 宁武县南沟煤矿为地下生产矿井,十余年的开采产生了一系列地质环境问题。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综合研究得出:现状地质环境问题为地裂缝群发育,含水层破坏和地下水位下降,工业场地、风井场地、矸石场、排矸场、道路及洗煤厂对地形地貌景观破坏严重,并压占损毁土地严重,采矿区土地塌陷损毁严重等,拟通过地裂缝防渗处理、削高填低,工业场地清理,并实施土地平整和客土覆土,再选择合适的土地复垦措施,恢复土地的原有功能,以期为井下煤矿提供生产、修复和保护的理论依据。
    • 高尔丁
    • 摘要: 注意方案编制过程中的细节问题,从而提高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制订的科学性水平。本文主要从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的关系分析入手,重点介绍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制订过程中的要点,借助相关案例进行深入探讨。
    • 高帅帅
    • 摘要: 随着煤炭资源的大量开采,沉陷区的面积也随之急剧增加,给当地生活和经济带来了严重的后果。为降低沉陷区对当地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影响,沉陷区的治理成为学者和有关部门关注的焦点,也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在总结我国治理沉陷区的现状的基础上,对土地复垦技术、发展接替续代产业和水资源再利用技术等沉陷区治理主要模式进行分析,提出应遵循因地制宜、综合治理、顺应自然、尊重自然的原则,并采用一地一策、一矿一策和一点一策的策略。针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企业主动担责、共建绿色矿区和合理布局等建议,可以为沉陷区的治理提供一定参考。
    • 孙俊东; 韩兴; 黄月军; 肖兵; 佘长超; 王玲玲; 王凡
    • 摘要: 为揭示不同重构土壤配比及不同植被生长等级对重构土壤含水率影响的差异性,探寻最适宜的重构土壤材料配比,本文以内蒙古胜利矿区内排土场为研究区,对重构土壤复垦地进行了调查和取样,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重构土壤的土壤含水率进行差异性分析,讨论了形成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1)在不同的植被生长等级下,土壤重构方式为岩土剥离物∶煤矸石∶粉煤灰=3∶4∶3时,土壤含水率均较高;(2)当土壤重构方式相同时,不同植被生长等级下土壤含水率不完全受植被生长等级影响。土壤重构方式为岩土剥离物时,大田块一(15 d翻耕靶地一次)和大田块二(30 d翻耕靶地一次)在植被生长等级为1、2时,土壤含水率较高;土壤重构方式为岩土剥离物∶煤矸石=2∶3时,大田块三(60 d翻耕靶地一次)和大田块四(当年翻耕处理并种植苜蓿)在植被生长等级为3时,土壤含水率较高;土壤重构方式为岩土剥离物∶煤矸石∶粉煤灰=3∶4∶3时,大田块一(15 d翻耕靶地一次)和大田块三(60 d翻耕靶地一次)在植被生长等级为3时,土壤含水率最高,大田块二(30 d翻耕靶地一次)和大田块四(当年翻耕处理并种植苜蓿)在植被生长等级为1时土壤含水率最高。岩土剥离物、煤矸石、粉煤灰作为表土替代材料,其不同配比在重构土壤上的研究可以为表土稀缺矿区的复垦工作提供支撑,为全球草原露天矿区的生态修复工程提供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